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甲状腺癌常早期发生转移,以致不能手术治疗。分化好的滤泡性或乳头状癌有选择性摄取~(131)碘的功能,利用进入癌组织中的~(131)碘所放射的β射线,可以破坏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达到治疗目的。我院采用口服~(131)碘治疗甲状腺癌术后两肺广泛转移和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的病人2例,方法简便,疗效满意。例1:邓××,女,39岁,1979年11月因颈部肿物10年作双侧甲状腺及肿物摘除术,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3年患者自觉胸背部疼痛逐渐加重,伴有咳嗽略血及全身泛力。X 线胸片见两肺野布满大小不等园形病灶,诊为甲状腺癌两肺广泛转移。1983年2月住院给予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2个疗程,化疗后出现白细  相似文献   

2.
^[3]碘对分化好的甲状腺癌肺转移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我科对分化好的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在切除原发病灶和去除全部甲状腺组织后.对肺内具有摄取碘功能的患者进行了碘有效治疗,其Ⅰ次治疗剂量为3.79CBq-5.55GBq(100mci-150mci),累积剂量为11.10GBq-37CBq(300mci-1000mci),现将35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31)I治疗甲状腺癌肺转移肝显影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肺转移经Ⅰ治疗后,再次用放射性Ⅰ全身γ照像时肝脏显影,国内尚属罕见,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1岁。颈部肿块3年,声音嘶哑1个月。诊断为甲状腺癌并淋巴结转移,行姑息性甲状腺癌切除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后半月,X线片发现甲状腺癌双肺转移,应用Ⅰ治疗。先口服Ⅰ3.7GBq(100mCi)清除  相似文献   

4.
张键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02-103
目的评价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和131碘(131I)全身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碘治疗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接受131I治疗,治疗前停服甲状腺素4~6周,并忌碘饮食15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同时口服131I诊断剂量111~185MBq 24h后,和(或)口服131I治疗剂量3.70~7.40GBq 4~7d后全身显像。结果 31例DTC接受术后131 I去除治疗患者,其中9例HTg和131I-WBS均异常,12例HTg和131I-WBS均正常,10例HTg和131I-WBS结果不一致,其它影像证实11例异常。HTg诊断DTC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9%和90.7%,而131I-WB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6%和86.6%,两者检查结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97.0%。23例被证实有转移的患者,血清HTg高于正常,并且血清HTg水平随131I治疗,治疗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结论 DTC术后及131I治疗后,常规进行血清HTg检测和131I全身显像检查,对早期发现复发或有转移病灶、131I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评估131I治疗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潘某某,男,45岁。因颈前区肿物于1968年4月行肿物大部切除术(无病理)。1974年11月原手术部位的肿物复发,来我校一院再次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分化差的滤泡型腺癌。1981年12月以后,病人发现在手术部位又出现肿块,逐渐增大,1987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共分4种类型,即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临床上乳头状癌较为常见,约占甲状腺癌的50%~80%,常为单发预后较好;滤泡癌约占甲癌的10%~20%,常为单发,年龄较大,易经血行转移骨和肺,很少淋巴转移,预后较差;髓样癌占甲状腺癌6%~10%有散发性家族史;未分化癌生长迅速,生存期短,预后极差。近几年我院采用[3]I治疗甲状腺癌疗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放射性碘(131Ⅰ)扫描研究含碘造影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肺转移病灶131Ⅰ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131Ⅰ治疗前患者是否接受增强CT扫描及其与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增强CT扫描1组(间隔时间<3个月,n=32)、增强CT扫描2组(间隔时间≥3个月,n=27)和未接受增强CT扫描的阴性对照组(n=23).131Ⅰ治疗后,131Ⅰ扫描观察和分析各组肺转移病灶的摄碘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肺转移病灶131Ⅰ扫描阳性率比较显示,增强CT扫描1组明显低于增强CT扫描2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增强CT扫描2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31Ⅰ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扫描1、2组肺转移病灶实施首次131Ⅰ治疗后,131Ⅰ扫描表现为阴性患者的疗效差于阳性患者.结论 131Ⅰ扫描对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肺内病灶的131Ⅰ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接受131Ⅰ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含碘造影剂会影响该类患者肺内病灶对131Ⅰ的摄取.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4):355-357
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的早期副作用。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采用5.55 GBq131I治疗的DTC术后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1例(男性9例,女32例,年龄21~69岁)。观察131I治疗后7 d内的颈部反应症状、涎腺反应症状、消化道反应症状,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ALT、AST数值变化。结果:治疗后7 d内的常见的副反应症状主要有颈部疼痛、头晕、恶心、呕吐;治疗后1个月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分别下降5%、6%、30%、15%,但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有所恢复,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术后行131I清除甲状腺癌转移灶治疗早期副作用少、且容易处理,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分化型甲状腺手术后进行131I核素治疗及对应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100例甲状腺癌的患者,对其采取131I核素治疗以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100例患者全部获得明显临床治疗效果,1例患者发生轻度喉水肿,没有出现呼吸困难,2例患者在治疗当天发生呕吐。对以上临床症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以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结论:分化型甲状腺手术后患者采取131I核素治疗,同时临床护理人员要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131 I治疗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与非老年人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38例DTC肺转移患者,将其分为老年组17例和非老年组21例,采用胸部CT、131I显像及Tg变化综合判断131I治疗效果差异,并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131I治疗有效率老年组为9例(52.9%),非老年组为18例(85.7%,P=0.0364,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合并其他脏器远处转移(P =0.0126)及肺病灶类型(P=0.0211),均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P=0.8634)、肿瘤病理分类(P =0.6475)及颈部淋巴结转移(P =0.9177),均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DTC肺转移的131I治疗效果不及非老年,其主要影响因素与非老年略有差异,但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31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DTC的复发率、病死率及转移率,然而高剂量的放射性碘给DTC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临床将131I治疗1 d至1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称为早期不良反应,主要有甲状腺炎与头颈部不适、恶心与呕吐、唾液腺炎、骨髓抑制、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眼病、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尽量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2.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并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大剂量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并远处转移患者,根据甲状腺癌转移部位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31I(370—740)×10^7Bq,分2~8次用药,每2次间隔4~12个月;治疗后4—6个月,采用131I全身显像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中临床治愈15例,有效26例,无效4例。结论:多次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佳,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放射性碘(^131I)扫描研究含碘造影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肺转移病灶^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131I治疗前患者是否接受增强CT扫描及其与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增强CT扫描1组(间隔时间〈3个月,n=32)、增强CT扫描2组(间隔时间≥3个月,n=27)和未接受增强CT扫描的阴性对照组(n=23)。^131I治疗后,^131I扫描观察和分析各组肺转移病灶的摄碘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肺转移病灶^131I扫描阳性率比较显示,增强CT扫描1组明显低于增强CT扫描2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增强CT扫描2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31I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扫描1、2组肺转移病灶实施首次^131I治疗后,^131I扫描表现为阴性患者的疗效差于阳性患者。结论^131I扫描对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肺内病灶的^131I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接受^131I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含碘造影剂会影响该类患者肺内病灶对^131I的摄取。  相似文献   

14.
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42例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芳  杨均 《广西医学》2005,27(5):760-761
目前认为外科手术切除 ^131。碘治疗 甲状腺激素抑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这一方案可降低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8月共收治DTE术后患者4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新型护理组与普通护理组,每组72例。普通护理组给予传统基础护理干预,新型护理组在传统基础护理干预实施的同时加用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新型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护理组(P<0.05)。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采用131I治疗过程中给予个体化针对性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利于机体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采用131-碘治疗并服用甲状腺素治疗,随访2~4年。结果 30例分化型甲状腺经1次"清甲"治疗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26例,不完全清除4例,清除率86.7%。131-碘对分化型甲状腺癌61处转移灶治疗后治愈和好转58处,有效率达95.1%。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采用131-碘内照射治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及转移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预防复发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及合并甲状腺外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7例DTC术后患者,清除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69例,转移灶治疗128例。给药剂量:①清甲治疗组:常规给予131I3.7GBq清甲并辅以甲状腺素抑制治疗;②转移灶治疗组:首次清甲治疗后6个月,治疗淋巴结转移灶患者平均给予131I4.44GBq,治疗远处转移灶患者平均给予131I6.48GBq;并都辅以甲状腺素抑制治疗。以Tg,TgAb,颈部超声,肺部X-线,131I全身显像结果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清甲治疗组完全清除64例,完全清除率为92.8%(64/69);转移癌治疗组的治愈率57.8%(74/128)。结论:DTC术后行131I治疗,并辅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疗效显著;淋巴结转移者的疗效高于远处转移者。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本文回顾性的评价了2002-2010年在我科进行131I治疗的1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随访结果,对血清TSH刺激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及131I全身扫描(WBS)两项重要的随访工具的可靠性作出评价。方法将血清TSH刺激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及131I全身扫描(WBS)两项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血清TSH刺激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与131I全身扫描(WBS)对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一致性的检验结果:kappa值为0.587,SE=0.076,P<0.0001。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种随访工具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并不十分理想。结论由于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干扰,在进行血清Tg测定的同时必须做血清TgAb的测定,并且血清TSH刺激Tg及TgAb测定常出现假阴性,因此,131I全身扫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随访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否会对甲状旁腺功能造成损伤。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行~(131)I治疗的7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131)I剂量将患者分为小剂量组(≤200mCi)14例、中等剂量组(200mCi,≤400mCi)52例及大剂量组(400mCi)11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PTH及血清Ca~(2+)水平的变化,并根据治疗后的血清PTH、血清Ca~(2+)水平及临床症状综合评估甲状旁腺功能,比较各剂量组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小剂量组治疗前后血清PTH(P=0.12)及血清Ca~(2+)(P=0.07)水平无明显的减低,中等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治疗前后血清PTH及Ca~(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不同剂量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70)。结论大剂量~(131)I清甲(清灶)治疗虽会引起血清PTH及Ca~(2+)水平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不会对甲状旁腺造成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