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做颈动脉B超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根据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4月本院老年病科住院拟诊冠心病患者104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冠脉造影,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6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1.4%,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41.6%,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出现胸闷、憋气、心慌等症状怀疑有冠心病,很多人都知道要做冠状动脉造影,其实做个简单的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为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检查"打前站",它有时也能预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血管病变,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相似的危险因素以及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毕竟是有创检查,而且费用相对较高。而颈动脉位置浅表,血管彩超显像的分辨率极高,采用10MHz以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安娜  丁有钦  傅志慧 《中医杂志》2005,46(10):791-79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解剖研究发现,AS有局限于某些动脉的倾向,它侵及动脉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升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和Wills环[1].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在全身AS中出现较晚,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全身AS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做颈动脉B超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痛组和对照组。根据冠心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痛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元芳芳 《光明中医》2008,23(12):2061-2063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无疑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硬化性病变发病日趋显著,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急性缺血的直接相关性,已引起临床医学研究的广泛重视。颈动脉位置表浅,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窗口”,而且,解剖研究发现,AS有局限于某些动脉的倾向,它侵及动脉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升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和Wills环。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在全身AS中出现较晚,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全身AS的程度。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及其消长的检测指标。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因此对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nn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柏,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3,34(3):290-29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超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进一步为冠心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病人血瘀证、痰浊证及其他证型(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气滞证和寒凝证)的相关性。所有病人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心病前1周左右,行颈部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痰浊证和血瘀证组颈动脉病变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痰浊证和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证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提供冠心病痰浊证和血瘀证及其他证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萌 《天津中医药》2002,19(4):75-76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大量的动物实验已证实中医药可作用于AS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但人类AS的发生、发展复杂而漫长,是几十年代谢活动发展的结果,所以人类AS的防治远比实验动物防治AS困难得多[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AS的一部分,随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医药工作者已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技术引入中医药的研究中,以观察中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人体大中型动脉,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往往同时受累。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全身发病最早,故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西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服药价格昂贵,副作用较多,中医在治疗该疾病上具有多靶点、多角度、多途径的优势,现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中医药的治疗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比较常见好发部位之一,同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与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防治是目前研究重点之一.现代医学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有药物与手术治疗等方法.长期口服西药易出现毒副反应,而手术治疗相对风险较大且易于复发.中医药采用辨证治疗AS,具有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较小等优势.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降浊祛瘀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创伤性和价格因素制约着这种方法的普及。因此探讨无创的、经济的冠心病诊断预测指标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许多资料表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硬化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及相应的危险因素,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颈动脉IMT及斑块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的一个简便的指标。本院利用无创超声测量了123例就诊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情况,探讨了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自2006年1月-2008年7月,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有关指标的测定,探讨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及脉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40,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破裂过程均有炎症递质的参与。传统炎症标志物的流行病学研究都已表明炎症过程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1年6月门诊及住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804例,其中40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404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83.4%)和斑块发生率(62.4%)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8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拟诊冠心病患者120 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时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现的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其超声特征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对各组病例的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CAD) 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心肌梗死(MI)组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肌梗死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存在与心肌梗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影响到心肌的血供,当一时性心肌供血不足时,则出现心绞痛.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破裂过程均有炎症递质的参与。传统炎症标志物的流行病学研究都已表明炎症过程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降脂消斑片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复制鹌鹑AS模型。分别给予降脂消斑片高、中、低剂量及阳性对照组药物辛伐他汀片、脂降宁片治疗。观察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降脂消斑片高、中剂量组可减轻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及血管内膜的脂质浸润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消斑片能减轻鹌鹑AS模型的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内膜的脂质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