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营养学家曾对食用野菜进行了分析,发现野菜的营养价值很高,能提供优质蛋白,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野菜的药用价值更高,经常食用野菜能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但目前关于野菜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报道尚不多见。本工作采用微波消解处理野菜和蔬菜样品,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铜、锌和锰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粤东7种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维生素C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粤东产7种野菜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参考蔬菜中硝酸盐分级评价标准,和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限量标准,考虑到各种野菜的维生素C的量,对这7种野菜评价如下:积雪草、天胡荽、南方菟丝子和假的硝酸盐量低于轻度污染水平,亚硝酸盐量低于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4.0 mg/kg),维生素C的含量高或较高,所以,它们属于一级野菜, 可以安全食用;蛇含委陵菜和苍耳由于亚硝酸盐量过高,不宜食用或限量食用;荷莲豆的硝酸盐量高于1440 mg/kg,属于高度污染水平,亚硝酸盐量超过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不宜食用或限量食用.  相似文献   

3.
以茵陈、牛繁缕、曲曲菜、猪毛菜为材料,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4种野菜中的Ca、Mg、Cu、Zn、Fe、Mn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野菜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6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6.57%~99.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均低于3%,说明本试验测定结果可靠,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4.
偶氮胂I-高碘酸钾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Mn(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HAc—NH4Ac介质中,以1,10-菲啰啉为活化剂,锰(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胂I褪色反应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Mn(Ⅱ)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80μg/L,检出限为6.3ng/mL,对60μg/L,Mn(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导出了动力学方程,该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0.4kJ/mol。已用于野菜、水果样品中锰(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霍建中 《分析化学》2003,31(5):640-640
1 引 言苣荬菜又称败降草(sonchus brachyothus,DC)草本,分布在我国北方及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等国。苣荬菜是历史悠久、营养丰富的天然野菜,可食用。其内富含大量参与人体代谢、维持身体健康的常量、微量元素,如Ca、Mg、Zn、Cu、Fe、K和Sr等。同时,苣荬菜全草入药称败降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作用。我国素有“食药同源”之说,苣  相似文献   

6.
三元体系RbCl-SbCl3-HOAc(25℃)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三元体系RbCl-SbCl3-HOAc在25℃时的溶度及饱和溶液折光指数,并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体系中有8种固相:RbCl,SbCl3两种原始盐;3RbCl.SbCl3,7RbCl.3SbCl3,3RbCl.2SbCl3,RbCl.SbCl3四种二元复盐和2RbCl.3SbCl3.4HOAc,2RbCl.3SbCl3.1.5HOAc两种三元复盐,两种三元复盐在以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文中初步描述了以上六种复盐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并给出了RbCl.SbCl3复盐的X射线衍射数据,本文提供了一种制备3RbCl.SbCl3的新方法.该体系的研究可能为改进从光卤石提取RbCl,CsCl的工艺提供相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古青海湖及其环境的演变,描述了青海湖地区自冰后期以来的气候变化;重建的7kaB.P.以来湖区气候变化序列反映了历史气候变化过程中,冷、暖、干、湿相应干不同时间尺度的不同组合;初步推断了东亚地区6ka.B.P.和500a.B.P.时期,分别代表暖湿和冷干气候的盛行环流型;最后,对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湖泊水情的影响进行了情景研究和估计。  相似文献   

8.
手性羟酸和氨基酸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  章文军  许禄 《化学学报》2009,67(2):145-150
构造了用于手性参数衍生的距离矩阵和扩展的距离矩阵, 并且观察了与羟酸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手性薄层色谱保留指数的相关性, 得到了具有启示性的结果. 引进了扩展的eAm指数和连乘指数, 以及综合运用了三种算法. 所得参数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得到了单一变量和变量组合的分析结果. 与多元回归分析相比较,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法, 使结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所引进的方法对于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具有普遍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绝热式热动力学的研究I:可逆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郁  杨明利 《化学学报》1987,45(2):120-126
本文提出了几类可逆反应通用的微分动力学方程.并应用无量纲参数法,建立了可逆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还给出了一个解析实例.  相似文献   

10.
碳氢燃料热裂解机理及化学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动机设计中,燃烧室的热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其根源必然涉及到碳氢燃料的化学机理模型.讨论了大分子烃类燃料热裂解反应的反应类型,分析了各反应类型的详细动力学以及对热裂解反应的灵敏度、重要性.根据热裂解反应类型有限和基于物质的一维表示,开发了大分子烃类反应机理的自动生成程序ReaxGen.建立了相应的热、动力学数据库,探讨了如何建立碳氢燃料的详细热裂解化学动力学模型.最后我们建立了正庚烷热裂解反应的详细机理,并用该机理模型模拟预测了产物分布和转化率,理论上计算了热沉值.所得结果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11.
詹东平 《电化学》2018,(4):401-402
关键词:Na+活性·化学电源Operando研究方法Q. Li, Z. Liu, F. Zheng, R. Liu, J. Lee, G. Xu, G.Zhong, X. Hou, R. Fu, Z. Chen, K. Amine, J. Mi, S.Wu, C. P. Grey, Y. Yang. Identifying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Na-Ion Battery Na2Fe PO4F Cathode,Angew. Chem. Int. Ed., 10.1002/anie.201805555.厦门大学杨勇教授和合作者采用原位高能XRD、固态NMR和DFT理论方法,研究了Na2FePO4F阴极材料循环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发现存在两种Na+晶格位点,但只有一种有电化学活性.化学电源中的Operando研究方法为揭示电极活性物质的构效关系和反应机理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这里介绍的是国外几个国家的大学分析化学教育发展情况,供大家参考. 一、当代分析化学的定义和面临的任务7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对分析化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只作成份分析不够了.要求作价态、形态、状态,结构甚至能态的分析测定. 2.只作微量分析不够了.要求作痕量、超痕量分析,要求作微量样品的剖析,甚至单原子、分子的检测也提到日程上.  相似文献   

13.
黄云辉 《电化学》2019,25(5):609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和Akira Yoshino三位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钴酸锂等正极材料的发现助推了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的进程,对电池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回顾了John B. Goodenough教授发现钴酸锂的历史,对钴酸锂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他发现另两种正极材料锰酸锂和磷酸铁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稀磷酸介质及活化剂抗坏血酸存在下,痕量钒(Ⅴ)强烈催化溴酸钾氧化碱性品红褪色,据此建立了一个新的测定超痕量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方法测定钒(Ⅴ)的线性范围为:0.0~400.0 pg/mL,检出限为27 pg/mL.实验考察了影响催化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测定了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0'=170.1 kJ/mol,表观速率常数k'=2.8×10-3s-1,建立了动力学速率方程:-dCMR/dt=K'.CMR.CKBrO3.CVc.CV(Ⅴ).试验了25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发现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方法直接用于环境水体中超痕量钒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65%~2.03%.  相似文献   

15.
用停留技术研究了大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动力学.发现在25℃,pH10.0时结合在场100ms即可达到平衡.大黄素等7种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BSA 结合后,可见区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吸收强度增加. 荧光光谱研究表明. 这些化合物对BSA荧光有很强的猝灭作用.根据猝灭结果, 求出了它们与BSA 的结合常数, 并基于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计算了它们的第一结合部位与BSA中212- 色氨酸残基的距离.提出了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BSA形成复合物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6.
用停留技术研究了大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动力学.发现在25℃,pH10.0时结合在场100ms即可达到平衡.大黄素等7种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BSA 结合后,可见区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吸收强度增加. 荧光光谱研究表明. 这些化合物对BSA荧光有很强的猝灭作用.根据猝灭结果, 求出了它们与BSA 的结合常数, 并基于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计算了它们的第一结合部位与BSA中212- 色氨酸残基的距离.提出了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BSA形成复合物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蓖麻油与乳酸的共聚物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熔融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蓖麻油和乳酸的共聚物.以丁二酸酐作为共聚体系的引发剂和封端剂,制得端羧基共聚物P(LA-CO)-COOH.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DSC和TG研究表明,蓖麻油链段的引入破坏了聚乳酸的结晶性,提高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张志英 《化学学报》1987,45(4):317-321
在280-500K的温度范围内用自动绝热量计测定了(n-C12HxNH3)2MnCl4的热容.发现了两个固-固相变,固ID→固II和固I→固II.前者的相变温度、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330.6±0.1K,47.78±0.29kJ.mol^-^1和144.5±0.9J.K^-^1.mol^_^1,后者的对应相变热参数分别为334.5±0.1K,5.96±0.05kJ.mol^-^1和17.82±0.15J.K^-^1.mol^-^1.报道了该物质每隔10K的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9.
固载化聚乙二醇树脂的合成及其接肽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英  梁逊  陈伟朱  何炳林 《化学学报》1987,45(11):1112-1118
聚乙二醇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接枝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上,制成了具有亲水性的固载化聚乙二醇树脂.讨论了各种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产率的影响.用合成的树脂作载体,测定了合成多肽的反应动力学及缩合产率.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相比,提高了合成多肽的反应速率及缩合产率.  相似文献   

20.
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及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延玺  刘会青  邹永青  任占华 《有机化学》2008,28(9):1534-1544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 不仅数量种类繁多, 而且结构类型复杂多样. 黄酮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对哺乳动物和其它类型的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 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据报道, 适量摄入黄酮类化合物能减少癌症、肿瘤、心血管疾病、脂质过氧化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 因此, 其引起了国内外化学家的广泛重视, 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 随着对其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 发现了黄酮类化合物部分药理作用的作用机制, 为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加快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 迄今为止, 人们已经合成了一系列溶解性好,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衍生物. 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合成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