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链霉菌G-HD-4产黑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链霉菌G-HD-4发酵液采用酸沉淀、碱性溶液提取、酸水解,以及多种有机溶剂抽提等工艺手段分离、纯化出黑色素,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黑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为246 nm,与标准黑色素最大吸收峰相一致.在400 nm波长下,其光密度值(D)随黑色素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容易被强氧化剂所氧化,而紫外、光照、温度、有机溶剂、还原剂、各种盐,以及金属离子对黑色素的影响较小,氨基酸、淀粉等添加物对黑色素稳定性没有影响,说明该黑色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对出芽短梗霉黑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以出芽短梗霉发酵液为原料提取黑色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用二水平实验确定影响黑色素色价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酸沉时间90 min、乙醇添加量93.17%、乙醇浓度90.42%。在此条件下提取黑色素色价可达44.8μ/mL。  相似文献   

3.
以鱿鱼墨黑色素为吸附剂,分别研究鱿鱼墨黑色素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溶液pH对Pb2+、Cr6+清除率的影响,并测定静态吸附等温线方程。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添加鱿鱼墨黑色素能有效吸附Pb2+和Cr6+,吸附15 min时,鱿鱼墨黑色素对Pb2+和Cr6+的清除率均大于85.00%。鱿鱼墨黑色素对Pb2+清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对Cr6+的吸附作用在35℃最强。当溶液pH 5.0时,Pb2+的清除率低,溶液pH 4.0~6.0时,鱿鱼墨黑色素能有效地吸附Cr6+。鱿鱼墨黑色素对Cr6+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而对Pb2+的吸附仅与Langmuir等温线方程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食物在冷冻贮藏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化学变化.冷冻时,食物未冻水相中高浓度的盐作用于粒状体,使其释出低密度脂蛋白(LDL).LDL浓度的增加,促使LDL在原生质中发生聚合;同时,蛋白在低温下也发生聚合,溶解度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在微环境氧的作用和酶催化下发生氧化.以上变化,随贮存温度、贮存时间、贮存环境、食物种类、pH值、化学添加剂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Plectania YM421黑色素发酵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Plectania YM421黑色素产生的分批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Logistic方程和Lued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Plectania YM421菌体生长、黑色素产生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模型反映了该菌株产生黑色素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模型值与实验值数据拟合性较好,该动力学模型对指导Plectania YM421黑色素的发酵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土壤为材料,分离纯化得到了一株产黑色素的微生物(D-1),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并结合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这株产黑色素的微生物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并测定了菌株的生长曲线、抗生素抗性、所产黑色素的吸收光谱,为后期优化产黑色素的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利用硫酸渣制备氧化铁红(Fe2O3)原料的工艺过程。该原料具有化学活性强、颗粒细脆易磨、固相反应均匀等优点,尤其用以制备中波铁氧体磁性器件,具有工艺简化(仅一次球磨),缩短生产周期108h,烧结温度低宽、成品率达95%以上,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8.
工程菌所产黑色素对生物大分子光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黑色素在防止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双链断裂方面的作用,并探讨了该黑色素对B.t.的毒素蛋白和杀虫活性的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用伴生炭黑代替干电池中的乙炔炭黑进行了研究,干电池的各项性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推广应用该原料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斑马鱼模型,通过表型观察、色素面积计算、酪氨酸酶活性测定三方面参数来评价Vc和异Vc-Na的抑制黑色素活性。首先利用已知的具有抑制黑色素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熊果苷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获得预期结果后,再开展Vc和异Vc-Na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Vc水溶液在非致死的浓度范围内(0.01~5 mmol/L),对斑马鱼黑色素的形成未见明显影响,较高浓度的异Vc-Na水溶液能够显著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的形成(p≤0.05),而高浓度的异Vc-Na水溶液(≥0.3 mol/L)容易导致斑马鱼的形态学畸形。  相似文献   

11.
基于Inoue模型,提出了一个修正理论来研究金属-绝缘体颗粒膜的隧穿磁电阻效应.假定颗粒膜中铁磁颗粒的尺寸服从对数正态函数,通过两个临界尺寸D1(T)和D2(T)将颗粒膜中的铁磁颗粒分为三类:超顺磁颗粒、单畴铁磁颗粒和多畴颗粒.同时引进一个参数k2来描述超顺磁颗粒与单畴铁磁颗粒对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影响的权重,另一个参数k1来描述基体对铁磁颗粒自旋极化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仅有单畴铁磁颗粒对颗粒膜的隧穿磁电阻效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几种淀粉颗粒的结构与形貌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研究马铃薯、木薯和玉米淀粉的结构与形貌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分析了3种原淀粉颗粒的脐点、轮纹等结构及整体形貌;用三氯氧磷作交联剂,对这些原淀粉进行了交联改性等相关处理,使观察结果更为清晰明确.结果表明,马铃薯、木薯和玉米的淀粉都有脐点和轮纹.文中还给出了各淀粉颗粒的形状及结构特征简图,提出了马铃薯和木薯淀粉颗粒首端和尾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暗适应和光适应时三疣梭子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暗适应和光适应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eulatus)光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出暗适应时,感杆束的直径大,微绒毛整齐,膜下潴泡囊的体积较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较多,色素颗粒位于细胞各处.在光适应时,感杆束的直径小,微绒毛凌乱,膜下潴泡囊的体积较大,板膜体、多囊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较多,色素颗粒位于细胞远端接近细胞核层面;另外,微绒毛基部的胞饮泡数量、递质样颗粒以及其他细胞器的分布,暗适应和光适应的光感受器也有着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解体好氧颗粒污泥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加入新的活性污泥使解体好氧颗粒污泥完成修复的可行性.解体好氧颗粒污泥对新加入的活性污泥进行吸附,在各种选择压力特别是水力剪切力作用下和原有颗粒污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大约3周时间,解体颗粒污泥被完全修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被修复后的颗粒污泥呈现非常规则的结构,微生物相十分致密.在解体颗粒污泥逐渐被修复的过程中,颗粒平均粒径仅从最初的2.8mm增至2.9mm,说明活性污泥在颗粒污泥上的附着主要发生在颗粒的空穴.而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强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颗粒沉降速率和完整性系数分别由最初的72m/h和56.8%提高到110m/h和65.8%.新加入的活性污泥除了部分用于修复解体颗粒污泥,其余在选择压力等的作用下形成了新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化学选矿的方法研究了氧化铜矿形态学特征对铜浸出率的影响.以硫酸为浸出剂对某氧化铜矿的两种矿样进行酸浸试验.分别研究浸出剂用量、浸出时间以及料层厚度等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原矿和尾矿中铜的形态学特征,即A矿样中铜矿物以薄膜的形式覆盖在脉石矿物表面;B矿样中铜矿物呈颗粒状与脉石矿物共生.酸浸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A矿样的铜浸出率要远高于B矿样.这是因为A矿样中铜矿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与硫酸的接触面大,反应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粒度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粒划算法只考虑了距离因素,引入时序因素,提出适用于金融时间序列的基于距离和时序的层次粒度支持向量回归机(DTHGSVR).该方法首先将训练样本通过核函数映射到高维空间,并在该特征空间中进行初始粒划.然后,通过衡量样本粒与当前回归超平面的距离以及当前样本粒时序的综合因素,找到含有较多回归信息的粒,并通过计算其半径、密度及时序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动态粒划.如此循环迭代,直到没有粒需要进行深层划分为止.最后,对不同层次的粒进行回归训练.采用提出的基于距离和时序因素的层次粒度支持向量回归机对基金净值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回归的泛化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应用微分干涉相差显微术和超微结构显微术显示,腹毛目纤毛虫伪红色双轴虫(Diaronella pseudorubra)细胞内含有大、小两种皮层色素颗粒,细胞质具有黏液泡类胞器.其中皮层色素颗粒以二分裂或出芽分裂增殖,其颗粒呈现不同的大小与颗粒分裂有关;黏液泡位于细胞质深部,成熟的黏液泡在发射前成波浪形,以"阿米巴"样运动到表膜,射出泡内物质.据结果认为,该纤毛虫的两种皮层色素颗粒可能有共同的起源.两者都与纤毛虫细胞颜色的遗传有关;黏液泡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除对促进细胞内膜物质的流动和更新以及表膜的更新具有物质贡献外,可能对口区食物的摄取和促进食物泡的形成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株高产黑色素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四川师范大学校园内不同区域收集土壤,分离到一株高产黑色素的菌(MV5002).对MV5002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培养基成分做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g/L):甘油1,牛肉膏10,NaCl6,CaCl20.05,L-酪氨酸1.5,pH8.0,在优化条件下,产量达到3.45g/L将黑色素分离纯化后,对其理化性质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在DMEM和RPMI1640两种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活细胞数和黑色素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癌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活细胞数比在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活细胞数平均减少87.9%,而黑色素量平均增加795%.以"黑色素量/活细胞数"计算分化指数,再以"DMEM中的分化指数/1640中的分化指数"计算DMEM相对于1640的对B16细胞的分化指数,显示DMEM中的分化指数平均是1640中的分化指数的67.8倍.提出营养物失衡是维持癌细胞恶性生长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基因工程菌(E.coli/p WSY)产黑色素培养基的组成。配方为:蛋白胨1%、葡萄糖0.2%、硫酸铵0.5%、磷酸氢二钾0.7%、磷酸二氢钾0.3%、氯化钠0.5%,硫酸镁0.01%,为实现微生物发酵法大规模生产黑色素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