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杨鹏 《中国油脂》2022,(7):I0051-I0051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一词,主要是指汉唐时期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事实上,丝绸之路名曰丝绸,却不止于丝绸。丝绸之路上的农业交流特别是农作物的交流与传播,总数超过百种,对丝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长久而巨大的影响。由陈阳译、美国历史学者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著的《沙漠与餐桌:食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起源》(以下简称《沙漠与餐桌》)一书,对丝绸之路上的谷物、豆类、水果。  相似文献   

2.
《丝绸》2023,(8):176-179
<正>“2023丝绸之路周”开幕7月12日,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丝绸之路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式开幕,主题为“丝路同行,互鉴共赢”,特邀匈牙利为主宾国。活动发布了《2022年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举行了“丝路之夜·数融之夜”暨“SROM海上丝绸之路云上策展大赛”颁奖典礼,还精心组织了展览、学术研讨以及丝路研学、丝绸之路文化进校园、丝路文物海报接力、  相似文献   

3.
信息动态     
2014年12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会在西子湖畔优雅开启,在原创琴箫合奏《丝路梦寻》悠远、苍莽的旋律中,国内外丝绸文化、丝绸之路和丝绸经贸界的重量级专家和精英们纷纷登坛,就“丝绸文化与人类文明”“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府杭州与新丝路建设”等话题,发表演讲,阐述观点,分享研究成果,交流思想心得,在寒气袭人的初冬时节,制造了一种别样的温暖.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笔者在修编《浙江省丝绸志》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国丝绸历史的资料。尤其对丝绸之路形成的政治背景,丝绸之路的起点、路径及中国丝绸向外传播的过程等作了一番考察,现将有关想法整理成文。1...  相似文献   

5.
《江苏丝绸》2014,(3):46-46
丝绸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瑰宝,丝绸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丝绸之路经济带、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丝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做好茧丝绸生产经营工作,保障和提高茧丝绸产品质量,维护好丝绸美好的形象,是我们从事蚕桑丝绸事业者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绸最早的国家。从浙江钱山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丝织品起,历代丝绸实物不断有所发现,特别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和“丝绸之路”大量丝织物的出土,为阐明我国丝绸发展的历史以及丝绸图案的沿革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但是,其中隋代的遗物却不多。那么,这个时期的丝绸是什么样的面貌?它对后世发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丝绸是中国的名片。寸寸丝缕的诞生来之不易,柔软舒适的亲肤和图案色彩惊人的美丽,注定了丝绸的天然高贵和神秘。古往今来,丝路驼铃以丝绸的名义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的讯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的建设,让中国再次成为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发达经济圈的领航者。无论时光和科技的脚步如何飞奔,具有国礼品质的丝绸产品,至今仍深受世界人民的热爱和追捧,水墨丹青写意画般的中国风印花图案令人  相似文献   

8.
《丝绸》1993,(4)
据传,中国黄帝时代,初民们偶而发现了从树上掉落下来的茧子,并从茧子上理出了丝。其后数千年,丝绸成为中国人无可争议的骄傲,丝绸之路延伸到欧亚大陆,驼队给世界人民带去了云霞般的美丽。 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又一条新的丝路从西子湖畔丝绸之府的杭州起步,她将穿  相似文献   

9.
王翔 《江苏纺织》2015,(1):11-12,1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的提出,大大振奋了沿途相关区域的经济神经。作为老牌丝绸重地,江苏丝绸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今年APEC上,宋锦的成功运用,更让江苏丝绸在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上信心倍增。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丝绸协会常务秘书长罗永平,请他谈谈江苏丝绸业的弘扬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朱华  范强 《四川丝绸》2004,(1):45-48
丝绸文化、丝绸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早在黄帝时代,已开始养蚕制丝,汉代开辟了与异域互通有无的,丝绸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繁衍出悠久历史、绚丽多彩的丝绸图案和丝绸制作工艺,形成独特的中国丝绸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龚建培 《丝绸》2020,57(3):62-70
民国是中国近代丝绸印花的发端时期,也是走向商业化、大众化、国际化的繁荣时代。文章从笔者收藏、拍摄的民国传世旗袍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织物,对民国丝绸印染的品种分类、设计方法、技术发展等进行了考察、界定、研究。并对民国丝绸印染品种发展中的创新成果、借鉴途径,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表明:民国丝绸印花创造了中国丝绸印染品种及工艺技术发展史上的另一次高峰,为新中国丝绸印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dynasties, the silk business policy was mainly export sal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New China, silk products were away from the domestic use custom, and export sale silk became the main body of silk design. In 1950s, the Soviet Union and other socialist countries became the trade objects; the product design basically followed the tradition; the style was slightly monotonous and conservative. In 1960s, the trade object suddenly turned to the capitalist countries, and the product design idea changed to cater to one's pleasure. After indirect contact and mastery of international fashion, the designers made new products constantl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stomer's aesthetics and fashion, and the style of capital and social marketing products was distinctive, which was good for sal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ilk trade objec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New China largely determined the style of the products. Export sale silk has made a lot of foreign exchange for China, and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rise of New China. © 2017 China Silk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在地缘政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未来欧亚高铁的开通,新疆将再现往日扮演的欧亚交通的桥梁的作用,乌鲁木齐将成为新的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采取了"相遇丝绸之路"的主题,旨在用地缘政治学来诠释当代艺术和组织展览。中亚各国和新疆本地艺术家的积极参与,让本届新疆双年展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天然彩色茧丝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系统介绍了彩色茧丝资源的世界分布情况和色彩遗传控制规律,彩色蚕丝与彩色棉的特性差异,以及彩色蚕丝保湿、抗菌、抗氧化和遮蔽紫外线等特殊功能,综合比较了日本、中国、泰国、印度和柬埔寨等国彩色茧丝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龚建培 《丝绸》2012,(6):63-68
分两个阶段探讨了民国前期杭州丝绸品种的特征。民国前期的杭州丝织业通过丝织设备的更新、国外产品的借鉴,以及新纤维材料的运用等,使丝绸产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在1912-1918年的兴盛时期,丝织设备的更新换代及经营方式转换,引发了丝织品种的近代变革;在1919-1937年的低落与鼎盛并存期,新兴纤维材料的运用和丝织、染整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丝织品种风格、织物结构上更大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古代丝织物的名称,东北地区古代自然环境、经济技术、丝绸生产状况等的考证,认为东北柞蚕茧丝的利用历史至少应追溯到距今1300年前的唐代。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中国古代丝织物上常出现织造文字的身影,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纺织品考古方面的重要信息。探讨了提花织物、缂丝作品及机头织款中中国古代丝织物织造文字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丝织物的织造文字研究对丝织物断代考证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丝绸贸易实现快速增长,但两国间的丝绸贸易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通过对中印丝绸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中印丝绸贸易增长的因素,提出了稳定发展中国丝绸对外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白伦 《丝绸》1998,(10):6-8
通过对我国制丝业现状的分析,阐明制丝业的内涵亟待改善的紧迫性,并就缫丝生产效率、出丝率、生丝质量及普及自动缫丝机等技术路线的调整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制丝行业整体素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应当抓紧对丝类产品电子检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励道铭 《丝绸》2000,(1):36-38
我国是生丝出口大国,但生丝检验却一直沿用传统的黑板检验法与复丝强力机,与国际编织品贸易要求的测试方法有很大差距。要抓紧对丝类产品采用电子检测的研究。研制国产化测试仪器,保持并提高我国生丝在帽 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