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CTLA-4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及外周血IFN-γ、IL-4和IgE的关系,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2月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6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TLA-4 基因的rs231725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检测病例组外周血IFN-γ、IL-4、IgE水平。结果 病例组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66.7% vs. 19.4%),CTLA-4 rs231725 GG基因型比例低于对照组(19.3% vs. 73.2%)(P<0.05);病例组CTLA-4 rs231725 A等位基因频率比例高于对照组(73.7% vs. 23.1%)(P<0.05),CTLA-4 rs231725 G等位基因频率比例低于对照组(26.3% vs. 76.9%)(P<0.05);CTLA-4 rs231725 AG基因型IFN-γ、IL-4、IgE水平均高于GG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 rs231725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有无支气管哮喘伴泌尿系统损害、支气管哮喘伴消化道反应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OR=2.625,95%CI=1.273~5.138)及A等位基因频率(OR=1.987,95%CI=1.121~3.397)与支气管哮喘伴肾炎相关关系明显(P<0.05)。结论 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均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增加相关;高水平的IFN-γ、IL-4、IgE可能是CTLA-4 rs231725 AA基因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FN)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易感性的关系,以期为ADHD的遗传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公开发表的有关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ADHD易感性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11.0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8 458例样本(其中病例4 247例,对照4 211例)。分析结果显示,rs6265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易感性无关(显性模型:OR=0.96,95%CI:0.87~1.06,P=0.40;隐性模型:OR=1.01,95%CI:0.88~1.15,P=0.92;加性模型:OR=0.95,95%CI:0.85~1.08,P=0.45)。结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广州城区248名1~6岁儿童,其中语言发育迟缓儿童124名(病例组),语言发育正常儿童124名(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家庭环境、出生情况、行为与语言发育的相关性。语言评定方法应用S-S评定法。结果 在调查的儿童中,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7项,分别为隔代抚养(OR=3.391,95%CI:1.654~6.951)、母亲文化程度低(OR=5.186,95%CI:2.245~11.981)、教语言用有声电子玩具或读物(OR=2.070,95%CI:1.122~3.817)、屏幕接触时间每天超过1 h如看电视(OR=2.305,95%CI:1.245~4.267)、看手机或IPAD(OR=3.246,95%CI:1.277~8.248)、出生有高危因素(OR=2.253,95%CI:1.084~4.680)及孕期高危因素(OR=2.575,95%CI:1.129~5.873)。结论 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屏幕时间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环境、科学的养育观念可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患儿母亲孕产期因素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的相关性,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眼科门诊完成RetCam 3眼底检查的早产儿,记录早产儿眼底检查结果,同时收集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及其母亲孕期资料(孕期年龄、胎次、妊娠期相关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956例早产儿中筛查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54例,检出率为18.10%。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有胎龄<28周(OR=21.649,95%CI:18.485~24.327)、低出生体重(<1 000 g)(OR=13.013,95%CI:10.861~16.233)、母亲孕期胎儿窘迫(OR=2.328,95%CI:1.269~3.156)、患有妊娠期高血压(OR=2.121,95%CI:1.072~3.571)、妊娠期糖尿病(OR=1.995,95%CI:1.008~2.929)。而孕期年龄、胎次及孕妇有无贫血与ROP的发生与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的出生胎龄<28周、低出生体重(<1 000 g)、母亲孕期胎儿窘迫、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广州城区248名1~6岁儿童,其中语言发育迟缓儿童124名(病例组),语言发育正常儿童124名(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家庭环境、出生情况、行为与语言发育的相关性。语言评定方法应用S-S评定法。结果 在调查的儿童中,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7项,分别为隔代抚养(OR=3.391,95%CI:1.654~6.951)、母亲文化程度低(OR=5.186,95%CI:2.245~11.981)、教语言用有声电子玩具或读物(OR=2.070,95%CI:1.122~3.817)、屏幕接触时间每天超过1 h如看电视(OR=2.305,95%CI:1.245~4.267)、看手机或IPAD(OR=3.246,95%CI:1.277~8.248)、出生有高危因素(OR=2.253,95%CI:1.084~4.680)及孕期高危因素(OR=2.575,95%CI:1.129~5.873)。结论 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屏幕时间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环境、科学的养育观念可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AGT M235T、ACE I/D、eNOS G894T和eNOS T-786C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早产儿脑病发生的关系,为全面评估患儿病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9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就诊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头颅超声和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和基因多态性测定,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AGT M235T、ACE I/D、eNOS G894T和eNOS T-786C基因多态性和早产儿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eNOS T-786C的C等位基因的表达是中重度早产儿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06,95%CI:1.850~7.652)。结论 早产儿脑病存在基因易感性,检测eNOS基因多态性有助于评估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G820A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PubMed、Medline及Science Direct等,选择IRF-6基因G820A多态性与NSCL/P易感性有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5项包括7470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亚洲和美洲人群中,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NSCL/P的风险均高于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G vs.A:OR=1.53,95%CI 1.40~1.68;GG vs.GA:OR=1.67,95%CI 1.47~1.90;GG vs.AA:OR=2.02,95%CI 1.64~2.49;GG vs.GA+AA:OR=1.74,95%CI 1.54~1.96;GG+GA vs.AA:OR=1.61,95%CI 1.33~1.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RF-6基因G820A多态性是亚洲和美洲人群发生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6R、IL-1β、IL-1RN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重症HFMD的早期发现和患病风险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以西安市儿童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收住的180例EV71 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组108例,普通组72例。采用SNPscanTM多重SNP技术检测上述样本IL-6 rs1800796、rs2069837,IL-6R rs2228145、rs4845617,IL-1β rs16944、rs1143627,IL-1RN rs315952、rs9005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 180例EV71感染患儿中,IL-6 rs1800796 G等位基因的重症化风险升高(OR=1.312,95%CI:1.041~1.653),IL6-R rs2228145 C等位基因重症化风险升高(OR=1.330,95%CI:1.064~1.663),而IL-1β rs1143627 G等位基因是保护因素(OR=0.790,95%CI:0.635~0.981)。IL-6 rs2069837、IL-6R rs4845617,IL-1β rs16944、IL-1RN rs315952、rs9005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6 rs1800796、IL-6R rs2228145、IL-1β rs1143627基因多态性与EV71 HFMD患儿严重程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7年单胎妊娠孕妇的早产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早产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获得2013-2017年单胎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分析早产发生率以及不同因素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7年通州区单胎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为4.1%(1 418/34 726)。其中,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分别占68.8%(975/1 418)和31.2%(443/1 418)。产妇年龄≥35岁(OR=1.314,95%CI:1.113~1.551)、经产妇(OR=1.399,95%CI:1.223~1.600)、男胎(OR=1.237,95%CI:1.100~1.390)、前置胎盘(OR=10.162,95%CI:7.100~14.546)、胎盘早剥(OR=9.201,95%CI:6.596~12.837)、胎膜早破(OR=3.328,95%CI:2.953~3.750)、妊娠期糖尿病(OR=1.232,95%CI:1.082~1.4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283,95%CI:2.755~3.911)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其中,产妇失业或待业(OR=1.159,95%CI:1.003~1.339)、丈夫年龄≥35岁(OR=1.243,95%CI:1.036~1.490)、初次妊娠(OR=1.407,95%CI:1.157~1.710)、经产妇(OR=1.295,95%CI:1.049~1.598)、男胎(OR=1.273,95%CI:1.109~1.462)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年龄≥35岁,经产妇,男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的相关性,为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2月选取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集的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地区8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肥胖组,按照1∶1配对选取80例体重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的FABP2基因G54A多态性,检测两组的血生化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FABP2基因G54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脂肪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甘油三酯(TG)、瘦素、皮质醇、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脂联素(AP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FABP2基因G54A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43.13%)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儿童血清TG(OR=1.528,95%CI:1.221~4.007)、瘦素(leptin)(OR=1.694,95%CI:1.381~4.214)、皮质醇水平升高(OR=1.664,95%CI:1.360~4.815)、等位基因A增加(OR=1.773,95%CI:1.468~5.598),APN的水平降低(OR=0.728,95%CI:0.517~0.839)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中等位基因A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江西省特发性矮小症与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type 1receptor,IGF-1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研究ISS的病因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江西省295例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患儿(ISS组),314名身高正常儿童(对照组),用SNaPshot技术平台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江西省ISS患者rs2684788位点等位基因(G vs.A,OR=1.685,95%CI=1.272,2.233,P0.001)、不同基因型(GG vs.GA vs.AA,χ2=13.724,P0.001)与ISS遗传易感性有关,呈G显性遗传模式(GG+GA vs.AA:OR=1.887,95%CI=1.352~2.634,P0.001);ISS组rs2684788位点(GG+GA)基因型与IGF-1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GG+GA)基因型与IGF-1SDS值有关(P=0.004)。结论人IGF1R基因rs2684788位点可能与江西省ISS的遗传易感性有关;ISS不同的临床表型可能和SNP位点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豫北地区肺结核患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诊为肺结核的320例患者为结核组,该院同时期3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和Sanger测序对结核组和对照组的HMGB1 rs1412125(-1615A/G)、rs1045411(+1177G/A)、rs2249825(+3814C/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通过对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四种遗传模型(共显性、显性、隐性和超显性)分析,研究HMGB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的易感性。结果所有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组间+1177G/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485,95%CI:1.110~1.986,P=0.007),其基因型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7G/A位点的共显性模型中,与GG基因型相比,AG基因型(OR=1.447,95%CI:1.025~2.041,P=0.035)和AA基因型(OR=2.812,95%CI:0.985~8.033,P=0.045)与肺结核的易感性相关;+1177G/A位点的显性模型[(AG+AA)vs GG,OR=1.524,95%CI:1.090~2.131,P=0.014]也与肺结核的易感性相关;在+1177G/A位点的隐性模型和超显性模型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615A/G和+3814C/G位点两组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HMGB1基因rs1045411(+1177G/A)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肺结核的易感性相关,其等位基因A可能是肺结核的易感基因,携带rs1045411(+1177G/A)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患肺结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85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脑室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糖(OR=8.772,95%CI:2.880~26.720,P<0.01)、低血细胞压积(OR=0.211,95%CI:0.072~0.618,P=0.005)、脓毒血症(OR=6.427,95%CI:2.306~17.911,P<0.01)和机械通气(OR=2.984,95%CI:1.013~8.785,P=0.047)是脑室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的高危因素较多,积极预防低血糖、低血红蛋白压积、感染及合理的机械通气有助于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4月龄幼儿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在全国4个省的5个县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内出生的2 731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收集孕产妇基本情况和幼儿基本情况、喂养情况、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以国家预警征筛查表为工具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迟缓筛查。结果 追踪随访到2岁幼儿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率为6.65%,在性别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至6月龄及以上、家庭居住环境、幼儿每天室外活动时间和每天与儿童互动玩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2.169,95%CI:1.516~3.103)、生活在北方(OR=2.308,95%CI:1.630~3.267)、母乳喂养未到6月龄(OR=1.645,95%CI:1.088~2.489)、幼儿每天在室外活动时间低于4 h(OR=2.715,95%CI:1.548~4.761)是2岁幼儿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注重幼儿早期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早发现、早转诊、早干预,提倡母乳喂养,家长在养育幼儿过程中要加强对幼儿的陪伴、多参加室外活动等,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4月龄幼儿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在全国4个省的5个县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内出生的2 731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收集孕产妇基本情况和幼儿基本情况、喂养情况、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以国家预警征筛查表为工具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迟缓筛查。结果 追踪随访到2岁幼儿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率为6.65%,在性别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至6月龄及以上、家庭居住环境、幼儿每天室外活动时间和每天与儿童互动玩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2.169,95%CI:1.516~3.103)、生活在北方(OR=2.308,95%CI:1.630~3.267)、母乳喂养未到6月龄(OR=1.645,95%CI:1.088~2.489)、幼儿每天在室外活动时间低于4 h(OR=2.715,95%CI:1.548~4.761)是2岁幼儿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注重幼儿早期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早发现、早转诊、早干预,提倡母乳喂养,家长在养育幼儿过程中要加强对幼儿的陪伴、多参加室外活动等,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大于胎龄儿的相关围产因素及其近期不良结局的情况,为大于胎龄儿新生儿期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 年1—5 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81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大于胎龄儿相关围产因素进行分析;用χ2检验分析大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近期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大于胎龄儿危险因素是母亲孕晚期体重指数 (BMI>23.9 kg/m2,OR=1.139,95%CI:1.082~1.198,P<0.001),甘油三酯 (TG≥2.3 mmol/L,OR=1.115,95%CI:1.020~1.219,P=0.016)、男性婴儿(OR=1.089,95%CI:1.050~1.129,P<0.001)及新生儿胎龄(OR=1.403,95%CI:1.205~1.634,P<0.001);大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转入新生儿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 vs. 12.4%,χ2=0.239,P>0.05)。结论 应积极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的BMI及TG水平,对胎龄大以及男性婴儿需警惕大于胎龄儿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大于胎龄儿近期结局与适于胎龄儿无明显差别,应着重于其日后远期不良结局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8年对河南省新乡市6 195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评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关联。结果 共6 194名青少年完成问卷,男性2 586名(41.8%),女性3 608名(58.2%),青少年焦虑情绪在男女性别中分布无明显差异(χ2=3.400,P>0.05)。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关爱(OR=0.969,95%CI:0.953~0.984,P<0.001)、母亲鼓励呈负相关(OR=0.974,95%CI:0.953~0.994,P=0.013);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控制(OR=1.088,95%CI:1.064~1.113,P<0.001)、父亲控制呈正相关(OR=1.042,95%CI:1.019~1.066,P<0.001)。青少年焦虑共病抑郁情绪和母亲控制(OR=1.065,95%CI:1.035~1.096,P<0.001)和父亲控制(OR=1.068,95%CI:1.038~1.099,P<0.001)显著正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中关爱是青少年焦虑的保护因素,控制是青少年焦虑的危险因素,尤其父亲控制是青少年的抑郁共病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围孕期相关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2015年武汉市两所医疗卫生机构中确诊的180例武汉市孤独症患儿,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与病例匹配的540例武汉市健康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利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孤独症与母亲孕期精神压力(OR=20.118,95%CI:9.812~60.696)、过期妊娠(OR=7.379,95%CI:1.328~40.985)、孕期患病(OR=2.876,95%CI:1.528~5.414)、孕前超重/肥胖(OR=2.309,95%CI:1.184~4.501)、不良孕产史(OR=1.678,95%CI:1.056~2.665)、新生儿窒息/缺氧(OR=4.624,95%CI:1.416~15.105)、父亲生育年龄≥30岁(OR=2.712,95%CI:1.711~4.299),父亲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OR=6.511,95%CI:3.878~10.931)有关。结论 围孕期的多种因素在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积极做好围孕期保健,减少这些因素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孤独症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发育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的影响,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就诊的132例ADHD儿童及82名健康对照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压力、围生期及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HD组和对照组在母孕次(t=3.540),孕期意外(χ^2=18.678),出生意外(χ^2=6.523),重大疾病(χ^2=5.527),抚养情况(χ^2=22.760),抚养人(χ^2=11.831),管教方式(χ^2=10.440),父母关系(χ^2=8.198)及父母压力(t=5.217)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异常(OR=7.233,95%CI:1.640~31.898)、管教方式不合理(OR=3.759,95%CI:1.429~9.887)、教养态度不一致(OR=2.860,95%CI:1.041~7.859)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OR=0.128,95%CI:0.032~0.514)、养育情况属于一般(OR=0.026,95%CI:0.003~0.223)及好养型(OR=0.021,95%CI:0.002~0.225)是ADHD的保护因素。结论围生期异常、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等因素是影响ADHD发病的相关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