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可食用包装膜代替普通包装膜的使用已成为食品功能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多糖类可食用膜的功能特性,以及多糖类成膜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以芝麻油脂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芝麻油脂体添加量对多糖类可食用膜性质的影响,并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评探究可食用涂膜在草莓贮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提取的芝麻油脂体含有72.3%脂肪,且在8 d贮藏期内能够保持较好的氧化稳定性;将一定含量芝麻油脂体添加到可食用膜中能够有效改善可食用膜柔软度、水蒸气阻隔性能、溶解率和延伸率,但当油脂体添加量过大时(≥5.6%),膜的机械性能变差、透明度下降;综合评价表明,1.2%为最佳油脂体添加量,在常温下测定该油脂体膜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无油脂体对照组相比,油脂体膜能够有效延缓草莓的腐烂和软化,有效减缓草莓的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草莓货架期至少延长1 d。综上,一定含量油脂体可作为脂类衍生物应用于可食用膜的包装基材中,延长果蔬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转谷氨酰胺酶(TG)对乳清蛋白的成膜性质进行改性.酶用量为1.6g/L,反应时间120min时,可食用膜的的透湿系数和透氧系数分别降低47%和44%.HPLC分析表明TG处理的蛋白质所含的大分子量组分比例增大;DSC分析表明酶法改性促使可食用膜的变性温度升高;荧光分析显示反应过程中乳清蛋白分子的疏水性增大;表面巯基测定显示酶法改性初期蛋白质结构展开;总巯基测定显示酶法改性除了促使蛋白质分子间形成ε-(λ-谷氨酰基)赖氨酸共价键,同时促进二硫键的形成;扫描电镜显示可食用膜的超微结构更加细致、光滑.结果表明,TG改性有助于改善乳清蛋白可食用膜的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4.
多糖类可食性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帅  钟耕辉  刘玉梅 《食品科学》2018,39(3):309-316
可食性膜是目前食品包装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多糖类可食性膜因具有均匀、透明等特点而备受青 睐。目前,多糖类可食性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其应用性能的同时,赋予其抗氧化性、抑菌性等更多的生物活 性,因此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简要介绍多糖类可食性膜的主要组成、性能的基础上,对其成膜机理、生 物活性及应用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多糖类物质对谷朊粉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糖类物质对谷朊粉蛋白膜及其脂类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论表明,添加多糖类物质能提高谷朊粉蛋白膜的透光率、阻水性、机械性和阻氧性,多糖物质的适宜添加量为0.03 g/g WG~0.05g/g WG。果胶和壳聚糖对谷朊粉蛋白膜性能的影响较大。添加果胶可使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下降12.75%,阻氧性、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18.54%,20.31%和30.63%;卡拉胶与谷朊粉交联程度相对较小,膜的性能提高不显著。添加多糖类物质对谷朊粉—脂类复合膜的改性与其对谷朊粉蛋白膜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添加果胶改善了WG-脂类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阻氧性,阻水性虽比WG-脂类复合膜有所提高,但也远低于谷朊粉单基膜。谷朊粉—多糖复合膜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果胶与谷朊粉分子结合良好,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加强,复合膜的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大豆多糖的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渣中除了作为膳食纤维用于食品或饲料中的多糖类物质外,还含有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该文综述了SSPS在食品中作为酸性环境下酪蛋白的乳化剂、O/W型乳浊液中油脂的乳化剂、可食用食品膜材、防止淀粉回生和凝胶化作用等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介绍了具有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等生物功能SSPS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7.
《肉类研究》2017,(12):56-59
如何保证冷鲜肉在货架期期间的质量一直是生鲜肉企业关注的问题。为了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肉制品工业多采用热加工、冷冻及添加防腐剂等方式保鲜。由于热加工和冷冻技术对冷鲜肉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均会造成一定损害,而化学防腐剂对人体又有潜在毒性,因此研究和开发绿色环保的保鲜材料和方法已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可食用膜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能有效减少冷鲜肉汁液流失、控制冷鲜肉微生物污染的防腐保鲜技术。可食用膜结合复合天然保鲜剂不仅可以有效增强抑菌效果,还能弥补可食用膜在抑菌性能方面的缺陷,扩大了可食用膜的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可食用膜的主要成膜基质、成膜方式以及可食用膜在冷鲜肉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以及小麦淀粉作为基质制作可食用薄膜,通过优化薄膜中塑化剂含量降低可食用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WVP)。检测马铃薯淀粉质、玉米淀粉质、木薯淀粉质、小麦淀粉质和果胶质5种可食用薄膜在相对湿度(RH)30%,50%,70%和90%环境下的水蒸气透过率。检测优化后的可食用薄膜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机械特性以及可食用膜溶解性,马铃薯淀粉质、玉米淀粉质和木薯淀粉质薄膜都随多元醇含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当多元醇添加量均为20%时,马铃薯淀粉质和玉米淀粉质可食用膜水蒸气透过率最低。当多元醇添加量均为35%时,木薯淀粉质可食用膜水蒸气透过率最低。玉米淀粉质可食用膜拉张强度最大,木薯淀粉质可食用膜延伸较果最佳。果胶质可食用膜溶解性达100%。  相似文献   

9.
提高多糖类可食性膜机械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糖类可食性膜的机械强度强于蛋白类可食性膜,但是还不足以应用到食品包装中。影响多糖类可食性膜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成膜原料中各组分性质、制膜工艺以及贮藏条件等。可通过添加增塑剂、交联剂和改进成膜工艺,来提高多糖类可食性膜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0.
传统食品包装引发的安全和环境问题使得科研工作者对可食用膜展开了积极的研究。明胶是一种蛋白来源的可食用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生物相容性和商业可获得性,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材料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然而,明胶膜具有生物活性低,延展性和抗水性差等缺点,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改性增强其抗氧化性、抗菌性、延展性和抗水性,从而在肉类、蔬菜、水果等保鲜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梳理了可食用膜的发展历程、来源和分类,详细介绍明胶基可食用膜的改性方法、改性效果、机理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探讨新改性技术、膜性能指标新的测定方法,旨在为明胶基可食用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可食用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谷氨酰胺酶可催化蛋白发生交联反应,从而改性可食用蛋白膜和复合膜的组织结构和特性,如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阻水性、阻油性、透氧系数等,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对大豆蛋白可食用膜、乳清蛋白可食用膜、明胶可食用膜和复合膜的特性影响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将多糖基材料应用于更多的绿色包装领域,介绍了多糖基可食用膜的概念与分类,系统阐述了多糖基可食用膜的代表及其成膜特性,并列举了多糖基可食用膜在果蔬、肉制品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对多糖基可食用膜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可食用膜在生鲜肉和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无论是在包装领域还是食品保鲜领域,可食用膜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更多形式的可食用膜用于生鲜肉和肉制品保鲜。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功能性可食用膜,但对于这种可食用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果蔬制品上,其在生鲜肉和肉制品上的应用研究比较零散。本文对应用于生鲜肉和肉制品保鲜的功能性可食用膜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类,对其改善生鲜肉和肉制品的品质和货架期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可食用膜与其他保鲜技术联合使用在肉制品保鲜中应用的发展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可食性膜的特性要求及特点,然后对多糖类可食性膜的种类和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可食用膜,通常选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蛋白、多糖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来复合制膜。复合型可食用膜可以利用蛋白膜较强的阻气性、多糖膜较高的稳定性以及脂质膜良好的阻水性,因而,具有更好的功能特性。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复合型可食用膜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可食用膜是以多糖、蛋白质和脂类等为原料,以包装、涂布和微胶囊等形式,控制食物水分、氧气或各种溶质渗透的薄膜,具有可生物降解、无污染、取材方便以及可食用等优点。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亦可作为抗氧化剂、抗菌剂、风味剂和营养强化剂等天然物质添加剂的载体。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天然物质添加剂的特性及其可食用膜用于天然物质固定化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可食用膜功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可食用膜在果蔬贮藏与保鲜中的作用陈秀芳许时婴王璋(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036)0前言可食用膜,顾名思义,是一种由可食用的成分组成的膜。涂于新鲜果蔬表面的可食用膜,通过控制新鲜果蔬的呼吸强度,阻止果蔬组织的水分损失,从而延长果蔬的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8.
可食用膜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由海藻酸钠、淀粉为主要原料及几种助剂制造可食用膜,该膜同以往的可食用膜相比具有强度高、耐油性好、耐水性可以人为控制等优点,将是传统食用膜的替代产品,且使用该膜可以减少塑料所带来的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19.
乳清浓缩蛋白可食用膜成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乳清浓缩蛋白可食用膜的成膜工艺,分析了蛋白质浓度、甘油浓度和加热温度对可食用膜透水性和透氧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可食用膜阻隔性能的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可食用膜的阻水性随蛋白质浓度和甘油浓度的增大而下降,阻氧性随甘油浓度增大而下降。加热温度为70℃时,膜的阻水性和阻氧性达到最佳。响应面分析表明,当蛋白质浓度为100 g/L,甘油浓度为27 g/L,加热温度为69℃时,乳清浓缩蛋白可食用膜的综合通透性能为最佳,其透湿系数为0.004 35 g·mm/(m~2·h·kPa),透氧系数为0.134 cm~3·mm/(m~2·min·kPa)。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普鲁兰多糖-明胶可食用膜的封合工艺参数。研究封合温度、封合时间和封合压力对普鲁兰多糖-明胶可食用膜封合强度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实验的分析方法对封合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普鲁兰多糖-明胶可食用膜封合最佳工艺条件为:封合温度140℃、封合时间1s和封合压力0.4MPa,其封合强度可以达到2.6N/15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