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单线法黄土湿陷性试验目的就是测定黄土变形和压力的关系,计算压缩变形系数、湿陷变形系数等黄土压缩性指标,判定土的性质。从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析,提出试验过程中的各因素对黄土湿陷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焦欣 《山西水利》2012,(6):34-35
介绍了黄河提水工程出水池的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结合勘察结果,对出水池场地地基湿陷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出水池大部分属于自重湿陷性场地,且湿陷较为严重,建议采取相应湿陷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结合卜寺沟水电站库区黄土湿陷性研究,从黄土的基本物理、水理及化学性质,通过单线法和双线法试验,论证了黄土的湿陷特性及湿陷基本参数,对湿陷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陕、甘、宁、青等省若干个湿陷性黄土场地预浸水处理的有关资料,结合宁夏扶贫扬黄工程11泵站地基预浸水处理设计、施工、观测等工作,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预浸水处理技术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为类似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正确选择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筑坝的技术特点,提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宜分别用湿陷性消除深度与密实度有效增加深度两个指标界定。夯后密实度与地基土层原始含水量密切相关,随深度递减,且密实度有效增加深度小于湿陷性消除深度。设计应根据坝体稳定、变形及渗流控制要求,提出地基强夯设计参数,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其合理性,相应调整坝体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关中黄土地区的经济发展,黄土的湿陷评价是工程建设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事故较多,而且对建筑物的危害较大,因此正确划分建筑场地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湿陷系数与物性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在西安市南郊神禾塬采取270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分析湿陷系数与12个物性指标的相关性,选取与湿陷系数具有高度相关关系的7个物性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平方根变换后的正态变量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天然密度、压缩系数、孔隙率、饱和度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模型,用同一场地的另外29组实测数据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4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也均有统计学意义;湿陷系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等于0.930,二者得到的湿陷等级一致,说明该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研究结果对于快速准确地预测黄土的湿陷系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修建水工建筑物,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易发生显著下沉的现象,使建筑物出现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等现象,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必须进行地基处理。本文对目前在我省水利工程中所采用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对已建.Y-程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对黄土湿陷性指标的室内测定,国内外都借助标准压密仪,采用单线法或双线法进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各部委编制的试验规程,对采用何种方法,意见尚未统一。本文首先从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的试验成果出发,讨论了黄土的湿陷线问题,认为非饱和结构性黄土存在湿陷线,且该线与饱和结构性黄土的压密曲线重合。从而说明在此简单应力路径下,单线法和双线法是等价的。接着,从日本大阪海成粘土不同室内压密方法得出的试验结果出发,就天然结构黄土,探讨了常规标准压密试验方法的不足,提议采用等应变压密双线法,来测定结构性黄土的湿陷性指标,从而有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疆伊犁地区某引水渠基工程,采用黄土湿陷变形计算的双线法,开展了黄土地基增湿自重湿陷变形特性的离心模拟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黄土地基的增湿自重湿陷变形是地基饱和度及厚度的二元函数,增湿湿陷变形随着地基厚度和饱和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在增湿湿陷变形-地基厚度-饱和度三维空间中形成一个双曲抛物面,称之为地基增湿自重湿陷变形面。通过将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与现场浸水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地基增湿自重湿陷变形面的合理性,同时也证明了基于双线法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黄土地基湿陷变形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定量评价黄土湿陷性,基于模糊相似优先比构造了一个黄土湿陷范例检索模型。选取4个影响黄土湿陷性的主要因素,分别建立湿陷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模糊相似优先关系。经过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比较,获得了不同影响因素下黄土湿陷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相似性序列;在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之后,给出湿陷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综合相似性序列,从而找到与黄土湿陷的目标范例最相似的源范例。算例验证结果表明,黄土湿陷系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在10%左右,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鸿  陈茜  陈栋梁  李军 《人民长江》2016,47(19):92-95
为了探索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拟合方法,采用已有的经典拟合方法对宝鸡、岐山和杨凌3个地区的原状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进行了拟合,并和室内基质吸力压力板减湿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redlundXing,Van Genuchten和BrooksCorey三种拟合方法都可以较好地反映原状黄土的SWCC,而van GenuchtenBurdine和van GenuchtenMualem两种方法由于残余含水率和实际差别过大,并不适合描述原状黄土的SWCC。最后建议了一种简单而又适合实际工程采用的SWCC拟合公式,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依据黄土压缩湿陷试验结果 ,按建筑物对象不同分两种情况对东雷抽黄二期工程桦木寨子段黄土地基进行了湿陷性评价 ,并建议了符合实际的黄土地基湿陷等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V"形沟谷中的黄土高填方沉降问题,进行了两种沟谷类型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不同边界(柔性和刚性)效应下的施工期和工后沉降。同时,进行了离心状态下的增湿模拟试验,就不同边界条件下填筑体增湿沉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黄土高填方土体的沉降和变形与边界条件密切相关,填筑体自身沉降在"柔性"和"刚性"两种沟谷地基模型中存在明显差异。由于两种沟谷地基的约束能力不同,使得地基模量的变化对于"V"形沟谷中填筑体各阶段沉降(施工期沉降、工后沉降、湿化沉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太湖疏浚土为原料,采用免烧法工艺制备小粒径(<12mm)免烧裹壳骨料(WSLAs)。在WSLAs的基础上,通过黏结、裹壳工艺制备免烧粗骨料(UCLAs)。以20~25mm UCLA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WSLAs级配对UCLAs密度、粒径分布、颗粒强度的影响。依据GB/T 14685-2011对UCLAs的堆积密度、吸水率、筒压强度、压碎值、抗冻性、耐盐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并与天然粗骨料(NCAs)做性能对比。结果表明,WSLAs的最优级配为:1~3mm 10%、3~5mm 25%、5~8mm 50%、8~12mm 15%。在该WSLAs级配下制备高性能UCLAs的密度、颗粒强度分别为1.644g/cm3、2.75MPa。同时,UCLAs内部结构稳定、壳层结构密实,使得其吸水率仅为1.89%,从而表现出与NCAs相当的耐久性能,二者经25次抗冻融循环、25d盐溶液侵蚀均无质量损失。UCLAs的压碎值为18.6%,与NCAs的压碎值9.5%相比较高,但符合GB/T 14685-2011对Ⅱ类粗骨料的要求,可应用于建筑混凝土中起骨架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林  张登飞  陈存礼  游子龙  孙佩娜 《水利学报》2019,50(10):1214-1221
为了探讨竖向压力对兰州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压缩湿陷特性、入渗过程及土-水特征的影响,利用一维土柱渗透仪开展了不同竖向压力作用下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的常水头渗水试验,得到其压缩湿陷曲线,浸润峰、入渗量、体积含水量时程曲线与监测截面土-水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土柱压缩性与湿陷性在试验压力下与常规试验皆有差异;尺寸效应不影响试验黄土结构强度,对其湿陷起始压力影响不大;(2)土柱增湿时浸润峰的前行速率随竖向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增湿过程中土柱在力与水作用下入渗能力变化导致入渗速率曲线有交叉现象,且竖向压力越大入渗速率变化范围越小;(3)竖向压力作用改变了渗水路径,从而影响了监测点体积含水率的变化;(4)竖向压力作用对土-水特征曲线的三个阶段均有影响,压力作用时土柱饱和度皆大于无压力作用,且随着压力增大饱和度逐步增大,当吸力趋于0时,土样未完全饱和。最后利用经典Van Genuchten模型对不同竖向压力下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拟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通过试验及分析,为兰州新区建设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中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改进与验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根据黄土积水入渗的土壤水分剖面变化特征,仅将饱和层与传导层统一视为饱和区,而将非饱和湿润层的含水量变化视为施加于饱和区的吸力势,从而在具有“活塞模型”之称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基础上,推导得出了适用于黄土区的积水入渗模型。该模型不仅可计算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深度,而且还可估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状况。经甘肃秦王川地区实测资料的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0.
湿陷性黄土与膨胀土的分级增湿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邢义川  李京爽  李振 《水利学报》2007,38(5):546-551
对陕西张桥的湿陷性黄土和安康的膨胀土分别进行了分级增湿变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这两种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增湿变形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特点及增湿变形类型。分析表明,其两者的增湿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完全不同,湿陷性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明显分为压缩、湿陷变形和固结压密3段,并且在湿陷变形转变为固结压密时有一个明显的转点。膨胀土的应力则随变形增加呈衰减趋势,并且在增湿变形中以体积变形为主,剪切变形较少。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在增湿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前者随含水率明显变化,随应力变化较小,而后者随含水率和应力的增加均有较大变化。最后提出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应力和膨胀土的膨胀应力两个概念,进一步合理分析了两者的特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