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莉 《文教资料》2007,(33):95-98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后现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两个或几个文本之间的互相指涉。互文性理论的提出在消解作者的权威同时赋予读者以生命。在文学课堂上,互文性理论的引入有助于建立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以"读者"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以"细读"为根基的阅读模式和以"创新"为标准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中的互文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理论是一种后现代文本观念,它在立足文本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形式(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技巧及体裁)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固有联系;各文本之间存在着的平等交流对话关系,导致了对文本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而“影响”研究作为一种传统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在研究方法、思路、重点、目的等方面与“互文”研究有很大不同。弄清这种差异与区别,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互文”理论观念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从法国文论家J.Kristeva首次提出“互文性”这一概念以来,对于“互文性”的研究屡见不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对互文性进行深入研究对翻译实践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本文研究了“互丈性”与文学翻译的关系,突出了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是以文本间的嵌合关系来说明文化的集体记忆,是文学批评中的较新理论。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将互文思维带入文学翻译中,在对文本的解读与重构过程中,探讨这一理论对于启发文本转换时对文化内涵的带入或重塑,以期展现出翻译研究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和文学增值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性理论从本创造的角度,探讨本再生产的价值和途径。对作家和艺术家来说,他们对前人本的接受并不是消极的,既要吸收前人化创造的财富,也要借用前人的思想资源,在当下语境中作出新的诠释,从而打破本所固有的边界,弥合本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之间的界限,使任何一个本都置身于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之中,构成一个本对另一个本的引证与参照的关系。本在其诞生的那一刻还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而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接受会对本所蕴涵的意义作出新的解释,从而由自在进入了自为的阶段,接受与本的关系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消极的接受转化为积极的接受。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概念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本间相互指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证明了互文性在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它旨在强调文本的含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来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本文借助对互文性和文学翻译的研究,意在讨论互文标志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如何以新的角度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论述互文性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在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文性意识的重要性,并从建立文本关联为主体的讲授模式上探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互文性意识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卫莲 《海外英语》2011,(15):146-147
广告词的翻译简短明了,实用性强,很有研究价值。该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以及研究一系列中、英文广告和它们分别对应的译文,探讨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修辞格"互文"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但已经不太为我们所重视,在现代生活中更缺乏普遍运用,所以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而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强调文本间关系的文学理论概念"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在我国却几乎是被简单地认作"互文".虽然两者在语言科学、思维认知、表述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某些联系或暗合之处,但"互文"、"互文性"两个概念应该只是一种字面上的巧合,没有本质的内在联系,二者分属于不同的理论范畴,涵义与运用也大不一样,更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语言学互文性的角度看,作为文学文本之实体构成的语言,其包含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质素,语音、语词、语法无不透露出或隐或显、或强或弱的互文性信息。在文学文本翻译的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对照中,洞察出更为丰富多样的互文性表征:语音听音显意、语词文化会意及语法结构限意。这种对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学互文性规律之解读,既显现出重要的文本翻译互文性理论建设之价值,又富有指导文本翻译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故事性电子游戏,无论在物质形式或精神内质上,都迥异于传统的文学作品。但是,这二者之间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考察二者的互文性,为理解后现代社会的文化倾向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理论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由于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意识到中外文学作品的互文特点,又要采用适当的策略将文学作品的内容传递给译入语读者。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互文性的两大分类(内互文性和外互文性;宏现互文性和微观互文性)着手分析互文性对翻译的影响,着重分析微观互文性对翻译的影响,并指出在处理翻译具有互文性译文时通常采取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宠儿》(Beloved,1987)是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代表作之一,1988年获普利策文学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理论认为城市由人类聚居地演化而来,人是城市空间中最富有创造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在小说《长恨歌》中空间形态与人物紧密相关,具有与人物互动、互文的特征,是小说中一个隐性角色,也是小说的主要表现对象。分析空间与人物的互文关系是解读小说《长恨歌》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16.
电影片名的互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莎  李鲁 《考试周刊》2010,(6):33-35
文章基于互文性理论及电影片名实例分析.论证了前者应用于片名翻译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重点探讨了实现片名互文翻译的三大要素——互文理解、互文解读及互文转换。字面译法、变通译法和归化译法是文章提出或建议使用的三项可行的片名互文翻译手法,其运用选择由片名所涉的语言、文化等互文因素而定。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这一新的视角为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在英美文学的互文教学中,将作品与其内容相关的互文本进行跨体裁、跨文本的关联阅读,将作品与其相似性互文本进行纵横、内外等维度上的参照阅读,同时在课堂的语境中,通过多元的课堂展示、互动的课堂氛围,实现师生不同角度的对话,最终达到师生间共鸣的教学效果,实现一种"主体间性"。这种关联阅读与互文教学使得师生共同参与文学理解和知识构建。  相似文献   

18.
朦胧诗等现代新诗与古典诗词之间存在互文性关系,具体表现在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现代新诗正是通过纵的继承和横的移植使其具备了可以和古典诗词及西方现代新诗相媲美的美学原则,也使其在吸取了五千年古典诗歌传统的同时,具备了一种世界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韩芸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51-52
影视广告由于其制作和传播媒介的不同,其互文性与平面广告有很大的不同.互文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上,更多地在其场景和情节上.作者通过对Oslo同性电影节(Oslo gay and lesbian film festival)“青蛙公主”的宣传广告的分析,透视影视广告中的互文性.在影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互文性和语言符号的互文性地位同样、甚至更为重要,只有将二者完美地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促进受众购买产品.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14):19-20
互文性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其主要受到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在一些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文学作品语言表达的时空概念主要靠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电影通过声音和影像展示故事情节,并利用电影拼接技术渲染环境气氛。电影独特的展示方式决定了其故事时空被观众认可的程度。在表述同一个故事情节时,电影故事取材于文学内容,它们在时空变换方面既存在区别又有一定的差异,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形成完整的表述过程。本文分析了国内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表达手法差异,并论述"文本是一种生产力",能够有效提高文学的互文性,最后得出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互文联系十分紧密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