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数字统计,介绍了我国面广量大的195型柴油机燃油和机油消耗率的水平以及和国外的差距。从试验研究的实际效果出发,论述了195型柴油机降低燃油和机油消耗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指出了降低部分负荷燃油消耗率、解决扭矩储备和进一步降低机油消耗率是195型柴油机目前节能的重点。提出了评价部分负荷燃油耗水平高低的正确方法。强调了配套最佳化是195型柴油机获取真正社会节能效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黄宪 《柴油机》1998,(1):7-11
介绍6170ZC型柴油机研制过程中为提高柴油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率与机油消耗率和提高工作可靠性所进行的设计研究以及样机性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中冷及其它措施后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都达到了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3.
机油消耗率是柴油机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它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和寿命.降低机油消耗率是提高柴油机经济性、可靠性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措施之一.165F柴油机自投产以来,机油消耗率很不稳定.少数柴油机的机油消耗率竟高达10g/(PS·h).严重者还影响柴油机的正常使用.为此,近几年来我厂组织了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专题攻关.对165F柴油机进行了降低机油消耗率的试验研究.尤其是对活塞环结构等作了明显改进.并在实际使用中对改进的方案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阎甲良  尹东 《柴油机》2010,32(1):1-4
介绍了8DKM28柴油机的设计目标及主要零件的技术改进,通过这些改进,该型柴油机的运转和排放性能得到提高,燃油消耗率和机油消耗率降低,彻底解决了原型机(8DLM28柴油机)NOx排放不能达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在所有领域内,节能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在船用柴油机领域内,降低柴油机本身的燃油消耗率是目前最大的课题之一。各柴油机制造厂在降低燃油消耗率方面,那怕仅是一克都要进行激烈的竞争。关于燃油消耗率,从扫、排气效率角度来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窜机油问题是柴油机设计、制造普遍存在的共同性的质量问题之一。窜机油造成机油耗能量增高,这个仅仅是一个过量消耗的问题,而且还有相关擦摩付磨损增大、发动机性能恶化、寿命降低等现象。所以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的同行都对此非常关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目前国外先进水平柴油机的机油消耗率为0.5克/马力小时以下,发动机在使用后期仍保持0.7克/马力小时。  相似文献   

7.
高程  沈德  曲健将 《内燃机》2012,(1):29-33
介绍了柴油机机油消耗高的排查方法,通过对机油消耗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行试验和测量,提出了设计改进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使柴油机机油消耗率得到了进一步降低,同时也促进了柴油机的环保排放达标。  相似文献   

8.
<正> 一、前言由于燃油价格上涨,燃油费用显著增加人们正多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燃油费用。作为一个柴油机制造厂的日本钢管公司(NKK),在保证柴油机的使用可靠性和寿命的前提下,也把降低燃油消耗率作为一个紧急课题,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结果降低了PC 2—5、PC 4及PA6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本文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非道路用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非道路用柴油机样本的分析和统计,得到了加权燃油消耗率与标定工况燃油消耗率的关系以及各类柴油机加权燃油消耗率与其标定功率的数学模型和标准差,为预测及评估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水平提供了依据;首次对加权燃油消耗率的不确定度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评估了国内外非道路用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非道路用柴油机相比,国内非道路用柴油机燃油消耗率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降低机油消耗和提高其使用寿命,是完善柴油机的基本任务之一。按机油消耗指标来看,苏联制造的很多柴油机落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从国外柴油机在苏联试验来看,机油消耗为燃油消耗量的0.4—0.7%,而较好的为0.2—0.4%。苏联柴油机制造业暂定的耗油定额为0.6—0.8。因此,在研究所和柴油机制造厂面前提出了研究结构和工艺措施的任务,使机油消耗量降低到燃油消耗量0.3—0.5%的水平。 降低机油烧损量gM·Y,课题涉及Ч9.5/10高速柴油机,其gM·Y值为燃油消耗量的1%以上。为了降低机油消耗量,在柴油机上设计和试验了不同弹性的铸铁油环和钢带环。油环弹性的提高是依靠采用专门的衬簧(弹簧式和片式)。油环弹性根据ГОCT7295一76测量,据此确定活塞环对缸壁的平均压力P。在8瓩柴油机—发电机组(柴油机2Ч9.5/10)上,研究了油环弹性对机油消耗及使用寿命的影响,使用燃油按ГОCT305—73、M10B2,机油为TY38—101—278—72,用下述负荷规范:空转、50%、75%、100%、110%。110%负荷规范下工作1小时(在100%负荷规范下工作9小时以后)。柴油机油底壳每经25小时加油一次,而机油的物理—化学分析试样每经  相似文献   

11.
降低功率使用是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率的方法之一。本文对B&W柴油机机型选择以及降低功率使用后燃油消耗率的计算、排气温度、排气量的修正等几个问题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概要本文所论述的燃油消耗率的降低仅涉及中速柴油机的全负荷点(P_e≈18bar)。对部分负荷时燃油消耗率的降低措施(如在提高ε的同时改变着火提前角等)不予考虑。本文以理想柴油机为基础,对实际柴油机中会出现什么损失,要消耗多少燃料和这些损失能否予以减少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燃烧方式已达到很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引言不久前,MAN公司和它的专利生产厂研制了燃油消耗率低的KSZ-B/BL型低速柴油机。自1977年6月完成一号机的制造以来,已接受订货50台,总功率约100万马力,使用情况反映良好。但是,目前对船用柴油机节能的要求越来高,为了适应这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小型柴油机降低燃油消耗率的工作机理、技术措施和试验结果。研究表明,165F系族小型柴油机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在批量生产中完全可以达到《中小功率柴油机产品质量分等》的优等品水平。  相似文献   

15.
庄保怡 《柴油机》1989,(5):12-13
<正> 日本新泻株式会社为适应用户的需求,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可靠性好作为首要目标,开发了轻型大功率、低油耗的 NSF 型船用柴油机。其主要技术规格如表1所示。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6NSF 型柴油机的横剖面图和6NSF-M 型柴油机的性能曲线。NSF 型船用柴油机的主要特点如下:a.燃油消耗率低。由于采用了高性能增压器和配气定时的优化,使排气温度降低,燃油消耗率下降。在功率和转速为500PS、2200r/min 时,燃油消耗率为152g/PS·h;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八十年代设计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喷射装置,主要的目标是提高动力性、可靠性和降低燃油消耗率。但是,近年来随着柴油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一方面,对功率和燃油耗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排放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气缸内孔不同区域的磨损特征,对缸套内壁进行分区并设计三种缸套内壁激光微织构方案。通过工艺试验确定激光微织构加工参数,并对缸套进行实际激光微织构加工,研究了气缸内孔分区异化激光表面微织构技术(laser surface micro-texturing,LST)对内燃机综合性能的影响。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表明:与原机相比,配装三种激光微织构缸套的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机油消耗率最大降幅达45.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缸套上止点区与裙部主接触区复合微织构方案可显著提高柴油机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王建国 《内燃机》1991,(2):42-43
195柴油机是一个量大面广的机型,通过几年来的节能改造,其燃油耗和机油耗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达到较先进的水平。但由于产品可靠性、耐久性较差,用户存在着重使用轻维护保养的现象,在使用中普遍存在着“功率低、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195柴油机使用几个月后,其燃油耗比出厂指标高10~30%,机油耗也成倍增加,造成油料的极大浪费。本文从使用角度谈谈195柴油机节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经常保持柴油机良好的技术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利用Converge软件建立某大缸径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仿真研究扫气口水平倾角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解耦涡流比的单独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扫气口水平倾角过大或过小均导致缸内产生回流区及新鲜空气过早溢出,降低扫气效率;与原机水平倾角为15°时相比,当扫气口水平倾角为10°时,有效燃油消耗率和NOx排放均降低;在合理范围内增大涡流比可有效改善油气混合均匀性和燃烧过程;与原机涡流比为4.5时相比,涡流比为20.5时燃油消耗率降低5.09%,燃油经济性明显改善;但涡流比过大对燃油消耗率的改善较小,同时导致壁面传热损失较大,因此涡流比应控制在20.5以下。  相似文献   

20.
195柴油机是一个量大面广的机型,通过几年来的节能改造,其燃油耗和机油耗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达到较先进的水平。但由于产品可靠性、耐久性较差,用户存在着重使用轻维护保养的现象,在使用中普遍存在着“功率低、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195柴油机使用几个月后,其燃油耗比出厂指标高10~30%,机油耗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