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热液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诚  张德会  和成忠 《物探与化探》2014,(2):278-283,288
热液金矿床总是伴随着围岩蚀变,研究围岩蚀变对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发现,与热液金矿密切相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等;重点分析讨论了硅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与金矿化之间密切关联的内在原因,同时也对热液金矿蚀变的分带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1区域地质及构造演化安徽庐江沙溪板岩型铜金矿矿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下扬子地块沿江褶断带北部巢湖构造带内,沿江褶断带在震旦世隆起已很明显,隆起区沉积厚度不足400m,而两侧坳陷区则可达上千米,这种状态持续到寒武纪末,奥陶纪至志留  相似文献   

4.
广东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及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作为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矿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安徽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岩序列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外缘、郯庐断裂内,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确定对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集沙溪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岩浆岩样品(粗斑闪长玢岩、黑云母石英闪长玢岩、中斑石英闪长玢岩、细斑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和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辉钼矿,分别利用Cameca、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矿床内主要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30.60±0.97Ma、129.30±1.00Ma、127.10±1.50Ma、129.46±0.97Ma和126.7±2.1Ma)以及成矿年龄(130.0±1.0Ma),并重新厘定了沙溪岩体从早到晚岩浆的侵位序列。通过区域对比,提出长江中下游存在两阶段斑岩型铜金矿化,沙溪矿床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第二阶段形成的斑岩型矿床,沙溪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既不同于庐枞盆地,也不同于断隆区第一阶段的斑岩矿床,而是受郯庐断裂和长江断裂动力学演化联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朱凤丽  张强 《吉林地质》2011,30(2):52-56
文章从安妥岭斑岩型钼矿床的地质、蚀变特征及蚀变分带研究入手,认为硅化和钾长石化岩石的钼含矿性最强,硅化和钾长石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蚀变类型有:硅化、钾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化)、水黑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各种类型互相过渡,互相迭加,呈现了多期多阶段的蚀变特征.研究表明,围岩蚀变始终伴随着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徽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含矿裂隙分布的定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普通块段克立格法编制的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岩芯含脉率及铜含量的立体表面图的分析,认识了岩芯含脉率及铜含量的空间变化趋势,查明了裂隙发育程度和铜矿化强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裂隙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铜矿的形成。岩芯含脉率和铜含量间的关系为探讨矿床的成因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分作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由浅向深由钨矿化转变为金矿化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与典型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对比,莲花山斑岩型矿床不同原岩类型蚀变特征变化较大,矿化则表现出富钨、金贫铜及钨金共同产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钾长石化蚀变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强之  吴尚全 《现代地质》1999,13(3):315-322
内蒙古自治区哈达门沟金矿以其特殊的钾长石化蚀变而备受注目。通过对哈达门沟金矿钾长石化蚀变特征及钾长石化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指出哈达门沟金矿石英脉旁为钾长石化而不是绢英岩化的原因是因为矿床形成部位深、形成温度较高、成矿介质偏碱性并具较大的m(K+)/ m(H+) 值。据此归纳华北地台热液金矿床的蚀变( 矿化) 垂直分带由下而上为: 钾长石化带( 细脉浸染型矿化)—绢英岩化带( 蚀变岩型矿化) —硅化脉带( 石英脉型矿化) , 进而指出该分带模式的成矿和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温泉县北达巴特斑岩铜钼矿的蚀变带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达巴特铜钼矿赋存于酸性次火山.浅成斑岩体中,其矿化作用呈上铜下钼的双层矿化结构模式。蚀变作用可划分为二期:早期蚀变作用发生在主成矿期之前,表现为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晚期蚀变作用与铜钼矿化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硅化、绢云母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萤石化、电气石化及绿帘石化等,其成因类型可确认为斑岩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11.
12.
中甸普朗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朗斑岩型铜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重要铜矿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资料收集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结合钻探、物探、化探和遥感技术应用的成果,初步认为普朗印支期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是经过多期次、多阶段构造-热液事件形成的,具有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蚀变作用既影响岩(矿)石的结构、构造,又导致矿石中主要氧化物含量和Cu品位的变化。矿化与蚀变引起的物探、化探和遥感异常有较好的关联性,异常是找矿与勘查的直接标志和指导工程布置的依据,对于在中甸地区寻找与勘查同类型矿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及脉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地质与勘探》2016,52(3):417-428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于格咱-中甸微陆块之下,并引发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矿区围岩蚀变及脉体系统的调查和大量的镜下薄片鉴定研究,总结首采区与外围的蚀变分带及脉体特征。结果表明,首采区的围岩蚀变从岩体由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泥化和碳酸盐化多叠加于其它蚀变带之上,不形成独立蚀变带,铜矿化主要发育于钾硅酸盐化带中,以浸染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北部及东部外围的钾硅酸盐化带缺失或微弱,主要发育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碳酸盐化带,铜矿化多发育于绢英岩化带中,以脉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首采区与外围的脉体系统具多期次-多类型特征,在A、B、D三大类型脉中,前二者对成矿的贡献大。矿区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符合,并与国内西藏玉龙、驱龙、多龙及多不杂等斑岩型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14.
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斑岩型铜 (金 )矿床大都在造山带构造环境内产出 ,其中许多矿床与消减板块边缘的深成岩浆活动或火山作用具密切的成因联系。具经济价值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既可在岛弧环境中 ,也可在大陆边缘产出。尽管其成矿时代多集中在中新生代 ,但是古生代和前寒武纪斑岩型铜金矿床实例也偶见有报道。大量统计数据表明 :斑岩型铜金矿床是铜或金矿床最重要的工业类型之一 ,在北美科第勒拉造山带 ,斑岩型铜矿床约占各类铜矿总储量的80 % ,斑岩型金矿床约占各类金矿床总储量的 6 0 % ,此外 ,从斑岩型铜金矿床回收的银约占全部银产量的 30 %。斑岩型铜金矿床在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对近年来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简要总结 ,对斑岩型金属矿床的定义、产出环境、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讨论 ,进而提出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因模式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安徽庐枞沙溪斑岩铜矿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袁峰  周涛发  王世伟  范裕  汤诚  张千明  俞沧海  石诚 《岩石学报》2012,28(10):3099-3112
沙溪斑岩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庐枞火山岩盆地外围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详细研究了矿床的蚀变特征及分带.结果表明,矿床的蚀变类型有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长石分解蚀变和高岭土化,从深到浅依次发育有钾硅酸盐化、长石分解蚀变叠加钾硅酸盐化、长石分解蚀变和高岭土化等蚀变.确定了矿化特征、矿物生成顺序并划分了成矿阶段,即:钾硅酸盐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又可进一步分为石英硫化物亚阶段和绿帘石-绿泥石亚阶段.基于蚀变及矿化特征认为,沙溪铜矿床的矿化始于钾硅酸盐阶段的晚期,石英硫化物亚阶段是黄铜矿主要的沉淀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也对成矿贡献了部分铜质.与世界上不同构造环境的典型斑岩铜矿床对比认为,沙溪矿床总体上与这些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类似;与陆缘弧、岛弧、陆内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矿床在矿体产出位置、蚀变分带方面相似;而由于围岩性质的差异,与板内环境的德兴矿床在矿体位置、蚀变分带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二者在脉体类型特别是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脉体特征上较为一致.因此,对于斑岩型矿床而言,构造背景可能控制了其岩浆的形成、演化以及含矿性,而岩浆岩最终定位的深度、围岩等条件则控制了其蚀变、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前人对岛弧环境斑岩型矿床绿泥石主微量元素找矿指示研究的基础上,以陆内环境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为对象,利用LA-ICP-MS技术对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绿泥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显示,绿泥石中Ti、Ba、Co、K、Pb、Sr、Fe、V/Ni靠近矿化中心的位置含量高,Mn、Mg元素远离矿化中心的位置含量高。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绿泥石元素含量分布主要受温度、被交代矿物、流体pH值和氧化还原环境、围岩性质影响。受交代矿物的影响,绿泥石中的有些元素(Si、Na、Mg、K、Al)的含量高低不能直接对矿化中心进行指示,但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绿泥石部分元素(Ti、Ba、Co、Pb、Sr、Fe)和元素比值(V/Ni)具有指示矿化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PIMA在斑岩型矿床蚀变带划分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篷  武振凯 《吉林地质》2011,30(1):129-132
便携式短波红外光谱分析仪(PIMA)自2002年引进我国以来在矿物填图和蚀变带划分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由于其在野外可以快速识别细粒矿物成分及含量,本文认为对于斑岩型矿床这一矿体与蚀变对应关系较为清晰的矿床类型来说,这一技术的应用具有方便快捷,节约人力、物力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含矿侵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蚀变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通常发育于含矿岩体的围岩或盖层为砂岩、砂页岩或硅质岩的条件下,含矿岩体为富碱低镁高钾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中浅成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对比,岩体侵位较深,有些矿区多期多相特征不明显;含矿岩体发育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且有一定的分带性,但各矿床蚀变特征略有不同;矿床矿石矿物中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演化特征显示具有岩浆作用控制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作者确定铜陵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属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陆内造山作用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之下,斑岩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脉状矿床共同构成受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矿床系列。  相似文献   

19.
20.
石海岗  王瑞军  孙永彬  王诜 《地质论评》2019,65(Z1):231-232
正红山铜金矿床位处东天山成矿带,区域矿产以铜、镍、金为主,北部以铜矿为主,中部以金、铜、铁、银为主,南部以铁、铅锌、钼、金、银为主。该带分布较多矿床、矿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前人在该区已开展基础地质、矿产勘查、专题研究和新技术方法示范等工作(姜寒冰等,2012;方同辉等,2002;许英霞等,2008)。该区地表基岩裸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