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灾害最大的河流,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7公斤,年输沙量16亿吨(三门峡以上),居世界多泥沙河流之冠。在世界多泥沙河流中,埃及的尼罗河年输沙量为1.11亿吨,老挝的湄公河1.32亿吨,苏联的阿姆河2.18亿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3.12亿吨,巴西的亚马逊河3.62亿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为6.8亿吨,孟加拉国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为12.2亿吨。这些河流虽然输沙量很大,但大多水量充沛,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都在3公斤以下,不到黄河平均含沙量的十分之一。 在黄河总输沙量16亿吨中,陕西省为8亿吨,占一半。这8亿吨泥沙主要来自陕北和渭北,其中窟野河年输  相似文献   

2.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境内海拔2609米的乌鼠山,经风阁岭入陕,于潼关注入黄河,全河长818公里,省内河长504.4公里,省内流域面积33362平方公里,流域内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8条,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79条。据渭河咸阳站46年水文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56.5亿米~3,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3.5%。渭河为多泥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31.2公厅/米~3,最大含沙量729公斤/米~3(出现在1968年),多年平均输沙量1.68亿吨,侵蚀模数3500吨/平方公里,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平均粒径0.051毫米。  相似文献   

3.
黄河是世界上有名的多泥沙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约为16.4亿吨。由于来沙多集中在汛期,所以,汛期几次洪峰的输沙量往往即可占年输沙总量的50~90%。本文仅就黄河高速含沙水流对三门峡、刘家峡等工程泄水建筑物的磨损破坏,及使用各种抗磨材料的抗磨损能力等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些北方河流,由于流经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河流含沙量很高。如黄河支流泾河,多年平均水量20亿立米,沙量3亿吨,汛期洪水含沙量几乎均大于300公斤/米~3。在这样的河流上修建工程,泥沙对各项兴利指标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为预测泥沙的作用和影响,也就有必要考虑高含沙水流特性。高含沙水流随着颗粒粗细不同,在含沙量超过一定值时,便存  相似文献   

5.
在黄河流域规划中,泥沙问题是很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长江河流泥沙问题过去很少研究;这期“人民长江”介绍了有关长江河流泥沙的一些初步资料,供我们地长江泥沙问题得到一些概略了解。就河流自然状况来说:长江在历史上是一条利多害少,河床上升现象并不显著,而终年富有航运之利的河流;泥沙问题并不如黄河的严重。例如:从黄河陕县站和长江宜昌站的泥沙主要特征值比较,陕县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380×10~6公吨,多年平均含沙量这34公斤/公方;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力530×10~6公吨,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1公斤/公方。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枢纽坝区河床边界复杂,水流三度性很强。长江含沙量虽不算大,但年输沙总量很大,悬移质平均年输沙量达5亿多吨,还有700万吨粗沙、70多万吨卵石。在三峡枢纽建成前,船闸引航道的泥沙淤积和电站水轮机的泥沙磨损,关系到长江航运和电站的正常发电。研究解决这些泥沙问题,是枢纽布置的一  相似文献   

7.
一、多沙河流水库淤积和河流泥沙一般概况我国北方地区的河流,由于流域内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农业水利的开发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使河流挟带大量含有一定数量细颗粒、具有肥力的泥沙。以举世闻名的黄河为例:全长4850公里,年输沙量河口镇为1.5亿吨,至三门峡站达16亿吨;年平均含沙量37.6公斤/立米;最大含沙量高达620公斤/立米,而其分布又是极不均匀的:龙门站汛期水量占60%,沙量占80%,多沙年达90%以上;汛期沙量主要集中于7、8月间的几  相似文献   

8.
黄河是世界上一条最著名的多泥沙河流,在历史上也是世界上一条危害最厉害的河流。它的危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上的广大黄土区水土流失很严重。每年被水冲下来的泥沙就有16亿吨。这真是举世  相似文献   

9.
简要总结我国在黄河泥沙输移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可以利用高含沙洪水输沙入海,适宜输送的不是低含沙量的水流,而是含沙量大于200 kg/m3的高含沙水流。黄河下游洪水期窄深河道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是造成河道多来多排的机理,在低含沙水流时水流的流速达到1.8~2 m/s,床面进入高输沙动平整状态。不仅全沙如此,造床质泥沙(d>0.025 mm的粗泥沙)也存在着同样的输沙规律。小浪底水库的泥沙多年调节,充分利用下游河道的洪水输沙潜力输沙入海,是解决黄河下游泥沙问题和节省输沙用水的有效技术途径。平水年、枯水年小浪底水库不排沙,全部水量用于兴利和环境用水,利用洪水排沙不必刻意拦粗排细。  相似文献   

10.
《山西水利》2012,(8):23-23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在我国古籍中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据统计,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t,平均含沙量约为35kg/m^3。其沙量之多、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t泥沙堆成高、宽各1m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河流含沙量高,引水明渠的泥沙淤积十分严重,但尚无确定输沙明渠不淤流速的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公式,早期对含沙量大小的影响考虑不够、后期不淤流速经验公式大多来自西北地区引黄灌渠的经验,适用于悬移质泥沙较细的情况、黄河洪水泥沙特性表明,含沙量越高、悬沙组成越粗,本文分析及试验验证,得到渠道的不淤流速表达式,充分反映了含沙量及其组成对不淤流速的影响,表明在其他水力因素不变时,输沙明渠不淤流速随着含沙量增加而变化,文中提出的不淤流速公式,可满足黄河高浓度远距离输沙明渠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洪水调控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沙条件,即随流量大小和含沙量高低而变化,含沙量越低则泥沙淤积比越小、单位输沙水量越大,反之,含沙量越高则泥沙淤积比越大、单位输沙水量越小。在黄河水少沙多、水资源日趋紧缺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条件下,为兼顾河道少淤和减少输沙水量,可通过水库调度,优化水沙搭配、塑造高效输沙洪水。以黄河下游实测场次洪水为基础,建立洪水期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比与水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求得流量为4 000 m~3/s时冲淤临界含沙量约为50 kg/m~3;基于黄河下游河道洪水泥沙输移规律,以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基本不淤积为约束条件,分析单位输沙水量随含沙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了高效输沙洪水泥沙优化配置指标,即洪水流量为4 000 m~3/s、河道淤积比为0~15%时,相应的高效输沙洪水含沙量配置区间为50~75 kg/m~3。  相似文献   

13.
通过郭家屯水文站1992~2014年共23年实测悬移质输沙率资料,进行单样含沙量和断面平均含沙量关系分析。分析确定郭家屯水文站单断沙系数为1.01,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T 50159-2015)要求。提高了该站含沙量整编方法的精度,减少了相应悬移质输沙率的测验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9,(12):39-42
黄河泥沙是华北冲积平原的主要地层构造成分,是黄河淤地造陆的主要来源。黄河下游长期维持的单股河道输沙方式,存在防洪安全和泥沙造陆之间的矛盾。维持下游河道堤防现状条件下,新增输沙通道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结合管道输沙实践,描述了中下游沿河两岸管道输沙系统布置方式,对实施中涉及的工程规模、挟沙量、流速、输沙成本等要素作了简略计算,远距离输沙通道设计年输送沙量4亿t,水流含沙量300 kg/m~3,流速2 m/s,输沙成本22.86元/m~3。  相似文献   

15.
庾晋  白杉 《水利天地》2003,(9):33-33
泥沙淤积抬高“地上悬河”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全球所有河流存在的问题在黄河上都能够寻到踪迹,而黄河的泥沙、悬河、断流以及生态问题均可堪称世界之最。黄河流经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每年挟带约16亿吨的巨量泥沙进入下游。如果将这些泥沙堆成一米见方的土堆,可以绕地球27圈。因为水少沙多,泥沙难以全部排人海洋,其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里,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河床以年均10厘米的速度抬升。据测算,新中国成立后4次加高培厚黄河大堤的土方量可以垒就13座万里长城。  相似文献   

16.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输沙模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输沙模数是淤地坝拦沙库容规模设计最重要的参数。受人类活动影响,1970—2007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明显偏小,必须对其还原修正后方可应用于工程设计。采用长短系列对比分析法分析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各水文站长系列(1954—2007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较短系列(1954—1969年)变化情况,并对长系列输沙模数进行还原,得出还原后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和年输沙模数分别为3.19亿t、1.7万t/(km2.a),介于短系列和长系列实测值之间,多年平均年还原量为0.64亿t。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最经济输沙水量及其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河流输沙水量的概念出发,根据输沙平衡原理推导出在考虑河道冲淤、引水引沙情况下河流最经济输沙水量的计算式。由此式可知,输沙水量与含沙量成反比;并且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到输沙水量与流量也成类似的反比关系。最经济输沙水量是输沙效率与河道淤积状况综合最优时的输沙水量,也就是平滩流量时对应的输沙水量。以小浪底水库运用前20年黄河下游河道基本不淤及年引沙量为1.0-2.0亿t为条件,选取月均平滩流量3500m^3/s、月均含沙量40-100kg/m^3,得到黄河下游在维持良好输沙功能前提下的最经济输沙水量为10-25m^3/t。  相似文献   

18.
含沙量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的泥沙问题一直都是黄河治理的重点。进行含沙量预报将为一些治理黄河的措施提供技术支持。由于影响黄河含沙量的因素众多,预报技术难度大,至今没有可用的预报方案,可以说这在黄河上乃至其它河流都是空白。本文就现有的预报方法(输沙单位线法、响应函数法、神经网络法、水力学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优缺点。就今后含沙量预报方法应努力的方向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输沙率测验误差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黄河输沙率测验方法,分析了泥沙的垂向分布特点。应用爱因斯坦方法,计算了目前所采用的简化取样方法的误差,并用实测资料作了验证。本文也研究了横向含沙量的典型分布,提出泥沙粒径是影响含沙量的横向和垂向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根据黄河多沙善变、洪峰期间含沙量变化剧烈的特点,为了获得可靠的含沙量测验成果,认为安排足够的取样次数和掌握合适的取样时机,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三门峡水库及黄河下游一些河段的输沙率法与断面法实测冲淤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在现行输沙率测验中,主要是粗颗粒泥沙部分,存在着偏小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20.
黄河含沙量居世界第一位。中游黄土高原的泥沙,通过干支流,每年以约12亿吨带至河口地区。除公元1128至1855年黄河夺淮从黄海入海,经历七百多年的沧海桑田,留下今天的苏北浅滩外,1855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从山东半岛北部由渤海入海以来,泥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