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及降雨量观测资料计算降雨渗入系数,以采用有效降雨量参加计算较为合适,并应充分考虑分析表层岩性及地下埋深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堤围区的顺德第一联围内,设立了两排共9眼观测井,每天进行地下水位、河边水位、降雨量观测,找出无降雨时期各井地下水消退过程,在已知平均水位条件下,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拟结合观测和计算的地下水消退曲线,求出地下水消退系数,此实验分析成果,可供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评价和田间灌溉排水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雨入渗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 其影响因素较多, 主要有土壤、地下水埋深、次降雨量及前期影响雨量。利用地下水动态井资料及降雨资料, 建立降雨入渗半理论半经验模型,并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不同质地土壤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模型中的系、指数, 在辽宁省中部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应用,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分析计算依赖于地下水观测资料。为了更有效地将地下水观测资料应用于国土整治、农业区划、水资源评价和水利综合开发等国民经济建设工作中,我们开发了“地下水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文从开发工具,系统分析、总体结构及功能等方面介绍了“地下水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开挖后,在闸室两侧形成了高70-140m,最高达158m的高陡边坡。为确保高边坡的稳定性,在船闸南北边坡岩体内分别布置了7层排水洞,总洞长达10km,通过对一期工程边坡及山体排水洞的水文地质调查,以及降雨量和地下水的现场观测,基本查明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  相似文献   

6.
位于河南省中部的许昌市是全国3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地下水是其主要水源。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降雨量偏少,有些河流干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水要求,一些工矿企业纷纷打井,盲目超量开采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不但严重制约该市经济建设发展,影响居民生活,而且有碍于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针对这些情况,该市水利局研究决定,对全市范围内86眼观测并分期分批进行清淤,井台修复和固定高程点补测等工作,经费由市水利局筹集。此项工作已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效。许昌市开展地下水观测井清淤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运城地区现有地下水观测井在水资源评价、动态分析与参数计算中的控制性、代表性等方面的研究,指出了改造现有站网已势在必行,并提出了运城地区地下水观测网络建设中,观测井选择的最佳方案,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中观测井布局的合理设想,以及适当增加观测项目,观测频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地下水位与水面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俊仕  王贺 《人民长江》2008,39(11):12-14
以沈阳市水系、地下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为基础,分析地下水位与各种补给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量、水面面积、蒸发量等因素均对地下水位变化有影响.运用回归分析以降雨量和水面面积作为输入因子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运用BP神经网络以降雨量、蒸发量、地下水开采量及水面面积为输入因子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接近.水面面积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确实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延边地区枯水期地下水动态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优化非线性回归计算,找出了各观测井地下水埋深预报方程,预报实例证明效果较好,为预报春季地下水变化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沈阳市水系及地下水资源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地下水位与各种补给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面率变化对地下水位有重要影响。并以降雨量和水面面积作为输入因子运用回归分析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其结果与灰色系统计算结果相接近。  相似文献   

11.
自2000年开始,通辽市奈曼旗的每个观测井的地下水位均有所下降,每个井水位埋深变幅1.1~4.6 m,伴随地表水资源量减少,大气降水量逐年偏少,地下水埋深呈明显加深趋势,但随着2011年以后降雨量有所增加,有效地补充了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有抬升的趋势。文章对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变化特征及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变化环境情景下景泰川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实现引黄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环境有效控制,文章采用MK趋势分析法,运用Arcgis软件对灌区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进行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从16.89m至17.25m,呈现双峰型变化趋势。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因素,一期西六支观测井地下水埋深与潜在蒸散发量呈高度负相关,与引黄水量呈中度负相关,与降雨量呈低度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灌区预测地下水位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地下水动态观测研究大观吉林省自1978年开展地下水动态观测研究工作以来,在水利部农水司、水文司、省水利厅及有关处室的关心支持下,地下水动态观测研究工作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平原到山区,由单纯服务于农业打井抗旱,发展到城市地下水资源综合管理。现已形成...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独山南部地区因可溶性碳酸岩层广布,造成地表水缺乏,但喀斯特地下水比较丰富。经调查研究,查明了该区9条地下河系的分布及主要技术特征,总结了该区以修建地下水库为主的开发地下水的有益经验。通过地下河系出口的长期观测、动态分析以及水平衡计算等方法,计算出了该区地下水的径流量、有效入渗量、储存量及总水资源量,用系统分析中的“动态规划”方法,对全区各不同时期的用水量进行水资源调配.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分析安阳市“7·19”特大暴雨洪水事件的基础之上,探讨典型极端降雨条件下安阳市东部平原区地下水对暴雨洪水事件的响应。在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安阳市东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和降雨量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ArcGIS软件的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与降雨量的关联系数大于0.85,地下水资源量变化受降雨补给影响显著;“7·19”事件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受大范围强降雨影响,地下水位变幅沿河道向两岸方向没有形成递减的变化趋势,水位变幅与降雨分布呈正比;此次洪水为单峰型洪水,模型计算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为5.19亿m3,洪水转化率0.8 %。该计算模型适用于资料缺乏地区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和雨洪资源化定量分析,对雨洪资源利用和地下水响应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API模型,利用南方湿润地区一个实验性流域的出口断面流量、流域内降雨量及分布在流域内不同高程的地下水位观测井的水位变化分析地下水流量过程线,得出了模型中不同Z、K值对计算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模型初步研究是结合海河流域信息化建设与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工作开展的,本次研究建立的地下水模型,充分借鉴了近几年以来各省水利部门和地矿部门完成的相关成果,按地下水资源评价分区,根据地下水含水组的类型及补,排条件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论关系,采用已有的区域水量均衡值,利用观测水位完成成水文地质参数校核,结合开采方案,利用率定后的模糊型计算地下水位变化,并对今后模型建设与地下水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暮底河水库库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各个时期的灰岩,库区渗漏成了其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对地下分水岭观测孔长期的观测及对蓄水后地下水壅高的计算,求得库区是否存在渗漏问题,对库区的渗流稳定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凤山县坡心地下河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凤山县坡心地下河流域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其特征进行了分区计算。同时,根据降雨量资料,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法评价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根据径流量资料,采用枯季径流模数法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地下水位对降雨、地下水开采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响应规律,采用小波分析、M-K 趋势检验、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 1956—2020 年降雨量及地下水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市年降雨量呈现多时空尺度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以 36 a 和 6 a 最为显著,降雨量自 1956 年以来整体下降是地下水位总体降低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位变化可分为水位变化主要受降雨量控制,开采井分布造成了水位变化的空间差异,降雨量引起水位上升、地下水开采引起水位下降、土地利用变化等影响因素在叠加或消减中共同影响了地下水水位变化导致城区水位下降,降雨量、土地利用变化决定地下水的动态变化降雨量占主导作用等四个阶段。研究成果可为淮北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