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鼻咽癌血清中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健康人和鼻咽癌患者的血清NO3-和NO2-之和以反映体内一氧化氮水平。检测了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4 0例 (原发于鼻咽顶壁区 18例 ,鼻咽侧壁区 2 2例。T119例 ,T2 11例 ,T3 7例 ,T43例 ;N0 2 7例 ,N19例 ,N2 4例 ;M0 34例 ,M16例 )放疗前后及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前者为 111.16± 39.4 1μmol L ,后者仅为 6 8.6 4± 17.36 μmol L (P <0 .0 0 1) ,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后 2周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为 87.81± 30 .5 4μmol L ,比放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0 1) ,淋巴结转移组为 10 5 .31± 2 5 .18μmol L ,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12 1.74± 2 9.4 5 μmol L(P <0 .0 5 ) ,3年内死亡组为97.72± 2 9.4 5 μmol L ,显著低于存活组的 10 5 .31± 2 5 .18μmol L(P <0 .0 5 )。 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它可能在分子水平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血清CEA和NO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 (CEA)和一氧化氮 (NO)水平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肺癌患者血清 5 1例 ,良性肺病患者血清 40例 ,并以 4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CEA和NO。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NO分别为 3 8.42± 2 5 .61μg/L、12 2 .3 0± 2 6.2 1μmol/L ,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 7.2 1± 3 .42 μg/L、98.12± 2 0 .61μmol/L及正常对照组 6.3 1± 3 .3 0 μg/L、76.81± 16.61μmol/L(P均 <0 .0 1)。结论 肺癌血清中CEA和NO水平显著升高 ,提示CEA与NO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故检测CEA和NO可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cl 2和Fas/APO 1基因在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bcl 2和Fas/APO 1基因的表达水平 ,与 18例宫颈正常妇女的表达水平比较。结果 :bcl 2在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为 (2 2 3.5 6 3± 1.6 19)U/ml(x- ±s) ,显著高于 18例宫颈正常者的 (6 6 .4 2 0± 1.4 0 1)U/ml(x- ±s) ,两者比较经t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Fas/APO 1在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为 (5 2 0 .116± 1.15 8)ng /L(x- ±s) ,明显低于 18例宫颈正常者 (6 38 2 6 3± 1 2 4 1)ng/L(x- ±s) ,两者比较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宫颈癌中bcl 2高表达 ,而Fas/APO 1低表达 ,bcl 2和Fas/APO 1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清锌、视黄醇结合蛋白和维生素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测定了17例肝硬化患者和8例健康人的血清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维生素A(Vit A)的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组血清中3者含量分别为10.26±3.17,0.36±0.22和0.85±0.43μmol/L,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73±1.15,1.61±0.43和2.13±0.37μmol/L),肝硬化患者组的血清RBP与Vit A的比值(0.47±0.2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0.76±0.14),而8例健康人的血清RBP与Vit A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695 P<0.05)。结果提示,肝硬化患者缺锌和Vit A缺乏,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5.
Li XH  Du JB  Ding YG  Jin HF  Bu DF  Tang C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9):1327-1331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2S)对左向右分流大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体系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分流+炔丙基甘氨酸(PPG)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组+PPG组,每组8只。分流组及分流+PPG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建立左向右分流动物模型。术后4周,测量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测定血浆NO、肺组织H2S、NO含量及NOS活性;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肺组织eNOS含量。结果分流术后4周,分流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MPAP无明显变化;分流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浆NO(23·2μmol/L±3·6μmol/Lvs17·9μmol/L±3·4μmol/L,P<0·05)、肺组织H2S(37·6μmol/mg±2·1μmol/mgvs14·4μmol/mg±1·8μmol/mg,P<0·05)、肺组织NO(38·5±6·5μmol/μgvs31·8±6·5μmol/μg,P<0·05)、肺组织NOS活性(15·1U/mg±2·4U/mgvs12·0U/mg±1·4U/mg,P<0·05)及肺组织eNOS含量(0·3±0·1vs0·2±0·1,P<0·05)均明显升高。分流+PPG组大鼠MPAP较分流组及假手术组分别升高了15·82%和20·55%(19·5mmHg±1·7mmHgvs16·4mmHg±1·7mmHg和19·5mmHg±1·7mmHgvs15·5mmHg±1·3mmHg,P<0·05),肺组织H2S含量降低(28·8μmol/mg±2·2μmol/mgvs37·6μmol/mg±2·1μmol/mg,P<0·05),而血浆NO(27·8μmol/L±4·8μmol/Lvs23·2μmol/L±3·6μmol/L,P<0·05)、肺组织NO(46·0μmol/μg±6·0μmol/μgvs38·5μmol/μg±6·5μmol/μg,P<0·05)、NOS活性(20·9U/mg±3·9U/mgvs15·1U/mg±2·4U/mg,P<0·05)及eNOS含量均明显升高(0·4±0·1vs0·3±0·1,P<0·05)。结论内源性H2S可能通过抑制NO/NOS体系调节左向右分流大鼠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53例冠心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清中锌、铜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心病组血清铜含量X=15.99±2.64μmol/L;血清锌含量X=19.62±3.78μmol/L。铜/锌比值X=0.83±0.22。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血清铜、铜/锌比值明显降低,血清锌含量显著升高(P均<0.001)。提示血清锌、铜含量测定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机体铁及铜的储存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87例冠心病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及头发中铁、铜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及头发中铁含量分别为(42.537 6±14.015 3 μmol/L、(20.976 2±6.757 8)μg/g,高于对照组(34.946 2±13.349 8)μmol/L、(12.713 2±6.115 1)μg/g;铜含量分别为(22.300 0±6.143 2)μmol/L、(10.546 2±1.849 5)μg/g,高于对照组(18.427 1±3.519 3)μmol/L、(7.784 1±1.873 6)μg/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体内铁与铜储存量增加可能是导致冠心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98例冠心病患者及41例健康人血清中铜、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冠心病高胆固醇患者51例;冠心病高甘油三酯患者44例,结果冠心病高胆固醇组血清铜含量为13.10±1.93μmol/L;血清锌含量为19.66±4.07μmol/L;铜锌比值为0.68±0.14。冠心病高甘油三酯组血清铜含量为12.83±2.67μmol/L;血清锌含量为18.22±5.29μmol/L;铜锌比值为0.73±0.15。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两组血清铜、铜锌比值显著降低(P<0.01);血清锌含量明显升高(P<0.01),提示血清铜、锌含量,尤其是铜锌比值测定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客观指标,同时也是冠心病易患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阴性)或以阳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阳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清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5例阴性患者和20例阳性患者分别进行固定剂量的氯氮平治疗8周.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血清谷氨酸含量各1次,与1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谷氨酸含量比较.结果治疗前阴性组血清谷氨酸含量[(102±31)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66±62)μmol/l和阳性组[(141±28)μmol/l](P<0.01).治疗后阴性组血清谷氨酸含量[(124±38)μmol/l]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Glu增高值与SANS减分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90,P<0.001).结论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有谷氨酸功能的低下,阴性症状的改善可能与谷氨酸功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肺炎患儿血清和尿中锌、铜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肺炎患儿血、尿中微量元素锌 (Zn)、铜 (Cu)含量的变化。方法 应用OLYMPUS 10 0 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采用比色法检测 4 8例肺炎患儿及 5 1例健康儿童血清、尿中锌、铜含量。结果 健康儿童组血清中锌含量为 ( 18.37± 2 .76 ) μmol/L ,铜含量为 ( 15 .38± 4 .0 3) μmol/L ,铜 /锌比值为 0 .95± 0 .2 8;尿中锌含量为 ( 3.91± 0 .86 ) μmol/L ,铜含量为 ( 0 .8± 0 .35 ) μmol/L。肺炎患儿组血清中锌含量为 ( 12 .4 5± 3.32 ) μmol/L ,铜含量为 ( 17.97± 7.16 ) μmol/L ,铜 /锌比值为 1.4 5± 0 .4 2 ;尿中锌含量为 ( 3.0 5± 1.14 ) μmol/L ,铜含量为 ( 0 .6 9± 0 .31) μmol/L。肺炎组血清、尿中锌含量较健康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血清中铜含量及铜 /锌比值均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分别 <0 .0 5、<0 .0 1) ,尿中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炎患儿血清、尿中锌含量降低 ,血清铜浓度增高 ,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