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内蒙古某金矿含金2.83 g/t,目前采用氰化钠浸出—树脂吸附工艺提金,浸渣总氰含量高达50 mg/kg。为降低氰化物用量,使得浸渣氰化物浓度达到充填技术标准,采用尼尔森重选—重选尾矿低氰浸出工 艺对内蒙古某金矿进行提纯试验研究,重点考察重选尾矿的磨矿细度、金欣用量、氧化钙用量、液固比及浸出时间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磨矿细度为-0.043 mm占87%、分选G值为80 G、流态化水量为3 L/min、给矿浓度为50%的条件下,采用“1粗2扫”工艺流程进行尼尔森重选,金累计回收率达到55.91%,金累计品位为35.48 g/t,重选尾矿含金1.34 g/t。②对重选尾矿进行低氰浸出条件试验,确定适宜的磨矿细度 为-0.043 mm占79%,氧化钙用量为5 kg/t,金欣用量为1 200 g/t,浸出时间为36 h,液固比为1.5 mL/g,此时金浸出率为91.88%,重选—浸出工艺流程综合回收率达96.42%;在上述条件下,采用树脂吸附处理贵液, 金吸附率为86.94%,合计重选—浸出—吸附全流程的金综合回收率为91.13%,指标良好。试验最终获得的浸渣总氰浓度为0.50 mg/kg,达到尾矿充填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延长过氧化钙释氧时间,且避免直接使用过氧化钙粉末造粒过程中与水接触影响释氧效果,或引入 其它包埋材料导致污染。以氧化钙、过氧化氢为主要原料,采用新工艺直接制备过氧化钙氧缓释剂,用于难浸金矿 的强化浸出,探究其强化浸金过程。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 70 min,过氧化氢添加量为 22 mL,盐酸添加量为 0.8 mL 条件下,可以制备出过氧化钙含量为 54.32%、粒度为 5 mm 的氧缓释剂。在浓度为 300 mg/L 的氰化钠溶液中添加 4 g/L 的氧缓释剂,经 40 d 后溶解氧浓度仍可提高 2.04 mg/L。50 kg 矿样柱浸试验结果显示,在矿石金品位为 0.51 g/t、 浸金剂中氰根离子浓度为 300 mg/L 条件下,添加 0.8 g/kg 过氧化钙氧缓释剂浸出 40 d,浸出率比空白组提高了 10.73 个百分点,氰化钠的消耗量降低了 25.3%,贵液中溶解氧浓度可提高 0.5~1 mg/L。表明添加过氧化钙氧缓释剂可以 有效解决大型堆浸矿山因内部氧亏导致的浸出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某低品位原生金矿进行了生物氧化浸出实验研究,考查了配入硫磺以及硫精矿对降低酸耗,以及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74 μm 80%,酸浸1 h,矿石酸耗为31 kg/t;全泥浸出24 h,金浸出率为51%~55%;生物搅拌浸出,氧化6 d,硫氧化率为80%,金的浸出率提高到91.4%;生物柱浸,矿石粒度 12 mm 80%,生物氧化170 d-转型-氰化浸出180 d较直接氰化浸出360 d,金浸出率提高3.72%~23.54%;柱内配入硫磺及硫精矿不利于金的氰化浸出;柱外生物氧化硫磺可以减少硫酸酸耗15.7 kg/t。   相似文献   

4.
新疆某金矿部分较大粒度的尾矿金品位较高,采用堆浸氰化工艺进行提金。将其破碎至P_(80)=4.5 mm后,在氰化钠耗量为50 g/t,石灰添加量为3 kg/t,经30 h的柱浸试验,堆浸尾矿的浸出率达到55.21%,药剂耗量低,成本较低。氰化提金工艺方法简单易行,解决了该堆浸尾矿的二次回收问题,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对含金1.15 g/t的某低品位金矿进行了原矿全泥氰化浸出和柱浸浸出的实验室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磨矿细度为-74μm占90%条件下,采用原矿全泥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79.13%;采用柱浸浸出,-10 mm粒级矿样金浸出率达到68.70%。工艺方案比较表明,在目前原矿金品位1.15 g/t、金价220元/g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堆浸工艺开发此低品位金矿资源。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银金矿石含泥质高、堆浸时渗滤性差等问题,分别进行了全泥氰化浸出和柱浸浸出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制粒—固化—柱浸工艺流程,可获得金浸出率为81.98%、浸渣金品位为0.17 g/t,银浸出率为53.98%、浸渣银品位为8.26 g/t,氰化钠耗量为0.444 kg/t、石灰耗量为6 kg/t的较好指标,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甘肃某金矿强化浸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畅  谢海云  姜亚雄  庄故章  周平  童雄 《矿冶》2012,21(1):46-49
针对甘肃某矽卡岩型金矿石浸渣金品位偏高、金浸出率低的问题,对含金3.70 g/t的金矿石,进行了预氧化、边磨边浸、助浸剂助浸、富氧浸出等多种强化浸金方案对比试验,获得金浸出率91.08%~92.16%的较好指标。本试验研究对该类型金矿的氰化浸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某金矿为低品位高泥质氧化金矿,金含量0.98 g/t,实验室采用柱浸工艺模拟现场堆浸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矿石粒度、氧化钙用量、喷淋液氰化钠浓度、浸出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条件,并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金浸出率89.23%,浸渣金品位0.11 g/t。如原矿含泥较高,则可进行分级处理,分级后粗级别采用堆浸工艺,细级别则采用搅拌浸出工艺。试验所采用的工艺为处理同类型金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老挝某金矿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金为矿石中唯一可回收元素,金属矿物主要为铁的硫化物,部分金包裹在硫化物中,属于较难处理金矿石。针对该矿石开展环保浸金剂浸金实验,获得较佳工艺参数为:原矿金品位为5.47 g/t,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90%,矿浆浓度40%,石灰用量3000 g/t,铁氰化钾助浸剂用量600 g/t,碱和助浸剂预处理2 h,金蝉浸金剂用量3000 g/t,浸出时间32 h,金浸出率可以达到93.97%以上。验证实验表明,在较佳工艺条件下,金的浸出率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李光胜 《矿冶工程》2021,41(6):182-184
为了降低氰化钠用量,对某含铜4.92%的金精矿开展了铅盐抑铜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前加入醋酸铅可以抑制铜的浸出、增强金银浸出、降低氰化钠消耗。醋酸铅预处理金精矿-氰化浸出的优化条件为: 浸出前直接添加醋酸铅150 g/t,磨矿细度-0.037 mm粒级占95%,浸出时间48 h,氰化钠浓度0.5%,pH=12,矿浆浓度40%。在此条件下浸出渣中金品位降至1.20 g/t,金浸出率达97.55%,银回收率60.28%,氰化钠耗量14.37 kg/t。该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某难浸浮选金精矿碱式预处理-氰化提金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浮选金品位65.20g/t,含砷15.40%、硫25.64%。84%以上金被黄铁矿、毒砂和脉石包裹,为难浸金精矿。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碱式预处理。再接氰化和炭吸附提金。结果表明。在NaCN用量6.5kg/t和炭浆浓度17.5g/L。炭浸24h条件下,金浸出率达93.42%。金吸附回收率达99.67%。  相似文献   

12.
江西某黄金冶炼厂的金浸出尾渣中Au的品位为2.7 g/t,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但该浸出渣中有害杂质S、As的含量高达7.54%、1.98%,主要以黄铁矿和毒砂的形式存在,二者内部包裹的金颗粒在超细磨条 件下也极难解离。为有效回收该尾矿渣中的金,基于试样性质,采用氧化焙烧—浸出的工艺处理该试样。浸出试验在溶液pH值为12、浸出剂JC用量5 kg/t、搅拌浸出时间6 h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条件试验确定最佳的焙 烧条件为:焙烧温度500 ℃,焙烧时间30 min、空气流量500 mL/min、浸出细度-0.038 mm占98.85%。在最佳焙烧条件下,浸出尾渣中Au的品位降低至1.0 g/t,Au的浸出率达65.52%。化学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 ,焙烧过程中试样内部产生裂纹和孔隙,黄铁矿、毒砂等硫化矿被转化为氧化矿,减少了FeOOH的罩盖和浸出剂的消耗,从而有利于浸出反应的进行。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难处理金矿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外某低品位贫硫金矿石含金1.24 g/t,在对矿石性质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全泥碳浸、浮选+氰化联合工艺、粗粒堆浸+细粒碳浸三个工艺方案的试验并进行了经济技术指标的对比,最终推荐采用全泥碳浸方案。针对该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的条件下,采用全泥碳浸方案,氰化浸出48 h,金浸出率达到86.41%,浸渣金品位为0.17 g/t,吨矿氰化钠耗量为0.15 kg,实现了该低品位金矿的高效回收,并进行了工业化应用,生产指标与小试指标高度吻合。试验结果可作为该低品位贫硫金矿10 000 t/d选冶厂的设计依据。推荐的工艺方案流程及药剂制度简单,数据重现性好,处理成本低且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稳定,对相同或类似性质的低品位金矿石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某低品位铀矿石的浸出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搅拌浸出和柱浸2种方式对江西某矿低品位铀矿石进行浸出性能的试验验研究。搅拌浸出结果表明,该矿石属易浸出矿石,在硫酸质量浓度为10g/L、搅拌浸出12h时,铀的浸出率高于85%,且加氧化剂对浸出改善较小。柱浸试验结果表明,-5mm为堆浸工艺的最佳筑堆粒度,此时,铀的浸出率为85.7%,酸耗为4.6%(与矿石质量比),且矿堆透水性能良好,为33L/(m2.h)。试验获得的浸出参数,可作为堆浸工业性试验设计和生产中调整浸出参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某浮选金精矿氰化浸出尾渣中Au品位1.58 g/t、Ag品位49.88 g/t,为了探索尾渣中目标矿物解离特征以及金、银未充分浸出的原因,对该浸渣开展了系统性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浸渣中裸露金含量占63.85%,这部分金在氰化浸出过程中属于可回收金;浸渣中有36.15%的金以包裹体形式存在,磨矿细度较粗是导致金金属流失的原因。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浸出条件优化试验,确定适宜的金精矿浸出条件为:磨矿细度-0.037 mm粒级占95%、矿浆浓度50%、氰化钠浓度5 g/L、浸出时间36 h、溶氧度4.6 mg/L。在此条件下Au浸出率为99.30%,较现场生产提高1.73个百分点;银平均浸出率为64.41%,较现场生产提高24.4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摘要:吉林某含铜金矿含铜11%~13%,含金30~50g/t,由于金部分被黄铜矿等硫化物包裹,直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只有48.9%。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硫代硫酸盐-氨水体系的浸金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液固比、硫代硫酸盐浓度和氨水浓度等因素对金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条件下浸出24h,金浸出率可达92%。为非氰浸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工艺,对类似的含铜金矿中金的回收有重要借鉴意义。后续还要加强对浸出液中金的回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