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拔牙方法对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变化的影响,分析拔牙间隙变化的原因和预防办法。方法选择44例需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3组,A组17例,拔牙后不作特殊处理。B组15例,对患牙近、远中邻牙调牙合后再拔牙。C组12例,拔牙后戴用可摘过度性义齿。分别测量各组患者拔牙后30 min、3个月时拔牙间隙的近、远中方向最小径,比较分析各组间拔牙间隙变化的情况。结果拔牙后30 min与拔牙后3个月比较,A组拔牙间隙有显著性减小(P<0.001)。B组和C组拔牙间隙都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拔牙后3个月内,调牙合和过渡性义齿修复均可阻止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减小,有利于维持拔牙后牙列稳定。  相似文献   

2.
第一磨牙是牙列中因龋坏拔牙率最高的牙齿 ,许多临床医师在第一磨牙拔除后 ,通过第二磨牙自然调整、正畸治疗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关闭间隙。但有时由于拔牙时机不当 ,使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总结了我们近年拔除青少年第一磨牙后 ,直接关闭拔牙间隙或利用这些间隙矫治错牙合畸形的资料 ,对拔牙时机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5 6例青少年病人 ,男 2 2例 ,女 3 4例 ,年龄 9~ 2 6岁。至少有 1颗第一磨牙因残根、残冠等原因无法保留而拔除 ,病人都有第二、第三磨牙或X片显示有牙胚存在。拔牙及矫治前后常规进行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需正畸…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青少年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调查分析广东省青少年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阅了1995年广东省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关青少年第一恒磨牙健康状况的资料。结果 抽查地区为广州市城乡、珠海市城乡、韶关市城乡。调查人数6396人,调查牙数为25584颗,龋失补数8434颗,患龋率在18.86~56.99%之间,平均为32.79%,高于近年国内一些地区所报告的患龋率。结论 我省青少年的第一恒磨牙健康状况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磨牙的临床意义,着重从功能上探讨主动拔除第一磨牙矫治部分错殆畸形病例的可行性。方法:本组34份病例来源于福州第八医院7例、林连桥齿科诊所27例,均涉及拔除第一磨牙进行矫治的错殆畸形患者,男13例,女21例。年龄11~28岁,平均15,4岁,其中AngleⅠ类13例,AngleⅡ类8例,AngleⅢ类13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矫治完成时间12~25个月,平均18.1月。矫治后牙齿排列整齐,无间隙,前牙覆黯,覆盖正常,后牙呈牙尖交错殆关系,面部侧貌协调,咬合功能良好。结论:本着健康、功能、稳定和美观的原则,正畸中对部分病例设计主动拔除第一磨牙矫治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病例的设计特点.方法:46例拔除第一磨牙病例,男12例,女34例,年龄11~40岁,平均25.5岁.全部病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矫治周期10~28个月,平均17个月.矫治结束时磨牙间隙完全关闭,牙根平行,上下牙列获得良好的牙尖交错关系,中线对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面型恢复理想;齿槽及牙根未见吸收现象.结论:对被动拔除的第一磨牙,目前矫治技术已经较成熟,但对于主动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设计应主要针对严重的骨性畸形病例,周全考虑.  相似文献   

6.
27例伴有第一磨牙严重病变的正畸拔牙患者,通过拔除病变第一磨牙代替常规拔牙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矫治效果,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要点。  相似文献   

7.
儿童第一恒磨牙大面积缺损的永久修复时机和方式选择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永久修复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充填修复和以嵌体、全冠为代表的间接修复方式.传统的树脂充填治疗强度不足、耐磨性差、易脱落,难以满足大面积缺损患牙永久修复的要求.嵌体、全冠等间接修复能有效地保护剩余牙体组织,但由于患儿处在混合牙列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关闭第一磨牙缺隙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第一磨牙缺失患者使用微种植钉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关闭其间隙。结果矫治后尖牙、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盖、覆袷正常,后牙袷关系良好,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关闭,第二磨牙近中移动量为11.7mm。疗程为18.5~31.0个月,平均为26.1个月。结论在下颌第一、第二双尖牙间采用微种植钉近中移动第二磨牙,能有效地关闭第一磨牙拔牙间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拔除第一磨牙患者矫治前后面部高度的变化。方法28例拔除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的安氏Ⅰ类错患者,矫治前后摄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WinCeph7.0头颅侧位定位分析系统软件,通过计算机进行定点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下面高(ANS-Me)、前面高(N-Me)、后面高(S-Go)、U1-PP、L6-MP较矫治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MP较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MP、FH-MP、PP-FH、PP-MP、上面高、后面高/前面高、上面高/前面高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经正畸拔牙矫治后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均增加,可能原因为下颌磨牙伸长。  相似文献   

10.
李伟  刘琳  吴平  翟俊辉 《口腔正畸学》2009,16(2):99-103
目的评价成人双颌前突错骀拔除病变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拔除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临床已完成的10例由于病变需要拔除第一磨牙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做矫治结果的临床分析。患者平均年龄25.5岁,均存在一颗或多颗第一磨牙严重病损或者早失。矫治设计拔除病损侧的第一磨牙而保留健康的双尖牙,已早失磨牙一侧不再减数,健康侧常规拔除第一前磨牙。所有病例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采用传统支抗技术。通过对10例患者的正畸治疗,总结该类患者的矫治要点并评价其疗效。结果10例患者平均疗程34.5±4.5月,磨牙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治疗后第三磨牙与对骀的第二或第三磨牙均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且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牙根平行状况良好。测量显示面凸角减小,上下唇角增加,反映出侧貌突度的减小。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为上下前牙的内收。结论:对于第一恒磨牙存在严重龋坏或过早缺失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非常规拔除第一磨牙,经过仔细的支抗设计和精心的临床操作,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34岁 ,满族 ,县鱼场工人。主诉左侧下颌牙持续性疼痛 3d ,于 2 0 0 1- 0 7- 0 8来我院就诊。检查 :患者张口受限Ⅰ度 ,36、4 1残冠 ,探痛 (± ) ,叩痛 ( + + + ) ,松动( + ) ,牙龈红肿 ,其颊侧前庭沟有一波动性肿块 ,穿刺证实后切开引流。口服先锋霉素和甲硝唑片 1周后复诊。主诉疼痛减轻 ,检查 :探痛 ( - ) ,叩痛 ( + ) ,松动 ( + ) ,牙龈红肿减轻。处理 :常规麻醉 ,挺松患牙牛角钳不能拔出。多次反复挺松患牙 ,但牙钳拔除时仍不能脱位。考虑此牙为牙根畸形或多根牙。经X线片确诊为 4根牙。于是翻瓣去除患牙颈部骨质 ,发现其为 4…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矫治前后面部高度变化,了解第一磨牙缺失后对面部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为实验组,采用拔除未缺牙侧的第一前磨牙,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近移第二磨牙;对照组为未缺失第一磨牙的安氏Ⅰ类错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15例病人,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头影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矫治后面部高度两组均呈显著性增加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与否经正畸拔牙矫治后对面部高度均增加且无明显差异。在正畸治疗中不但要增强磨牙的前后向支抗,还要重视垂直向支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安氏Ⅰ类错[牙合]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矫治前后面部高度变化,了解第一磨牙缺失后对面部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Ⅰ类错[牙合]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为实验组,采用拔除未缺牙侧的第一前磨牙,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近移第二磨牙;对照组为未缺失第一磨牙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15例病人,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头影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矫治后面部高度两组均呈显著性增加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第一磨牙缺失与否经正畸拔牙矫治后对面部高度均增加且无明显差异。在正畸治疗中不但要增强磨牙的前后向支抗,还要重视垂直向支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后上、下颌第三磨牙近移进行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例第一磨牙病变同时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18.6岁。根据患者口内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第一组上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上颌第一磨牙,下颌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第二组下颌无明显拥挤,仅拔除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牙列拔牙或非拔牙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牙列,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20例患者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双侧的磨牙、尖牙均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上颌第三磨牙前移平均8.8个月,平均近移7.94mm;下颌第三磨牙前移平均9.7个月,平均近移7.12mm。结论上、下颌由于存在骨质结构的差异,拔除无法保存的第一磨牙后,上颌第三磨牙近移比下颌磨牙较快。扶正簧的使用使倾斜的下颌磨牙得以直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涉及正畸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伴牙弓前突的方法及设计原则。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牙列拥挤病例24例,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1.3岁。其中单纯牙列拥挤15例,拥挤伴牙弓前突9例,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或残根、残冠来替代拔除健康的前磨牙矫治。所有病例均使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矫治时间为16—25个月,平均22.5个月,矫治后患者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第三磨牙均已萌出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通过正畸治疗涉及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的错袷病例,重建完整健康的牙列,达到了功能、美观及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患者正畸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AR指数对28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错验畸形患者的治疗前后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①治疗后PAR总分值较治疗前减少26.11±8.09,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92.49±4.00)%,权重PAR总分值减少29.61±2.33,权重减少百分率为(96.43±5.20)%。②变差或无改变0例,改善6例(21.43%),明显改善22例(78.57%)。③后牙猞关系PAR分值减少4.29±3.10,减少百分率为79.64%。结论选用直丝弓矫治系统,尽早使用不锈钢方丝,合理施力和必要矫治技巧是对磨牙进行有效三维控制,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三例12~16岁青少年第一恒磨牙拔除后,采用固定矫治器牵引第二恒磨牙向前,与对颌第一恒磨牙重建咬合关系。同时应用局部注射前列腺素E1,可加速牙齿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提前拔除下颌第一乳磨牙对加速继承恒牙萌出的影响,产生有利于序列拔牙的萌出顺序。方法 筛选13例牙列拥挤的患儿,当其下颌第一双尖牙根长超过1/2时,拔除一侧的下颌第一乳磨牙。用患儿的对侧牙做对照组。结果 拔牙侧有9例患儿第一双尖牙先于尖牙萌出,4例患儿尖牙先于第一双尖牙萌出;对照侧尖牙均先于第一双尖牙萌出。结论 提前拔除下颌第一乳磨牙,可使第一双尖牙先于尖牙萌出。但在第一双尖牙被阻碍或尖牙无阻碍的情况下.难以达到促萌目的。  相似文献   

19.
第一磨牙的生理性磨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第一磨牙不同部位生理性磨耗的观察,探讨磨耗特征及其生理意义。方法:551 个上颌第一磨牙和686 个下颌第一磨牙,根据磨耗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绝对磨耗程度),根据单个牙上不同部位磨耗程度排序( 相对磨耗程度),比较各部差别。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磨耗程度由重到轻排序:近、远舌尖> 近、远中边缘嵴> 近、远颊尖;下颌第一磨牙排序:远中尖、远中边缘嵴> 近、远颊尖> 远舌尖> 近舌尖、近中边缘嵴。结论:上颌第一磨牙以舌尖磨耗最重,而下颌第一磨牙则为远中部磨耗最重,可能与局部咬合力作用时间及作用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由于第一恒磨牙在咀嚼、颌骨定位导向和正畸支抗等方面功能独特,临床上第一磨牙拔除后的正畸治疗对我们正畸医生是个挑战.作者对2000~2006年接诊87例患者的正畸治疗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