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不同分子量大豆多糖的表征和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酸提大豆多糖为原料,通过控制降解条件得到4种不同分子量的大豆多糖样品,分子量分别为550,347,285和21 k Da。对4种多糖进行了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并分别测定了4种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4种大豆多糖都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抗氧化活性高低有所不同,分子量为285 k Da的大豆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还原能力最强,分子量为21 k Da的大豆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弱,还原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2.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一种多肽类或蛋白质。该文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种类,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Bowman-Birk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结构和特性,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功能及提取纯化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硅胶-壳聚糖为载体,通过戊二醛偶联胰蛋白酶,制备固定化酶,分离纯化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戊二醛浓度、反应温度、酶浓度等影响固定化酶制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戊二醛的浓度为2.0%,反应温度为20℃,胰蛋白酶与载体比为15∶ 1 000时,分离纯化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最高,达1872.51 U·mg-1,比粗品高46.22倍.结果表明通过该法能够获得较高活性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为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与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病品种Hartwig和小粒黑豆,感病品种辽豆15和中黄28分别接种线虫,检测大豆根系中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量对大豆抗胞囊线虫的抗性.经过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感品种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表达量明显高于未接种的品种,各个品种的STI表达量也不同.说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参与抗病过程.但是各个品种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表明抵御线虫的抗病作用机制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Bowman-Birk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Bowman-Birk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BBI)的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并对其在医药领域、饲料工业及植物抗虫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接续四)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一种,Mandarino和Bolotari分析了13个巴西大豆品种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结果为10·65~27·23mg/g;Vollmann等利用基因技术培育了一种低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大豆品种。发芽也是调控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有效途径。Bhatia和  相似文献   

7.
宋美  郭顺堂 《大豆科学》2006,25(4):349-354
大豆经酶解后可产生呈现鲜味的物质。为了研究产品中鲜味的来源及产生鲜味组分的主要组成,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经风味蛋白酶改性,感官分析后发现,水解度达到43%时的酶解液呈鲜较强、苦味较弱;该酶解产物过截留分子量为10000Da,6000Da,3000Da的超滤膜,分成四个组分,发现是平均分子量小于3000Da的肽组份,而大于3000Da和小于500Da的组分只有微弱的鲜味,苦味和涩味明显。研究结果同时发现该酶解产物与肌苷酸间有显著风味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元  秦贵信  王涛  张兵  朱丹 《大豆科学》2007,26(6):930-934
大豆经适当加工可减少或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因而大豆制品所含的抗营养因子成分不同.通过竞争ELISA法和胰蛋白酶抑制法检测豆粕、膨化大豆、脱壳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全脂豆粉、脱脂豆粉和热处理大豆粉大豆加工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的活性,并进行SDS-PAGE分析,进而比较其主要抗营养因子灭活的程度.结果表明,在现取样的10种大豆加工制品中,膨化处理除去了绝大多数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一种较理想的加工工艺;去皮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几乎被灭活,但仍存在一定量的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此项工作为评价大豆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豆糖蜜上清液中除大豆低聚糖(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外,还含有色素、无机盐、含氮组分和有机酸等杂质。本文主要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脱色糖蜜上清液过程中去除杂质的机理并优化了纯化工艺。结果显示:脱色上清液中主要的含氮组分有5种游离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酪氨酸)和1种二肽(谷氨酸-酪氨酸)。用离子交换树脂直接处理脱色上清液的效率很低,含氮组分在3倍柱体积处理量时穿透;而离子交换树脂对纯含氮组分的吸附能力很强,处理量约为40倍柱体积。因此,无机盐(Na~+、K~+和Cl~-)和有机酸(柠檬酸)成为了树脂吸附含氮组分的制约因素。用电渗析法脱除无机盐后,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含氮组分的吸附效果显著改善,处理量升高到35倍柱体积;继续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阳离子树脂流出液中的有机酸,即可获得高纯度的大豆低聚糖。同时通过拟合Thomas方程,分别计算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含氮组分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柠檬酸的最大固相吸附浓度。  相似文献   

10.
以糖基化大豆蛋白为原料,经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得具有抑制致病菌粘附功能的糖肽,并分析功能性糖肽的消化稳定性。酶解物用Sephadex G-25层析可获得表观分子量分别为20 000 Da、6 500 Da和小于3 000 Da组分。对酶解物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体外模拟依次消化2 h后,20 000~6 500 Da的大豆糖肽分子量变化不大,较稳定,而分子量小于3 000 Da的大豆糖肽中有5%被消化,稳定性略有变化。说明糖基化大豆蛋白酶解物其功能性成分可以较稳定存在于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1.
Some studies suggest that increased consumption of soy protein hydrolysates may cause body weight loss but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s unknown. The objecti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c.v.) infusion of soy protein hydrolysates decrease foo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Adult male Sprague Dawley rats (n = 24) received i.c.v. injections of soy hydrolysate I (SH I) or soy hydrolysate II (SH II) three times weekly for 2 weeks. Krebs solution and leptin were used as negative and positive controls respectively. SH I (6.5–20 kDa with a strong band at 14 kDa) was produced by hydrolysis with alcalase, and SH II (∼2 kDa) was obtained by hydrolysis and ultrafiltration. Leptin successfully reduced body weight (−1.60 g) 24 h (p = 0.0093) after the third injection. SH I caused significant (p = 0.0009) decreases in body weight (−1.70 g) 24 h after the third injection but not after 48 h. SH II showed a tendency to prevent body weight gain but this effect was short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40). Food intake was not affected by any of the soy hydrolysate treatments but leptin injection did cause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food intake (p < 0.05). Data suggest that soy alcalase hydrolysate can decrease, in the short term, the rate of body weight gain independently of food consumption. This preliminary data show that soy peptides may play a role on body weight regulation, possibly by increasing energy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大豆卵磷脂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卵磷脂是以大豆油脚为原料提炼的卵磷脂,含有胆碱、维生素、矿物质、亚麻酸及次亚麻酸等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在许多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技术原因,高纯度卵磷脂的生产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阻碍了其在医药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为此,对近年来大豆卵磷脂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和分析,以期为高纯度大豆卵磷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Yam flour was substituted 10, 20 and 40% with defatted and full fat soy flour. The effect of the substitution on the proximate composition, swelling power, solubility, water binding capacity and Brabender visco amylograph cooking properties of the yam flour and acceptability of the cooked paste (amala), were evaluated. Protein contents of the mixtures were 23.0 and 25.5% on substituting 40% full-and defated soy flours for yam flour; ash and crude fibre contents increased while carbohydrate content, swelling power, Brabender paste viscositi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soy flour substitution of yam flour. Colour, texture, taste and overall acceptability of pastes (amala) from the mixed flours were rated lower than that of yam flour. Up to 10% defated and 20% full fat soy flour substitution for yam flour was acceptable for amala.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大豆制品的健康作用的认识,西方国家对大豆消耗不断增加.流行病学调查、人群营养干预试验和动物试验都表明大豆蛋白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甘油三酯浓度和肝细胞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该文综述了大豆蛋白调理血脂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四种豆子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波长、不同乙醇浓度、实验室条件等对大豆异黄酮测定的影响,并通过试验找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最佳条件,测定提取的黄豆、红豆、绿豆、黑豆中的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并对其含量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有限水解作用。分析了酶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底物浓度,半胱氨酸,异Vc钠,亚硫酸钠浓度等因素对大豆蛋白水解作用的影响。试验得出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较佳条件是酶浓度为8000U/g底物,反应时间150-200min,温度50℃,大豆蛋白浓度为4.5%-8%,半胱氨酸浓度0.25%。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酶解程度的大豆分离蛋白在配制酱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对不同酶解程度的大豆分离蛋白在配制酱油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酶解大豆蛋白的工艺参数,然后对添加不同酶解程度的大豆分离蛋白配制酱油的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酶解温度为50℃、pH为7.0、酶解时间为5h条件下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最适合应用到配制酱油中。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对大豆蛋白增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歧  李荣和  齐斌  刘蕾  陈进国 《大豆科学》2001,20(2):102-104
为了提高大豆深加工产品的得率和蛋白质含量,利用超声波处理大豆经湿磨后的浆潭混合液态物,产生超声空化效应,提高大豆蛋白的溶出率,减少大豆蛋白在豆渣中的残留,试验表明:超声提取技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溶出率,从而使豆乳蛋白含量相对提高6.6%,豆乳干物质重量相对提高11.6%。该技术对于传统大豆制品及现代大豆加工新产品如豆奶、速溶豆粉及分离蛋白、农缩蛋白等产品的生产均具有提高蛋白含量、增加得率的效用。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大豆胶粘剂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文 《大豆科学》2011,30(2):328-332
大豆胶粘剂是一种绿色环保胶粘剂,在人造板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改善大豆胶黏剂的耐水胶合性能及防腐性能,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其中耐水胶合性能的改性研究较多,包括物理改性、尿素改性、酸碱盐改性、接枝共聚、共混改性、有机试剂改性、晶须、纳米改性等.该文对目前国内有关大豆胶粘剂的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