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是将上下颌牙弓或者颌骨在习惯闭口位的三维位置关系以数字化方式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从而使数字化模型可恢复稳定的咬合接触的方法,转移的内涵包括下颌牙列或牙弓相对于上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上牙列或牙弓相对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随着口腔修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模型诊断、美学设计、修复体设计、修复体预调(牙合)、还是疗效预测,都需要在计算机设计软件或数字化虚拟(牙合)架上精准的重现咬合接触关系.目前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的方法,比如通过口内扫描法或者口外模型扫描法获取上下颌位置关系,通过面部扫描、CBCT影像等方法获取牙列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等.这些研究操作各有繁简,精度各有差异.为了实现更为简便易行和达到更高精度的颌位关系转移,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是将上下颌牙弓或者颌骨在习惯闭口位的三维位置关系以数字化方式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从而使数字化模型可恢复稳定的咬合接触的方法,转移的内涵包括下颌牙列或牙弓相对于上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上牙列或牙弓相对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随着口腔修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模型诊断、美学设计、修复体设计、修复体预调(牙合)、还是疗效预测,都需要在计算机设计软件或数字化虚拟(牙合)架上精准的重现咬合接触关系.目前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的方法,比如通过口内扫描法或者口外模型扫描法获取上下颌位置关系,通过面部扫描、CBCT影像等方法获取牙列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等.这些研究操作各有繁简,精度各有差异.为了实现更为简便易行和达到更高精度的颌位关系转移,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是将上下颌牙弓或者颌骨在习惯闭口位的三维位置关系以数字化方式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从而使数字化模型可恢复稳定的咬合接触的方法,转移的内涵包括下颌牙列或牙弓相对于上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上牙列或牙弓相对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随着口腔修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模型诊断、美学设计、修复体设计、修复体预调(牙合)、还是疗效预测,都需要在计算机设计软件或数字化虚拟(牙合)架上精准的重现咬合接触关系.目前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的方法,比如通过口内扫描法或者口外模型扫描法获取上下颌位置关系,通过面部扫描、CBCT影像等方法获取牙列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等.这些研究操作各有繁简,精度各有差异.为了实现更为简便易行和达到更高精度的颌位关系转移,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说明 咬合记录对上下颌骨的咬合关系提供了一个三维的立体印象.通过咬合记录,可以将病人口中上下牙列的位置关系精确地转移到(牙合)架卜的模型上. 只要病人没有颞下颌关节及其相关(咀嚼)肌肉的疾病,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容易地在技工室制作一个完美的修复体,恢复和重新建立起有效、顺畅的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ҧ���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咬合重建(occlusal reconstruction)是一种特殊修复,是指用修复方法对牙列的咬合状态进行改造和重新建立,包括全牙弓(牙合)面的再造、颌位的改正、恢复合适的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牙合)关系,使之与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功能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因(牙合)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口颌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完整的正中牙列和颞颌关节参数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57例完整的正中(年龄18~25岁)上下颌模型(114个),测量上下牙弓宽度和补偿曲线(前后向咬合曲线)曲度。问时研究其正中位颞颌关节断层X线照片,测量关节头高度,关节窝后壁至关节头的距离,关节窝深度,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牙列参数和颞颌关节参数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根据显著性程度按顺序排列,首先是补偿曲线曲  相似文献   

7.
无牙颌病人用总义齿作(牙合)重建(Occlusal rehabilitatior)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正确颌位的确定。下颌的运动和位置,由有关的颞颌关节、神经、肌肉、韧带和牙齿等的限制并决定。无论有牙颌或无牙颌,在一定的界限范围内,下颌可任意采取各种各样的位置,即存在着无数个颌位。从咬合功能角度来看,自然牙列存在时,下颌最基本的位置有:最广泛接触位、后退位和下颌姿势位三种位置。它们和无牙颌建(牙合)时颌位的确定均有密切的关系。颌位的确定,主要包括上下颌骨垂直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人多种颌位的咬合观察及前伸咬合运动中前牙的接触模式与牙弓形状的关系,探讨老年人的动态咬合下的接触特征,为临床修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共86例老年患者,通过口内视诊确定牙弓形态。采用厚度为8um的Bausch咬合测试膜检查下颌各个非正中颌位的接触:侧方移动至包括下颌0.5mm、尖对尖接触位置及前伸移动至前牙切对切接触位置。结果:下颌侧方移动至0.5mm时,30.2%受试者为双侧组牙功能,20.1%为混合尖牙保护和组牙功能。下颌侧方移动至尖对尖接触位置时,45.3%的受试者为双侧尖牙保护,17.4%为双侧组牙功能。下颌向前滑动至上、下前牙切对切接触位置时,80.2%的受试者前牙存在接触,后牙分离。前牙的牙合接触模式与牙列形状的关系:71.4%方圆型牙弓受试者是I型前牙接触模式;63.9%尖圆型牙弓受试者为II型前牙接触模式;对于卵圆型牙弓受试者,前牙接触模式I型和II型均占40%。结论:老年患者具有特殊的动态接触特征。前伸咬合运动中前牙的接触模式与牙弓形状关系密切,修复重建需要考虑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牙列某部分在咬合运动中的早期接触,造成创伤性(牙合),不仅引起牙周组织病变,而且也改变了髁状突在下颌关节凹内的正常位置,从而发生颞下颌关节病变。这一事实早在1918年和1934年先后被Prentiss和Costen发现。1938年Riener进一步指出:在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过程中,髁状突移到正常位置的重要性。造成早期接触的原因很多。口腔修复体如果没有按照生理(牙合)的要求进行调(牙合),是常见原  相似文献   

10.
天然牙列存在时,上下颌骨关系靠天然牙的(牙合)接触而得以保持。当牙列缺失后,上下颌骨间失去了牙齿的锁结和支持。在无牙颌病人用总义齿作(牙合)重建(occlasal rehabilitation)时,正确的正中颌位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颌骨间的关系位置不正确,则排列的人工牙列不可能与病人的颞颔关节、肌肉、韧带相协调,也就不能行使正常的口腔功能。从咬合功能的角度来看,天然牙列存在时,下颌最基本的位置有:最广泛接触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