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脉冲振荡法是强迫振荡技术(FOT)用于肺功能检测的一种方法,1996年耶格公司率先推出采用脉冲振荡肺功能仪测定气道阻力。最近笔者对10例吸烟者使用脉冲振荡法检测气道阻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病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肺通气功能以及通过强迫振荡技术测定气道阻力的变化水平。方法使用德国Custo-vitm系统设备,测定8Hz振荡频率的气道阻力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以及排出50%肺活量后用力呼气流量(FEF_(50)%)。然后分别对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病人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病人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也有改善(P<0.05)。32例临床缓解期气道阻力高于正常的哮喘患者,其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强迫振荡技术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在方法上明显优于传统的肺功能检测,所测的气道阻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病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肺通气功能以及通过强迫振荡技术测定气道阻力的变化水平。方法 使用德国Custo-vitm系统设备,测定8Hz振荡频率的气道阻力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以及排出50%肺活量后用力呼气流量(FEF50%)。然后分别对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病人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病人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也有改善(P<0.05)。32例临床缓解期气道阻力高于正常的哮喘患者,其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强迫振荡技术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在方法上明显优于传统的肺功能检测,所测的气道阻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强迫振荡技术(FOT)对早期煤矽肺肺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及典型肺功能表现。1 对象与方法随机抽取煤矿粉尘暴露者,早、晚期煤矽肺患者及健康对照者165名,用FOT测量其气道阻力(Rfo)和相位角(Phi),同时用传统方法测FEV1及F-V曲线。所测结果各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并与传统方法比较。2 结果Phi角改变是诊断早期煤矽肺肺功能障碍的最敏感指标。Rfo和Phi值并联诊断早期煤矽肺肺功能异常,敏感度98%,特异性66%。晚期煤矽肺肺功能障碍表现为气道阻力中度增高,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存在气道阻力的频率依赖性;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气道呼吸阻力的差异。方法选取确诊为OSAHS且常规肺功能检查正常的35例患者进行研究,依呼吸紊乱指数(AHI)将其分为轻度(5次/h≤AHI≤20次/h)、中重度(AHI>20次/h)两组,研究两组患者气道呼吸阻力的相互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4 Hz及16 Hz振荡频率所反映的总气道阻力及中心气道阻力上,中重度组患者增加更为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8 Hz振荡频率所反映的周围气道阻力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 Hz振荡频率所反映的周围气道阻力增高更为明显,说明部分OSAHS患者常规肺功能虽无异常,但仍有小气道因素存在。脉冲强迫振荡(IOS)技术对OSAHS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可疑OSAHS的患者,可通过IOS测量联合体质指数、颈围、白天症状等预测整夜多导睡眠图(PSG)可能的异常,减少进行夜间监测的次数。  相似文献   

6.
脉冲强迫振荡测定技术是集脉冲强迫振荡原理和先进的计算机频谱分析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仪器设备,是在静息呼吸下,测定不同脉冲上受检者呼吸阻抗的变化.此方法能够分别测定粘性阻力(R),弹性阻力(E)和惯性阻力(Ⅰ)的变化,能区分大气道和小气道的阻力,患者不须做特殊呼吸动作,容易配合,操作方便,尤适用于老人和儿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海拔2260m)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肺功能检查中强迫振荡(IOS)检测数据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OSAHS患者(OS-AHS组)和12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肺功能及脉冲强迫振荡(IOS)检测。结果OSAHS组中心气道阻抗(CAI)和上气道阻力(R3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气道阻力(R20)和外周气道阻力(R5-R20)也高于对照组,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OSAHS组睡眠监测指标与IOS测定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R3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和0.66(P〈0.01);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O2)与CAI和R35呈负相关,r分别为-0.66和-0.65(P〈0.01)。结论IOS技术可作为检测OSAHS患者上气道阻力的一种方法,并且有助于其病理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脉冲震荡法测定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冲震荡法(impulseosillometry,IOS)测定气道阻力是新型的肺功能检测方法。1996年,德国耶格公司率先推出使用IOS测定气道阻力的肺功能仪。IOS引入国内时间较短,临床报道较少。笔者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IOS气道阻力测定和常规肺功能测定,以探讨IO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肺功能与脉冲振荡(IOS)肺功能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18例和健康人35例分别测定常规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1秒量(FEV1.0)、1秒率(FEV1。0/FVC%);呼气峰流速(PEF)、50%用力呼气流速(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IOS肺功能测定指标包括脉冲频率5Hz、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R5、R20)、呼吸总阻抗(ZrS)、中央气道阻力(Rc)、周围气道阻力(Rp)、脉冲频率5Hz时的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结果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FEV1.0/FVC%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果显示常规肺功能检查,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IOS肺功能检查提示单纯肺纤维化病人各值均在正常范围;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IOS各值均有所升高。结论常规肺功能检查对于单纯肺间质纤维化及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病情评估,仍不失为一项重要敏感指标;IOS肺功能检查在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间接反映气道黏性阻力、弹性阻力、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的增高程度,而对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 (IOS)的测定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测试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IOS法分别测定 12 0名COPD患者 ,60名健康人的各项指标 ,同时测定常规肺功能 ,对IOS主要结果作t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COPD组的总气道阻力 ,中心气道阻力 ,周围气道阻力、共振频率和呼吸总阻抗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共振频率诊断COPD敏感性高达 93%。结论 :IOS在判断COPD患者气道阻塞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脉冲震荡检测儿童肺功能28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 IOS肺功能仪对哮喘发作组 71例、哮喘缓解组 92例和正常对照组 1 2 0例儿童进行肺功能测定 ,每组之间比较 5 Hz时 ,2 0 Hz时的气道阻力 ( R5、R2 0 )、弹性阻力 (X5)、和共振频率 ( Fres) ,对其中气道阻力增高者加做支气管扩张试验。结果 :哮喘发作组R5、R2 0 、X5、Fres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 P均 <0 .0 1 )。哮喘缓解组与发作组比较已有显著改善 ( P<0 .0 1 )。对气道阻力增高者 ,做支气管扩张试验 ,其中 32例阳性 ,结合临床明确哮喘诊断。提示 :脉冲震荡检测可做为儿童肺功能和儿童哮喘诊断治疗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徐亮  张皓 《海南医学》2014,(5):740-741
目的比较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常规通气及强迫振荡肺功能检查的结果。方法选择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肺功能室检测肺功能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共34例。用MasterScreen Paed肺功能仪进行常规通气及强迫振荡肺功能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法都有7例异常,但同时异常的有3例;通气功能正常,而强迫振荡异常者4例;通气功能异常,而强迫振荡正常者4例。结论如条件许可,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查时,最好同时做常规通气及强迫振荡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及肺通气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中的相关性及互补性.方法 对20例肺功能正常人和10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指标及常规肺功能检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周边气道阻力(R5-R20)、共振频率(RF)、周边阻力(RP)均显著增高且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电抗(X5)明显降低,与肺通气功能呈正相关;其中,共振频率(RF)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共振频率(RF)、周边阻力(RP)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互补性;共振频率和周边阻力可以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吴立强  陈建平  何念海  桂芹  王梅 《重庆医学》2012,41(29):3043-3045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血清总IgE和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在学龄前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10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10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同期本院体检的105例健康儿童血清总IgE水平、皮肤点刺结果和脉冲振荡肺功能结果。结果 (1)CVA组、哮喘组患儿吸入性变应原、摄入性变应原、尘螨阳性率、总变应原阳性率和总IgE比较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CVA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显示CVA组和哮喘组的呼吸总阻抗(Zrs)、总呼吸黏性阻力(R5)、中心气道黏性阻力(R20)、周边气道黏性阻力(R5-R20)及共振频率(Fres)均高于对照组(P<0.05);CVA组的Zrs、R5、R20、R5-R20、Fres均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检测皮肤点刺、血清总IgE水平和脉冲振荡肺功能有助于了解学龄前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变化及气道阻塞情况。  相似文献   

15.
IOS新技术在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强迫震荡肺功能 (IOS)新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强迫震荡肺功能仪设备 ,分别对 30例健康正常人和 30例 COPD患者进行气道阻力测定 ,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COPD患者气道阻力呼吸阻抗 (Zrs)、共振频率 (Fres)、呼吸道总粘性阻力 (R5)测定值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 (P <0 .0 1) ;而周边弹性阻力 X5则显著低于健康正常人 (P <0 .0 1)。此外 COPD患者通气功能轻、中、重度障碍时 X5出现不同程度变化。IOS各项指标如 Zrs、Fres、R5均与通气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P均 <0 .0 1。X5却与障碍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IOS是一种快速简便 ,依从性好 ,更符合生理性 ,无创性测定气道阻力的新技术。对重症 COPD患者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硫酸镁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阻力、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医院治疗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4例患儿为探究组,采用硫酸镁雾化吸入辅助常规治疗,44例患儿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3,NLRP3)、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气道阻力指标:近端气道黏性阻力(R20)、气道总阻抗(Z5)、气道总黏性阻力(R5)、肺神经源性P物质水平;肺功能指标:有效呼吸道阻力(Ref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方式的强迫振荡(FOT)肺功能测定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9例(COPD患者进行潮气呼吸法和慢肺活量呼吸法的FOT测定,并与体积描记仪法(体描法)测定对比,结果:体描法测定中1秒用力肺活量(FEV1%),气道阻力(Raw%)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等均与FOT测定参数如呼吸总阻抗(Zrs),共振频率(Fres),外周气道阻力(Rp),脉冲频率为5Hz时的气道弹性阻力(X5),脉冲频率为5Hz时的气道粘性阻力(R5)及R5及R20之差(R5-R20)显著相关(P<0.01),反映小气道阻塞的参数Rp,R5-R20及X5与MMEF%,50%肺容积时的呼气流速(FEF50%),25%肺容积时的呼气流速(FEF75%),Raw%和比气道阻力(sRaw%)显著相关,其相关性依次为X5>R5-R20>Rp;慢肺活量呼吸法FOT测定中X5及R5-R20与MMEF%,FEF50%和FEF75%的相关性优于潮气呼吸法(P<0.01),结论:慢肺活量呼吸法FOT测定在早期发现小气道阻塞上略优于潮气呼吸法,但受患者配合程度的影响较大,可重复性较差,故无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吸入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观察气道阻力及肺功能的变化,以明确NO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的治疗作用,并通过NO吸入前后体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的变化来探讨外源性NO吸入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轻--中度患,分别吸入10、20、40ppm的NO,吸入前后测定患气道阻力及肺功能的参数;吸入前4小时及吸入后16小时采集痰液及血标本,测定痰及血中IL-6、IL-8的含量。结果:(1)气道阻力:吸入10ppm NO时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较吸入前有明显下降,而外周气道阻力在各NO吸入组均无明显下降,其中位改善率以吸入20ppm的NO时最佳。(2)肺功能:吸入10ppm NO时,仅用力肺活量(FVC)有显提高,而吸入20及40ppm时,肺活量(VC)与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也显示出有显意义的提高。但最大呼气流速(PEF)在吸入前后各组均未显示统计差异。NO吸入后肺功能中位改善率均小于10%。(3)吸入NO后痰液中IL-6、IL-8均较吸入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NO吸入可以降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的气道阻力。其作用部位在中心气道,以20ppm的作用较佳;但其改善肺功能的作用较弱;NO吸入扩张气道的同时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VEST气道清除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排痰效果研究.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合并排痰不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使用药物祛痰治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7天,实验组使用VEST气道清除系统治疗仪排痰,对照组使用胸部叩击疗法排痰.结果:肺功能检测指标中小气道阻力(MMF)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气道阻力(MVV)、慢肺活量(SVC)、用力呼气肺活量(FVC)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VEST气道清除系统能降低小气道阻力、改善肺功能;有效清除粘液,预防肺部感染,防止脑组织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20.
脉冲振荡技术是测定呼吸阻抗的一种新方法,能分别测出黏性阻力、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变化.了解气道及肺组织的功能状态。其检测方法简单,受试者只需自主呼吸,即可快速、精确地得到呼吸系统阻力和顺应性的状况.不受患者配合的影响,尤其适合老年患者不能耐受常规肺功能测试的特点。为了评估IOS技术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诊断价值,我们分别对40例老年COPD患者及4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进行肺功能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