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盾构密封舱压力系统缺乏机理模型,无法实现快速准确地压力控制问题,在密封舱压力控制机理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密封舱压力动态平衡的数学模型。采用离散元法对密封舱压力场进行仿真,研究刀盘开口率、埋深等因素对密封舱压力传递关系的影响,分析了密封舱隔板压力与测点压力的映射关系,定义了密封舱压力传递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密封舱压力控制的参考压力值设定过程。考虑密封舱压力系统机理模型的非线性与时变特点,提出密封舱压力的双变量最优控制策略。基于土压平衡盾构密封舱压力控制试验台对所提控制方法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精度与速度均能满足适应地质变化的密封舱压力系统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密封性能是密封器件的一项关键指标,气密性检测是保证密封性能最为关键的手段之一。通过研究复杂腔体零件在差压式气密性检测中的特点、影响检测精度的因素等,构建检测气路的动态系统仿真模型,为优化现有差压式气密性检测系统提供理论支撑。首先依据差压气密性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Simulink仿真。通过仿真清楚地了解到检测过程中被检零件腔体内的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检测参数的差异对差压大小的影响,用于指导系统的实际开发。  相似文献   

3.
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压缩过程数学模型,模型采用单腔控制容积法,以月形容腔作为控制容积,考虑了压缩过程中的换热效果以及气体泄漏。模型充分反映了压缩腔旋转过程中的体积、质量、温度、压力的变化过程。数学模型仿真值和压缩机的实测值吻合,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该研究为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直压式气密性检测的原理,针对汽车滤清器气密性检测,设计了在线低压微小泄漏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采用直压式压力检测法,利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以及精密气路等组成测试装置,实现了对一定容积滤清器的在线低压微小泄漏检测,并且介绍了该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和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水位传感器的出厂检测过程中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为此,设计了一个基于STM32的水位传感器气密性检测仪。该检测仪采用直压式气体检漏的方法,以STM32F030R8为控制核心,控制气泵进行充气,压力传感器检测气压并通过电桥差分信号输出,高精度气压测量模块测量电桥信号的输出,通过程序控制实现气密性检测的加压、稳压、保载、判断、输出等步骤,并将判断结果通过LCD显示和继电器输出。通过多次实验和测试,该气密性检漏系统能够实现对水位传感器泄漏的检测,且实验数据较为准确、稳定,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高速动车组对气密性要求较高,气密性试验时经常出现气体泄漏现象,使用耳听、手摸、肥皂水检漏的方法效率低下并且不易查找泄漏点。基于此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泄漏检测技术的试验方法,可以迅速确定车辆孔洞、缝隙或密封不良部位的泄漏位置,极大提高气体泄漏的检出效率。应用建立的超声波泄漏检测操作平台和开发的超声泄漏管理软件,实现了动车组型号、检测模式等管理,并可以对超声波检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输出。研究了动车组超声波泄漏检测工艺方法,并定义了相关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微差压原理,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用于密封器件气密性检测的检测仪.针对大容积高气压气密性检测系统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模糊推理的温度补偿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补偿策略后的检漏仪稳定、可靠、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出一种基于多种指标的浮空气囊泄漏检测方法,并能够通过现有实验装置验证其可行性,建立了基于有限元软件CFD的浮空气囊泄漏模型。研究恒温条件下气囊内部气体压强、气体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得到相应曲线,并模拟恒定温度条件下气囊内外压差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将所得到的模拟数据与对应条件下实验测得的数据对比,误差均在5%范围内。说明所创建的浮空气囊泄漏模型可行,据此,可进行更复杂的大气环境条件下的浮空气囊泄漏仿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非对称液压动力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仿真软件Simulink对所建立的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改变系统的泄漏系数,以确定泄漏量的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为液压缸故障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融合的流量式泄漏检测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气体泄漏检测方法往往将泄漏量作为差压信号的一元函数处理,但由于气体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使得温度成为影响泄漏检测精度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流量式泄漏检测给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理论的温度补偿模型,并探讨了环境温度对检测过程中两腔压力、温度及差压信号的影响规律,总结了流量式泄漏检测中的环境温度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