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熊猫等五种食肉动物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盘电泳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近年来,兽类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包括生化方面的工作(潘文石等,1982;Sarich,1973),但与其他食肉哺乳动物相比研究较少,而此又为探讨其分类地位所需。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对大熊猫、小熊猫(AilurSs fulgen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家猫及犬等5种食肉动物的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这5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图象和LDH同工酶酶谱以及它们之间的谱型、相对活力、迁移率的异同,进而讨论大熊猫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技术,对斑海豹心肌、肝脏、胰腺、肾组织和骨骼肌的LDH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海豹不同组织LDH同工酶的区带数目、相对活性和亚基含量均具组织特异性,并且计和胰腺中不存在LDH1。  相似文献   

3.
杨丽娥  沈勤龙 《兽类学报》1993,13(2):152-152,113
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饲养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梅花鹿的各项生化指标的测定显得十分必要。关于梅花鹿的血清学参数在国内外有过不少报道,而对LDH同工酶的分析,对鹿的品种鉴定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分析了梅花鹿的心、肺、肝、脾、肾、骨骼肌、睾丸、付睾、瘤胃、大肠、小肠 11种组织的LDH同工酶分布特征,建立了LDH同工酶谱,为进一步开展对梅花鹿的研究工作提供生化参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特异性染色方法分析了细鳞斜颌鲴脑、肾脏、肝脏、肌肉、心脏和眼6种组织的LDH同工酶,结果表明酶谱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酶带共由三个基因座位(Ldh-a、-b、-c)编码,在6种组织中共检测到7条带,其中脑、肾脏、心脏和眼四种组织中均发现3条带,肝脏中7条带,肌肉中1条带且为超显性,在PAGE胶趋向阴极侧检测到4条肝脏组织所特有的Ldh-c基因编码带;各组织中酶带活性顺序为脑LDH-1>LDH-2>LDH-3,肾脏LDH-3>LDH-l>LDH-2,肝LDH-3>LDH-5>LDH-2>LDH-6>LDH-1>LDH-4>LDH-7,心脏LDH-1>LDH-2>LDH-3,眼LDH-3>LDH-1>LDH-2,肌肉仅有LDH-3;由迁移率Rf(LDH-A4)A;对酶谱进行扫描分析及亚基计算得到了一致的结果:脑和心脏两种组织中Ldh-b基因表达占优势而肾脏、肝脏、眼和肌肉中Ldh-a基因表达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王鑫 《生物技术》2002,12(2):16-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圆盘电泳方法,分析了金黄地鼠血清,肝脏,心脏和骨骼肌4种组织的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同种动物中不同组织的碱性磷酸酶谱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各部门酶带有重叠现象。在不同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具有特异性,这是与各组织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鬼针草6个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电泳指纹图谱,探讨鬼针草种内变异规律.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鬼针草6个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AGE指纹图谱差异显著.结论:聚丙烯酰胺凝胶同工酶电泳图谱可用于鉴别鬼针草6个种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瑞氏七鳃鳗五种不同组织(骨骼肌、心、肾、肠、鳃)中LDH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DH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骨骼肌中含有五种LDH同。酶,即LDH1、LDH2、LDH3、LDH4、LDH5,鳃含有LDH1和LDH4而肾和心只含有LDH1,肠只含有LDH4。  相似文献   

8.
不同性别黄鳝六种组织中LDH同工酶电泳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研究不同性别黄鳝的血清、心肌、骨骼肌、肝、肾和生殖腺等六种组织器官中LDH同工酶。结果表明六种不同组织中LDH同工酶谱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不同性别中某些同一种组织的LDH同工酶谱也发生变化,这说明决定黄鳝LDH同工酶表达的因素在不同性别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鳞副泥鳅LDH同工酶的发育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酸胶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大群副泥鳅早则发育过程(受精后0一227小时)和成体7种组织器官(脑、肾、骨骼肌、肠、心、肝和服)中的LDH同工两表达状况.结果表明,大群副泥鳅的LD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东北五种常见食用山野菜不同器官pod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五种山野菜根部pod同工酶活性较强.为山野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维新  谢钟 《兽类学报》1993,13(4):241-244
本文报道了对6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14次分娩活动的观察结果。大熊猫分娩前48小时至24小时即出现将分娩的征兆,其总产程约14至22小时左右。分娩时为纵向胎向;多数为胎上位,个别为胎侧位;胎势为前肢和头颈靠紧并伸直,尾、后肢并紧且自然伸直;多数胎儿为头、前足先露出,即前躯前置;少数为尾、后足、臂先露出,即后躯前置。  相似文献   

12.
由大熊猫的年龄结构看其种群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的大熊猫种群年龄结构已有报道,现据此数据通过Leslie矩阵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按3年一个年龄组调整了1978年的数据,估计了各年龄组内1只大熊描3年内出生的幼仔数。并以魏辅文同学的数据,计算出各年龄组的存活率。 预测到2011年,发现该种群增长缓慢。在其种群年龄结构发展到正常状态,即呈金字塔形后(1978年2-5岁组数量太低,结构不正常),年增长率也不过1.66%或1.64%。 “五一棚”是大熊猫最好的栖息地, 保护措施又最得力,增长尚如此缓慢,其他地区恐还达不到这个数字。因此,动物保护事业必须加强,保护措施必须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栖息环境的森林凋落物动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王朗自然保护区冷杉、云杉暗针叶林为对象,在定位测定森林凋落量及其动态和枯枝落叶贮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地表枯枝落叶总贮量变化在30.0—91.8t/ha,其中未分解层4.9—17.8,半分解层11.5—19.7,腐殖质层13.6—57.3t/ha。(2)森林凋落的枯枝落叶量因林型不同而略有差异,平均为2.8 t/ha·yr,其凋落高峰期分别在生长季开始的5月和生长季末的10月。(3)每年以凋落物形式返回林地的养分,氮为35.5kg/ha、磷为5.7kg/ha、钾为7.0kg/ha、镁为6.8kg/ha、钙为62.9kg/ha。(4)森林各种凋落物的混合物年分解率为0.3041g/g。95%的凋落物被分解需时约10年,在分解一段时间后,凋落物中的氮、钙、镁含量略有上升,钾明显减少,而磷含量变化不大。(5)森林凋落物的混合物腐解过程中,养分释放速率大小的顺序为:K>P>Mg>Ca>N,大熊猫主食竹的凋落叶则为:K>N>Ca>Mg>P。  相似文献   

14.
雄性大熊猫配种期的性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凤歧  卜华 《兽类学报》1994,14(2):81-85
本文通过对西安动物园大熊猫雄兽弯弯于1986-1991年与3只雌兽相继本交,爬跨33次,交配21次,产5胎,获6仔,育成6仔的性行为观察。获得雄兽在发情季节的爬跨与酱姿式,交配的时间与叫声,配种期的食量下降与活动量变化等资料。  相似文献   

15.
佛坪大熊猫的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雍严格  张坚 《兽类学报》1993,13(4):245-250
作者于1990年11—12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境内大熊猫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得知在区内293平方公里中共有大熊猫64只,平均密度为0.22只/平方公里。与1974、1983、1988年3次的调查结果比较,表明佛坪大熊猫现有种群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动物园内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由于雌雄个体常常不能同时发情,甚至都不发情,因而不能正常产仔。故大熊猫的繁殖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各动物园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北京动物园大熊猫于1963年自然交配产仔首次成功。1978年以后,国内外动物园又相继进行了上百次的人工授精试验,据报道,真正受孕产仔的仅有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杭州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墨西哥等动物园。可见其受精率很低。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叫声及其行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发情期是它叫声最频繁的时期。本文分析研究了大熊猫发情期的12种叫声和喘气声,按其物理特性和行为意义分析了它们的特点。按行为意义可将叫声归为三类。证明雌性大熊猫咩叫颇次高峰与发情高峰有直接关系。声音通讯对于大熊猫远距离传递信息,节省能量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生命表及相关数据指标的修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侯万儒 《动物学研究》2000,21(5):361-366
1989年魏辅文等根据野外获得的大熊猫头骨标本及其牙齿切片的年龄鉴定,编制出大熊猫的生命表。该生命表编制的局限性引起了争议(Harris等,1993)。因此,根据岷山和邛崃两大山系野生大熊猫年龄结构观察值,结合所获大熊猫头骨标本的年龄结构,在分析论证岷山、邛崃两大山系的大熊猫有稳定的年龄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动物种群年龄颁密度函数关系式f(x)=βe^-βx(侯万儒等,1998)计算出各年龄大熊猫在种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父权认定的DNA指纹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熊猫14胎次,19只幼子,25只次雄兽个体的被毛、血液、精液、福尔马林固定的器官组织、粪和尿等为材料作了DNA指纹检测。(1)同一大熊猫个体的被毛、血液、精液、固定组织及粪、尿检测,其DNA指纹图完全一致。(2)大熊猫无论1雄配1雌,2雄配1雌、3雄配1雌,甚至4雄配1雌,受配雌兽所产任一子代个体的DNA指纹图谱中,杂交谱带均分别来自父亲、母亲,以及父母双亲,没有新带出现,无误地认定了19只幼子的真正父亲,排除了非父。(3)3只大熊猫雌兽的5个双胞胎,即10只子代个体的DNA指纹图谱,均具有个体特异性,表明为异卵双生,其中4个双生子为异卵异父双生,为大熊猫在一个发情期不一定同时排卵提供了佐证,亦为圈养雌兽发情高峰期用多只雄兽作多次配种或输精,能提高受孕产仔率提供了理论和应用依据。(4)DNA指纹技术用于大熊猫的亲子鉴定,灵敏稳定,准确无误,为圈养大熊猫多雄配1雌,增加受配雌兽的受孕机会,提高产子率提供了鉴别手段,解除了多雄配1雌,其子代的父亲是谁的后顾之忧。(5)应用寡核苷酸探针LZF-1作大熊猫亲子鉴定较JH12.6探针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