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白金口服液中功效成分的鉴别方法与低聚异麦芽糖含量的测定。方法脑白金样品经沉淀、离心、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小柱分离、富集和纯化处理。使用化学反应法、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鉴别和测定脑白金口服液中低聚异麦芽糖、山楂、茯苓等原料的相关功效成分。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双柱法测定了低聚异麦芽糖含量。结果乙醇沉淀法、蒽酮法和苯酚硫酸法有效地鉴别了低聚异麦芽糖;高锰酸钾褪色法、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了山楂中的水溶性枸橼酸;福林酚试剂法、茚三酮显色法分别鉴别了茯苓中水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结论上述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管控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功能性低聚异麦芽糖含量的方法,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该法能快速、准确地定性、定量低聚异麦芽糖中各组分糖。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氨基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方法重现性好,有理想的回收率,适用于商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检测低聚异麦芽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定量分析低聚异麦芽糖的方法。采用CarboPakTM PA10色谱柱,配合安培检测器,以NaOH及醋酸钠为洗脱剂。采用此方法不仅一次性实现了低聚异麦芽糖常规组分中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潘糖的有效分离,也实现了异麦芽四糖、异麦芽五糖、异麦芽六糖、异麦芽七糖、海藻糖、麦芽酮糖、曲二糖、黑曲霉糖高聚合度糖及二糖同分异构体间的分离及检测。以不同浓度的标准糖混合溶液建立了校正曲线,此方法中,各组分在0.032~25.975 mg/L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物质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08~0.022 mg/L和0.027~0.073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02%~116.37%。  相似文献   

4.
食品中低聚异麦芽糖高效液柑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乳制品、固体饮料、糖果、保健品等食品中添加的功能活性成分低聚异麦芽糖,包括异麦芽糖(IG2)、潘糖(P)、异麦芽三糖(IG3)、异麦芽四糖(IG4)的检测,建立了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氨基色谱柱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ELSD)检测食品中添加的低聚异麦芽糖舍量的高效波相色谱方法.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的线性工作范围分别为0.1~0.45mg/mL、0.1~0.45mg/mL、0.2~0.65mg/mL、0.1~0.35mg/mL,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1、0.9999、0.9998、0.9999.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四种低聚异麦芽糖的回收率在98.0%~105.0%之间.方法准确度高.室内重复性变异系数一般都低于10%;除了含量低的异麦芽四糖,室间再现性变异系数一般都低于10%,说明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良好.该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测定结果准确,适于复杂食品基质中低聚异麦芽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食品中的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潘糖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水溶解提取,酸沉淀蛋白后,过反相固相萃取柱净化,以赛默飞CarboPacTM PA20阴离子交换柱为分析柱,以水(A)、200 mmol/L氢氧化钠(B)为淋洗液梯度洗脱,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定量测定。结果:在0.8 ~16.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潘糖精密度RSD分别为3.42%、2.34%、1.11%,回收率在85.63%~105.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48%~4.49%之间。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专一性强,结果准确度高,适用于多种食品中的低聚异麦芽糖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乳饮料中低聚异麦芽糖的方法,采用水和乙腈二元梯度淋洗,在30min内梯度洗脱,低聚异麦芽糖(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分离效果好,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7%、83.1%、77.4%,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乳饮料中低聚糖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使用FT-120快速测定酸酸乳饮料中低聚糖质量浓度。结果表明,FT-120测定结果中总糖质量浓度与低聚异麦芽糖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好,R=0.9997,以总糖质量浓度作为指标,初步预测样品中低聚异麦芽糖的质量浓度。方法的检出限为0.105 g/100 mL,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在0.162%~1.41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方法快速,检测值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低聚半乳糖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2-氨基苯甲酰胺衍生后,经色谱柱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峰加和分段法定量。结果建立的方法可以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低聚半乳糖含量。采用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麦芽五糖、麦芽六糖和麦芽七糖建立标准曲线,在1~250μg/m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大于0.999。回收率为85.9%~103.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小于5%,检出限为1.0 g/kg,定量限为3.0 g/kg。结论本方法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解决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高含量乳糖对低聚半乳糖测定的干扰问题,可以为食品中低聚半乳糖的定量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体外检测低聚异麦芽糖对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及低聚异麦芽糖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影响以及对便秘小鼠润肠通便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与碳源为葡萄糖比较,检测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条件下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情况。体内实验以BALB/c雌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连续给予小鼠高剂量(1.0 g/(kg·bw))、低剂量(0.5 g/(kg·bw))的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连续给予小鼠高、低剂量的低聚异麦芽糖21 d后,以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给予低聚异麦芽糖后便秘小鼠的排首黑便时间、6 h内黑便重量及小肠推进率。得到在体外实验中,与碳源为葡萄糖相比,碳源为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时,长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体内实验中,实验组小鼠灌胃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与正常组相比,粪便中乳杆菌与双歧杆菌都极显著增加,B/E值也明显提高,且低剂量组中肠杆菌显著减少;灌胃前后自身相比,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灌胃便秘小鼠低聚异麦芽糖后,其首粒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总量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体外培养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加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数量;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改善小鼠胃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参考国家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国产NH2柱分离,用乙腈/水(75/25,体积比)为流动相,使用视差折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对新型真菌菌渣饲料中低聚异麦芽糖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每100g该样品中的异麦芽糖、潘糖及异麦芽三糖的含量分别为0.72g、0.84g和0.36g,三种糖含量占样品总糖量的31.4%,适合作为饲料用于提高畜禽对于功能性低聚糖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1.
将鼠李糖乳杆菌作为益生菌添加到契达干酪中,研究添加低聚异麦芽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生长的影响。以干酪组成成分、益生菌活菌数、蛋白水解以及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低聚异麦芽糖的最适添加量,同时研究低聚异麦芽糖的添加对干酪质构是否存在影响。实验表明,添加1%的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有效的促进鼠李糖乳杆菌的生长,在此条件下,鼠李糖乳杆菌在新鲜干酪中的活菌数为8.27 g-1(对数值),在干酪成熟24周后的活菌数为8.23 g-1(对数值),同时低聚异麦芽糖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添加对干酪的蛋白水解和质构无显著性的影响。对所制成的干酪进行模拟胃肠道实验,并对其中的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数进行测定,最终测定出其活菌数可以保持在7.0 g-1(对数值)以上,能够起到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低聚异麦芽糖在核桃乳饮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低聚异麦芽糖对核桃乳饮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低聚异麦芽糖的使用 ,增强了饮料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碎米的综合利用程度和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碎籼米淀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以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糖化转苷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籼米淀粉液化液DE值为12,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为1.0U/(g淀粉),糖化转苷p H5.0、糖化转苷温度55℃、糖化转苷时间36h,在此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为(37.86±0.31)%,达到了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拟定的低聚异麦芽糖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初步探究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的促双歧杆菌增殖功能及润肠通便功效。以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取代葡萄糖为碳源添加到双歧杆菌MRS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实验及生长曲线的比较;对小鼠建立便秘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组并进行小鼠排便实验及小肠推进实验。结果表明,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促增殖作用。随着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添加浓度的增加,活菌数增加。当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替代葡萄糖且浓度为1.5%时,培养24 h后,青春双歧杆菌活菌数为(7.22±0.15)%,达到最大生长量,且使青春双歧杆菌提前进入稳定生长期;低、中、高剂量的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均能改善便秘小鼠润肠通便的功能,其中,中剂量的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效果较好。说明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有良好的促双歧杆菌增殖功能及润肠通便功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菌种选育 ,筛选出葡萄糖苷转移酶活力较高的菌株 9株 ,经复筛后 ,取酶活力高的菌株 ,酶活力为 795u/g,通过紫外线对其孢子悬浮液进行照射处理 ,酶活力提高到1 30 2 u/g。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产酶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较佳培养基组合为麸皮 8% ,玉米粉 2 % ,豆粕 0 .5% ,磷酸氢二钾 1 % ,葡萄糖苷转移酶的发酵活力单位达到 1 872 u/g。另外对提高低聚异麦芽糖浆中低聚异麦芽糖的含量进行研究 ,将 50 %低聚异麦芽糖浆中葡萄糖除去 ,葡萄糖除去率平均达 95%以上 ,低聚异麦芽糖含量达 90 %以上。并将高含量的低聚异麦芽糖应用于葡萄酒、黄酒 ,开发出低聚异麦芽糖保健黄酒 ,口味醇厚 ,甜度较低 ,改善了新工艺黄酒的品质。另外 ,根据酒类向低酒精度发展的趋势 ,在黄酒和葡萄酒中加入高含量低聚异麦芽糖 ,解决了黄酒和葡萄酒降度时口味淡泊的问题 ,成功地开发出低酒精度低聚异麦芽糖黄酒和葡萄酒 ,酒的成本不增加 ,稳定性好 ,具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6.
鲢鱼肌原纤维蛋白-低聚异麦芽糖的制备及功能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鲢鱼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以及乳化特性等功能特性,本文将不同比例的低聚异麦芽糖与鲢鱼肌原纤维蛋白(Mf)进行糖基化反应制备鲢鱼肌原纤维糖蛋白,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聚异麦芽糖与Mf质量比为4:1,在55℃,反应12h生成的低聚异麦芽糖蛋白具有较好溶解性,反应48h生成的低聚异麦芽糖蛋白具有较好热稳定性;低聚异麦芽糖与Mf质量比为2:1在55℃经过48h反应后可制备具有较好乳化稳定性。糖基化后的鲢鱼肌原纤维蛋白在0.5mol/L NaCl溶液中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和乳化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和乳清蛋白在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抗原性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方法 乳清蛋白(WPI)-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后, 对WPI-低聚异麦芽糖及WPI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的抗原性变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糖基化后乳清蛋白中精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显著降低。经过模拟胃液消化, 乳清蛋白和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降低到1 μg/mL以下, 乳清蛋白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到42.83 μg/mL,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到15.66 μg/mL。结论 经过模拟胃消化,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比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低; 在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比乳清蛋白更容易受到胃蛋白酶酶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介绍了低聚异麦芽糖的概念和性质,回顾了低聚异麦芽糖的研究与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国内低聚异麦芽糖工业生产中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低聚异麦芽糖工业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低聚糖对小龙虾饲料品质的影响,分别将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以不同添加量添加至饲料中,混匀制粒后测定饲料的含粉率、质量体积、硬度、黏弹性、沉降速度、吸水性、稳定性等物理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添加量下低聚异麦芽糖饲料的含粉率、硬度和黏弹性高于低聚木糖,较高添加量下则相反;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20.
文中主要围绕低聚异麦芽糖客家娘酒的酿造工艺展开研究,在客家娘酒的酿造过程中添加低聚异麦芽糖,研究其对客家娘酒品质和风味的影响,从而确定低聚异麦芽糖客家娘酒的最优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低聚异麦芽糖客家娘酒的基本理化指标、稳定性及感官评价,最后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酿造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从酒精度的回归模型中求得最优工艺条件为:低聚异麦芽糖的添加量为1.5%,主酵温度为28℃,红曲用为5.4%.低聚异麦芽糖客家娘酒的工艺的研究,为酿造具有双歧因子的保健型客家娘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