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纤溶反应体系中,Ⅰ型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U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A)的生理性抑制剂。PAI-1通过与t-PA的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其失活,从而调节t-PA的活性,本文着重介绍了PAI-1的基因结构及其功能,以及与t-PA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TAFIa作为抗血栓药物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证TAFIa作为溶栓与抗栓治疗药物靶的可能性。方法通过TAFIa专一性抑制剂存在条件下,低浓度t-PA诱导的纤溶试验以及内纤溶试验,研究抑制TAFIa对纤溶的促进作用。结果通过体外水蛭素抗凝的小剂量t-PA纤溶试验证明,即使在抗凝剂水蛭素存在时,抑制TAFIa活性仍可促进纤溶产物-D-Dimer的生成,并且在一定的t-PA浓度范围内,与t-PA浓度呈正相关。通过跟踪加入TAFIa专一性抑制剂CPI的t-PA诱导的内纤溶过程,发现在低剂量t-PA内纤溶试验中,抑制TAFIa活性可以明显缩短纤溶时间。结论通过抑制TAFIa的活性,可促进t-PA诱导的纤溶,并且可以促进微血栓的降解,抑制某些情况下的微血栓形成,这提示了TAFI可作为微血栓预防和治疗靶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蛋白酶。它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这依赖于纤维蛋白,它不能单独激活循环血流中的纤溶酶原。由于其对纤维蛋白有很高的亲和力,故血栓形成时,它能特异地和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结合,纤溶酶也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这样的机理决定了t-PA可选择性地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而对血流中的纤维蛋白原、凝固因子等没有破坏作用。但由于t-PA在体内的半衰期甚短(约5分钟),且在血浆中已被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抑制,故临床上溶栓时需大剂量连续用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有引起系统性纤溶系统出血的危险。因此设计半衰期延长,且亲和力不变甚至提高的t-  相似文献   

4.
目前常用于溶解血栓的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尿激酶(urokinase,UK,u-PA)、单链型尿激酶(single-chainu-PA,Scu-PA)以及甲氧苯甲酰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APSAC)等。t-PA因能与纤维蛋白结合而激活,认为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工程是继基因工程之后的生物学前沿研究领域。借助于分子设计,在氨基酸水平进行点突变的方法深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是当前国际上分子生物学的活跃领域和新的发展趋势。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糖蛋白,对心血管系统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野生型t-PA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太短(~5min),因此需反复多次给药,这不仅导致治疗费用昂  相似文献   

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能够特异、高效地溶解血栓,在纤溶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t-PA与其抑制物(PAI)的平衡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基因转移技术使外源t-PA cDNA成功地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得以表达,为防治以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血管性疾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血清和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28例肾病综合征(NS),36例非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和20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浓度,同时分析尿中t-PA和PAI-1的水平与血t-PA、PAI-1、血肌酐和24h尿蛋白总量之间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脏疾病出现血清t-PA、PAI-1升高,尿液t-PA、PAI-1降低,其中尿液t-PA、PAI-1的改变独立于血清,不受血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存在纤溶活性物质的异常,其中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改变可反应肾脏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各期纤溶活性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探讨高血压病各期纤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为早期防治寻找依据。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PLG)的含量。结果①高血压病Ⅱ期、急性脑梗塞及脑出血各项指标均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 ,急性脑出血、脑梗塞较高血压病Ⅱ期t-PA、PAI有明显差异(P<0.01);②脑卒中各组纤溶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 ;③合并冠心病者与单纯高血压病Ⅱ期比较 ,t -PA、PAI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各期存在纤溶功能的失衡 ,提示早期干预治疗的重要性。测定血浆PAI、t-PA ,有利于判断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疗效、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血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浓度和活性与血糖、血脂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年龄40~60岁无心、脑血管意外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t-PA、PAI-1浓度和活性、血糖、血脂检测及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形态、流态、襻周状态、总积分)的检测分析。结果t-PA浓度与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P<0.05,P<0.05),而t-PA活性与三者水平无相关性 (P>0.05) ;t-PA浓度与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无相关性 (P>0.05) ,然而t-PA活性与管襻数呈负相关 ;PAI-1浓度与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无相关性(P>0.05),在上述各项检测指标中PAI-1活性与流态积分呈负相关性 (P<0.05) ;血液t-PA和PAI-1水平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两者水平与各自活性间无相关性。结论多种检测因素影响t-PA和PAI-1浓度和活性 ;血液t-PA和PAI-1浓度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血浆t-PA和PAI-1浓度与各自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0.
抗PAI抑制作用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t-PA活性不被PAI-1抑制的新一代t-PA突变体。方法:根据t-PA的结构特点,去除t-PA分子中的指状区、表皮生长因子和Kringle1区,以含全长t-PA编码区序列的pUC18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编码氨基酸1~3和176~527位的截短式t-PADNA序列;并将该t-PA分子中的PAI-1结合位点,即第373~384位核苷酸(AAGCACAGGAGG)突变为(GCGGCCGCGGCG),相应的氨基酸KHRR则变为AAAA。结果:测序证实,t-PA突变体的DNA序列正确,将其克隆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占总菌体蛋白的3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蛋白质变性、复性,得到有活性的t-PA突变体。t-PA突变体与PAI-1反应后t-PA的活性未受到抑制。结论:t-PA突变体可能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的强效且剂量要求低的新型生物工程药物。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行为类型与纤溶激活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行为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纤溶激活系统的变化。方法:用A型行为问卷评定81名冠心病患者和59名健康人群,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他们血浆的纤溶激活系统中PAI-1、t-PA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者比正常人群的PAI-1活性上升,t-PA活性下降;这种改变在不同行为类型之间比较,A型行为类型比非A型行为类型的冠心病患者PAI-1的活性升高而t-PA活性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PAI-1活性上升,t-PA活性下降,这一特点还与A型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基因转染AGZY83-a细胞(AGZY83-a/tPA)在动物体内表达的稳定性,以及通过细胞移植方法进行t-PA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转染t-PA cDNA的AGZY83-a细胞在G418的严格筛选下体外培养,收集细胞制成悬液,注射入小鼠体内不同部位,定期检测小鼠血浆中t-PA的含量。结果 移植后,小鼠血浆中t-PA的含量与移植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至少可持续105天。其中腹腔注射组表达水平最高,皮下注射组次之,两者均明显高于股四头肌注射组。结论 转t-PA基因AGZY83-a细胞移植于小鼠体内可稳定表达t-PA,并且通过腹腔和皮下植入效果好于骨骼肌植入,为临床通过细胞移植进行t-PA基因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成形术(PTCA)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I)的动态变化。探讨PTCA对机体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发光底物法对36例ACS患者在PTCA前及后4、12、24、48、72h时间段测定血浆中t-PA和PAI-I的活性。结果PTCA术后4、12、24、48、72ht-PA活性明显降低,但术后24h开始t-PA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PTCA术后4、12、48、72hPAI-I活性明显升高,但术后24h开始PAI-I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ACS患者PTCA后存在着明显的纤溶功能低下.纤溶水平的高低与PTCA治疗效果及再梗塞发生有关。提示机体纤溶功能影响PTCA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并寻找晚发型子痫前期特异性蛋白质,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为该疾病的筛查及预防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中非重度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30例(研究组),妊娠34周后血压≥18.6/12.0 k Pa(140/90 mm Hg),妊娠37~40+6周。同时,随机选择无任何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孕妇30例(对照组),妊娠37~40+6周。动态观察孕妇直至妊娠足月住院分娩。在此阶段内采集孕妇血清。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蛋白质,利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分析所得图像结果,寻找到特异性蛋白质标志物,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利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寻找匹配的蛋白质。同时将改变差异蛋白质浓度的血清传代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体外模拟晚发型子痫前期状态,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噻唑蓝(MTT)法测其增殖活性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并测其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蛋白质比较,共发现19种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其中15种蛋白质表达下降,4种蛋白质表达升高。其中差异倍数最大的蛋白质为人α-胰蛋白酶重链H4(ITIH4),其表达含量下降最为明显。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实验,过氧化氢处理过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加入不同浓度的ITIH4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其增殖活性,且当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其增殖活性升高最为明显(P0.01)。以t-PA及PAI间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经过氧化氢诱导过的血管内皮细胞的PAI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且t-PA活性明显降低(P0.01)。当加入质量浓度为100 mg/L ITIH4后,t-PA活性增加最明显,PAI活性降低最明显(P0.01)。结论血清中ITIH4表达量的下降,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存在一定关系,故此改变可能参与了晚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将为临床上筛查、预防子痫前期,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稳定表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为其在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应用奠定基础。首先构建t-P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t-PA,将该表达载体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扩增后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t-P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底物发色法检测t-PA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出了t-PA的稳定转染细胞克隆,免疫印迹证实该克隆细胞有含Myc标签的t-PA蛋白表达,底物发色法检测发现其表达产物的活性增加。结果证明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t-PA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相似文献   

16.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特异性抑制剂。对PAI-1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有助于了解PAI-1发挥抑制 作用的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PAI-1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进展,介绍了PAI-1分子中一些区域的作用以及影响PAI-1抑制活性的一些因子。  相似文献   

17.
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 activator,t-PA)活性,对观察纤溶系统功能状态,与临床上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和药物治疗作用机理探讨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参考有关文献报告,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状态及血粘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状态与血粘度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患者和33例正常人进行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及血粘度的测定。结果患者组vWF∶Ag含量t-PA、PAI-1活性及血粘度测定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AT-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与高粘状态 ,且诸因素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人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指标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人发病早期止凝血系统的变化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t-PA、PAI活性) ,Laurell免疫火箭电泳法(vWF∶Ag、AT-Ⅲ含量) ,凝血酶空斑法(AT -Ⅲ∶C)对冠心病人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PA、PAI、vWF∶Ag、AT-Ⅲ∶C、AT-Ⅲ∶Ag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01)。U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WF∶Ag、AT-Ⅲ∶C有显著性差异(P<0.05) ,而t-PA、PAI、AT-Ⅲ∶Ag无显著性差异。AMI与UA组比较t-PA、PAI、AT-Ⅲ∶Ag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1) ,vWF∶Ag、AT -Ⅲ∶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MI有纤溶系统抑制 ,凝血系统功能亢进等多因素异常。而UA是凝血系统功能亢进、纤溶系统变化不明显 ,这可能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和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大鼠下肢血管灌流模型、纤维蛋白平板纤溶测定及纤维蛋白自显影技术,研究肾上腺素对血管壁释放纤溶酶元活化素(PA)的影响。结果表明,25μM肾上腺索诱导PA活力明显增加,经鉴定这种肾上腺素所诱导释放的PA是分子量为67000道尔顿、组织类型的纤溶酶元活化素(t-PA),这种PA释放作用能为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阻断,外源性cAMP能模仿肾上腺素的这一作用。提示肾上腺素诱导t-PA释放作用可能部分通过β肾上腺能受体介导,经cAMP增加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