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岩浆结晶演化特点、岩浆热液过渡与矿化的关系。利用Linkam TS1500热台对甲玛矿床含矿斑岩石英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鉴定、均一温度测定,采用电子探针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对石英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温度为630~880℃。Na、Ca等元素易富集于岩浆挥发组分中,挥发组分饱和出溶形成高温、高盐度流体,成矿元素从最早的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开始,强烈地选择性进入挥发性气相中进行迁移,出溶的挥发组分中具有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矿床在成因上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中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流体演化与来源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研究了德兴斑岩铜矿床不同期次脉石英及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覆体的特征,测定了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估算了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等参数.结合花岗闪长斑岩与石英脉中石英氢氧同位素数据的讨论分析,对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的包裹体代表了岩浆流体的特征,石英脉中的包裹体记录了岩浆流体演化成成矿流体的特征。研究证实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流体而来,成矿流体演化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宝兴厂无矿化斑状花岗岩石英斑晶和煌斑岩石英脉、矿化阶段辉钼矿石英脉、黄铜矿-辉钼矿石英脉、黄铁矿-辉钼矿石英脉、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以及黄铁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及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石英斑晶和石英脉原生包裹体中发育富气相包裹体和富液相包裹体2种类型.流体包裹体以中高温(a.v.250.7℃~450℃),中盐度(a.v.6.65%~10.78%NaCl.eqv)为特征,但是无矿化的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和盐度较矿化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要高.矿化阶段的成矿流体捕获压力(3.90~13.4 MPa)及成矿深度(0.53~1.30 km)均显示该矿床形成于浅成的环境,与斑岩成矿系统一致.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以水蒸汽为主,伴有少量的CO_2,液相成分中主要富含Na~+和Cl~-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NaCl-H_2O体系.综上所述,宝兴厂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多阶段侵入体相关,暗示其成岩主要与金沙江—哀牢山一带岩浆作用有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流体成分的测试数据,代表着早期岩浆流体出溶与晚期对流循环的大气降水混合的热液事件.  相似文献   

4.
熔融包裹体中的硅酸盐子矿物、金属相和流体相可以动态地反映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的成分变化和金属成矿物质从熔浆中出熔分离的过程.本文选取南大西洋中脊15°S(SMAR15°S)热液区玄武岩斜长石熔融包裹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激光拉曼分析,揭示熔融包裹体中熔体相的成分和金属矿物的种类,探讨岩浆作用对成矿的贡献.研究表明,斜长石熔融包裹体中存在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和铬铁矿等金属子矿物,它们随脱气作用从岩浆中分离并进入岩浆流体相中冷凝结晶.熔融包裹体中金属子矿物与母岩无明显蚀变,共同指示岩浆流体对SMAR15°S热液区块状硫化物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贡献.SMAR15°S热液区热液硫化物可能存在岩浆来源.  相似文献   

5.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的一个弧后盆地,并赋存于该盆地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礁灰岩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下部的砂板岩之间,矿床的含矿岩石为矽卡岩.作者在对其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其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均一温度、包裹体成分的研究,并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和现代海底热(卤)水的对比,显示该矿床层状矽卡岩矿物的形成温度、流体成分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卤)水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推断甲马矿床层状矽卡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而很有可能是与盆地演化过程中的热(卤)水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石英、萤石、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对甘肃省干沙鄂博稀土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及成矿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矿床中发育大量包裹体,按室温下的成分相态特征,将其分为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气液H2O包裹体、气液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气液H2O包裹体、含子矿物的CO2-H2O包裹体等7种类型.在成矿过程中,包裹体组合从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变化,反映了成矿介质经历了从岩浆→岩浆+热液→热液的演化过程.在岩浆-热液成矿期,流体-熔体包裹体大量存在,以及富H2O相CO2-H2O包裹体与富cO2相CO2-H2O包裹体密切共生,表明成矿时曾经发生两次不混溶作用,早期岩浆-热液不混溶作用导致萤石和REE-氟碳酸盐的晶出,而CO2-H2O不混溶作用引起了硫化物的沉淀.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鸣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中南部.钼矿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花岗斑岩的接触带内,钼矿化主要载体为石英脉,呈脉状、网脉状分布于矿体的内部.研究了主要含矿石英脉体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包裹体相态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矿床的成矿温度峰值分别为400,220℃,盐度为19%~144%,成矿压力平均为18MPa,成矿深度为09~28km,成矿流体成分富含CO2,H2O,CH4等多种气态组分,以及Na+,Ca2+,SO2-4,Cl-液态组分;矿床初始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后期受大气降水的混入.矿床成因类型应划归为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8.
四川巴塘县夏塞银多金属矿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塞银矿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浅变质岩中,是一个超大型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矿体产出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主要为脉状、透镜状和浸染状;容矿岩石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的浅变质砂岩、粉砂岩和板岩;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银矿物和硫盐矿物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三期四个阶段;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和花岗岩,矿床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岩浆期后成矿流体浅成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9.
浙江泰顺洋滨斑岩锡矿成矿母岩为黄玉花岗质斑岩脉,主要有黄玉钾长花岗斑岩(Ⅳ号脉),黄玉二长花岗斑岩(Ⅰ号脉深部)和黄英斑岩(Ⅰ号脉浅部)。组成基质的黄玉占全岩10-22%,具典型火成斑状结构。组成斑晶矿物主要有石英、条纹长石、钠长石和黑鳞云母。根据全岩高的F/Cl值(146-303),强过铝质(A/NKC=1.574~12.938)和K_2O>Na_2O等特点判断,在成因上与华南S型花岗岩相似。石英斑晶中含大量原生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80-472℃,含盐度为3.7~44.4wt%NaCl。此外还含少量不均匀包裹体,由数个结晶相(石英,云母和黄玉)和气液相组成,它是在流体/熔体不混溶作用下被捕获的。本文还从富F熔体的解聚作用,不混溶作用和反向演化等方面探讨本区岩石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频繁,脉体发育。脉体中发育3种不同类型烃类包裹体,即旱期富CH4气态烃类包裹体、中期液态烃类包裹体、晚期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通过对3种烃类包裹体宿卞矿物特征、均一温度测定、宿主矿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指出铁白云石脉的形成与岩浆成因及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石英脉的形成可能来源于深部流体。早期石英脉中富CH4气态烃类包裹体可能同样来自于深部;中期铁白云石脉中液态烃类包裹体是热事件作用中高温变质水分解并携带了围岩中烃类物质进入裂缝中沉淀而成的;晚期石英脉、铁白云石脉中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则代表了布达特群油气成藏时油气运移、聚集的结果。结合沉积理藏史和热演化史恢复,认为布达特群成藏时间为60- 105 Ma,即伊敏组沉积初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青元岗组。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床中存在大量钾长环斑结构。研究表明这一结构是由正在冷凝的岩浆分泌出的成矿流体与刚结晶的斜长石相互作用形成的。在流体 -矿物相互作用过程中 ,流体从已经结晶的矿物尤其是黑云母中萃取出大量铜等成矿物质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体系的成矿能力。钾长环斑结构的出现不仅为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提供了佐证 ,而且是一种良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与中二叠世栖霞组海相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相近的Sm/Nd比值以及均具有δEu和δ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3.
黔东南主山冲金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主山冲金矿区的石英脉、蚀变矿石及区域上的远矿围岩和辉绿岩中稀土元素组成的比较,发现蚀变矿石与远矿围岩中的稀土模式基本一致,说明矿区成矿流体的稀土模式保持相对不变,故可用纯净石英脉中稀土的配分模式来代表成矿流体的稀土模式,从而利用稀土配分的示踪作用判断了矿区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同时稀土元素也是热液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的良好指示剂,通过对石英、远矿围岩和辉绿岩中的稀土进一步比较表明,成矿物质属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4.
西藏洞中拉铅锌矿床石英斑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西藏洞中拉铅锌矿区的石英斑岩岩体归属.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并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年龄测定技术,对石英斑岩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石英斑岩样品中单颗粒锆石22个样品点的分析,得到其206 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6.9±1.1 Ma,MSWD=0.96.这一结果否认了这套岩石单元属于始新世林子宗群帕...  相似文献   

15.
西藏甲玛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西藏甲玛中新世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通过对岩体(脉)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研究、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甲玛花岗斑岩表现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整体表现为:Na2O/K2O<1,A/CNK>1.1,刚玉标准分子(w(C-norm))>1%;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负Eu、Ce异常不明...  相似文献   

16.
We first report discovery of the spinel-garnet-orthopyroxene granulite with pure CO2 fluid inclusions from the Fuyun region of the late Paleozoic Altay orogenic belt in Central Asia, NW China. The rock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ssemblage of garnet, orthopyroxene, spinel, cordierite, biotite, plagioclase and quartz. Symplectites of orthopyroxene and spinel, and orthopyroxene and cordierite indicate decompression under UHT conditions. Mineral chemistry shows that the orthopyroxenes have high XMg and Al2O3 contents (up to 9.23 wt%). Biotites are enriched in TiO2 and XMg and are stable under granulite facies conditions. The garnet and quartz from the rock carry monophase fluid inclusions which show peak melting temperatures of around -56.7℃, indicating a pure CO2 species being presented during the ultrahigh-T metamorphism in the Altay orogenic belt. The inclusions homogenize into a liquid phase at temperatures around 15.3-23.8℃ translating into CO2 densities of the order of 0.86-0.88g/cm^3. Based on preliminary mineral paragenesis, reaction textures and petrogenetic grid considerations, we infer that the rock was subjected to UHT conditions. The CO2-rich fluids were trapped during exhumation along a clockwise P-T path following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under UH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内蒙古大苏计斑岩型钼矿床赋矿岩体的形成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对3种岩体(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和正长花岗岩)的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 石英斑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231, 227和225 Ma, 为印支期产物。3种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 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岩石组合特征与区域地质背景揭示, 大苏计地区在印支期处于伸展环境, 软流圈上涌导致不同深度的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 产生与大苏计斑岩型钼矿成矿相关的母岩浆。这些母岩浆向上运移过程中萃取前中生代形成的矿源层中的成矿元素, 并在结晶分异过程中不断地富集钼元素, 当岩浆挥发分达到过饱和时发生流体相与熔体相的分离, 钼进入流体相。岩浆热液沿裂隙充填, 在演化过程中发生沸腾作用, 导致大量钼和石英沉淀, 形成大苏计钼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