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亚勤  夏永华  孙冰  石金河  梁栋梁 《重庆医学》2013,(27):3255-3256,3259
目的探讨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急性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在该院急诊科多发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入组病例均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记录吸烟、饮酒、糖尿病史、器官损伤数目、消化道出血、肺挫裂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呕吐、创伤性休克、休克纠正时间、输血量。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SNP位点rs3788853、rs13306087、rs12709426作多态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和治疗组ISS、APACHEⅡ评分、输血量、DIC、创伤性休克、休克纠正时间超过6h6种影响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CE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6种影响因素均是研究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ISS、APACHEⅡ评分、输血量、DIC、创伤性休克、休克纠正时间过长等因素是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肺损伤及其早期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OLT)术后患者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91例接受OLT的患者,术前明确疾病种类并进行肝功能分级,术中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出入量等指标,术后连续追踪14 d观察急性肺损伤发生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Forward法)逐步回归.结果 53例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58.2%,其中25例发生ALI,发病率为27.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重型肝炎、术前高血清胆红素、低凝血酶原活动度、高Child及MELD评分、术中失血多、输血多是OLT术后发生ALI的高危因素(均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胆红素是影响术后ALI发生的独立的早期危险因素.结论 OLT术后早期ALI的发病率为27.5%,术前高血清胆红素是术后ALI的重要早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收治的42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统计其术后ALI/ARDS的发生情况。以是否发生ALI/ARDS把患者分为ALI/ARDS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后退法回归分析,探寻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共有41例患者发生ALI/ARDS,占所有患者的9.7%(41/422),ALI/ARDS组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18.9±9.7) d vs. (14.8±3.6) d,P=0.011]、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51.2%(21/41) vs. 9.4%(36/381),P<0.001]、院内死亡率[31.7%(13/41) vs. 5.0%(19/381),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P=0.064)、术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P=0.020)、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P=0.011)、体重指数(body weight index,BMI)(P=0.04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风险分级(P=0.049)及术中单肺通气时间(P=0.008)在ALI/ARD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FEV1/FVC(OR=1.053,95%CI 1.010~1.098,P=0.016)、ASA分级(OR=2.392,95%CI 1.073~5.335,P=0.033)、术中单肺通气时间(min)(OR=0.994,95%CI 0.989~0.999,P=0.028)是食管癌术后发生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I/ARDS是食管癌术后不容忽视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明显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术前FEV1/FVC、ASA分级、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是食管癌术后发生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对患者的充分评估和准备,术中控制单肺通气时间是预防食管癌术后ALI/ARDS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真君  熊中华  李懿 《重庆医学》2011,40(9):906-907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急性肺损伤(ALI)影响因素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食管癌切除术后ALI患者75例,与同期食管癌切除术后无ALI患者100例进行对照,比较术前、术中各因素对ALI发生的影响。结果 ALI患者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病死率亦增加(P<0.05)。性别构成、吸烟指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ALI患者较无ALI患者年龄增加(P<0.01),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显著下降(P<0.05),单肺通气时间显著延长(P<0.05)。将年龄、FEV1、MVV和单肺通气时间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EV1(OR,0.973;95%CI,0.953-0.993)和单肺通气时间(OR,1.093;95%CI,1.029-1.161)是AL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谨慎的选择手术患者,术中尽量减少单肺通气时间等因素对肺的损伤,是预防食管癌术后ALI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姚雨君  周航  刘霄 《重庆医学》2016,(2):205-208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以期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12例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选择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 分期、大体类型、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局部复发有关(P <0.05);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 分期、分化程度、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远处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术后发生VTE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入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未发生VTE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合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进一步阐述结直肠癌术后VET的诊疗方法。 结果?两组在性别、体重指数≥30?kg/m 2(中度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式(造瘘)、手术方式(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输血、使用止血药物及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血小板(PLT)、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3.5岁[OlR=2.258(95% CI:1.019,5.044)],糖尿病[OlR=2.688(95% CI:1.237,5.842)]、新辅助化疗[OlR=2.424(95% CI:1.147,5.123)]、输血[OlR=2.559(95% CI:1.073,6.103)]、手术方式[OlR=2.044(95% CI:1.044,4.002)]、PLT[OlR=7.800(95% CI:2.689,22.625)]及D-二聚体[OlR=25.416(95% CI:8.726,74.013)]是结直肠癌术后VTE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好发VTE的患者应该加强术后护理,早期下床活动,给予双下肢气压治疗,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必要时予以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若术后发生VTE,则根据患者出血风险和具体情况制定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47-50
目的探讨脓毒症引发急性肺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256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引发急性肺损伤(ALI)组(n=89)和脓毒症不引发ALI组(n=167),统计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感染部位,感染病原等,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之后选择有意义的指标(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BMI、吸烟、酗酒、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引发ALI组的指标:基础病、氧合指数、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鲍曼不动杆菌及真菌的发生率、肺部及腹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脓毒症不引发A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是脓毒症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是脓毒症引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术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29例TOF根治患儿,分为未发生ARDS组(Ⅰ组,304例)和发生ARDS组(Ⅱ组25例).全组ABDS发生率为7.6%.以年龄、性别、体重、Nakata指数等作为观察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Ⅱ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12%.单因素分析显示.Ⅱ组与Ⅰ组比较,年龄低,Nakata指数小[(165±43)mm2/m2 vs.(201±32)mm2/m2],体外循环时间长[(150±258)min vB.(108±38)min],跨环补片比例多(88%vs69.7%),主动脉/肺动脉比值(AO/PA)大.均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4个月、Nakat指数<140mm2/m2、体外循环时间>150min、AO/PA>2.5是TOF术后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 TOF根治术后ARDS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低龄、Nakata指数小、体外循环时间长、肺动脉发育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分析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经治疗后死亡的患者,对照组为经治疗后存活的患者。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结局相关变量,并对呼吸急性窘迫综合征死亡的患者进行死亡原因对比。结果: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器官年龄、住院时间、器官功能不全数目、SOFA评分以及转入ICU时APACHEⅡ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对于死亡人数的死亡原因统计后发现,死于脓毒性休克的人最多,其次是心功能衰竭死亡的人较多,而死于肝脏衰竭的人最少。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后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病死率极高,其中由于心功能衰竭和脓毒性休克死亡的人数较多,但是由于肝脏衰竭而死的人数最少。因此,在进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时要对心功能衰竭、脓毒性休克以及肝脏衰竭等并发症提前做好预防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机械通气后并发ARDS的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148例患者,根据入院后48 h内有无发生ARDS分为ARDS组(121例)和非ARDS组(2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病因、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气管切开情况、呼衰指数、pH值、吸气峰值、肺顺应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气末正压(PEEP)、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肌酐及血糖等17项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病因、SAPS评分以及气管切开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组各项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比较显示,ARDS组患者的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吸气峰值、PEEP与非ARDS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肺顺应性、呼衰指数上升,PEEP、吸气峰值升高为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后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 10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2.7%)术后出现脑转移.所有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直肠癌患者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术后TME分期提示为Ⅱ期或更晚分期的患者,根据情况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XELOX)或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方案(FOLFOX)的化疗.分别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模型,对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伴肺转移、是否伴肝转移等可能影响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x2 =5.844,P=0.016)、术前血清CEA水平(x2=5.395,P=0.020)、肿瘤组织学类型(x2=4.950,P=0.026)和是否伴肺转移(x2=52.569,P=0.000)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脑转移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OR=0.278,95%CI:0.095~0.817,P=0.020)、术前血清CEA水平(OR=0.423,95%CI:0.192~0.933,P=o.033)和是否伴肺转移(OR=10.814,95%CI:4.705~24.856,P=0.000)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位置为直肠、高术前CEA水平及伴有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内更容易发生脑转移.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上海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和在恶性肿瘤中的死亡顺位从20世纪70年代起逐步上升,严重危害了上海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 探究上海市松江区结直肠癌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50~74岁的常住人口。病例组为社区结直肠癌筛查发现的结直肠癌及癌前患者330例,对照组为参加结直肠癌筛查且初筛阴性的社区居民1 016例。根据上海市大肠癌筛查项目工作规范,经社区居民知情同意采取问卷调查结合胶体金免疫便隐血试验的方案进行初筛。问卷调查部分采用上海市统一的《上海市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问卷》,由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中山社区医务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年龄、婚姻、文化程度)、BMI(BMI<18.5 kg/m2为低体质量,18.5~23.9 kg/m2为正常体质量,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既往疾病史、生活习惯(吸烟、生活/工作中二手烟、饮酒情况)、工作情况。探讨上海市松江区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肥胖、慢性腹泻、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切除、结核病史、高血压、肠息肉史、生活/工作中二手烟为结直肠癌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全人群而言,年龄、慢性腹泻、结核病史、肠息肉史、吸烟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P<0.05);对于不吸烟的人群而言,年龄、慢性腹泻、肠息肉史和生活/工作中二手烟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慢性腹泻、结核病史、肠息肉史和吸烟为上海市松江区居民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上述相关人群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2002年间诊治的结直肠癌730例临床资料,选择性别、年龄、血型、首发症状、肿瘤大小、组织类型、临床病理分期(Dukes分期)、肠壁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癌胚抗原(CEA)、肿瘤相关因子群(TSGF)等临床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与肿瘤部位、大小、Dukes分期、肠壁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CEA等因素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Dukes分期及CEA与肝转移有关;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与Dukes分期(r=0.349,P=0.000)及CEA水平(r=0.306,P=0.000)呈正相关。结论:Dukes分期及CEA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Dukes分期越晚,肝转移的危险性亦越大。癌胚抗原(CEA)值离正常值越大,肝转移的危险性越大。性别、年龄、血型、首发症状、肿瘤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肿瘤相关因子群(TSGF)等与肝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常见临床因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ARDS患者35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RDS诱因、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最低改良氧合指数、真菌感染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等多项资料的差异.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13.7±5.6)分 vs (18.7±6.1)分]、真菌感染率(7/17,41.2% vs 2/18,11.1%)及MODS发生率(12/17,70.6% vs 2/18,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DS死亡患者具有较高的APACHE Ⅱ评分、并发真菌感染及MODS发生率,这可能是造成ARDS病死率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急诊结直肠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文评价急诊结直肠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82年~2002年284例急诊结直肠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将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的病人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选择13个可能影响手术顸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可能影响顸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病例中切口腹腔感染39例(13.7%),吻合漏24例(8.4%),腹腔感染27例(9.5%),7例死亡,死亡率2.46%。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1.42)、手术部位(OR=2.08)。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危险因素为低蛋白血症(OR=6.2)、腹腔严重污染(OR=2.5),影响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腹腔严重污染(OR=1.97)、糖尿病(OR=1.36)。结论:手术部位、糖尿病是影响急诊结直肠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腹腔严重污染是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危险因素;腹腔严重污染、糖尿病是影响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103-105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进行汇总和分析,寻找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12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抽取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55.14%),女48例(44.86%),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并发症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s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有29例(27.10%)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手术时间、年龄、肺部疾病、肿瘤位置、身体质量指数这5个因素,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肺部疾病、身体质量指数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间、年龄、肺部疾病、肿瘤位置、身体质量指数是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全面的术前评估,确认最佳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7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83例,Cox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23.50%(43/18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疑似患有小儿重症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住院期间的存活率与死亡率将其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在本研究中,除了两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的指标均有统计学价值(P<0.05);BMI、术后感染、器官功能衰竭数量为该病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结论:在CCHD术后ARDS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独立的临床危险因素以BMI、术后感染、器官功能衰竭数量三项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小儿重症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未发生ARDS的两组患 儿的临床资料,探讨重症及复杂先心病术后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依据2011年ARDS的柏林定义,选取我院2009年1 月~2014年5月心外科收治的75例未发生ARDS的重症及复杂先心病患儿作为I组,同期发生ARDS的80例患儿作为Ⅱ组,对 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年龄、性别、体质量、术前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术前及术后血白蛋白、术前及术后血肌酐、术前 左室EF等39 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Ⅱ组死亡17 例,病死率21%。II 组中轻度ARDS 27 例,中度ARDS 25例,重度ARDS 2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体质量、术前PCO2、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早期血清球蛋白、术中 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总量、术后8 h胸液量、术后8 h输血量、术后血白蛋白、术后血 肌酐、术后初始乳酸值、术后24 h最大乳酸增高率、术后24 h B型尿钠肽、术后24 h降钙素原、术后24 h C反应蛋白、术后24 h血 清前白蛋白、年龄、术前肺动脉压、术前肺部感染、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等23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最大乳酸增高率、术后24 h降钙素原及术中出血量等5项指标是 CCHD术后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DS是重症及复杂先心病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患儿的病死率。 根据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最大乳酸增高率、术后24 h降钙素原及术中出血量等可 以预测ARDS的发生并早期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利于提高CCHD患儿术后ARDS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ARDS患儿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将2005年12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河北省ARDS协作组患儿给予保护性通气策略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呼吸机参数、生命指征等多方面,最后对所记录数据进行Logistic概率型回归分析。结果 ARDS最重时的二氧化碳分压的OR值为32.949,P=0.027;存活组PaCO2正常,死亡组PaCO2明显升高(48.9178±21.6762/38.3621±13.4960mmHg,t=2.595,P=0.011)。结论 高碳酸血症是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并未都出现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