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广文 《山西中医》2012,28(8):28-28,3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新鲜闭合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5例不稳定性新鲜闭合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骨折临床愈合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结果:得到随访的64例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38例,占59.4%;良21例,占32.8%;可5例,占7.8%;优良率为92.2%。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新鲜闭合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张银良 《山西中医》2008,24(12):23-24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不稳定性新鲜闭合性前臂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72例不稳定性新鲜闭合性前臂骨干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并配合中药治疗。结果:172例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158例,占91.9%,良14例,占8.1%。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该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021年山东省中医院符合条件的桡骨远端骨折病号,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的40例患儿分为试验组,采用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外固定的4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患肢的骨折恢复愈合时间、骨折再移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后期腕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别。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组在骨折断端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后期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再移位率低,能有效恢复腕关节功能活动,优于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外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选择手法复位夹板与穿针固定治疗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60例肱骨髁上骨折随机分组治疗。夹板组80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穿针组80例,采用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固定治疗。通过治疗后测量肘关节屈伸范围及提携角。结果:夹板组优良率90.0%;穿针组优良率91.3%。GartlandⅡ型夹板组优良率84.4%,穿针组优良率91.1%;GartlandⅢ型夹板组优良率94.3%,穿针组优良率88.6%。肘内翻夹板组3例,发生率3.8%,活动受限6例,发生率7.5%;穿针组7例,发生率8.8%,活动受限0例。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在防治肘内翻上有优势,经皮穿针固定在恢复肘关节活动功能上有优势。GartlandⅡ型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效果佳,GartlandⅢ型采用手法复位平板固定与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疗效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牵引、端提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助手向后牵拉双肩,用尖嘴持骨器钳夹远骨折段,行牵引、端提手法复位,向远骨折段逆行穿针,再顺行穿入近骨折段,使锁骨骨折达到准确的复位与固定。结果取得了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复位,治愈率达100%。结论:牵引、端提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能达到骨折的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固定稳固;减少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保护骨的血液供应,故骨折愈合快;这样有利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故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无手术疤痕,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附48例报告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骨科薛云峰锁骨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98%。[1]大量文献报导了多种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2],多趋向于保守治疗,皆因复位容易,固定困难,导致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钉)三维固定治疗踝关节内翻Ⅱ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被确诊为踝关节内翻Ⅱ度骨折患者90例,分为手术组与保守组,保守组实施手法复位治疗,复位后予以石膏外固定,手术组则在复位成功后经皮穿针(钉)三维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手术组优41例(89.1%),保守组优33例(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手术组为97.8%,保守组为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钉)三维固定治疗踝关节内翻Ⅱ度骨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较传统保守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对肱骨髁上骨骨折的效果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牵引,端提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助手向后牵引拉双肩,用尖嘴持骨器钳夹远骨折段,行牵引、端提手法复位,向远骨折端逆行穿刺,再顺行穿入折骨折段,使锁骨骨折达到准确的复位与固定。结果:取得了骨折剖解或近解剖复位,治愈率达100%。结论:牵引、端提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能达到骨折在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固定稳固;减少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保护骨的血液供应,故骨折愈合快;这样有利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故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无手术瘢痕,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龙口市石良医院(265707)张德辉,张艳波关键词闭合穿针,手法复位,粗隆间骨折自1992年12月以来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拆(Ⅰ型)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58例,经1个月~2年7个月随访,治疗结果按毛氏百分功能标准评定:优20例、良19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达90.7%。和文献报导的方法比较,该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护理方便、可早期活动、固定可靠、疗效高、后遗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钳夹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钳夹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30例,经3个月~8年随访,解剖及近解剖复位率达96.9%;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8.0 4%。观察认为:该器械可用于各类型尺骨鹰嘴骨折,大型号者还可用于膑骨骨折。关键在于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取适当固定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良外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24例,随访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4例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屈膝跌倒致伤者21例,直接撞击伤3例;横型骨折20例,粉碎型骨折2例,下极骨折2例,均属新鲜骨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行设计的万向加压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3 例,经1 ~5 年,平均3 年6 个月的临床观察和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92 .3 % ,其中优9 例,良3 例, 可1 例。结果表明该固定器能从纵向、横向等多方向加压固定,其设计科学, 结构合理,固定效果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应用钩拉复位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根据力学原理,利用机械产生的纵向拉力和横向挤压力,作用于骨折块上,完成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经30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骨折复位优良率达93.33%;随访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3.75%。结果表明该器械设计科学,结构合理,疗效高,后遗症少。而且操作简便,适应症广。除骨折块向后移位者外,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平台骨折,还可用于股骨髁间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加压钢板结合注射用人工骨及外固定治疗陈旧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的优缺点。方法: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24例单侧C型陈旧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其中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外固定治疗(外固定组)14例,切开复位加压钢板结合人工骨治疗(加压钢板组)10例,对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愈合后腕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握力,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组为(10.6±2.1)周,加压钢板组(11.6±2.0)周,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组掌倾角6.2°±2.0°、尺偏角17.0°±4.1°;加压钢板组8.6°±2.7°、尺偏角21.3°±2.1°,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外固定组:优8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8.6%;加压钢板组:优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结论:外固定组与加压钢板组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且均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但加压钢板组能更好的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坚强固定、并发症少、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外固定架闭合复位固定术组(治疗组)17例,应用牵引治疗等保守治疗组(对照组)15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月,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治疗组17例疗效优1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15例患者中优8例,良2例,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66.67%,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可以作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重要治疗手段,快速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撬拨复位,双爪固定器托举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1例,优良率达95.2%。观察认为撬拨复位成功的关键在于进钟点的选定,且以在电视X光机监视下进行为宜。采用托举固定法,有效固定力强(经力学测试,200kg截荷,骨折块向下位移仅0.5mm),骨折对位好,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所以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早而好。  相似文献   

19.
喙锁固定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吸收了手术内固定疗法与非手术加压外固定疗法的优点,研制出一种喙锁固定器,经临床63例应用观察,优良率100%,该喙锁固定器是利用固定器 螺母调节所产生的闭锁作用下压锁骨外端,上提肩脚骨的力量,来限制复位后肩锁关节的活动,以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使喙锁关节周围损伤的肌腱,韧带等组织得认有良好的修复机会,达到治疗的目的,认为该器械的一咱简便,经济实用的外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经皮穿针外固定方法治疗56例股骨上端骨折。经6个月~4年随访,治疗优良率达95%,认为该方法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适用于股骨上端各种类型骨折。对于针眼处感染或针道松动,严格无菌操作和密切观察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