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解决IEEE 802.16-2004标准中Mesh模式缺乏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机制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支持QoS保证的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Mesh网络架构。该架构使用原标准已有业务分类,定义了动态业务流建立的协议流程。通过拓展分布式管理消息实现了动态业务管理消息在WiMAX Mesh中的传递。改进Mesh模式下数据子帧分配方法,提供了不同业务的数据调度。改进的分布式调度消息可以快速地`完成业务流建立,数据子帧的分配方法则对不同级别业务提供了吞吐量和时延方面的支持。该架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实现WiMAX Mesh网络服务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线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对准入控制、流量控制、带宽调度算法问题,在分析IEEE 802.16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体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架构以及死限制调度和余量调度相结合的上行调度算法,并对其进行了设计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对实时业务提供较好的支持, 基本功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EPON系统核心MAC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融合FPGA技术与嵌入式系统实现了EPON的点对多点MAC接入功能.帧校验、加密、分类及仲裁等控制部分用FPGA完成,涉及复杂算法的注册与动态带宽分配利用嵌入式Linux平台实现.对MAC控制器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点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机制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案以改善网络QOS性能.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以采用低成本的FPGA来实现,为开发MAC控制器专用芯片提供了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种移动IPv6中端到端的QoS上下文转移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协议的QoS上下文转移框架,弥补了上下文转移协议中上下文仅在移动节点切换前的接入路由器和切换后的接入路由器间转移不能满足端到端的QoS机制需求的不足.采用端到端的QoS上下文转移方法,减少了移动节点切换后重新发起信令建立QoS转发处理所带来的延时,使移动节点会话的QoS服务中断最小.采用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框架,能提供无缝的切换并能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信令开销和切换延时.通过在网络模拟器ns2中的仿真实验比较了本方法与重新发起RSVP信令建立QoS状态的方法的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具有更小的延时和更少的丢包.  相似文献   

5.
基于ATM网络IP的Qo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传统IPOA(IP(Internet Protocol) Over ATM)不保证任何QoS(Quality of Service)的问题,通过扩展IP数据头,提出了一种用户业务优先级方案.它可在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交换虚通路SVC(Switched Virtual Circuit)上为IP(Internet Protocol)综合业务提供QoS,以获得更好的分组传送性能.与传统方案相比较,能够享有ATM网络提供的各种QoS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QoS约束的Web服务选择和排序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约束的Web服务选择和排序模型,在研究Web服务的三维QoS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基于QoS约束的服务选择模型,进一步研究服务效能的概念和量化方法并设计基于服务效能的排序模型.该模型的原型系统已经在国家地质调查网格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保障用户对服务的需求,具有很高的查准率、响应率以及较好的负载均衡能力,提高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网络应用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视频数据流的长程相关性特点,提出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中面向实时可变比特率视频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利用自适应线性单步预测器对未来到达的平均视频流量进行预测,实时预测结果用于对下一个发送时隙的计算,使得带宽分配算法能够充分满足实时视频流量需求.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准确地对实时可变比特率视频流量进行预测,有效地降低排队时延,减小队列长度并提高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基于PC机的数控系统及嵌入式数控系统架构存在的局限性,结合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一个具有工业以太网功能的模块化嵌入式可重构计算机数控(CNC)系统.该系统改进了传统的基于ARM+DSP+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架构,并扩展了工业以太网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硬件平台,给出了系统硬件构成及系统软件实现.该系统中央数字控制单元不再是一个通用的单CPU系统,而是一个嵌入式多CPU系统,不但运算能力强、结构灵活、成本低廉,而且具有通用性强、可组合、易扩展、可伸缩和开放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区分服务网络中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有的区分服务体系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保证端到端服务质量的体系结构 .设计了一个信令来建立资源的预留和回收 ,采用带宽代理来管理网络的资源 ,对经过本域中需要确保服务质量的流量进行接入控制和QoS路由选择 ,并通过固定路径的方法来保证服务质量 .通过分析和讨论 ,本文提出的体系结构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较高服务质量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有的VoIP方案包利用率不高,不保证QoS的问题,提出一个高效、可靠的VoMPLS方案。该方案在IP子网对RTP/UDP/IP包结构进行多流复用,在MPLS骨干网对RTP/MPLS包结构进行多流复用,提高包利用率。在子网使用DiffSen,模型,在骨干网使用可变比特率服务保证QoS。分析了DiffServ模型和可变比特率服务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了复用后的包利用率,描述了整个方案的工作过程。分析表明,基于DiffServ、可变比特率服务和多流复用的VoMPLS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包利用率,保证OoS。  相似文献   

11.
基于TCP/IP协议的端结点不能把网络级可保证质量服务扩展为端到端的应用级,研究了一个用于ATM网络的端结点可控服务质量协议结构.该结构核心是资源管理,把应用程序的服务质量参数定义分别映射为端结点和网络资源需求,执行资源允许测试,给应用进程和协议处理分配、保留端结点资源,同时请求网络系统分配网络资源,从而为多媒体应用提供端到端可保证服务质量.并讨论了QNX实时操作系统下在用户层实现该网络协议的方法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ATM网络中的用法/网络参数控制(UPC/NPC)通过阻止有意或无意的用户滥用速率进入网络,以保护网络资源和其他用户的服务质量,因而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ATM网络为多种业务提供服务,而各种业务类型的特征和服务质量要求相关差很大,因此对ATM网络的UPC/NPC提出新的要求,提出了一种ATM网络多业务UPC/NPC结构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包括ABR在内的全部现有的ATM服务类型,由于要用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船舶综合平台管理系统对通信网络的要求,研究了提高综合平台网络可靠性的几种方法.在工业以太网平台上,采用虚拟局域网、IP组播以及服务质量控制等技术来提高网络性能及可靠性,为船舶综合平台管理网络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非集中层次化移动IPv6管理QoS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用户对实时业务(语音、视频业务)的需求引发了对移动IPv6环境下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针对移动IPv6实时业务的QoS特性,提出了一种可缩放的服务质量架构——非集中层次化移动IPv6管理QoS架构,定义了该架构中的基本元素、架构的部署及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交互,并利用比较分析和仿真的方法验证了该架构的可行性、可扩展性、切换延迟及传输延时小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3GPP/3GPP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提出的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的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为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多媒体业务提供了可行性.但是,使用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的分组交换来传输数据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抖动、分组到达失序和分组丢失等问题.首先介绍了一个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和IMS共存的体系结构,分析了SIP,H.248,公共开放策略服务协议COPS(Common Open Policy Service)如何保证QoS(Quality of Service)的;接着讨论了如何保证3G网络架构下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会话的QoS,解决网络阻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IP网络没有提供对业务的服务质量的明确支持,只是对数据流的“尽力”传输,因此在新型网络中如何满足QoS(Quality of Service)成为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IP QoS协议两种模型(IntServ和D iffServ)和MPL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混合模型———结合MPLS技术和D iffServ模型的HAMD模型,并给出模型的部分功能实现。使用HAMD模型的网络能够在支持多业务类型的QoS需求的同时快速转发业务。并对网络服务能力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传统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中,每次切换都需要交互大量信令,增加了切换延时的问题,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的框架,提出一种新的QoS上下文转移解决方案.它在移动节点执行切换的同时为实时应用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并且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后重新发起信令建立QoS转发处理所带来的延时,减少了移动节点会话的QoS服务中断.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本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实时业务切换时的延迟抖动,特别是在移动节点进行乒乓(ping-pong)切换时有较好的表现,实现了移动节点的平滑切换.  相似文献   

18.
提出在全双工以太物理层中,基于以太帧间隔(inter packet gap, IPG)的固定比特率业务同步时钟传输方法.该方法引入同步剩余时戳(synchronous residual time stamp, SRTS)算法,是一种不受以太分组流量影响的带外时钟传输方法.通过连分数展开分析恢复时钟的各阶抖动成分,给出基于以太帧间隔的同步剩余时戳算法的参数选择方法,并通过软件仿真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硬件实验证明了其优良的同步性能.  相似文献   

19.
Ethernet—PON QoS实现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Ethernet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ON)是未来实现带宽、多业务综合接入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提供服务质量(QoS)保证是EPON接入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分别介绍EPON技术和轮询算法、业务分级,然后对基于轮询算法和业务分级的动态带宽分配进行探讨,并对解决Ethernet-PON的QoS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Ethernet-PON QoS实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Ethernet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ON)是未来实现带宽、多业务综合接入的重要技术手 段,如何提供服务质量( QoS)保证是EPON接入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分别介绍EPON技术和轮询算法、业 务分级,然后对基于轮询算法和业务分级的动态带宽分配进行探讨,并对解决Ethernet-PON的 QoS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