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郁达之”意指肝气郁结当疏泄通达。化肝煎出自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由青皮、陈皮、山栀子、牡丹皮、泽泻、芍药、土贝母7味中药组成,可疏肝畅达清热,为治肝郁化火之证的代表方,也是“木郁达之”治法的具体体现。现代临床可用于胃痛、胁痛、腹痛、头痛、烦热、咳吐痰血、妇女月经不调、目赤眼胀等多种病症的治疗。临证之时应抓住肝郁化火之辨证要点,基于“木郁达之”的原则,灵活化裁,以使肝气条畅,气血冲和,病症得除。  相似文献   

2.
试从小儿“肝常有余”特性辨治青少期情志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代医家对小儿"肝常有余"理论的认识,试从小儿"肝常有余"特性论述青少期情志异常证治机制。认为青少期情志异常与肝关系密切,"肝常有余"是青少期情志异常的病理基础之一,其治则为肝郁气滞型宜疏肝调肝,肝郁化火型宜清肝柔肝,肝阳上亢型宜抑肝平肝。  相似文献   

3.
基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探讨肝病后肝纤维化的辨证及其治法,为肝纤维化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肝煎加味治疗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机的特发性水肿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8例用化肝煎加味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谷维素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58例经治疗后总有效者54例(93.1%);对照组58总有效者41例(7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结论化肝煎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特发性水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慢性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单一通过西医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者临床中总结出"木火刑金"是慢性湿疹的病机之一,以疏肝解郁、补益肺气之法治疗慢性湿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毛利 《肝博士》2008,(5):32-32
有的朋友在玩笑间把终日闷闷不乐、喜怒无常的女同事叫做“郁”美人。说到“郁”美人。不得不提《红楼梦》里多愁多病的林黛玉。“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嗽”,却较少注意到她的另一病机:终日的寻愁觅怨,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这也是导致她宿疾常发的祸首。因为肝气不疏影响了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无源,身体抵抗力下降,必然易生疾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化肝煎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难治性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肝煎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GERD-Q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GERD-Q积分减少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肝煎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难治性GERD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化肝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化肝煎联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P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均先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1周后,对照组继续171服奥美拉唑(2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化肝煎随证加减,4周后观察幽门螺杆菌(Hp)阴转率及溃疡愈合质量。结果治疗组Hp阴转率及溃疡愈合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肝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肝脾相关"理论可运用于小儿治未病,小儿脾胃疾病、肝胆疾病、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等疾病的诊治,亦可运用此理论。在治未病中,未病先防需健脾疏肝,病后调养应健脾调肝;小儿脾胃疾病除了运脾开胃,还应疏肝清肝、调畅气机;小儿肝胆病除了疏肝利胆,还应健脾化湿;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需抑木扶土、肝脾同治。正确理解"肝脾相关"理论并在儿科的临床实践中注重肝脾同治,对提高儿科诊治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化肝煎加减治疗糜烂型慢性胃炎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烂型慢性胃炎近年有增多的趋势,其发病率各地报道不一,一般在0.3%~12.7%[1].笔者从2003年5月~2007年5月用化肝煎治疗糜烂型慢性胃炎11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四不足"是万全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和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的临床特点。基于此观点可知,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应为肺常不足、娇脏易伤;脾常不足,土不生金;肾阴不足,水不制火;阴常不足,肺津耗伤。临证时,若属肺常不足,应治以益气固表,补肺散邪之玉屏风散;若属脾常不足,应治以培土生金、健脾化痰之二陈汤;若属肾常虚,应治以滋阴降火之六味地黄丸合补肾温肺之核桃仁、蛤蚧等;若属阴常不足,应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润燥之沙参麦冬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医学肝主疏泄理论的内涵研究,论述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肝郁脾虚络瘀是肝纤维化的重要病机,疏肝健脾活血是肝纤维化的重要治法,并结合肝郁脾虚络瘀的病机,针对经方四逆散抗肝纤维的不足,提出了对其加味的理论依据和开展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少阳体质影响病邪从化,而“少阳主骨所生病”高度概括了骨病的病机,儿童骨肿瘤在多方面呈现出典型的少阳病机特点。因此,本文基于“少阳主骨”理论,结合少阳为枢、少阳经脉循行、胆气性刚、少阳之气本火标阳等理论,关联对应儿童骨肿瘤在关节、骨髓、软组织高发或起病广泛的现象,解释少阳经影响骨质强度、寒热辨证、骨肿瘤病理类型及转移的相关病理机制,初步阐发了少阳经对于儿童骨肿瘤发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络微癥积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致终末期必经的一个病理阶段,相当于西医学中肝纤维化等疾病。中医认为肝络微癥积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正气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其中痰瘀互结是其关键的病理因素,并贯穿本病始终。消补兼施、痰瘀同治乃本病治疗的基本原则。研究表明,肝豆状核变性导致的肝纤维化属于肝络微癥积的范畴,本文基于肝络微癥积学说,探讨了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转归及其中医药干预策略。认为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是发生在肝络的微癥积,痰瘀互结是本病基本病理特征,正气亏虚是其发病的关键,治疗总则不外乎消补兼施、痰瘀同治。旨为今后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临床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咳嗽临床常见,尤其是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易误诊误治,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相继颁发相关指南,目前认为咳嗽高敏感性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医将慢性咳嗽归于"久咳""久嗽"范畴,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史利卿教授团队针对该病开展了专项临床及基础研究15年,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及其突出临床症状提出"风邪伏肺"病机,应用祛风宣肺法治疗效果显著。文章结合西医学相关咳嗽机制研究进展及既往研究结果,初步探讨祛风宣肺法治疗该病的疗效机制,丰富慢性咳嗽风邪伏肺致咳相关学术理论的科学内涵,有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咳嗽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是源于《素问》的经典理论,对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临床对“燥气流行,肝木受邪”的内涵和源流进行全面阐释。干燥综合征与肝之体、肝之用、肝与他脏协调关系密切相关。肝体为阴,养血而润燥;肝用为阳,助津行自无燥气;肝与其他脏腑关系协调也发挥重要作用。古籍和现代研究记载,包括焦虑、抑郁等干燥综合征诸多临床表现与肝密切相关,因此凝练出以调肝疏肝为基础的疏肝气、清肝热养阴、兼顾五脏、通达经络等治法。本文以“燥气流行,肝木受邪”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病机、辨证、治疗与肝的联系,希望对本病的中医临床诊疗能有所禆益。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需紧扣气滞血瘀、脾土虚弱的病机,谙熟药物性味为临床服务。依据“同气相求”理论,同形相趋,五脏各主其味,五味各归所喜而入脏,山楂味酸入肝补肝,畅气机,活血止血而不留瘀;味甘入脾,健脾助运,补虚扶正,利水消痰,培土以荣木,且引导方药与肝、脾两脏更快、更便捷的发生“相求”效应,一药多效,补偏救弊,调和脏腑。临证宜避免“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五味调和、不可偏胜”,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同时注重结合现代药理以确保疗效,临床验效甚著。  相似文献   

19.
正小儿再发性腹痛多是一种功能失调性疾病,以10岁以前儿童多见,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主要症状是不定时的腹痛,一天数次或数天一次,可以连续出现,疼痛无规律,持续几分钟后会自行停止~([1])。小儿再发性腹痛以病程超过3个月、发作3次以上为诊断标准~([2]),其具有病程较长,病因复杂,容易复发等特点。据英国1000个家庭调查报告,15岁以下小儿18%有再发性腹痛,另一报告在1000名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20.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作用。“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使肝脏的功能减退。基于对“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症状进行探讨,并由此提出温阳化气是治疗肝硬化的重要原则,并应该贯穿整个肝硬化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