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胃癌手术中不同淋巴结清除术的合理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行胃癌极治疗除术371例,对其不同淋巴结清除术作了疗效评价与适应证探讨。结果表明,Ia期胃癌行D^+1或D1淋巴结清除术即可;Ib期胃癌行D2式清除术为宜;Ⅱ+Ⅲ期限局型或团块状生长胃癌,D3、DW2比D^+1式清除术为佳。  相似文献   

2.
探讨手术治疗近端胃癌的合理方式和手术进路,方法:分析234例左进胸及41例胸腹联合切口进路行近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结果。结果:近端胃癌有32.36%的病例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食管受侵时该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增高。采用进胸入路腹腔淋巴结检出率明显偏低。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需要考虑清扫下纵隔淋巴结,胸腹联合切口进可兼顾下纵和腹腔淋巴结清扫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370例肺癌根治性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按标准肺癌淋巴结分布规律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进行了根治清扫,共清除纵隔和肺门淋巴结1746枚。手术切除的肺叶和淋巴结行病理切片检查,其中鳞癌211例,腺癌123例,大细胞肺癌11例,小细胞肺癌16例,其他类型9例。根据病理标本结果,对肿瘤部位、分型、大小、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70例中181例(48.9%)存在N1或N2以及N1和N2共同淋巴结转移,其中N2淋巴结转移共138例(37.3%)。手术清除纵隔淋巴结120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N2)262枚,纵隔淋巴结转移度21.8%。结论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机会很大,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肺癌淋巴结转移与肺癌部位、细胞类型、肿瘤T分级和细胞分化程度都有密切关系。手术要达到根治目的 ,应进行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根治性清扫。  相似文献   

4.
探讨已侵犯周围脏器Ⅳ期胃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生存率。146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占78.8%,行姑息手术占21.2%。该组患者总的术后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6%、38.8%和23.9%,根治组和姑息组因不具备经性,故未进行生存率对比。结果表明,当胃癌已经侵犯了邻近脏器时,如果不存在不可治愈因素(如腹腔种植转移、血循转移等),应力求行根治性手术。否则应力求行简单的以切除原发病灶为主的姑息性手  相似文献   

5.
汤玉成 《重庆医学》2015,(1):120-122
自1994年日本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早期胃癌根治术以来,腹腔镜技术在胃癌中应用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少等优点。但仍然存在二维图形、反向操作、医生体位不适等不足之处。因此,2000年机器人手术系统被引进用于克服传统微创外科的技术缺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喉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1996~2002年60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其中喉部分切除52例,全喉切除8例。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48例。结果: 60例喉癌有8例术后1~3年复发。6例病死,除8例失访外,其余健在。随访3年生存率为83.3%(50/60),5年生存率为76.7%(46/60)。结论: 根据喉癌的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提高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马霄  冯义朝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11):666-668
总结1972~1990年间收治的2065例胃癌,结合研究点普查结果提示胃癌发病率仍在上升,但研究点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发病率有所下降。由于胃镜的普遍应用,二级预防水平有所提高。对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分析 94例胃癌患者的外科临床资料。 94例中根治性切除 D1+ 3 4例 ,D2 2 7例 ,姑息性切除 1 8例 ,胃空肠吻合 9例 ,活检探查 6例。随访 70例 ,根治性切除术后 1年生存率85 %,5年生存率 3 5 .3 %,姑息性切除 1年生存率 2 5 %,捷径吻合 1年生存率 1 2 .5 %,探查者均在 1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10.
腹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径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腹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清除淋巴结的难易程度,探讨经腹、经胸及胸腹联合切口三种手术径路的利与弊。方法: 对45例腹腔段食管癌(包括侵及贲门)和贲门癌(包括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种手术径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5例均完成手术,其中腺癌32例,鳞癌13例,清除淋巴结229枚,其中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88枚。病理类型为腺癌的转移部位以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胃小弯等处腹腔内转移多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转移部位以腹段食管床及下肺静脉周围多见;个别病例有转移到主动脉弓下淋巴结。结论: 胸腹联合切口虽然有暴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因其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经腹切口创伤小,但暴露差,对单纯仅局限于贲门部肿瘤较适合,患者术后恢复快。经左胸切口能得到有效满意的暴露,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腹段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需要,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1.
王强  赵滢  孙威  乔麟 《辽宁医学杂志》2003,17(6):312-313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 60例胃癌患者的 2 187枚淋巴结应用抗上皮细胞膜 (EMA)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被检病例的 61 7% (3 7/ 60 ) ,淋巴结的 3 6% (79/ 2 187)存在淋巴结内癌的微转移。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微转移阳性组的 5年生存率(2 8 6% )明显低于阴性组 (79 8% ) (P <0 0 5)。结论 淋巴结微转移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 ,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 ,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外科中应用的意义。方法术中在肿瘤四周注射亚甲蓝,寻找并摘取前哨淋巴结。进行HE染色及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IHC—CK)染色检查。结果76例患者中66例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6.8%。T1+T2及T3+T4期检出率分别为94.1%、84.7%。由T1+T2期及T3+T4期胃癌前哨淋巴结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敏感性为100%及67.5%,特异性均为100%,准确率为100%及74%,假阴性率为0及32.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是预测T1、T2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早期胃癌前哨淋巴结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只有1个转移的淋巴结视为SLN,回顾性分析只有SLN的3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胃癌SLN的出现部位与原发病灶的关系.结果:在6例胃上1/3(U)癌中单个转移淋巴结均分布在N1,而且都在邻近原发癌灶周围(No.1,2,3);4例中1/3(M)癌也都分布在N1,其中3例在邻近原发癌灶周围(No.3,4),1例在原发病灶相对较远处(No.1);24例胃下1/3(L)癌中,23例分布在N1,其中17例在邻近原发癌灶周围,6例在原发病灶相对较远处(No3,4),1例发生"跳跃性转移"(N2),分布在肝总动脉旁(No.8).97.1%早期胃癌前哨淋巴结分布在N1,76.5%(26/34)发生在原发病灶邻近处(N1),20.6%(7/34)发生在原发病灶相对较远处(N1),而只有2.9%(1/34)出现跳跃性转移(N2).结论:早期胃癌SLN的分布符合淋巴结转移规律,其检测为进一步行前瞻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早期胃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8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等方面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短期低钙血症42例(47.2%),暂时性声音嘶哑12例(13.5%),乳糜漏2例(2.2%)。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主张行甲状腺全切术或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及颈淋巴结情况,行相应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从1959~1984年共手术治疗阴茎癌82例。阴茎部分切除13例,阴茎全切除36例,阴茎全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除33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71.9%。阴茎癌的发生与包茎、包皮过长以及缺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如果病变限于阴茎头,阴茎部分切除足以获得无瘤边缘,当肿瘤侵犯阴茎体时,应行阴茎全切除,建议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常规进行活检,如有转移应完成淋巴结清除。原发癌的范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与否、首次治疗是否适宜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报告了248例原发性肺癌,总结了其发病情况、病理学类型、PTMN分型及手术方式。着重讨论了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淋巴结清除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8例术前扪及腋淋巴结肿大的乳腺癌患者(观察组)行改良根治术,腋窝注射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方法清扫腋窝淋巴结。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少,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15个,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均无腋窝肿瘤复发、肩关节活动障碍、上肢水肿及麻痹等情况。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及上肢疼痛、上肢水肿等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方法的腋淋巴结清扫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及淋巴结清扫较彻底、神经血管损伤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杨桂芳  汪勇 《重庆医学》2006,35(4):353-35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放化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及综合治疗的资料。结果 保乳术后病侧乳房外形较好,两侧乳房基本对称,术后3年复发率为5%,3年生存率为100%。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安全,疗效确切,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合理的切除范围,同时要保证术后的综合治疗及严格的随访制度。  相似文献   

19.
352例老年胃癌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胃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年龄≥70岁的35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或不适(81.5%)、食欲下降(53.1%)和消瘦(44.9%),其临床Ⅲ、Ⅳ期患者占63.9%;其中根治性切除272例(77.3%),姑息性切除48例(13.6%),联合脏器(脾脏、胰体尾、横结肠或肝左外叶)切除32例(9.1%),行捷径、造瘘或剖腹探查术32例(9.1%),Roux-en-Y已成为主要消化道重建方式;并存重要器官慢性病变242例(68.8%),出现术后并发症172例(48.9%);5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为44.2%,姑息性切除3.4%,行捷径、造瘘或剖腹探查为0。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多为临床Ⅲ、Ⅳ期;多并存有重要器官慢性病变;手术治疗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但应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10年手术治疗的719例早期胃癌中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4.9%.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脉管侵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润因素相关;缩小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