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02年1月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的肢体骨肉瘤24例,术前大剂量化疗2个疗程,第12周手术,术后化疗3~5个疗程,根据肿瘤坏死率测定调整术后化疗方案。手术方法:广泛切除18例,边缘切除6例。所有病例切除标本均做病理切片的坏死率评估。结果肿瘤坏死率测定:〉90%共18例,〈90%共6例,3年无瘤生存率72.2%,5年无瘤生存率66.7%,最终保肢率79.1%。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是治疗肢体骨肉瘤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前有效化疗是保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改善与扩大骨肉瘤保肢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MIA对16例拟行保肢术的骨肉瘤行新辅助化疗,同期对比非化疗保肢治疗的22例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6例化疗后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肢手术,1例切口延迟愈合,随访期间1例复发,3例病死。非化疗组3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7例复发,8例转移,7例病死。统计学分析发现术前化疗与术后复发有关,与切口愈合无关。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在不影响切口愈合的前提下,扩大保肢手术适应证,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保肢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治疗四肢成骨肉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成骨肉瘤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治疗后进行随访分析.方法 121例经病理诊断为成骨肉瘤患者,根据Enneking分级实施新辅助化疗,化疗药物为氨甲喋磷、顺铂、阿霉素和异环磷酰胺,部分ⅡB期的患者术前实施肿瘤血管栓塞.术后根据肿瘤坏死率选择化疗药物进行进一步化疗.手术方法主要为大段同种骨与关节移植47例,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52例.随访采用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保肢者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121例患者随访16~101个月,生存76例,总生存率62.8% .大段同种移植骨与关节移植47例,术后3~24个月完成骨愈合,MSTS得分(22.60±4.13)分,优良率76.3% .肿瘤型假体置换52例患者,MSTS得分(24.32±3.85)分,优良率84.6% .结论 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成骨肉瘤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肢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在骨肉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2007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骨肉瘤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病患施行保肢手术联合术后化疗,观察组病患施行保肢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2组病患局部复发与转移概率与1、2、3年生存率、生存质量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病患局部复发与转移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比较1、2年生存率,差异不明显,但3年生存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体生存质量增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病患肢体功能评价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组病患不良反应主要以Ⅰ~Ⅱ级为主,极少见于Ⅲ级,Ⅳ级未见,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保肢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骨肉瘤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安全可信,是治疗骨肉瘤的有效手段,应在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为高度恶性的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新辅助化疗可以早期消灭潜在的微小转移灶,缩小肿瘤及肿瘤周围的反应带,提高保肢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新辅助化疗是以超大剂量氨甲蝶呤(MTX)、阿霉素(ADM)、顺铂(DDP)、异环磷酰胺(IFO)组成的骨肉瘤术前、术后化疗方案,辅助手术治疗。大剂量MTX治疗可产生严重的甚至致命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在青少年骨肉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青少年骨肉瘤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保肢手术+术后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保肢手术+术后化疗方案。比较2组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估简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SF-12)和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1%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SF-12量表分别为(27±5)、(22±5),Enneking量表分别为(24.0±2.1)、(25.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转氨酶升高发生率(50%、41%、50%、32%、15%)和观察组(50%、41%、44%、3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第2年、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在青少年骨肉瘤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在改善肢体功能、延长生存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青少年下肢骨肉瘤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7例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分析在保肢手术加辅助化疗治疗方案13例(综合治疗组)和未接受化疗或仅接受不规律化疗而行单纯截肢手术4例(截肢组)的复发或转移。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复发或转移率为7.6%明显低于截肢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肢手术加辅助化疗治疗青少年恶性骨肉瘤是可行方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骨肉瘤病例中施予保肢手术疗法+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疗法+术后康复训练的意义。方法:选择65例患上骨肉瘤且于2011年03月至2014年09月进入本院的确诊者,以专业治疗工作流程的差异分组,其中甲组34例施予保肢手术疗法+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疗法+术后康复疗法,乙组31例施予保肢疗法,评定入选病例肢体功能,同时随访、记录其病变组织转移/复发率及其生存率。结果:甲组34例肢体功能临床优良率70.59%,乙组31例是54.84%,(P0.05);甲组3例病变组织转移/复发,乙组12例,(P0.05);甲组术后三年有27例存活,乙组16例,(P0.05)。结论:肿瘤科给予骨肉瘤病例治疗时,施予保肢手术疗法+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疗法+术后康复训练更为可靠,推荐视作优选措施。  相似文献   

9.
骨肉瘤是骨肿瘤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占原发性骨肿瘤的2%。而是术后化疗要根据术前化疗结果来调整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选择使得骨肉瘤的治疗前景光明,提高保肢手术的疗效,关键取决于术前和术后化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作为游离癌细胞(ITC)标志物在骨肉瘤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7例骨肉瘤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另设同时期转移癌组(B组,8例)、良性骨软骨瘤组(C组,10例)和正常对照组(D组,10例).FQ-PCR定量检测各组化疗前及术前外周血中VEGFmRNA的表达情况及A组VEGF mRNA在整个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A组化疗前的VEGF mRNA表达阳性率为74.1%、B组术前为100.0%,明显高于C组术前的10.0%和D组的0%.A组围手术期VEGFmRNA的阳性表达呈波动性变化.结论 VEGF mRNA是具有较好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骨肉瘤ITC的标志物,围手术期其水平的动态监测对骨肉瘤保肢结合辅助化疗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保肢治疗对策。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36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选择保肢治疗,基本治疗方法为术前化疗+外科治疗+术后化疗,观察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对该组患者关节功能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出现2例假体迟发性感染,术后随访均存活,2例局部复发,1例出现肺部转移,保肢成功率为91.67%,肢体关节功能评分(22.6±177;1.4)分,优良率为80.56%。结论保肢手术是治疗骨肉瘤的有效方法,保留了肢体功能,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术后康复锻炼及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实行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再加手术后的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不实行吡柔比星辅助化疗。具体方法是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的方案是采用吡柔比星+顺铂+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第二,保肢手术,手术遵循的原则是囊外要彻底切除,切缘距离肿瘤≥5cm,手术之后评价被切除肿瘤处的坏死率,坏死率>90%者,手术之后的辅助化疗可以采用原来的剂量和方案。患者的肿瘤骨组织被切除以后经过CO射线灭活以后再在原位植入,固定之后将缺损处用骨水泥填塞。瘤段骨切除灭火再植术3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人工关骨节置换术、骨缺损段置换术共24例。第三,手术之后的辅助化疗方案同手术前相同,疗程为4周,对症下药处理化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肢体功能Enneking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69.8%,对照组为52.0%,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12.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80.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患者与单纯使用保肢手术进行治疗相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命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肢体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者25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根据化疗临床效果行肿瘤的广泛切除人工肿瘤关节置换保肢术或截肢术,术后继续化疗,根据肿瘤坏死率大小决定术后化疗方案,对肿瘤坏死率≥90%者,继续术前化疗方案;对术前化疗效果不佳或肿瘤坏死率<90%的患者术后化疗加用依托泊苷或更改化疗方案。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6年。25例中2例术前化疗临床效果差,行截肢术,其余23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特制肿瘤关节置换治疗,5年带瘤生存率68%,5年无瘤生存率64%,局部复发率16%。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6周。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肢体原发性骨肉瘤是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探讨应用现代技术保存肿瘤肢体。方法:采用肿瘤段切除+体外灭活再植,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带血管蒂髂骨瓣折叠再造三种方法保肢。结果:手术切口I期愈合,并节功能半年后恢复。2例股骨远段成骨肉瘤分别于1年7个月和2年1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胫骨近段软骨肉瘤术后三月复发行截肢术,1例肱骨近段成骨肉瘤术后四年仍存活,肩关节功能外展达80°结论:保肢手术为目前治疗恶性骨肿瘤主要术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灭活方式和重建方法。化疗是保肢手术的重要前提和术后生存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才智  马峰  郭成安 《河北医药》2015,(4):574-576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方法,以及这种保肢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12年8月,经病理活检确诊的25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按照Enneking分期,采用Rosen T19方案,术前化疗2~4个疗程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继续化疗4~6个疗程。随访病例的肿瘤复发情况,采用MSTS评分标准评价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出现术后局部肿瘤复发3例,肺转移3例。结论经早期确诊,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联合新辅助化疗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四肢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具有侵袭性高、易早期转移、致残率高、预后较差等特点。骨肉瘤的精准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新辅助化疗能够尽可能消灭原发和转移病灶、缩小肿瘤体积及周围炎性水肿反应区,以新辅助化疗为基础联合外科手术切除已成为骨肉瘤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新兴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计算机导航系统等数字化医疗技术利用个性化医学影像数据并构建三维立体模型结构,为手术精准切除提供了可视化工具,进一步丰富了骨肉瘤的保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肱骨上端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2003年至2008年44例肱骨上端骨肉瘤,依据临床表现,X线特点及患者要求,随机分成两组,截肢术组和保肢术组。按照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肺转移),2年生存率等评价临床疗效。平均分别随访22个月、12个月(10~34个月)。结果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肺部转移率,2年生存率,截肢术组分别为25%、33%、58%。保肢术组分别为40%、40%、50%。结果显示,截肢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保肢术组。结论肱骨上端骨肉瘤的保肢手术仍需改进提高。加强综合治疗,手术中肿瘤组织切除及灭活彻底与否均系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5年2月-2008年3月在本院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的1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3个周期的化疗,化疗结束1周后,成功实施保乳手术,术后行综合治疗,随访1~3年,全部无瘤生存,术后1年89.47%的患者对自身乳房外形满意。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符合条件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灵活选用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的重建方法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35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各种保肢术后的效果、生存质量、并发症及处理。本组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 手术 术后化疗。在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185例,大段异体骨移植82例,骨水泥填充22例,灭活再植17例,自体腓骨移植13例,单纯切除无重建者37例。结果35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共42例,均为肺部转移,其中2例合并肋骨转移,局部复发42例,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共84例,占23.6%。最终保肢率占77.4%。结论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中,肿瘤广泛切除后,骨重建技术的进步,是增加保肢手术范围,改善功能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林峰  唐晓春  蔡迅  姚阳 《安徽医药》2005,9(5):365-366
目的探讨骨肉瘤新辅助化模式的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将38例骨肉瘤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与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组20例术前化疗1~2个疗程,术后化疗4~6个疗程.辅助化疗组仅给予术后化疗4~6个疗程.根据肿瘤坏死率调整术后化疗方案,并评价两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新辅助化疗组中肿瘤坏死率测定:>90% 14例,<90% 6例.术后2年转移率为25.0%,2年生存率为80.0%,临床疗效好于辅助化疗组.结论新辅助化疗模式在降低患者术后转移率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治疗骨肉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