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总管结右的超声和CT诊断及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与CT检查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6例住院病人的术前B超及其中163例的CT影像资料,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其漏误诊原因.[结果]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84.3%(182例)、漏诊率6.94%(15例)、误诊率8.8%(19例);CT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58.9%(93例)、漏诊率40.5%(66例)、误诊率3.1%(5例).[结论]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优于CT,特异性低于CT,两种方法均有局限性,综合来看B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在膀胱癌的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例采用螺旋CT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分析其CT表现.[结果]根据肿瘤的CT表现将其分为腔内型、浸润型和腔外型.术前CT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0%(16/20).[结论]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膀胱癌的特征,可提高膀胱癌的CT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肾外伤68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外伤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以提高对肾外伤的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肾外伤诊治临床资料.[结果]68例肾外伤患者中,手术治疗18例(肾修补3例,肾部分切除1例,肾切除13例,肾盂修补1例),非手术治疗50例,死亡5例,63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46例0.5~3年,出现并发症5例,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尿液检查、B超、CT、静脉尿路造影.准确行伤情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指征,是处理肾外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肾母细胞瘤的CT征象,并进行CT分期.结果:36例37个肿瘤,表现为肾实质内较大低密度肿块,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并见瘤体不均匀强化,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本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100%,分期准确率为92%.结论:CT检查对肾母细胞瘤诊断、分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技术对肾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肾输尿管病变患者同时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MRI)和MRU检查,并与静脉肾孟造影(IVP)或逆行插管尿路造影(RUG)及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48例病例中.包括尿路结石20例,肾输尿管恶性肿瘤18例,其他肾输尿管病变10例,通过MRU检查均可从不同角度清楚显示肾输尿管的形态改变,显示各种病变的异常影像改变,定位诊断率为100%(48/48).定性诊断的准确度为91.67%(44/48).[结论]MRU检查是诊断肾输尿管病变的有效检查手段,结合常规MRI能为肾输尿管疾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更直观、全面的效果,检查无创伤性、更简便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DCT)后处理图像和肾动态显像对于亲属活体供肾摘取手术前评估供肾状态的价值.[方法]施行开放供肾摘取手术20例,术前全部供者使用MDCT后处理图像显示供肾血管、上尿路、肾实质及供肾与周围脏器的共建关系,将术中所见和术后摘取的供肾与术前的CT后处理图像进行对照.使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肾脏功能.[结果]30例准备行供肾摘取手术的供者中共有20例供者施行了手术,20例供肾者CT后处理后均获得了满意的CT血管成像(CTA)、CT尿路成像(CTU)、多平面重建(MPR)以及客积再现(VR)图像,清晰地显示了肾血管的分支、树木、长短、粗细、上尿路的形态、肾实质情况、肾脏与毗邻周围器官的空间立体关系.其余10例未行手术的原因是肾动态显像示供者肾功能不良而不适合供肾.[结论]联合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和肾动态显像可以对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前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很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DSCT)在老年肠梗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96例老年肠梗阻患者行DSCT扫描,D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45例手术患者中,DS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93.3%,原发肿瘤术前诊断准确率为100%,42例经临床保守治疗缓解,6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结论]DSCT对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下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0 例下咽癌行螺旋CT扫描,并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判断下咽癌侵犯声门旁间隙、会厌前间隙、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杓会厌皱襞及声带的准确率分别为93.3%、100%、71.4%、100%、50.0%、91.7%及60.0%,判断下咽癌侵犯喉结构总的准确率为85.5%.[结论]螺旋CT对下咽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功能在肾上腺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诊断为"肾上腺肿瘤"的患者32例,采用螺旋CT三维检查,比较轴位CT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分离征的显示率,分析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分离征显示率78.1%(25/32)显著高于轴位CT图像显示率46.9%(15/3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P<0.01);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为副脾7例,胃底憩室5例,肾上极囊肿5例,肝右叶囊肿4例,左侧结节状膈肌脚3例,左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左侧肾上腺区静脉曲张2例,胃底间质瘤2例,右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提高对肾上腺区病变的确诊率,可将螺旋CT三维检查作为肾上腺区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肾损伤的CT诊断方法及其对临床指导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肾损伤主要有五种基本类型:局灶性肾挫伤、肾挫裂伤、肾碎裂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周血肿,本组局灶性肾挫伤32例,肾挫裂伤14例,肾碎裂8例,单纯肾包膜下血肿8例,单纯肾周血肿2例。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肾损伤,并确定损伤的类型、程度及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CT仿真支气管镜在儿童呼吸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支气管镜及胸透时比,探讨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临床怀疑气管或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进行螺旋CT轴位客积扫描,经图像工作站重建出三维立体CTVB图像.将CTVB结果与胸透及支气管镜(RB)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05例CTVB检查中86例发现异物,其中RB检查83例发现并取出异物,形态、大小及位置均与CTVB显示相同;17例CTVB及RB均未发现异物;另有3例假阳性和2例假阴性.与RB对比,CTVB诊断异物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准确率分别为:97.6%,92.1%,96.5%.胸透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准确率分别为:91.8%,71.1%,87.6%.[结论]结合CT原始图像及MPR重建图像,CTVB可以准确显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能显示异物的形态、大小及确切位置,对指导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检查诊断急性肾损伤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急性肾损伤的CT影像特征。结果Ⅰ型肾挫伤(肾内血肿)2例,Ⅱ型包膜下血肿11例,Ⅲ型严重肾损伤(肾横断或碎裂)14例,Ⅳ型单纯肾周血肿6例。结论CT检查迅速、安全,可明确诊断并确定肾损伤类型,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宜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的CT诊断和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的CT资料,重点观察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有无转移、合并症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果]9例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患者5例为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为肾盂鳞癌,1例腺癌;5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鳞癌、移行细胞癌各1例,累及肾被膜及邻近脂肪组织及肝、肾上腺等多处转移;7例合并肾盂、输尿管炎症或肾盂积脓,3例合并肾盂炎性肉芽增生,移行细胞癌2例和鳞癌1例误诊为肾结石并积水感染,确诊率66.7(6/9),误诊率33.3%(3/9).[结论]多排CT对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诊断价值较高,但合并其他病变时易导致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放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开放性肾损伤患者,手术治疗38例,其中肾修补术24例,肾部分切除3例,肾切除11例。保守治疗17例,肾动脉栓塞术1例。结果:死亡1例,55例患者痊愈出院。肾修补7例,保守治疗5例出现并发症。结论:CT作为首选的检查。保守治疗及肾修补术其持续性或继发性出血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肾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肾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肾恶性肿瘤中超声造影无增强区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无回声的显示率(P<0.05);超声造影假包膜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超声造影血流丰富或抱球型血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肾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准确率(P<0.05),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的准确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增加了肾恶性肿瘤内无增强区、假包膜及抱球型血流的显示率;超声造影提高了肾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与增强CT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结节性硬化症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收治2例伴结节性硬化症的双肾AML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男性患者具有典型"面部皮疹、智力障碍及癫痫发作"三联征,伴多发肾外病灶.女性患者有典型面部皮疹,经过B超及CT检查诊断巨大AML.其子有结节性硬化症及AML病史.男性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女性患者行肾动脉选择性栓塞.[结论]伴结节性硬化症的双肾AML,B超及CT检查、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能够确诊.其治疗方案应根据双侧肾肿瘤大小,分布等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价不同级别的闭合性肾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12只实验兔建立闭合性损伤动物模型,撞击后对肾进行常规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依据Sargent分类诊断标准确定损伤程度,并对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肾损伤病灶的部位、形态、范围,其显爪肾内损伤区的敏感性为100%(30/30).增强CT敏感性为83.3%(25/30),另5个肾内损伤灶未显示,超声造影显示此5个损伤灶损伤程度Ⅰ为、Ⅱ类.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损伤显示的敏感性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而超声造影对细小病灶的显示敏感性高于增强CT(P<0.(15).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肾损伤的诊断水平,并能有效评价肾损伤的程度,与增强CT比较其在细小病灶和活动性出血的显示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李光明  曾军  刘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5):864-865,86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阑尾炎术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患者99例,术前均行常规盆腔CT扫描和冠状、矢状、平行髂骨和垂直髂骨四个方位的多平面重建(MPR),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阑尾显示率90.9%(90/99);阑尾平均直径14.0(6.2~26.6)mm,显示阑尾的最佳截面:冠状位59例,矢状位19例,垂直髂骨7例,平行髂骨4例,轴位1例;阑尾位置:回肠后位30例,盲肠后位6例,回肠前位11例,盲肠前位4例,盲肠下位39例;阑尾梗阻部位:根部86例,中间4例,可见明确粪石43例,未见明确粪石47例;阑尾周围炎性浸润56例,无炎性浸润30例,脓肿形成13例,合并穿孔1例.[结论]MSCT检查在阑尾炎术前中的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肾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为肾外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患者中,CT平扫能肯定肾外伤诊断的34例.可疑肾损伤诊断的9例、未见异常的8例(敏感性84.3%、特异性66.7%);行CT增强扫描后,全部患者均能确诊为肾外伤(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依据其CT表现将肾外伤分为四型:(1)肾挫伤(肾内血肿)24例;(2)肾包膜下血肿18例;(3)严重肾损伤(肾横断或肾破裂)6例;(4)单纯肾周血肿3倒。结论 增强扫描在肾外伤的CT诊断中非常重要,它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闭合性肾损伤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对于治疗有重要帮助。CT检查可迅速准确的诊断肾损伤的程度、特征、范围及分类,同时还可了解其他腹腔脏器的损伤情况,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本文搜集我院4a来CT诊断肾损伤的6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