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地里的杂草渐葱郁,它们看着身边形消影瘦的庄稼不由沾沾自喜:我们用自己的绿色点缀这个世界,我们就是大自然的功臣。种人来了,二话没说,一锄头下去,杂草顿没有了声响。庄稼与杂草的取舍,在种田人眼里本不用去思量,但是教育者对于学生心存在的“杂念”,却千万不可采取如此单、武断的做法。对于心存好奇的学生说,考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网络上的鲜游戏,影视剧里的精彩片断,社会上时尚话题,自己生活圈里的流行书籍等都让他们心神不宁。学生的这些念头,是合理却不合时宜的存在。明知老师、长不会接受自己的这些念头,他们不…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教育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存在不少误区。第一,严而无节。某些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命,但却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体察,往往期望值过高,特别是不分阶段、对象,千篇一律,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师生间出现龃龉,甚至产生出格的言行。如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这类教师在工作态度上的勤勉精神往往掩盖了工作方法上的失误,他们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教师本人却误以为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倒是学生们不知好…  相似文献   

3.
“难得糊涂”是清代书画家、学家郑板桥题过的一幅名的匾额。它代表的是一种处世哲学。作为一名教师,当遇到孩子们说谎时,与其声色俱厉、大发雷霆,不如学一回郑板桥,“糊涂”一次。  相似文献   

4.
我在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做了一份师生关系调查,发现有约百分之八十一的学生认为师生地位不平等,约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认为老师太凶,约百分之八十四的学生怕老师,约百分之九十二的学生不愿和老师说心里话,约百分之三十六的学生讨厌老师。不难发现。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师生之间的情感已如此淡漠。  相似文献   

5.
一位数学教师在一次考试后发现,有位学生竟然一道题都没有做对。他气愤极了,便狠狠地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零蛋”。转而一想,他又觉得不妥。一番慎思后他写道:“希望你从‘零’开始,获取知识和智慧。”在多年后的校庆活动中,一位在学术界颇有建树的学者,紧紧地握住这位教师的手,感激地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但那次数学考试,您给我的鼓励和鞭策,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自尊和自信,让我找回了自我。”  相似文献   

6.
7.
以学生为镜     
以学生为镜这个念头,起因于不久前在《德育报》上读到的一首小诗———《镜子》(广东、王福),小诗全文如下: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那是您情感失控/如果学生生活在鼓励中,那是您自尊自重/如果学生生活在恐惧中,那是您失去了宽容/如果学生生活在友谊中,那是您有一个美好的心胸/如果学生生活在敌视中,那是您待人不公/如果学生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那是您爱深情钟/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您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这面镜子中。读到这首小诗的时候,我心里很是为之一振,很有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发生在15年前的一件事不禁再次…  相似文献   

8.
9.
育人者经常要面对“久盼无花”的“教育荒地”:有时是学生自身因素,或者是性格内向,启发无效的:或者爱出风头,屡禁不止的;或家庭变故,心灵创伤严重的……有时是育人条件,或者较舍简陋得让人无奈,或者用品紧缺得无以为继,或信息过于阻塞……说其为“荒地”,虽然  相似文献   

10.
所谓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以树立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信 ,进而促其自我教育 ,提高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 ,其中“尊重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学生进入中学阶段 ,生理和心理上不断成熟 ,独立意识增强 ,有一种成人感 ,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教育的提出就建立在这一理论和实际基础上 ,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一、尊重学生情感当代中学生内心世界丰富 ,情感细腻脆弱 ,同时普遍具有一种封闭心理 ,不轻易向老师流露某种情感。一旦学生有某种需要 ,向老师吐露真情 ,老师一定…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刚任教六年级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班上有一个叫方磊的同学,常爱搞恶作剧,而且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欺负人。为此我曾不止一次的找过他。心悦诚服地谈心也好,严厉地批评也罢,但都收效甚微。有几次,他也曾如实地向我坦白,其实他也不想去捣乱,可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发火,手发痒。 我知道方磊是个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我陷入了困境。 有一天,正当我为之伤神时,又有同  相似文献   

12.
喻秋萍 《师道》2005,(8):34-34
一脸的疑惑,一脸的不满,一脸的不屑,也一脸的嘲弄。我愕然、惘然,也惶惑了。“因为我比你大,因为我是你的老师,因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因为你的父母把你托付给了我们,因为我是为你好,因为……”千百个理由,千百个借口,千百个因为所以,它们拼命地想往外冲,搅得我口干舌燥,脑子里昏天黑地一片空白,它们全卡在我的喉咙里,关在我的脑海里,我只能压着它们,像关着那要冲出地府的妖魔鬼怪。  相似文献   

13.
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有一则有趣的寓言,题为《杰米扬的鱼汤》。故事很耐人寻味:热情好客的杰米扬看到邻居爱喝他的鱼汤,于是一再地请邻居喝汤,起初邻居觉得鱼汤的确很鲜美;但由于主人杰米扬的热情过度,不看对方的承受能力,让邻居喝了一盘又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孩子犯错误后,他最期盼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说是得到别人的谅解。不错,但他更期待一次暴风雨般的批评,来冲淡内心的歉疚:我犯错了,受到应受的批评了,扯平了,两清了,结束了。但批评是否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内心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学生的成长中,师长的教导是外因,而起到根本作用的是内因,是学生自己。因此,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尤为重要。当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一次参观一所名校,一进门我就被一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标语给震住了. 近年来,虽然事实已证明该校教育成果辉煌,但这则标语至今仍让我心里犯嘀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幼稚,有“一代不如一代”之感。其实他们常常忽略了自己作为教育的责任,殊不知,学生的幼稚无知和我们许多教师本身思想见解的贫乏肤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件耐心寻味的小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8.
“把学生当朋友”,这种教育观念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选择,让教师的教育措施变成学生的心理渴求,在相互沟通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9.
有人总结出这样三句话:一流的读者“读”生活,二流的读者“读”书本,三流的读者“读”别人的读后感。在美国,有一位当水手的父亲,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之间。按说,他为儿子搜觅书本要比别人来得方便。然而,这位父亲没有抱回一摞一摞的书籍,让儿子在书的海洋里辗转畅游,而是利用自己独特的条件,引领着儿子去“阅读”生活。这位父亲先是带儿子去参观了梵高的故居。在看过了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靴之后,儿子问:“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一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又带儿子去了丹麦。…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就要走进学生心灵,多关心学生的成长。有人说,21世纪教育的成功在于师生关系,这是不无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