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类体育书刊、杂志中,对体育课程的性质、概念、目的与功能的认识很不一致,甚至有些混乱,尤其是在国家权威性课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因此笔者从学理角度来重新认识这几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体育及相关概念存在的交叉与混淆现象,应用概念定义的基础理论,论述了体育概念和定义中存在分歧的原因,并对科学与学科,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软科学与元科学,体育、体育学与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等相关易混概念进行了厘清.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运动和休闲等视角,对台湾地区休闲运动的概念表达和使用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台湾地区的体育、运动和休闲概念的标识和使用经历着变化发展的过程.在今后的台湾地区相关概念使用中将延续如下发展趋势:行政机构和中小学用体育涵盖运动休闲;大学和学术研究中将运动、休闲和体育进行区分;新闻媒体和产业则偏向用休闲、运动取代体育.  相似文献   

4.
运用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对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概念进行辨析,并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民间体育是一个内涵与外延宽广的概念,涵盖民族体育,民族体育分为传统体育与非传统性体育,民俗体育是传统体育的分支,是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体育学、体育科学与体育学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现形式、学理层面和历史发展对体育学、体育学科与体育科学3个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3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体育科学理论发展应以3个概念的区别为前提,确立以体育科学发展为先导,以体育学学科体系完善为基础,以各分支体育学科和新兴体育学科的发展为落脚点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与民生体育三者之间容易混淆等情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群众体育、社会体育、民生体育的词源、概念以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学术研究视角来说,这三个概念由于外延模糊且不一致,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存在互相之间替代的可能性;从政府工作角度看,民生体育、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包含的关系;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从群众体育发展到社会体育再到民生体育的发展不只是一个名词概念的变化,它反映了社会变迁和群众体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休闲体育社群的概念界定、形成机理与治理路径等进行研究。在对社群与体育社群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休闲体育社群进行概念界定,研究城市休闲体育社群的分类与关联性;基于个体内在需求、体育活动的群聚天性、环境外力等因素,解析城市休闲体育社群在多元因素协同作用下的形成机理;认为城市休闲体育社群可从社群自治、企业协治、政府管治方面,建立起协同治理的路径体系,以助推休闲城市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概念教学是课程教学中最基础的环节。长期以来,概念教学在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严重缺失,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概念教学十分薄弱。本研究认为,上位理论中概念教学研究的不足、对体育学科认识上的偏差、传统表象训练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局限性以及教师自身素质欠缺等是导致体育概念教学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我国体育概念问题的症结主要集中在“体育”、“竞技运动”的意义混淆与使用混乱上。本文从逻辑学和人文溯源中探求体育与竞技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在对立统一的否定之否定下不断分离与融合,进而提出了新的体育概念体系——当代“体育”应是一个多义词,应作多义理解与使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对数字体育、智能体育与智慧体育等概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现实问题审视,厘清了三者的概念特征及关系,提出了三者的应用理路。研究认为:数字体育是应用数字技术促进体育发展的实践活动,具有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等特征;智能体育是为获得体育意识背后的合理目的,以各类智能设备的技术辅助为手段,对人、身体运动和体育意识进行分析与指导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化、软件化、便捷化等特征;智慧体育是集多技术于一体,为更好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体育需求,形成多功能整合联动的比较高级的体育服务生态系统,具有智慧化、生态化、场景化等特征。三者虽在侧重点与追求目标层次上存在区别,但具有同构性、阶段性、包含性的逻辑关联。今后需把握好三者的价值取向、技术及其人才方面的共性发展基础,突出科研、政策规范与阶段性任务方面的差异性布局。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诸多学者从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学校体育中的众多相关问题进行了颇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直存在一个较为混沌的问题亟待解决,即学校体育学科中不同子学科的相互区别与联系问题。从目前能够检索到的我国这一领域研究的成果和相关资料来看,对体育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论及体育教学论的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等核心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而导致了学校体育诸学科的范畴不清,概念不明,研究零散。这一现状不仅不利于学校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不适  相似文献   

12.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大命题,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青少年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中最基础、最具有战略性的工作,国家提出体教融合新理念来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则成为必然。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体教融合的重大意义、概念、目标价值、发展方向来剖析体教融合这一新时代议题。研究认为: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诉求,是解决青少年体育短板的重要举措。体教融合的概念突破了二元对立,不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简单融合,而是从青少年成长的视角来回应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不同诉求。新时代体教融合价值在于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体教融合需形成中国特色,需借鉴国外的经验,需通过顶层设计使政策落地。我国体育学界需对体教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吸纳世界体育强国对体教融合的相关研究,在形成中国特色体教融合理论的同时,推动体教融合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落地。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目前我国在体育与休闲研究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休闲概念的本质,提出了休闲概念的善性、自发性、活动性、愉悦性和时间性5个本质特征,主张以马克思的“自由时间”作为休闲时间的理论依据,并在对“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分别定义的基础上,指出了休闲体育研究中面临的两个难点以及两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体育的研究以社区研究为基础,国内外有关社区、社区体育的概念界定众多。国外对社区概念的界定较多,对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相对较少,主要是许多国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社区。中国国内有关社区概念的界定多以国外有关研究为基础,立足中国社区的具体实际,对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社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顾跃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3):4-6,13
竞技体育、职业体育、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概念很早就有人对此进行了讨论,到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因此,对竞技体育、职业体育、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再认识是有必要的。通过研究发现,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绝非同一概念;三者的关系在理论上呈现出阶段式层进的关系,在实践中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竞技运动的归属与体育概念确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体育概念上的分歧,是与竞技运动的归属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所谓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广义的体育与狭义的体育之分。把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一起作为整个体育的组成部分为上位概念,称作“身体文化”。(运动训练是竞技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舍之,只包括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两部分,即为下位概念,称作“狭义的体育”。有的  相似文献   

17.
《湖北体育科技》2019,(2):120-123
"媒介体育"一词于上世纪末,由美国学者温勒提出,本世纪初中国学者郭晴与郝勤将其引入中国,国内学者逐渐开始了对"媒介体育"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媒介体育研究历史脉络的梳理与总结,对媒介与体育、媒介体育与体育媒介和媒介体育与体育新闻报道这3组关系进行概念辨析,建构了媒介体育的概念框架。本研究认为:传播工具的变革、体育新闻媒体的规模化和当今社会后现代主义倾向都为媒介体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探讨媒介体育"何以可为"的问题上,认为"拟态环境"是媒介体育的本质属性,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发挥是媒介体育得以产生基础。在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的背景下媒介体育逐步呈现出异化趋势,本研究从传者避"浊",受者自"清"2个方面对媒介体育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讨论和思考,以期为媒介体育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莉 《灌篮》2021,(3):93-93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手段两个概念时常混用。本文通过厘清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教学手段是利用教学工具对教学方法进行补充;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并非一一对应,借此加强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概念运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虽然都属体育范畴,但两者在概念、目标、内容等方面存在质的差异,而现实体育教学中往往把这些概念弄混淆、以至出现成人化、专业化体育教学趋势。本文对两者进行界定和比较研究,试图从理论上找到合理答案,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提供教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体质教育思想是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学科发展及课程改革具有助推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从历史、现实及未来3个角度切入审视体质教育思想,在梳理体质教育思想脉络的基础上,对相关质疑展开思辨与回应,并确认当代价值。研究认为:(1)体质教育思想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反思”到“话语重塑”再到“学科创建”的思维转变,该思想缘于体育家对体育教育本体价值的反思,其本质追求是分离体育与竞技概念及其探索体育之真义,此思想曾促成学界关于体育概念的大讨论,但也在传播过程中遭受了争议与质疑。(2)体质教育思想的现存问题集中体现为目标维度单一与教学实践局限,认为其根源在于未能深刻领会该思想的单本质论逻辑立场与改善学生体质的现实诉求。(3)新时代背景下体质教育思想的价值体现为:体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理念的健康追求互为呼应、与体育学科素养的健身意识互为契合、与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