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不同钙磷比的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形成含钙磷氧化物膜的组成。方法:根据电解液中钙磷浓度比的不同,将纯钛试件分成A、B、C和D共4组,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对各个试件作处理,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的表面形貌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试件的表面氧化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微弧氧化处理后,纯钛表面生成微孔结构的氧化膜,表面沉积物的元素组成主要是Ti、O、Ca、P等。经相关系数分析,电解液的钙磷浓度比与氧化膜的Ca、P含量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电解液中Ca浓度的增加,表现为Ca和P元素的上升。除A组Ca/P比为1.26外,其它3组Ca/P比均在1.42~1.44之间。结论:利用微弧氧化技术能形成含钙磷的多孔氧化物薄膜,氧化物薄膜中钙磷含量与电解液中钙磷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微弧氧化技术用于提高经皮植入种植体的耐腐蚀性。方法:通过改变不同的电解液成分以及电压,观察氧化层内元素成分及电压对种植体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后,在不同的电解液以及电压条件下,在钛表面所形成的氧化层其表面形貌和氧化层内元素成分均不同。电解液为硅酸钠以及卤素化合物,电压400 V时,所生成的氧化层表面粗糙,孔径大小不均一,且氧化层内含有卤素离子。极化曲线结果显示:经微弧氧化处理后,极化曲线的阳极支均向左向上移动。钛表面氧化层内含有卤素离子的试样,在电压400 V时,极化曲线的阳极支向左向上移动幅度最大。结论:微弧氧化技术对钛进行表面处理后,提高了钛的耐腐蚀性能;在氧化层内含有卤素化合物,电压400 V时,经处理的钛表面氧化层对汗液的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解液不同Ca,P浓度对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结构和特性的影响.方法:根据电解液中Ca,P浓度的不同,将纯钛试件分成A,B和C共3组,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制备纯钛表面氧化膜,D组作对照组.使用扫描电镜(SEM)检测氧化膜的表面及横断面形貌,用X射线能谱仪(EDS)检测氧化膜的元素成分,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钛试样在微弧氧化处理过程中,不同的占空比和脉冲频率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电解液由去离子水和Na2SiO3溶液组成,电压为300V,时间3min,占空比和频率分别为Ⅰ组0.2,500Hz;Ⅱ组0.2,1000Hz;Ⅲ组0.04,1000Hz;Ⅳ组0.04,500Hz;Ⅴ组0.12,750Hz。对钛试样表面进行处理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形貌,并对不同组别试件进行瓷粉烧结,用三点弯曲试验测出钛与瓷的结合强度。结果:频率在1000Hz时比500Hz的膜层表面的微孔直径小,膜层厚度增加;结合强度Ⅳ组明显高于Ⅲ组(P<0.01),Ⅰ组高于Ⅱ组(P<0.05);占空比由0.04增加至0.2时,氧化膜表面分布的微孔直径无明显变化,结合强度Ⅲ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Ⅳ组高于Ⅰ组(P<0.01)。微弧氧化组膜层与基底间无明显界线,结合强度明显高于未行微弧氧化组(P<0.01)。结论:钛在烤瓷前经微弧氧化处理有利于钛与瓷的结合,且微弧氧化过程中不同处理参数对钛瓷结合强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弧氧化处理应用对钛与瓷的结合强度的影响,摸索微弧氧化处理的适宜条件.方法:对钛表面进行喷砂、抛光、喷砂加微弧氧化处理和抛光加微弧氧化处理后,分为4组表面进行纯瓷粉烧结.根据ISO 9693标准,对钛瓷间的三点弯曲结合强度进行测试.镍铬合金与瓷的结合强度测试结果为对照.结果:粗糙面微弧氧化组钛瓷结合强度(45.84±3.15MPa)与NiCr/VITA 99组的结合强度(48.35±3.06MPa)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却明显大于粗糙而组的结合强度(36.12±3.03MPa)(P<0.05);光滑面组钛/瓷结合强度(30.79±1.43MPa)明显小于粗糙面组光滑面组(P<0.01),但大于光滑面微弧氧化组(24.12±3.38MPa)(P<0.05).结论:纯钛表面喷砂后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可有效地提高钛瓷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以不同浓度Na_2SiO_3溶液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后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在瓷粉烧结前,分别用3 种浓度的Na_2SiO_3溶液对纯钛片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瓷粉烧结后通过三点弯曲实验检测钛-瓷结合强度,并以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膜层表面及钛-瓷界面进行分析.结果:三点弯曲实验结果显示微弧氧化各组钛-瓷结合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当Na_2SiO_3溶液浓度为20 g/L时钛-瓷结合强度明显高于30 g/L组和40 g/L组(P<0.05).EDS分析显示经微弧氧化处理后,钛表面生成含Si元素氧化膜,其含量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升高.扫描电镜显示,随着溶液浓度增加,氧化膜表面孔洞直径增加,氧化膜变厚,致密性下降;钛-瓷结合界面出现微小裂隙.结论:微弧氧化处理可提高钛-瓷结合强度,微弧氧化溶液浓度对钛-瓷结合强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含氟模拟体液中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方法:制备纯钛试件,利用电化学方法测量纯钛表面微弧氧化处理后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电化学实验溶液体系分为2组(n=4),分别为不含氟模拟体液组(A组)和加NaF模拟体液组(B组)。结果:和不含氟模拟体液组比较,含氟组中微弧氧化处理后试样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和交流阻抗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氟离子可以降低纯钛微弧氧化后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纯镁微弧氧化经HF-硅溶胶复合处理涂层进行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检测,评价纯镁表面微弧氧化经不同复合处理涂层后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3组,纯镁微弧氧化组为对照组(A组)、纯镁微弧氧化-硅溶胶复合处理组(B组)、纯镁微弧氧化-HF-硅溶胶复合处理组(C组)。将MC3T3-E1系成骨细胞接种在3组材料表面,分别通过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CCK-8、ALP对成骨细胞的生长、黏附、增殖以及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示B组和C组表面细胞的生长和黏附均优于A组,C组优于B组。CCK-8和ALP的检测结果显示3组材料表面细胞的增殖、活性为C组>B组>A组,3组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组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纯镁微弧氧化-HF-硅溶胶复合处理后的生物相容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弧氧化技术用于超细晶纯钛表面处理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微弧氧化方法在超细晶纯钛和普通纯钛(对照组)表面制备氧化涂层,然后测定各组材料表面氧化涂层的组成、厚度、粗糙度,并分析其表面形貌和涂层的结合强度。结果:通过微弧氧化在超细晶纯钛和普通纯钛表面形成的氧化涂层主要由O、Ti、P、Si、C组成,两组的各元素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涂层的表面形貌均为疏松多孔结构,超细晶纯钛组的涂层厚度为(7.833±0.771)μm,普通纯钛组(4.775±0.558)μm(P<0.05);超细晶纯钛实验组和普通纯钛对照组粗糙度值分别为(1.391±0.143)μm和(1.346±0.091)μm(P>0.05),涂层的结合强度分别为(23.900±1.267)N和(23.867±1.134)N(P>0.05)。结论:超细晶纯钛经微弧氧化处理后可在其表面形成疏松而多孔的氧化涂层;涂层表面的元素组成未发生改变,结合强度能满足临床中种植体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弧氧化处理时间对细胞铺展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微弧氧化电源在纯钛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应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检测不同处理时间膜层表面的粗糙度,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膜层的形貌特点和细胞的铺展行为.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微弧氧化处理时间越长,纯钛表面生成的氧化膜中的微孔数量越少,孔径越大,粗糙度越大.与未经处理的纯钛试样相比,微弧氧化处理后膜层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铺展,但不同处理时间的膜层对细胞的铺展行为无显著影响.结论:经微弧氧化技术处理后,钛表面的粗糙度明显提高,有利于细胞的黏附与铺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