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胃癌(G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其发病机制是一个单基因或多基因逐步突变的过程,与细胞的侵袭、增殖和转移有关,包括癌基因遗传和表观遗传的突变、肿瘤抑制基因、DNA修复途径基因、细胞周期途径基因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而山奈酚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组织的侵袭及转移。因此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山奈酚处理胃癌细胞,并检测了胃癌细胞的形态变化情况、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P53和PARP1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其对应的蛋白质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大于100μmol/L山奈酚处理后的胃癌细胞中P53基因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被显著提高,而相反的PAR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则被显著抑制,且山奈酚处理后胃癌细胞的凋亡数目也明显增加,因此本实验结果表明,山奈酚能够有效的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发生,以此来达到抑制癌细胞恶性增殖的作用。这一结果可以为后续针对胃癌新疗法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过表达P185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以及可能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脂质体将携带P185基因的过表达pcDNA3.1-P185质粒,转染至胃癌SGC7901细胞中;本研究采用q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P185 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钙黏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ase, MMP-2)表达;以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细胞转染过表达pcDNA3.1-P185质粒能显著上调P18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SGC7901细胞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P185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细胞中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Vimentin、MMP-2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显示P185可能通过抑制EMT,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光照后的富勒烯衍生物C60-叶酸对体外培养的人类胃癌细胞杀伤及其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光照后不同浓度C60-叶酸与人类胃癌细胞混合培养,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培养的人类胃癌细胞存活率。培养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细胞中Caspase 3表达。Western blot比较各组中抗凋亡蛋白质Akt1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光照后C60-叶酸浓度增加,人类胃癌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同时凋亡细胞数量增多,且Akt1表达下调。结论 C60-叶酸光照后对人类胃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作用机制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土壤放线菌P3-2的分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贵州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到的放线菌菌株P3-2进行了分类学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采用多相分类法,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P3-2菌株属于链霉菌属;16SrDNA序列长度为1 456 bp,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序列与Streptomyces recifenis ST100的同源性最高,为99.4%。但与S.recifenis ST100相比较,P3-2菌株的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中多项指标都存在着不同,初步确定菌株P3-2为链霉菌属中S.recifenis ST100的一个亚种,暂定名为Streptomyces sp.P3-2。P3-2菌株的10倍稀释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及半夏立枯病菌的抑制率高达99%,对烟灰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等9种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类SSX2IP是SSX2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人类SSX2IP蛋白的潜在功能,以其作为诱饵蛋白对成人肝cDNA文库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结果筛到了SSX2IP的一个新相互作用蛋白14-3-3η。利用GSTPull-down实验和细胞内免疫共沉淀实验在体内外验证了该相互作用的真实性。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发现SSX2IP和14-3-3η共表达于HeLa细胞时,它们共定位于胞质及核周。利用CCK-8法检测SSX2IP和14-3-3η对HEK293T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共转染SSX2IP和14-3-3η后,HEK293T细胞的增殖速度有所提高。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SX2IP与14-3-3η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功能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14-3-3蛋白是高度保守并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调节蛋白。不同的14-3-3蛋白同工型具有不同的细胞特异性, 并通过识别特异的磷酸化序列与靶蛋白相互作用, 被称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桥梁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 14-3-3蛋白通过与其它蛋白的相互作用参与多种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各种代谢调控、物质运输和光信号应答等调控过程。该文主要对近年来有关14-3-3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特别是14-3-3蛋白参与调控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范洋洋  钱平  沈兴家  王欣  蒋涛  唐顺明 《昆虫学报》2016,(10):1043-1049
【目的】探究家蚕Bombyx mori miRNAs对丝素蛋白轻链基因(fibroin light chain gene,Bm FibL)和P25蛋白基因Bm P25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以Bm Fib-L和Bm P25 mRNA 3'UTR为靶序列,应用在线预测软件RNAhybrid从前期家蚕4和5龄幼虫后部丝腺(posterior silk gland)sRNA高通量测序获得的29个差异表达bmo-miRNAs中,筛选对Bm Fib-L和Bm P25具有调控作用的候选bmo-miRNAs;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在mRNA水平分析候选bmo-miRNAs及其靶基因Bm Fib-L和Bm P25在4和5龄幼虫期以及5龄第3天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利用双荧光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在家蚕细胞Bm N中验证候选bmo-miRNAs对Bm Fib-L和Bm P25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筛选到一个在Bm Fib-L和Bm P25 mRNA 3'UTR上都有靶位点的bmo-miR-375-3p(曾称bmo-miR-375*)。在后部丝腺中bmo-miR-375-3p和其预测靶基因Bm Fib-L和Bm P25都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提示bmo-miR-375-3p具备调控Bm Fib-L和Bm P25表达的时空条件。miR-375-3p重组表达载体与融合了Bm Fib-L 3'UTR的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luc)表达载体共转染Bm N细胞,报告基因luc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在miR-375-3p重组表达载体与融合了Bm P25 3'UTR的luc表达载体共转染Bm N细胞中报告基因luc的表达水平下降不显著。【结论】miR-375-3p显著下调Bm Fib-L基因的表达,而对Bm P25基因的表达无明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查在蔬菜中大量存在的酚酸(没食子酸(GA),咖啡酸(CA)和原儿茶酸(PCA))对胃腺癌(AGS)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在不同浓度的CA、PCA或GA中培养了AGS细胞24 h或48 h来检测AGS细胞活性对NF-κB、IκB、PI3K、AKT和小细胞GTPase表达和对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模式的影响。本研究发现,0.01 mmol/L GA诱导的细胞毒性与4.0 mmol/L PCA相同。GA对AGS细胞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GS细胞的MMP-2/9表达被2.0μmol/L GA所抑制。GA对MMP-2/9的抑制作用有可能包括抑制NF-κB活性。多蛋白参与转移和细胞骨架重组信号通路,包括Ras、Cdc42、Rac1、RhoA、RhoB、PI3K和p38MAPK,也被GA所抑制。此外,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的免疫反应检测显示GA处理的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GA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胃癌转移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陈泳焰  吴小小  杨欢 《微生物学报》2022,62(10):4019-4029
【目的】探究吲哚-3-甲醛(indole-3-carboxaldehyde,I3A)对志贺菌感染性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实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I3A对志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I3A的抗菌活性,运用酶标仪测定600 nm处不同浓度I3A作用的菌液吸光度(A600),并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检测志贺菌量。体内实验,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NC)组、SF301组和SF301+I3A组。然后SF301+I3A组进行连续8 d的200 µL I3A灌胃处理,同时NC组和SF301组用200 µL无菌水灌胃处理,SF301组和SF301+I3A组于灌药第4天制备志贺菌感染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体重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用于评价小鼠状况。上述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小鼠处死,取中段结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炎症情况,下段结肠检测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粪便、盲肠内容物检测载菌量。同时进行14 d的I3A处理小鼠监测I3A的体内应用安全性。【结果】体外实验:I3A的MIC为128 µg/mL,不同浓度的I3A涂板计数和A600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体内实验:与SF301组相比,SF301+I3A组小鼠体重和DAI更接近NC组,肉眼观结肠组织无明显损伤,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炎症,载菌量和炎性因子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I3A对小鼠体重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I3A在志贺菌感染性结肠炎中对肠道具有保护作用,I3A可通过抑制志贺菌载菌量、降低结肠损伤和炎症水平来缓解志贺菌感染性结肠炎,并且I3A在体内没有显示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多种方法探究FoxM1/mdr1信号调控的结合肽P201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HepG2的协同杀伤作用及抗耐药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的抑制杀伤作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AnnexinⅤ-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HepG2细胞迁移能力;最后通过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HepG2细胞中FoxM1、mdr1和ABCG2等耐药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联合用药[P201(45.0μg/mL)+5FU(100.0μg/mL)]作用48h抑制率达83.8%,作用24h的抑制率为77.8%,显著高于单独用药(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用药细胞凋亡率达43.4%,而单独用药分别为19.4%、25.1%;联合用药在mRNA水平可显著下调HepG2细胞中的FoxM1、mdr1耐药基因,与蛋白水平结果一致;联合用药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结论: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有强的抑制杀伤作用,在促进细胞凋亡的同时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迁移,且通过下调FoxM1、mdr1和ABCG2等耐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加HepG2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提示P201可提升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减少抗癌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诱变的αCD3杂交瘤(TK~-)与PD4杂交瘤(HGPRT~-)融合,获得分泌双功能抗体(BsAb)的四体杂交瘤C3.BsAbC3可分别与CD3分子及胃癌相关抗原P40反应.体外杀伤试验证实,当效靶比为40:1,BsAbC3浓度为1mg/L时,其杀伤效应可达77.6%.该杀伤效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仅P40阳性表达的靶细胞可被溶解,体内杀伤试验证实,裸鼠接种胃癌细胞后5d,以BsAbC3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局部皮下注射处理,可使移植胃癌完全消退(5/5).这一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局部注射途径有关,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CEBPA-AS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人胃上皮GES1细胞和人胃癌SNU-1、AGS、HS-746T细胞系中lncRNA CEBPA-AS1、miR-455-3p的表达量。si-NC、si-lncRNA CEBPA-AS1、miR-NC、miR-455-3p mimics、si-lncRNA CEBPA-AS1与anti-miR-NC、si-lncRNA CEBPA-AS1与anti-miR-455-3p分别转染至SNU-1细胞(分别命名为si-NC组、si-lncRNA CEBPA-AS1组、miR-NC组、miR-455-3p组、si-lncRNA CEBPA-AS1+anti-miR-NC组和si-lncRNA CEBPA-AS1+anti-miR-455-3p组)后,MTT实验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qRT-PCR实验验证lncRNA CEBPA-AS1与miR-455-3p的靶向调控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lncRNA CEBPA-AS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miR-455-3p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GES1细胞比较,SNU-1、AGS、HS-746T细胞中lncRNA CEBPA-AS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miR-455-3p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其中SNU-1细胞的lncRNA CEBPA-AS1表达量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NC组比较,si-lncRNA CEBPA-AS1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NC组比较,miR-455-3p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CEBPA-AS1可靶向结合miR-455-3p,并可负调控miR-455-3p的表达。与si-lncRNA CEBPA-AS1+anti-miR-NC组比较,si-lncRNA CEBPA-AS1+anti-miR-455-3p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增多,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lncRNA CEBPA-AS1表达可通过靶向调控miR-455-3p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 R-5195-3p对人宫颈癌细胞系Si Ha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人宫颈癌细胞SiHa和正常上皮细胞HaCaT中mi R-5195-3p的表达水平。将mi R-5195-3p mimic转染至Si Ha细胞中构建外源性过表达细胞株,阴性对照组中则转染NC mimic,并用q RT-PCR验证转染效率;通过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横向迁移能力;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纵向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Vimentin与snail m 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细胞Si Ha中的mi R-5195-3p表达水平较HaCaT偏低(P 0. 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 R-5195-3p mimic的SiHa细胞中mi R-5195-3p水平显著增高(P 0. 01);并且其体外增殖(P 0. 001),迁移(P 0. 001)与侵袭能力(P 0. 001)明显减弱;同时E-cadherin表达水平上调而Vimentin、snail表达水平下调。结论:过表达mi R-5195-3p可能通过阻碍EMT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Si Ha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MP-3和TIMP-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根据胃癌的病理大体分型将40例胃癌组织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其中,早期组同时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晚期组伴有淋巴结转移.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这两组胃癌组织的超微结构,MMP-3,TIMP-3表达和MMP-3/TIMP-3的比值进行检测.结果:MMP-3和TIMP-3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内.早期组MMP-3阳性表达细胞较少,晚期组阳性细胞较多,二者数密度和面密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TIMP-3阳性表达细胞较多,晚期组阳性细胞较少,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M-3/TIMP-3的比值在胃癌晚期较早期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显示胃癌早期淋巴细胞浸润较多,癌细胞穿基膜不明显,晚期则淋巴细胞浸润较少,癌细胞穿基膜明显.结论:MMP-3,TIMP-3的表达程度和MMP-3/TIMP-3的比值可作为判定胃癌的侵袭和转移的指标,对其预后的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抗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的对应抗原主要表达于靶细胞的膜上,不耐热,经蛋白酶消化,抗原失活。过碘酸氧化不影响活性,Schiff′s试剂糖柒色为阴性。SDS-PAGE显示单一区带,分子量为210kD。靶细胞经衣霉素抑制糖基化作用后,对其分子量无明显影响。等电聚焦电泳表明其等电点为8.5,故3H11抗原为一大分子碱性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胃癌(GC)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丁硫磷是华蟾酥的主要活性成分,从蟾蜍的皮肤和腮腺毒腺中提取,在体外具有抗癌活性.然而,丁硫磷是否对胃癌有抗癌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价丁硫磷对GC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转移性MKN28 GC细胞为细胞模型,研究华蟾素的抗癌作用.使用CCK-8测定细胞活力,LDH检测丁硫磷对细胞...  相似文献   

17.
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的异常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了阐明其作用机制,应用脂质体将RKIP-3xFLAG-pcDNA3.1质粒转染至SGC7901细胞,建立RKIP-3xFLAG高表达的SGC7901细胞;并利用3xFLAG标签的亲和层析技术联合质谱分析,分离、鉴定与RKIP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应用免疫共沉淀联合Western-blot进一步验证质谱结果.共鉴定出66个RKIP相互作用蛋白质,功能分类包括蛋白质代谢酶类、生物氧化相关酶类,细胞骨架蛋白、分子伴侣、信号转导相关蛋白、酶解相关蛋白等.并首次证实14-3-3蛋白与RKIP存在相互作用.为阐明RKIP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为胃癌的早期诊治及预后监测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肿瘤的发生及恶性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HMGB1在胃癌组织、正常组织、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AGS及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中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GB1在32例可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包括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RT-PCR及Westren Blot检测HMGB1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AGS及正常胃粘膜细胞系GES的m 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胃癌组织HMGB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高于正常组织(P0.05);RT-PCR结果显示SGC-7901、BGC-823、HGC-27、AGS、GES细胞系HMGB1 m RNA表达丰度均较高;Westren Blot检测发现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中HMGB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细胞系AGS及正常胃粘膜细胞系GES。结论:HMGB1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HGC-27相对于其它胃细胞系存在HMGB1高表达,适合后续基因敲除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