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臭氧强化电絮凝处理直接耐晒大红4BS模拟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志桥  裘建平  宋爽  陈建孟 《化工学报》2007,58(10):2573-2579
采用臭氧强化电絮凝法处理直接耐晒大红4BS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染料脱色的影响因素及其CODCr去除动力学。考察了电流密度、溶液初始pH 值、染料初始浓度、支持电解质浓度、反应温度和臭氧流量对臭氧强化电絮凝法处理4BS染料脱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15 mA·cm-2,pH值10.0,4BS染料初始浓度100 mg·L-1,支持电解质浓度3000 mg·L-1,臭氧流量06 L·h-1,20 ℃下反应50 min后4BS脱色率达94%以上。CODCr去除符合拟二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以铌酸为光催化剂,在高压汞灯照射下,对模拟染料废水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过氧化氢加入量、催化剂用量和甲基橙起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橙起始浓度为15 mg·L-1、30%过氧化氢用量为5.0 mL·L-1和催化剂用量为1.5 g·L-1时,光照1 h,甲基橙溶液降解率达到97%,在较低浓度下,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电絮凝(EC)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添加药剂、污泥少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铬黑T(EBT)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电流密度、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纯Al板为电极,染料废水浓度为100 mg/L,极板间距为15 mm,NaCl浓度为0.75 g/L,电流密度为10 mA/cm2,溶液初始pH为6的实验条件下,电解20 min,脱色率可达97.5%,COD去除率为61.3%。电絮凝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有较强吸附作用的絮体,还可以产生能够破坏染料分子中发色基团的强氧化性物质,从而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含量。因此,电絮凝技术在染料废水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阴极负载活性炭纤维电解法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并对比了电解法和生物膜电极法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讨论了处理时间、初始浓度及电压对甲基橙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橙染料废水的脱色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趋于平衡,阴极负载活性炭纤维电解法最先达到平衡且处理1 d脱色率可达90%以上,生物膜电极法在处理3 d达到平衡,电解法在处理4 d达到平衡;生物膜电极法处理时,甲基橙染料废水的脱色率随初始浓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初始浓度为200 mg/L,电解法处理时,脱色率先减小后增大后减小,最佳初始浓度为20 mg/L,阴极负载活性炭纤维电解法处理时,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初始浓度为60 mg/L;最佳电压均为1.5 V。生物膜电极法和阴极负载活性炭纤维电解法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的效果优于电解法。  相似文献   

5.
Fe3+掺杂介孔TiO2催化降解甲基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醇溶液所形成的柱状胶束为模板剂,钛酸四丁酯为原料,经水解沉淀、晶化、沉降、抽滤、干燥及焙烧工艺制备出了介孔TiO2固体催化剂。通过离子掺杂方法,用Fe(NO3)3溶液对介孔TiO2掺杂,经搅拌、煮沸、晶化、蒸发、干燥及焙烧工艺,制备出了不同物质的量比的Fe3+/TiO2催化剂。以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考察pH、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催化剂Fe3+/TiO2物质的量比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掺有Fe3+的催化剂Fe3+/TiO2有利于太阳光催化甲基橙的效果,当甲基橙浓度为10 mg·L-1、Fe3+与TiO2物质的量比为0.000 5、催化剂用量为0.8 g·L-1、过氧化氢为0.55 mol·L-1、 pH=3并且太阳光直接照射20 min,脱色率达到96%。根据Lang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近似推导出不同物质的量比Fe3+/TiO2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方程,并得出Fe3+与TiO2物质的量比为0.000 5时的Fe3+/TiO2催化剂,有最大宏观速率常数值,K0为0.162 35 min-1。  相似文献   

6.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茜素红溶液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雪晶  陈砺  王红林  胡蔚昱  黄芳敏 《化工学报》2007,58(10):2595-2600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对染料茜素红溶液进行降解。考察了放电间距、输入电压及溶液pH值对茜素红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放电过程溶液中活性粒子O3的浓度,探讨了促使茜素红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高压电极与液面间距为8 mm、输入电压为8 kV时,降解效果较好。其中弱碱性环境下(pH=8.4)降解效果最好,40 min后茜素红浓度降为0.26 mg·L-1,在弱酸性环境(pH=5.8)中处理45 min后,茜素红浓度为1.61 mg·L-1,而在中性环境(pH=7.0)中降解效果较差,处理45 min后茜素红残留浓度为5.70 mg·L-1。溶液中的O3是推动氧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琰  孙德智 《化工学报》2006,57(10):2303-2308
采用分层浸渍法研制出负载型Fe2O3-CeO2/γ-Al2O3催化剂,并使用BET、XPS和XRF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偶氮染料模拟废水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该催化剂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工艺(CWPO)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对于500 mg·L-1的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在常温(25℃)和常压条件下,当催化剂Fe2O3-CeO2/γ-Al2O3和氧化剂H2O2的投加量分别为30 g·L-1和330 mg·L-1时,处理3 h时的脱色率、COD去除率和TOC去除率分别可达88.77%、89.54%和81.44%,表明该催化剂在CWPO工艺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含酚模拟废水的电催化降解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含酚模拟废水 (10 0~ 80 0mg·L-1)在经氟树脂改性的 β -PbO2 电极上的电催化降解 .考察了废水中盐含量、电压、pH值、苯酚初始浓度对废水COD去除的影响 .在温度 2 5℃、电压 7.0V、K2 SO4 含量为1.0 g·L-1、pH值为 2 .0时 ,模拟苯酚 (10 0mg·L-1)废水经 2 5min处理 ,COD降至 6 0mg·L-1以下 ,挥发酚完全消失 .该方法用于处理含酚浓度大 ,酸性高且有一定盐含量的废水 ,可以不经稀释或中和调节等预处理而直接处理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苯酚降解的主要产物为苯醌、丁烯二酸和草酸 ,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 ,因此该工艺可用于有机物污染最小化处理和处理水的回用 .COD的去除符合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滑动弧等离子体处理酸性橙Ⅱ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气液两相滑动弧等离子体降解酸性橙Ⅱ,研究了酸性橙Ⅱ的降解动力学及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电压为10 kV,载气为O2,气体流速为0.4 m3·h-1,废水流量为20 ml·min-1,电极间最窄处距离为3.5 mm,溶液浓度在300 mg·L-1以下时,滑动弧等离子体对酸性橙Ⅱ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检测了纯水放电时H2O2、O3生成量以及OH·的相对量。运用紫外光谱(UV-Vis)、离子色谱(IC)、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测定出酸性橙Ⅱ的主要降解产物有乙酸、乙二酸、丙二酸、苯酚、3-羟基苯乙酮、萘、苯磺酸、邻苯二甲酸(酐)、β-萘酚等,并依此推测酸性橙Ⅱ的降解机理,即羟基自由基攻击酸性橙Ⅱ分子上与萘环相连的C—N键,导致C—N键的断裂,进而染料脱色矿化。  相似文献   

10.
超声协同三维电极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声协同三维电极技术处理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通过对比试验,讨论了超声协同作用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考察了槽电压、原水浓度、pH、电解质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中间产物的图谱分析,初步得出甲基橙在超声协同三维电极体系中的降解历程.试验表明,在最佳条件时,模拟废水中甲基橙的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1.
间歇式水解-好氧循环工艺处理聚乙二醇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简称 PEG)属于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吸湿性、热稳定性,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中.  相似文献   

12.
运行工艺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  顾平  白晓琴 《化工学报》2008,59(1):209-213
采用中试规模的平行试验,研究了好氧式MBR和序批式MBR两种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对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效果相当,由于序批式MBR提供了缺氧环境,其对总氮的去除能力优于好氧式MBR。但高溶解氧(DO)、低C/N以及缺乏机械搅拌装置限制了TN去除率的进一步提高。好氧式MBR的膜污染速率较序批式MBR严重,在截留有机物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二者的过膜阻力增长率分别为0.065 kPa·g-1·m2和0.037 kPa·g-1·m2。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电池合金型负极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合金电极与电解液相互作用的研究非常少。本文采用电镀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Cu6Sn5合金薄膜电极,研究了各种电解液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电极在LiN(CF2SO2)2(LITFSI)为溶质的电解液中表现出比在常用的以LiPF6作为溶质的电解液中更高的容量和更好的循环性能。合金薄膜电极在1mol·L-1 LITFSI/EC∶DEC(1∶2)电解液中具有更小的反应电阻和更大的反应电流密度,锂离子在电极上插入和脱嵌的可逆性良好,反应电阻只有在1mol·L-1 LiPF6/PC电解液中的1/10。研究结果表明,乙烯碳酸酯(EC)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能大幅度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还原脱氯用GC负载Pd-Ni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治荣  李保华  胡翔  石敏  葛慧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08,59(5):1271-1277
通过电沉积法在玻碳板(GC)电极上负载钯镍双金属颗粒,并利用正交实验对其进行循环伏安(CV)研究,得到Pd-Ni/GC电极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i2+=8.5 mmol·L-1,Pd2+=3 mmol·L-1,pH=7.0,Jk=15 mA·cm-2,T=30 min。可以在-500 mV(以Hg/Hg2SO4为参比电极)左右获得-24.83 mA的氢吸附峰。用聚吡咯(PPy)修饰GC制备Pd-Ni/PPy/GC电极,CV结果表明,Pd-Ni/PPy/GC电极具有比Pd-Ni/GC电极更大的氢吸附峰值,可以在-500 mV(以Hg/Hg2SO4为参比电极)左右获得-32.33 mA的氢吸附峰。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聚吡咯的修饰明显改变了Pd-Ni颗粒的沉积形态,使其沉积粒径更小,分散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在含有0.2 mol·L-1苯胺的0.5 mol·L-1 H2SO4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以扫描速度50 mV·s-1;扫描电位为-0.1~0.9 V;在碳纳米管/纳米TiO2(CNT/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的电化学聚合;通过CV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和红外谱图对制备的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CNT/nanoTiO2-PAn)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复合膜电极对抗坏血酸(AH2)的电催化性能;发现该复合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王斌  樊瑞  杨卫身  杨凤林 《化工学报》2005,56(11):2178-2182
在恒电位模式下,采用隔膜电解槽,分别以活性炭纤维(ACF)为阳极或阴极,研究了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的脱色行为.测量了ACF的线性扫描极化曲线,进行了控电位下活性艳蓝KN-R在ACF电极上的整体电解,考察了脱色率、TOC、CODCr去除率同电极电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染料在ACF电极上的起始氧化电位和起始还原电位分别为0.5 V和-0.7 V,氧化峰电位为1.1 V;当电位为-0.6~0.4 V时,脱色源于染料在ACF上的吸附,极化对吸附行为影响不大;当电位为-1.5~-0.7 V时,脱色以染料的电还原为主,反应遵循准一级动力学;当电位为0.5~1.6 V时,脱色以染料的电氧化为主,反应同样遵循准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纳米α-MnO2/活性炭混合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纳米α-MnO2和活性炭(AC)为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分别对纳米α-MnO2的制备、电解液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组装了MnO2/KOH/MnO2、AC/KOH/AC、MnO2/KOH/AC三种类型的模拟电容器,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自放电以及时间常数法对电极和电容器进行性能测试,发现当电解液KOH浓度为7 mol•L-1时,混合超级电容器性能最佳,α-MnO2单电极比电容可达237 F•g-1,混合电容器工作电压高达1.5 V,并且具有良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较好的循环寿命,实验还表明混合超级电容器具有极低的自放电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