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体内评估姜黄素对缺血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备2日龄缺血型PVL新生大鼠动物模型.将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组(HI组)、缺氧缺血前用药组(HI前用药组)和缺氧缺血后用药组(HI后用药组).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前和后应用姜黄素50 mg/(kg·d),制模后48 h取材,分别观察脑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氧化/抗氧化物质,检测Bcl-2、Bax以及剪切型Caspases-3、9蛋白表达.结果 脑病理显示两个用药组的脑白质病变较HI组明显改善,其中重度白质病变的发生率分别较HI组降低了62.5%和43.8%,另有12.5%的脑白质完全正常;免疫组化显示用药组脑内的O4阳性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和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成熟OL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均较缺氧缺血组显著增高;姜黄素明显抑制由缺氧缺血引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物酶(CAT)活性的下降、谷胱甘肽(GSH)含量减少,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用药组的Bcl-2合成量亦较HI组明显增加,Bax以及Caspases-3、9活化片段的合成量均较HI组明显减少.结论 姜黄素对缺氧缺血引起的脑白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与其调节脑内的抗氧化系统、以及调节脑内的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未成熟鼠脑白质损伤模型并研究脑白质损伤与少突胶质细胞间关系。方法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术后吸6%氮氧混合气4h,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4h、48h、72h、11d取脑。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少突胶质细胞凋亡;>1月龄鼠测试行为、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缺氧缺血导致脑白质疏松和脑室扩大等病理变化,深部白质少突胶质细胞凋亡数在损伤后24、48、72h较对照组增多(P<0.05),48、72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1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鼠出现生长发育延迟及神经行为功能缺陷。结论采用3日龄大鼠单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模型研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damage,WMD)模型,探讨WMD新生大鼠脑组织ephrin-B3 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2日龄SD大鼠,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氧气4 h建立WMD模型(WMD组),分别于模型后0、8、24、48、72 h及7 d处死,同时设立相应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荧光定量RT-PCR检测ephrin-B3 mR-NA表达.结果 WMD组缺氧缺血8 h可见纹状体内细胞胞体肿胀、细胞稀疏、间隙增宽,7 d可见缺氧缺血侧侧脑室旁白质呈筛网状坏死.与假手术组比较,WMD组脑白质ephrin-B3 mRNA在缺氧缺血后8、24、48、72 h及7 d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大鼠WMD时,脑白质ephrin-B3 mRNA表达显著增加,提示ephrin-B3参与了WMD过程中神经细胞的损伤及再生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诱导谷氨酸异常信号传输对未成熟脑白质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制备2日龄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氧糖剥夺(OGD)细胞模型和缺血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动物模型。于OGD后24小时,收集细胞及上清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OL前体胞外谷氨酸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以及OL前体凋亡率。新生大鼠于造模后第5天处死取脑,分别进行光镜下脑白质病理评估、免疫组化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成熟OL百分比以及电镜下脑白质髓鞘化评估。结果体外与无氧糖剥夺的正常组OL前体相比,OGD组OL前体胞外谷氨酸呈大量蓄积(P0.01),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增加(P0.01),OL前体的凋亡率和坏死率亦明显增高(P0.01,P0.05)。体内与假手术(Sham)组正常新生大鼠相比,PVL组所有大鼠脑白质均显现轻度或重度的病理改变,脑白质内MBP阳性成熟OL明显减少,髓鞘亦形成不良,表现为髓鞘数目明显减少和髓鞘厚度明显变薄(P均0. 01)。结论未成熟脑白质具有与成熟脑白质相似的谷氨酸信号传输特点。缺血诱导未成熟脑白质内谷氨酸异常信号传输。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 模型,探讨PVL新生大鼠脑组织ephrin-B3 mRNA表达以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2日龄SD清洁级大鼠,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氧气4 h建立PVL模型,分别于模型后0,8,24,48,72 h、7 d处死,同时设立相应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病理变化;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ephrin-B3 mRNA表达。结果:新生大鼠PVL后,脑白质ephrin-B3 mRNA在缺氧缺血后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在8,24,48,72 h和7 d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细胞凋亡在缺氧缺血后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在8,24,48,72 h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PVL时,脑白质ephrin-B3 mRNA表达显著增加,脑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ephrin-B3可能是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21-32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时GRP78和CHOP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2日龄SD大鼠98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只,实验组大鼠制备脑白质损伤(WMD)动物模型,两组均于缺氧缺血后0、2、4、6、12、24 h及72 h处死,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GRP78mRNA及CHOP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GRP78mRNA在缺氧缺血后2h表达开始上升,6 h达到峰值,缺氧缺血后2、4、6、12、24、72 h均增加(P<0.05).实验组CHOPmRNA在缺氧缺血后2 h开始表达上调,逐渐上升,缺氧缺血后2、4、6、12、24、72 h均增加(P<0.05).结论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时,实验组GRP78mRNA及CHOP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两个基因表达升高有时序性.表明缺氧缺血导致内质网应激反应被激活,内质网应激可能是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少突胶质细胞(OL)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细胞,脑白质的OL对缺氧缺血损伤高度敏感,且具有明显的成熟依赖性,是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病变中关键的靶细胞,在PVL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OL成熟依赖易损性的机制,有助于为PVL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白质和灰质损伤的组织学和磁共振(MR)影像的变化.方法7日龄Wistar鼠(n=24)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右颈动脉结扎+吸入8%氧1.5 h).在缺氧前、缺氧最后5~10分钟、缺氧后1 h和24h行头部MR扫描获得T2和表面弥散系数(ADC).结果1.5 h缺氧将结束时,在缺氧缺血半球皮质下白质和顶部灰质可见ADC明显降低和T2增高;缺氧缺血后1h,皮质下白质和顶部灰质ADC部分恢复,T2持续增高,而缺氧缺血后24 h,T2进一步增高.与灰白质类似的MRI改变相反,组织学检查显示缺血半球白质不可逆细胞损伤发生早于灰质.在缺氧缺血后1 h,缺血半球皮质下白质可见神经纤维稀疏或紊乱,并可见TUNEL阳性细胞增加,而在缺血半球顶部灰质区未见明显细胞损伤或TUNEL阳性细胞增加,到缺氧缺血后24 h,灰白质均可见明显的损伤.结论在目前的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模型,T2和ADC均能发现急性缺氧缺血脑白质和灰质水肿或损伤,但它们不能区分白质和灰质不同的病理变化,组织学上新生鼠脑白质比灰质更易遭受缺氧缺血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白质和灰质损伤的组织学和磁共振(MR)影像的变化。方法7日龄Wistar鼠(n=24)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右颈动脉结扎+吸入8%氧1.5h)。在缺氧前、缺氧最后5-10分钟、缺氧后1h和24h行头部MR扫描获得吧和表面弥散系数(ADC)。结果1.5h缺氧将结束时,在缺氧缺血半球皮质下白质和顶部灰质可见ADC明显降低和他增高;缺氧缺血后1h,皮质下白质和顶部灰质ADC部分恢复,他持续增高,而缺氧缺血后24h,T2进一步增高。与灰白质类似的MRI改变相反,组织学检查显示:缺血半球白质不可逆细胞损伤发生早于灰质。在缺氧缺血后1h,缺血半球皮质下白质可见神经纤维稀疏或紊乱,并可见TUNEL阳性细胞增加,而在缺血半球顶部灰质区未见明显细胞损伤或TUNEL阳性细胞增加,到缺氧缺血后24h,灰白质均可见明显的损伤。结论在目前的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模型,吧和ADC均能发现急性缺氧缺血脑白质和灰质水肿或损伤,但它们不能区分白质和灰质不同的病理变化,组织学上新生鼠脑白质比灰质更易遭受缺氧缺血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在3日龄未成熟大鼠慢性缺氧缺血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90只3日龄SD未成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慢性缺氧缺血(HI,n=50)组。对照组仅切开颈部皮肤,HI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新生大鼠慢性缺氧缺血脑损伤,采用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未成熟大鼠脑损伤时少突胶质细胞营养因子IGF-1和受体的表达、脑组织病理变化和白质细胞凋亡。结果:3日龄未成熟大鼠慢性缺氧缺血脑损伤后IGF-1及其受体呈现动态变化。HI组在术后3~5 d(生后6~8 d) IGF-1表达阳性的细胞减少,IGF-1受体表达却有增高趋势,变化以胼胝体和脑室周围白质部位明显,术后7~14 d(生后10~17d)时逐渐恢复。同时脑白质出现液化疏松、脑室扩大等形态学病理变化,凋亡细胞计数在损伤后增多,以48 h最为显著。结论:提示IGF-1在3日龄未成熟大鼠慢性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早产儿脑损伤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 7(3):193-197]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