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Tc Y-Ba-Cu-O系列超导材料,一般是以BaCO_3,Y_2O_3,CuO为原料,按一定化学成分配比,经混料、研磨、成型、预烧,然后在空气气氛下,不低于1000℃温度中烧结,继而进行高温淬火,最后在氧气氛中,经400℃退火处理而成的。 Y-Ba-Cu-O超导材料的氧缺位数以及后处理工艺中补氧量的研究,对寻求最佳制备工艺和了解超导材料的机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使用日本产Rigaku TG-DTA(热重-差热分析)仪,分别对原材料Y_2O_3,BaCO_3,CuO(均为分析纯)和按  相似文献   

2.
我们分别用BaF_2,BaCl_2及YF_3来部分取代BaCO_3及Y_2O_3,制备出一系列含卤族元素的超导体。并用调整F(Cl)的含量的方法,探求了与超导机制相关的信息;对掺F高T_C超导体的T_C变化现象作了检证。 报导了氯化物掺杂对YBa_2CU_3O_(7-δ)超导电性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用表面处理稀土氧化物Y_2O_3,GeO_2的方法制备了Y_2O_3/GeO_2/环氧树脂辐射防护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用多道γ谱仪测试并分析了材料的辐射防护能力.结果表明,制得的材料中的Y_2O_3和GeO_2粒子并未与环氧树脂发生键和反应,Y_2O_3与GeO_2粉末的加入明显提升了材料防护射线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YBa_2Cu_3O_7-δ超导样品及经“淬火”处理后样品的喇曼光谱进行了分析,得到超导相Cu—O键的剌曼活性模为335,440和492cm~(-1),它们分别对应于Cu(2)-O(2)键在a方向上、Cu(2)—O(3)键在b方向上的反对称拉伸振动及Cu(l) O(l)键在c方向上对称拉伸振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主组成及少量外加物对Y_xBa_(1-x)CuO_3系超导陶瓷导电性与超导电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配料组成Y∶Ba≈1∶2时最容易制取稳定的、零电阻为88K以上的高临界温度T_c的超导材料;采用Bi、Pb、Na、Co等对阳离子进行部分替位更换,仍能获得超导特性,但对T_c值没有改进;少量外加物对YBa_2Cu_3O_(7-δ)系超导陶瓷的T_c值有明显的影响,微量钴离子的掺入可使T_c提高到110K,但掺入量较多时反使T_c降低.  相似文献   

6.
《稀土高温超导粉的研制》研究课题是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担的省重点科研项目,于1992年1月22日在南昌通过了技术鉴定。 本研究采用了江西省稀土矿生产的不同纯度的Y_2O_3和RE_2O_3,混合稀土Ho_2O_3(56.13%)和混合稀土Er_2O_3(91%)为原料,制备了Y-Ba-Cu-O和RE-Ba-Cu-O等不同系列的超导材料。根据国际联机和国内检索,与会专家经认真评审,一致认为该课题组所研制的系列超导粉样品的零电阻温度已达  相似文献   

7.
近期文献报道了选择满足ABO_3化合物中B位要求条件下的过渡族元素以及其它元素如V,Cr,Bi等,掺入(YBa)CuO_3中,它们可能取代Cu的位置,可以作为“结构探针”引出与其周围O的2p电子,氧缺位以及Cu、稀土离子等相互作用信息的变化,这有助于对超导微观机理的了解;且从少量过渡族元素和其它元素掺杂所带来的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近红外发光材料Y_(1.98-x)Yb_xEu_(0.02)O_3(其中x=0,0.01,0.02,0.04,0.06,0.10),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PL)等测试方法、技术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及测试.结果表明:Eu~(3+)和Yb~(3+)掺杂的荧光粉中,Eu~(3+)和Yb~(3+)部分取代了Y~(3+),并占据其晶格位置,而对Y_2O_3的立方相晶体结构未产生显著影响;在466 nm波长(Eu~(3+)的特征激发峰)激发下,在可见光区及近红外光区可观察到较强的发射光谱,其中,Y_(1.94)Yb_(0.04)~(3+)Eu_(0.02)~(3+)O_3在近红外光区发光效率最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Eu~(3+)和Yb~(3+)掺杂的新型荧光材料,可将硅太阳能电池吸收较弱的高能光子转换成吸收较好的近红外光子,可有效解决太阳光谱与硅太阳能电池光电响应之间存在的光谱失配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Y+Ba):Cu为1~2的Y-Ba-Cu-O系列超导材料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发现在这一实验范围内Y为15%~40%的任一配比经过通氧烧结后都是欠氧、超导的.观察了不同名义成分的超导体结构,发现它们都含有YBa_2Cu_3O_7的简单正交结构超导相(A相),而差异则体现在另一相(B相)的组分中,即后者似乎起了“吸杂中心”的作用.当Y的含量过多时,在B相上还会发现由Y_2O_3小粒子组成的C相.这些结果可用以解释一系列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0.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稀土锡酸盐体系Y_(2-x)RE_xSn_2O_7(RE=S_m,E_u;x=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的合成,结构与光谱性质及其变化规律,Y_(2-x)RE_xSn_2O_7为烧绿石型结构,属立方晶系,空间群Fd3m。发现稀土激活离子的发光强度强烈依赖于其掺杂浓度,合理确定了各种谱项及跃迁,并确定了共沉淀法合成这类稀土发光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研究了黄县盆地古近系煤中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根据敏感元素的指示意义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黄县盆地古近系煤中常量元素氧化物以SiO_2和Al_2O_3为主;与地壳相比,微量元素富集Mo、Sb、Pb、Bi,其中Mo的富集系数达7. 99。稀土元素含量整体较低,分布在14. 79~222. 78μg/g,平均65. 02μg/g,低于中国煤,接近世界煤。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中所有样品十分相似,均呈左高右低的宽缓"V"形曲线,具有明显的LREE富集、HREE亏损的特征,Eu存在明显负异常,表明各煤层稀土元素与陆源碎屑岩关系密切,且成煤期间稀土元素来源一致,陆源物质的供应相对稳定。黄县盆地煤中稀土元素主要以无机相赋存在煤中的黏土矿物中。灰成分指数(Fe_2O_3+CaO+MgO)/(SiO_2+Al_2O_3)、Mg/Ca、δCe/δEu、Sr/Ba以及V/(V+Ni)反映了黄县盆地古近系煤层的沉积环境为还原条件下的陆相淡水环境,且气候湿润,期间间歇受到过海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用分步合成法制备超导体 Y_(0.8)Gd_(0.2)Ba_2Cu_3O_(7-y),研究其超导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发现,体系的超导转变宽度较窄,XRD 中(00l)峰随烧结温升高而增强,且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合成质量较好的超导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高纯度Y_2O_3、BaCO_3、Ag_2O和Cu粉,制备了新的超导材料Y-Ba-Cu-Ag-O。该体系在90K附近电阻为零。实验证明,体系中Ag可以取代部分Cu;如果体系中Ag的含量过高,液氮区以上温度的超导电性消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YBa_2Cu_3O_(7-y)超导体系随Bi掺杂浓度变化的特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数据,分析了其晶体结构的变化,认定Bi~(3 )的掺杂使样品中形成一正交非超导相.  相似文献   

15.
采用EDTA-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新型的无钴钙钛矿氧化物Pr_(0.5)Ba_(0.25)Sr_(0.25)FeO_(3-δ)(PBSF),XRD分析表明PBSF为立方钙钛矿结构,同时与Ce_(0.8)Sm_(0.2)O_(1.9)(SDC)和BaZr_(0.1)Ce_(0.7)Y_(0.2)O_(3-δ)(BZCY)在1 000℃时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PBSF的热膨胀系数为15.2×10~(-6) K~(-1),明显低于Co基钙钛矿材料。以PBSF-SDC为阴极、NiO-BZCY为阳极、BZCY为电解质的单电池在750℃时最大功率密度为(865±38) mW/cm~2,极化电阻为0.092Ω·cm~2。结果表明,PBSC-SDC质子阻塞型复合阴极在H-SOFCs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新型陶瓷颜料Y_(1-x)Bi_xAlO_3(x=0,0.05,0.10,0.15,0.20)。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合成粉体材料的结构和形貌。X射线衍射仪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主要相是钙钛矿型的YAlO_3,还包括一部分石榴石型相的Y_3Al_5O_(12)。随着掺杂Bi元素量的增加,陶瓷颜料颜色由粉红色变为黄色,并且带隙值由3.78 eV增大到3.95 eV。这种变化是由于煅烧过程产生了氧空位(莫斯-布尔斯坦效应)。合成粉体材料表现出很高的近红外(NIR)反射率(分别为96.70%、94.24%、95.69%、94.50%和93.60%)。同时,这种颜料在测试温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电熔白刚玉、电熔镁砂、活性氧化铝为主要原料,以Y_2O_3为添加剂,分别在1300、1400、1500、1600℃温度下保温3h制备铝镁质干式捣打料。研究在不同煅烧温度下添加Y_2O_3对铝镁质干式捣打料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Y_2O_3的引入能促进尖晶石材料的烧结,当温度低于1400℃时,Y_2O_3与Al_2O_3通过固相反应形成亚稳相的YAlO3(YAP),随着温度的上升,YAP逐渐被Y3Al5O12(YAG)所取代,其中,Y3+在高温下易固溶到尖晶石晶格内,促进其晶界迁移和晶粒长大,使材料的致密度得到明显提高;在1600℃保温3h的热处理条件下,添加0.5%~1.0%Y2O3所制铝镁质干式捣打料具有较好的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其中,添加1.0%Y_2O_3所制材料的线变化率约为2.7%、显气孔率为26%、体积密度为2.8g·cm-3、常温耐压强度约为15.4 MPa、高温抗折强度达3.8 MPa。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锆增韧三氧化二铝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ZrO_2增韧Al_2O_3陶瓷的7种成分(ZrO_2含量分别为0、5、10、15、20、3045wt%,其中Y_2O_3为3mol%)进行了对比性研究。试验表明:在所研究的Al_2O_3-ZrO_2(Y_2O_3)系陶瓷中,在Al_2O_3中加入ZrO_2(Y_2O_3)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强韧性,并在15-20wt%ZrO_2时出现峰值;几种增韧机理中显微裂纹增韧起主导作用;在Al_2O_3-ZrO_2系中,ZrO_2的加入可以明显阻止Al_2O_3基体相的晶粒长大;在Al_2O_3基体中,ZrO_2粒子的分散有两种形态,其形成机理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Y_2O_3-CeO_2复合稳定剂及ZTA陶瓷材料物理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Y_2O_3或CeO_2单一稳定剂稳定ZTA(Y-ZTA或Ce-ZTA)陶瓷材料对某种性能的偏向即Y-ZTA强度高、韧性偏低,Ce-ZTA韧性高,但强度偏低,研究了Y_2O_3-CeO_2复合稳定剂复合稳定ZTA(Y-Ce-ZTA)陶瓷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Y_2O_3、CeO_2复合稳定ZTA可降低晶粒尺寸;稳定四方相结构;减少材料残余微裂纹,提高其密度,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强度。Y-Ce-ZTA材料的相对密度≥99%;σ-b≥740MPa;Hv≥18GPa,与Y-ZTA,Ce-ZTA相比,Y-Ce-ZTA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20.
微量Sc对2197铝锂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量Sc对Al-Li-Cu系2197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拉伸试验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δ'(Al3Li),θ'(Al2Cu)和T1(Al2CuLi)相仍为含Sc 2197合金的主要强化相;添加微量Sc使合金析出初生和次生Al3Sc颗粒,时效过程中δ'相依附在Al3Sc颗粒上析出、长大,形成Al3Li/Al3Sc复合沉淀相,但这2种颗粒的存在并未明显提高热处理可强化的2197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