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注水式采油得到了更好的推广,采油技术越发精湛,原油脱出污水不断增多。我国油田含油污水回注一直采用一些传统工艺,对污水精细过滤技术并没有实质性突破,特别是低渗透油层,更是达不到低渗透油层所需要的要求。改性纤维球滤料自动过滤器具有过流量大、滤料再生能力强可反冲洗的特点,通过污水处理前后水质指标的对比,说明这种过滤器可有效地保证污水水质。  相似文献   

2.
改性纤维球过滤器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华  李宝彦  马新民  路江安 《化工机械》2003,30(4):211-213,226
介绍了过滤器的结构和亲水憎油改性纤维球滤料 ,根据来水水质情况可以采用压紧式或非压紧式纤维球过滤器的结构。在大庆油田进行现场应用性试验 ,结果表明 ,改性纤维球过滤器具有滤速高、处理量大的特点 ,适用于聚驱油田含油污水深度处理 ,出水达到低渗透层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质数据对目前油田在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核桃壳与纤维球过滤器相结合的处理工艺、三级改性纤维球过滤工艺、气浮处理技术、电解食盐水杀菌技术、光电杀菌技术等进行处理效果评价.研究认为对于长庆油田含油污水,三级改性纤维球过滤工艺处理效果较好,而电解食盐水杀菌和光电杀菌技术不能用.  相似文献   

4.
改性纤维球在稠油污水回用于锅炉用水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稠油污水回用锅炉水质的要求,采用改性纤维球滤料进行静态与动态模拟试验。对其吸附性能、截留效果及再生性能进行试验与评价。结果表明,改性纤维球是一种优良的过滤材料,滤料亲水疏油,对水中油、悬浮物颗粒等具有良好的吸附拦截作用,过滤周期长达24h,容易再生。当改性纤维球过滤器进水油、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0、100mg/L以下时,出水均小于2mg/L,能够满足稠油污水回用锅炉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油田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油田水处理系统过滤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介绍了油田水处理的现状,阐述了油田水处理系统过滤器的重要性,同时对双滤料过滤器、核桃壳过滤器以及改性纤维过滤器等的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JZ25-1S油气田新的注水要求(油质量浓度≤5.0mg/L、悬浮物质量浓度≤3.0mg/L),选择改性纤维球滤料,改进过滤器设计。结果表明,新增改性纤维球过滤器后,水源井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由7.6mg/L降至2.7mg/L;针对含油污水,污水中油质量浓度及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别降至4.4mg/L和2.7mg/L,低于超声波精细过滤器的9.9mg/L和8.0mg/L,且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油田污水处理效率,设计了一款新型油田污水深度过滤器,采用木质素基聚氨酯改性材料作为滤料,利用数字化CT技术分析了滤料结构特性,探究了滤料过滤性能和过滤器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滤料孔隙度为56.03%,内部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过滤器处理后出水悬浮物质量浓度3 mg/L,油质量浓度1 mg/L,去除率较常规过滤器高出近20%。此外,过滤器还具有反冲洗周期长,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夏福军 《工业水处理》2011,31(1):48-50,73
根据改性聚四氟乙烯膜精细过滤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前期试验,进行工业性放大试验,验证了其处理含油污水的可行性,确定了过滤器的设计和运行参数.结果表明,作为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二级过滤设备,改性聚四氟乙烯膜精细过滤器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大庆油田低渗透率油层回注水水质控制指标,实现了膜滤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风城特稠油污水属于重碳酸钠水型,水质矿化度高,在传统双滤料过滤器和锆英砂过滤器筛管表面易结垢导致筛管堵塞及滤料板结,造成过滤器处理能力短期内下降,既影响了生产又增加了清洗成本。本文主要针对特稠油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筛管结构问题,研发改性聚四氟乙烯荷电膜滤芯,对特稠油联合处理站水区一级过滤出口和进口做了污水膜法处理以及膜组件耐高温试验,为过滤器的优选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油田污水处理系统常用的过滤器有两种:水力加气方式清洗滤料的多介质过滤器和机械搅拌方式清洗滤料的核桃壳过滤器。改性污水处理工艺产生的污泥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过滤时极易穿透吸附在滤床滤料上,使滤料不能彻底洗净,再生难度加大。研制了一种新型体外清洗滤料核桃壳过滤器,采用独特的滤料罐外流化循环大强度清洗技术,能彻底清洗滤料,使滤料再生,同时污水处理能力较多介质过滤器提高了一倍,用水量降至原来的25%左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油田采油污水在经过一系列处理达到合格标准要求后,就可以用于采油注水作业,因此,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效率以及处理质量会直接对整个油田生产开采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效果,针对联合站原油处理工艺进行深度改造,尤其是在核桃壳过滤器上面增加了加药口,并针对反冲洗以及生化处理技术等进行了进一步改进,这样就能有效提升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效果,进一步改善油田含油污水水质,促进油田生产开采以及污水回用技术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核桃壳过滤器是油田生产水处理系统的重要设备。针对核桃壳过滤器在反洗工况中滤料漏失问题,根据平台现有的设备和条件,确定了对核桃壳过滤器滤料漏失影响较大的二个因素:反洗流量、搅拌和反洗时间,围绕这两因素进行正交分析,找出其对核桃壳过滤器滤料漏失影响重要性的主次关系,并确定核桃壳过滤器反洗工况的最佳因素组合,结果表明,反洗流量在核桃壳过滤器滤料漏失中起主要作用,反洗流量过大,核桃壳过滤器滤料漏失越严重,按最佳因素设置核桃壳过滤器反洗参数,降低了桃壳过滤器在反洗工况中滤料漏失量,提高了核桃壳过滤器使用效率,确保了设备稳定运行和处理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地层能量衰减,注水工作势在必行。但水质如何达标一直是个难题。本文以塔河油田一号联合站污水处理流程为例,并配合化学类净水药剂加注评价试验,提出了现场工艺流程节点控制、化学药剂加注调整和取样检测环节控制的共同优化思路。根据此思路在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双滤料过滤器水出口水质已经完全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B1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简要介绍渤南油田污水精细处理现状,分析了污水水质不达标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加药与定期排污漂油降低污水中悬浮物含量,完善了污水加药流程,改进加药配比浓度及改善加药方式并降低药剂使用量,此外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两级过滤器平稳运行。通过以上多种措施保证渤南油田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与水质的达标,节约投资,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和多元复合驱等三次采油工艺造成油田采出水含聚量高、粘度大,常规滤料过滤方式处理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注水水质。为此进行了新型电荷吸附砂质滤料中试试验研究,分析评价了电荷吸附过滤对含聚污水含油量、悬浮物含量、粒径中值、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污水浓度与粘度的处理效果,并对电荷吸附砂质滤料再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荷吸附砂质滤料可有效应用于现场含聚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6.
过滤器反冲洗再生是水质处理中最核心、难度最大的生产管理工作,反冲洗再生效果直接关系到过滤器的出水水质和使用寿命。本文简述了油田污水处理反冲洗再生技术的发展过程,对油田污水处理反冲洗控制系统目前的技术现状和存存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介绍了油田污水处理反冲洗控制系统标准化管理的示范内容,对油田污水处理反冲洗控制系统标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油田污水的处理量随着油田污水的不断地开发越来越多。本文对油田污水处理的重要性、油田污水的特性、油田污水的水质、油田污水处理的方法、油田污水目前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油田污水处理的新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处理新技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油田开采活动的增多,在油水分离阶段面对着大量的含油污水,如果其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对生态环境将造成巨大的危害,同时,随着采油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常规含油污水处理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在此情况下,油田含油污水过滤器的应用日渐普遍,如:气浮除油、聚结除油、核桃壳及石英砂等。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如:除油效率偏低、出水水质较差及过滤性不稳定等,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使各类过滤器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阐述了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的过滤器设备的应用、问题及进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的变化,结合海上平台设计紧凑、可利用空间狭小的特点,提出采用改性纤维球过滤技术对生产过程的废水进行精细过滤处理,解决了海上平台空间和承重受限问题。通过对改性纤维过滤技术分析讨论,探讨了过滤过程原理和分析了设计模拟工作环境流程。与其他处理技术比较,改性纤维滤料技术更适用于海洋平台污水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陕北油田联合站普遍采用“气浮+油水分离器+改性纤维球过滤+PE精细过滤”工艺处理油田采出水,注水水质变化表现为采油污水经水处理系统后出水水质波动较大,不能满足回注要求,为此经室内药剂优选试验并根据现场情况,提出了回注水水质稳定处理技术方案,通过对系统药剂调整和工艺操作改变,同时对系统全程的水质进行监测,保证了注水水质的稳定.文章分析了造成水质不稳定的因素,对水质恶化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水质稳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