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96-2697
目的分析心电图(ECG)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ECG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院时呈心房颤动10例(QRS波宽大、畸形2例,QRS波群与时限正常8例;在Ⅱ、Ⅲ、aVF导联出现深Q波8例,在I、aVL导联出现深Q波2例),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群与时限正常2例(均在Ⅱ、Ⅲ、aVF导联出现深Q波),呈窦性心律9例(在Ⅱ、11I、aVF导联出现深Q波4例,在I、avL导联出现深Q波4例,在V7、V8、V9导联呈深Q波1例)。22例中未见心脏器质性改变19例、主动脉轻度退形性改变1例、室壁节段运动减弱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例,仅有1例经反复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学检查,并结合年龄、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预激综合征。结论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ECG疑似心肌梗死,应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地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电图的f波,R-R间期的变化范围,心室率及QRS波形态的特点。结果 12例预激综合征中A型预激9例,B型预激3例,其中6例可见f波,R-R间期变化范围在0.20~1.0s(1.0s为起搏间期),心室率在60~300次/min,QRS波6例呈完全预激图形,2例呈完全典型预激,4例大部分呈完全预激图形,少部分呈典型预激图形或正常图形。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是:较快的心室率甚至可达极速的心室率,R-R不齐。QRS波增宽起始呈delta波,QRS波可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PAF的患者56例,统计24 h心房颤动发作的次数,房性早搏总数,观察心房颤动发作开始有无触发性房早。并测定其偶联间期(CI)及早搏指数(PI),观察房颤发作前的长短周期现象。结果 PAF共发作216次,其中164次房颤发作前可见触发性房性早搏(75.92%),其联律间期CI(346.7±38.5)ms及早搏指数PI(0.41±0.05),明显短于/小于非触发性房早(CI为412.3±40.2ms,P〈0.01;PI为0.56±0.07 P=0.002)。53.05%的PAF发生前存在长短周期现象。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大多有房早始动,且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更短,早搏指数更小,部分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存在长短周期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20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f波,心室率,R-R间距的规律,QRS波群时间及形态。结果 20例患者的心室率均超过160次/分。平均180次/分,心室率160~180次/分者6例;心室率180~230次/分者14例。心室率<180次/分的心电图在Ⅱ及V1导联的R-R间距长时可见f波;QRS波群时间以0.12~0.20 s最多为10例;QRS波群的形态多样,以部分导联的delta设为主;R-R间距绝对不规则,时间在0.20~0.66 s。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为心室率较快,心室率慢且R-R间距长时间Ⅱ及V,导联可见f波;QRS波群形态多样,部分导联可见delta波;R-R间距绝对不规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了解老年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与生理性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6例无器质性病因的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进行24h监测,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心率的变化、合并其他的心律失常进行统计。结果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多并有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占首位;大多数发作时心室率较慢;发作时间存在昼夜节律,有两个高峰和一个低谷。结论老年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与心房肌、房室交界区生理性退行性变有直接关系,也提示与迷走神经兴奋性的增高及隐匿性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7.
赵绮 《江西医药》2006,41(12):984-985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易与心房颤动伴室性心动过速相混淆。本室最近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型预激综合征在左右后间隔旁道的位置与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以80例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的结果作对照,寻找体表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与左右后间隔旁道位置关系,确定体表心电图左右后间隔旁道的鉴别诊断标准,并计算其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结果显示体表心电图的11项特征变化与B型预激左右后间隔旁道定位鉴别诊断有关,即V_1导联中P-R间期长短、QRS波形态、δ波方向及S波的深度;δ波及QRS波的额面电轴及二者差值;Ⅲ导联R/S波比值;胸前导联R/S>1的转折点;下壁导联中(Ⅱ,ⅢavF)负性δ波的数量;P_(v1)-P_E间距。根据以上11项特点对术前80例B型预激重新定位,其鉴别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率在右后间隔旁道分别是88.2%,83.3%和77.5%,而左后间隔是83.3%,88.2%,87.5%。结论 B型预激旁道绝大部分位于右后间隔旁道,但也不排除左后间隔旁道,尤其是左后旁道预激不完全时可出现B型预激改变,上述体表心电图的11项特征有助于二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WPW)患者旁道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消融旁道后计算P波离散度,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机制。方法WPW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127例。消融前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成功术后24h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根据既往有无PAF发作分为2组分析。结果有PAF发作组23例,无PAF发作组104例。2组在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消融前有PAF发作组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较无发作组短。消融术后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有PAF发作组显著长于无发作组。P波离散度的增加提示窦性激动在心房传导的非均质和不连续性。结论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在WPW患者房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碧珍 《医药世界》2009,11(6):250-25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的24h心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884例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观察长间歇出现的规律,采用最高、最低、平均率,24h总心率,每小时平均率等参数分析房颤伴发长R-R间期的心率波动情况。结果:持续性房颤324例中共检出R-R间期≥1.5s138例。结论:Af伴长R-R间期者,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在报告中加以描述,而不一定诊断Af伴二度AVB。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6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及QRS波的表现。结果16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6例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分别使用普罗帕酮、乙胺碘呋酮及电复律治疗转复为窦性心律;10例无器质性病变者,分别使用普罗帕酮或乙胺碘呋酮治疗转复为窦性心律。QRS波多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的不同组合。其中大多数病例的QRS波表现表现为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与正常QRS波群不同组合。极少数患者均呈完全预激图形。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的心室率,RR间期绝对不等,QRS增宽有8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合并正常通道一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全部为完全性预激图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回顾性研究10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入院治疗前表现为异常心电图61例经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该组61例有异常心电图改变患者,以窦性心动过速(26%)、ST-T改变(59%)及期前收缩(29%)等出现率为高,经治疗后,心电图改变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胆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异常变化主要为心动过速、ST-T改变及期前收缩,随胆石症的治愈,胆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异常亦随之改善.  相似文献   

13.
P波离散度对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者76例,另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者76例,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房颤动组Pmax为(118.55±12.19)ms,Pd为(41.46±11.71)ms。对照组Pmax为(101.41±9.12)ms,Pd为(35.51±9.80)ms。两组Pmax和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16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及QRS波的表现.结果 16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6例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分别使用普罗帕酮、乙胺碘呋酮及电复律治疗转复为窦性心律;10例无器质性病变者,分别使用普罗帕酮或乙胺碘呋酮治疗转复为窦性心律.QRS波多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的不同组合.其中大多数病例的QRS波表现表现为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与正常QRS波群不同组合.极少数患者均呈完全预激图形.结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的心室率,RR间期绝对不等,QRS增宽有δ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合并正常通道一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全部为完全性预激图形.  相似文献   

15.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希 《中国药业》2007,16(5):54-55
目的总结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最,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资料。结果12例患者心电图特点为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180~210次/min、RR节律不等;12例胺碘酮静脉注射后11例转为窦性心律,1例心室率控制;胺碘酮转复率为91.7%,有效率为100%。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有心室率极快、QRS波宽大畸形、RR节律不齐等特点,易引发室颤、猝死危险。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尽早电复律,对血液动力学稳定者可选胺碘酮等延长旁道不应期的药物静脉注射,避免使用洋地黄及异搏定等缩短旁道不应期的药物,有条件的患者可采用射频消融根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心脏功能状态评价。方法 筛选24例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做观察组,筛选24名健康人做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功能指标、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较对照组下降(P〈0.05)、左房室瓣血流频谱E/A比值较对照组降低(P〈0.01);肺静脉血流频谱显示心室收缩S波的最大速度(S)、心室舒张D波的最大速度(D)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左室射血功能及舒张功能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与观察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临床鉴别并进行分析,从而对能对该病发病的机制进行更好的掌握,在药物的选择方面也能进行更好的指导,从而有利于帮助进一步提高对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发病经过,临床的相关表现和用药情况。将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与室性型心率不齐进行区分,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本次实验中,10例患者电复律一律成功,没有1例失败。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在临床中的发生率并不高,但发生后症状较严重,若不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疗措施,患者板易转变为室速或心室颤动型,致死率极高,临床人员应特别注意此类疾病的发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及转复方法。结果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快 ,QRS波群宽大畸形 ,多数导联有明确的δ波 ,R-R间距绝对不等。结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有明显的心电图特征 ,在治疗上禁用洋地黄和维拉帕米  相似文献   

19.
<正>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在心电图中并不少见,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副束的存在,其副束的不应期缩短,导致快频率的心房冲动,迅速从副束下传,造成心室率明显增快,当室率达到极限时,遭遇心室易颤期,而使心室颤动发作。  相似文献   

20.
佟子连  许静 《天津医药》2011,39(6):520-522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阻断旁道后电张调整性T波(EMTW)出现的规律。方法:109例不同旁道位置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确定旁道位置,记录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即刻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观察T波方向和幅度的变化,总结和分析EMTW出现的导联位置及幅度。结果:10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后有78例出现EMTW,右侧壁和右后间隔旁道消融后全部出现EMTW,主要分布于下壁导联(Ⅱ、Ⅲ、AVF)和高侧壁导联(Ⅰ、AVL),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为倒置型;左前侧壁旁道EMTW出现数目也较高,主要分布在胸前导联(V1~V6),多与QRS主波方向相同,为直立型。右后侧壁旁道位置上的下壁导联振幅Ⅲ、AVF导联高于Ⅱ导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的EMTW出现的导联及幅度与其旁道所在的位置关系密切,EMTW在方向上并不均是倒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