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彩云  孙西霞 《中外医疗》2010,29(13):90-9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患者采用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前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达97.5%。结论颈源性头痛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较单用脊神经节阻滞效果佳、安全、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2.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秦树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02-130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2横突阻滞组(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28例。治疗3周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估疼痛程度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强度指数(present pain index,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降低(P〈0.05)。治疗后,A组PRI、PPI、VAS评分均较B组为低,治愈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横突及后支阻滞及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廖义清  杨政雄 《吉林医学》2013,34(21):4212-4213
目的:对颈源性头痛的病患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治疗前、后头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头痛程度都有减轻,但研究组更轻;同时两组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也有好转,但研究组情况更佳。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对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大力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1、C2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患者采用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C1、C2脊神经节阻滞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前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达97.5%.结论 颈源性头痛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1、C2脊神经节阻滞较单用脊神经节阻滞效果佳、安全、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神经阻滞疗法在治疗颈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颈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所有颞部疼痛或闷胀不适患者给予耳颞神经阻滞治疗,所有顶枕部疼痛伴有颈部僵硬不适患者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经过4次治疗,观察组患者颈性疼痛总有效率为86.67豫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豫,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短期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颈2椎旁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按照国际诊断颈源性头痛的标准,选择6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3例,行颈2椎旁神经阻滞;B组29例,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两组均每周一次,4次为1个疗程。用数字评分法评估和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疗效。结果A、B两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91%和68.9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颈2椎旁神经阻滞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能使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保持稳定的功能,星状神经节阻滞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性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在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失眠、难治性眩晕、神经源性头痛、青少年枕项线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颈源性头痛、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4年3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阻滞治疗头痛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男42例,女58例;年龄18~70岁,平均(47±3)岁;病程1~12年。其中血管痉挛性头痛23例,神经性头痛27例,眼源性头痛2例,鼻源性头痛7例,肌挛缩性头痛28例,颈椎病所致头痛3例,原因不明10例。均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治疗方法:①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入路。患者仰卧位,肩下垫枕,伸展颈部。在胸锁关节上3cm、正中线外侧1·5cm处穿刺,垂直进针,抵第6颈椎横突后稍外移至横突边缘,回抽无回血及脑脊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10ml。部分病例加地…  相似文献   

9.
星状神经节(SG)又称颈胸交感神经节,由颈下交感神经节和第一胸交感节融合而成的哑铃状神经节,位于第七颈椎横突与第一肋骨颈部之间,常在第七颈椎的前外侧面,相当于喉头环节软骨的平面,其分支灰色交通支、心脏下神经支以及引向头部及上肢血管去的交感神经。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SG周围而阻滞支配头而颈部、上肢、肩胛、气管、肺、  相似文献   

10.
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头痛──附49例报告青海省地质医院朱长德,钟生才,王沛,宋有成,栾成祥我院疼痛诊疗室自1988年以来,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以下简称SGB)治疗顽固性头痛4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49例,男30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0例经一般治疗方法无效持续48小时以上顽固性呃逆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5)行星状神经节阻滞。B组(n=15)行星状神经节联合膈神经阻滞。观察用药后呃逆情况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A、B两组都有良好的疗效,B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顽固性呃逆的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无呼吸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与传统基础疗法,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神经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按国际诊断标准,随机选择神经性头痛患者100例进行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前和治疗完成后30min,采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测定阻滞侧脑血流的变化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阻滞侧脑血流变化明显,与阻滞前比较血流增加(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后能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管痉挛,治疗效果肯定,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张晋闽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353-353
麻醉科利用神经阻滞为主开展疼痛治疗工作,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经常遇到肩部慢性疼痛阻滞不理想,有时范围不够或范围过大(无病上肢不需要阻滞)情况,造成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工作、生活的不便。以往的解决方法是颈丛加臂丛,但有弊端,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颈丛与臂丛之间选第5颈椎(C5)阻滞4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是门诊常见病,是以反复发作的双侧或偏侧头痛为特征,病因复杂。为探索一种简易可靠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99年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服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偏头痛,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阻滞方法: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均采用气管旁阻滞法,患者仰卧位,伸展颈部,在胸锁关节上3cm,正中线外侧1.5cm处用6~7号穿刺针垂直刺向第6颈椎横突,针尖触及横突后退1mm,再向下向  相似文献   

16.
星状神经节注入复合阻滞液治疗头痛性癫痫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SG)注入复合阻滞液治疗头痛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头痛性癫痫病人2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对其行SG注入复合阻滞液和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及脑电图(EEG)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较,治愈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SG注入复合阻滞液治疗头痛性癫痫见效快,疗程短,EEG改善明显,治愈率高,不易复发,避免长期服药带来的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38例)和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组38例)。于阻滞前及阻滞后24h、72h、120h、168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I(cTnI).结果观察组患者于星状神经节阻滞24h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P02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地照组值;阻滞后观察组cTnI与阻滞前比较无明显的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值(p〈0.0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枕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与HANS(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理疗相结合治疗颈源性肌痉挛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封君品 《华夏医学》2005,18(2):248-249
血管性头痛患者常常在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针灸科等科室辗转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内服中西药物、针刺等,但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近年来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娟  罗瑶 《四川医学》2005,26(9):996-996
偏头痛以药物治疗为主,只能控制症状,疗效不佳。我院疼痛门诊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