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病例]王某,20岁。因间断性头痛、心悸、乏力、反复呕血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86/min,呼吸:20次/min,血压:19.2/13.3kPa,贫血貌。B超:肝肋下2.9cm,剑突下3.5cm,脾厚9.0cm,脾肋下可达脐下右0.5cm初诊为班替氏脾入院。该患于5岁时发病,曾于某儿童医院诊断过尼曼—匹克氏病。 血象:Hb66g/L,RBC 2.2×10~(12)/L,WBC 2.8×10~9/L,血小板80×10~9/L,肝功能ZnTT_(10u),GPT34.9u,黄疸指数4u ESR11mm/h。  相似文献   

2.
患者,江××,男性,35岁,住院号292397。于1990年6月21日因右上腹隐痛伴黄疸20余天入院,有“乙肝”病史10年,1989年曾因“肝硬化”腹水住某院治疗。入院休检:面色晦暗、肝掌、无蜘蛛痣,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中上腹稍隆起,腹壁静脉可见,肝在剑下3cm,脾肋下5cm,腹水征阳性。入院后化验血红蛋白134g/L,红细胞3.82×10~(12)/L。白细胞4.1×10~9/L.淋巴0.28,中性0.72,血小板74×  相似文献   

3.
1 病案举例 房某,男,35岁。因上腹痛伴反酸、嗳气2年,反复呕血、黑便1周,当地胃镜检查2次未找到病灶,于1997年7月25日入院。查体:血压11/7kPa,心率90次/min,重度贫血貌,上腹压痛阳性,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8× 10~9/L,红细胞1.64×10~(12)/L,血红蛋白44g/L。B超:肝胆未见异常。入院后不久又先后出现2次大呕血,均呈鲜红色。电子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病例 患儿,男,3岁,1989年12月10日因发热4天,呕血及黑便3天而就诊。当时体温38~39℃,服阿苯片一次,3天前呕吐咖啡样物7~8次,给青霉素、爱茂尔及口服补液,两天前出现黑便,化验检查:Hb 73g/L,RBC 2.8×10~(12)/L,WBC 8.9×10~9/L,N66%,L 34%,出血时1分,凝血时1分,BPC 200×10~9/L。曾用Vit K,Vit P及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5.
<正> 病史摘要丁某,女,4岁。因面黄、呕血、黑便10余天,于1986年1月25日入院。患儿经常发热、腹泻,出生后2个月面部及双下肢常有湿疹,痒感明显。近两年来反复呕血、黑便多次住院,诊断不明。患儿系G_2P_2,足月顺产,生后轻度窒息,新生儿期健康,其父母及5岁姐姐均无类似情况。体检:重度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散在瘀斑及湿疹。心律齐,心前区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肝肋下1.5cm,剑突下3.5cm,脾肋下2cm,质均软。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0g/L,白细胞6×10~9/L,血小板56×10~9/L。大便隐血强阳性,尿及肾功能正常,血C_31200mg/L,IgG75g/L,IgA14g/L,IgM4.3g/L,E—花结30%,OT(-),PHA(±)。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高某,男,32岁,因头昏、极度乏力20余天,伴发热、龈出血一天,1988年8月1日入院,无骨痛史。入院时体检:重度贫血貌,四胺可见少量散在性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压痛(+),肝肋下4cm,剑突下6cm,脾肋下3cm。右肾区叩痛(+),头颅、脊柱、四肢无叩痛。实验室检查:RBC2.35×10~(12)/L,WBC10.7×7×10~9/L,原浆+幼浆32%,早幼粒2%,p1t34×10~0/L,血钙、磷、肝肾功能正常,血沉167mm/h,A39g/L,G52g/L,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血清免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8岁。因持续发热、畏寒伴头晕、出汗、胸闷、纳差、乏力、四肢关节酸痛8天,于1991年3月1日入院。无伤寒或外伤史。查体:急性病容,重度贫血貌,T39.8℃,BP15/8kPa,肝助下1.5cm,脾肋下1.0cm。Hb48g/L,RBC1.58×10~(12)/L,WBC3.0×10~9/L,N0.58,L0.42,BPC50×10~9/L。其他检验正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农民。右上腹隐痛半年,间断性黑便四个月。曾在外院按“胃炎”治疗,效果不佳,右上腹隐痛以夜间为甚,黑便呈柏油样,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呕血二次,1988年11月2日以“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体查:T36℃,P84次/分,R21次/分,BP16.0/9.33kpa。营养差,神清,全身皮肤粘膜苍白,肝脾肋下末触及,右上腹肌稍紧张,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存在.血常规:Hb45g/L,RBC15×10~(12)/L.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18岁,患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反复4次上消化道大出血,1988年8月21日又因呕血、黑便入院。查体:T36.6℃、 P115次/分,BP13/6.7kPa。巩膜黄疸、脾巨大下缘入盆腔。Hb60g/L,WBC 0.9×10~9/L,RBC1.98×10~(12)/L,I.I 13u,A/G=3.6/1.4。 X线检查:食管中、下段静脉曲张。经输血等支持疗法两周后Hb 90g/L,WBC 1.3×10~9/L,血小板120×10~9/L。持硬麻下剖腹探查,有中等量腹水,肝脏呈弥漫性结节样改变,巨脾。肝圆韧带内脐静脉充盈,直径约1.5cm,冠状静脉迂曲扩张直径1.2cm。肝活检后测门脉压力为4.4kPa,结扎脾动脉后切脾,脾重4Kg。解剖出冠状静脉全长,在其入门脉干处切断。近端结扎,远端备吻合。然后解剖左肾静脉。取脐静脉一段6cm;先行脐-左肾静脉端侧吻合,再用血管吻合器行冠-脐静脉端端吻合。其吻合径1cm。吻合后脐静脉充盈良好。再侧门脉压为4.1  相似文献   

10.
男 44岁 住院号460711。无明显诱因每天发作一次畏寒,寒战,高热二月余。间歇期精神,食欲如常。曾去过四川省汶川县(黑热病病区)。查体:贫血貌,心肺未查出异常,肝肋下1.5cm,脾肋下3cm,质中等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Hgb86g/L,RBC2.8×10~(12)/L,WBC2.8×10~9/L,N68%,L32%。肝功:TTT17.4u,ZTT20u.CCFT(?)SGPT36u,总蛋白63g/L,A25g/L,多次查末稍血未查见疟原虫。骨髓片:查见利什曼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摘要患女,45岁,因齿龈出血头晕乏力一月余伴低热,活动后心悸气急二周入院。有苯接触史14年,其间出现白细胞减少,最低至1.3×10~9/L,经治疗曾上升至3.0×10~9/L,近6年未再与苇接触。查体:轻度贫血貌,躯干有针尖大出血点3~4个,左膝关节外侧有瘀斑局部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80g/L,RBC2.5×10~(12)/L,WBC3.45×10~9/L,分类见原粒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6岁。15年前体检发现脾肿大至肋缘下2指,于1990年10月入院。检查:轻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脏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cm触及;脾肿大,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06×10~(12)/L,白细胞9.8×10~9/L,中性0.63,淋巴0.35,血小板132×10~9/L,  相似文献   

13.
本院消化内科近期采用内镜硬化疗法(EIS)成功地救活了一名处于重度出血休克的食管静脉大出血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齐某,男、60岁,确诊肝硬化已二年。于1991年10月11日18时15分急诊住院。入院前一小时呕血约500毫升,入院前一小时呕血约500毫升入,院后又相继呕血约1000毫升。查体:脉搏110次/分,血压12/9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腹水征(+)。急检血常规:RBC3.52×10~(12)/L,Hb 102g/L,WBC 32.0×10~9/L,S 84%,L 16%,SGPJ 18V、TTT4V、ZnTT10U,HBsAg(-)。诊断为门脉性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  相似文献   

14.
例1,男,45岁。因小腿瘀斑6月,发热5月入院。查体:T38.5℃,P 102,R24,BP 14.6/9.3 kPa。消瘦,苍白,颌下及腹股沟可触及10余个花生米大的淋巴结,胸骨无压痛,肝肋下4.0cm,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RBC1.95×10~(12)/L,Hb61g/L,WBC16×10~9/L,分类N11%,幼稚85%,血小板41×10~9/L,网织红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粒35%,早幼粒38.5%。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男,63岁,因纳差消瘦伴头昏乏力面色苍白10个月,于1986年3月5日收入本院。体检:慢性病容,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牙龈有血迹,胸骨无压痛。心肺阴性,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9×10~9/L,Hb<30g/L,RBC1.65×10~(12)/L,BPC 100×10~9/L。尿常规:蛋白+,WBC4~6/Hp。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清铁5.37μmol/L,血清铁蛋  相似文献   

16.
郝东伟 《疑难病杂志》2009,8(12):756-756
<正>患者,男,58岁。因肠憩室间断性黑便、肠出血13年,加重1年,要求手术治疗入院。1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继而出现黑便、鲜血便。消化道造影示:小肠憩室。后患者间断出现黑便、便血,时间无规律。1年来,患者先后便血5次,量较前增多。查体: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WBC 9.8×10~9/L,N 0.73,L 0.16,RBC 4.22×10~(12)/L,Hb 107 g/L,PIT 407×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性,1 3/12岁,住院号89685,因持续发热10天,于90年7月13日入院。 T38.5℃,体重7Kg,营养差,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率102次/分,律整,无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 血型A,血白细胞10.3×10~9/L,中性43%,淋巴57%,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9×10~(12)/L,血小板400×10~9/L,双仿血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诊断为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8.
我院曾收治胃肠型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病)2例报告如下。例1,男,27岁。因高热10天,进行性肝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入院。1个多月前曾因急性阑尾炎在外院2次手术,此后一直不规则发热伴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骨髓检查和淋巴结活检均阴性。入院时检查发现:高热39℃;肝肋力3cm;脾达脐平。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81g/L,白细胞1.3×10~9/L,血小板20×10~9/L;髂骨穿刺,髓象再生低下;胸骨穿  相似文献   

19.
<正>男婴,11月,4天前无诱因,两颊部及臀部出现大片状暗红色、境界不清、压之不褪色之皮疹,无瘙痒,不发热。查体,心肺(一),肝肋下2cm,脾肋下1cm,既往体健,父母健在。血常规WBC12.3×10~9/L,RBC3.67×10~(12)/L,Plt1.049~0.87×10~(12)/L.骨髓涂片:巨核细胞2.2cm×2cm中发现幼稚22只,过渡28只,成熟33只,裸核3只。血小板呈簇状~大片状分布,巨核细胞形态稍扩大。经予抗生素、复方丹参、潘生丁等治疗20余天,皮疹消失,1月后查血小板0.917×10~(12)/L  相似文献   

20.
<正> 例1:张某,男,40天,因不规则发热半月余入院,无寒颤。病后吸乳量少,面色逐渐苍白,精神较差,时有嗜睡状态,曾惊厥2次。其母于妊娠35周时发热4天,未就医,自服中药热退。体温38.5℃,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肝肋下4cm,剑突下2cm,质地充实感。脾肋下4cm,质中。化验:血红蛋白68g/L,红细胞275×10~(12)/L,白细胞8.1×10~9/L,中性粒细胞43%,淋巴细胞55%,嗜酸粒细胞2%,网织红细胞6%,血小板90×1010~9/L。疟原虫(一)。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