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宫牛黄丸研究现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了对安宫牛黄丸中朱砂和雄黄中总汞、总砷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特点以及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的药效学比较等试验 ,证明了在动物体内朱砂中的硫化汞和雄黄中的硫化砷只有少量可溶性的汞和砷被体内所吸收 ,而绝大部分硫化汞、硫化砷从消化道排除体外。而这部分可溶性的汞和砷很可能就是安宫牛黄丸朱砂和雄黄中的药理、毒理学的活性部分 ;作为构成朱砂和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汞和硫化砷很可能是既不被体内吸收 ,又无任何药理活性的成分。这就给降低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的含量提供了可能。也为一大批含有重金属的中成药降低重金属含量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特别提示 安宫牛黄丸尽可能地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处方中含麝香,芳香走窜,有损胎气,孕妇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运动员慎用。  相似文献   

3.
杨柏灿  蒋小贝 《新中医》2003,35(6):72-72
1 肝炎后肝功能异常 张某,女,42岁,2001年8月12日初诊。患者2001年2月患肝炎,谷丙转氨酶(ALT)等多项肝功能均异常。住院治疗2月后,肝炎急性症状消除,但ALT始终在1667nmol·s~(-1)/L上下,并伴有其他肝功能指标异常。先后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诊见:面色无华,神情焦虑,饮食无味,食欲不  相似文献   

4.
安宫牛黄丸的实验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的实验研究内涵。方法:根据安宫牛黄丸实验研究资料分类介绍。结果:安宫牛黄丸实验研究内涵主要体现在:对方中黄芩、栀子、郁金、黄连、牛黄、麝香、朱砂、雄黄做了质量控制研究;对方中朱砂、雄黄是否必需及其药代动力学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药通过对急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脑组织、脑电波、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一氧化氮、氧化损伤与抗损伤因子、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的调节,产生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效用;实验还发现该药有解热、镇静、抗缺氧等作用,未发现抗惊厥作用;可试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对肺、肝有保护作用;生理状态下较长时间服用对心肌、肾、红细胞、脾等有一定的损伤,病理状态下损伤较小。结论: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提升该药的质量标准、推广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宫牛黄丸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宫牛黄丸现代研究进展张静,战洁关键词安宫牛黄丸,临床研究,进展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它源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例》,是中医治疗高热症的“温病三宝”之一。现代医学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性意识障碍、高热、原发性肝癌、肝昏迷...  相似文献   

6.
周×,女,36岁。因精神异常10天,高热、抽搐2天,于1989年11月10日入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预氨苄青霉素、氢化可的  相似文献   

7.
8.
《中成药》1979,(5)
【处方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安宫牛黄丸方。【主要成分】牛黄、犀角、麝香、黄连、黄郁金、朱砂和珍珠等。【性状】药丸滋润,呈桔红色,气芳香浓郁,味微苦。【规格标准】规格:蜜丸,每丸重一钱。重量差异:每丸重量上下不超过3%。水分:含水量在13~15%以下。卫生标准:无致病菌,无瞒,杂菌数每克不超过一万个。  相似文献   

9.
安宫牛黄丸是中医治疗热闭急症的“凉开三宝”之一,是中医经典的丸药代表。现代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安宫牛黄丸的临床运用范围宽泛。但关于安宫牛黄丸的源流及历史沿革尚待梳理与明确。本文通过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论证安宫牛黄丸的祖方始于明代万全《痘疹世医心法》中所载的牛黄清心丸,并非《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牛黄清心丸,清代叶天士在万氏之法上有所增补,最终吴鞠通继承叶氏思想,成方定于《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同仁堂(TRT)安宫牛黄丸(AGNHW)如何在复杂市场竞争情况下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的营销策略。我们分析了TRT-AGNHW在产品定位、价格、渠道和销售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品一策的营销策略,即一个品种一个单独政策,针对问题提出了TRT-AGNHW在产品定位、价格、渠道和销售方面的措施,以期为TRT-AGNHW市场挖潜、品牌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安宫牛黄丸”亦称“牛黄丸”。《温病条辩》方,由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瑭(鞠通)所创。二百年来,沿于临床,疗效之佳,世所公认。安宫牛黄丸是吴氏为温病所创,主要治疗温病中的温热之邪陷入心包所致的:高热  相似文献   

12.
安宫牛黄丸源于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开窍。近年来,本方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用于:(1)婴幼儿重症肺炎;(2)副鼻窦炎;(3)门脉高压术后脑病;(4)急性胰腺炎;(5)蛇咬伤;(6)感染性高热;(7)血卟啉病昏迷;(8)红斑狼疮;(9)肺脑病低氧血症等。  相似文献   

13.
安宫牛黄丸具有芳香开窍,解毒豁痰之功效,中医学认为其可用于温病过程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热、昏迷,包括脑卒中急性期、重型颅脑损伤、重症感染性疾患、癌症晚期、农药中毒以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高热、昏迷。还可用于癫痫、小儿惊厥、重症肝炎、肝炎后肝功能持续异常,以及痛风、疑难性皮肤病等其他系统疾患。本文从药方药论、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对安宫牛黄丸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安宫牛黄丸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运用薄层色谱法对栀子、郁金进行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安宫牛黄丸中栀子苷进行定量。结果:薄层色谱图谱中能有效检出栀子、郁金。栀子苷在0.02~0.1mg/m L,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26%,RSD为0.91%。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简单易行,可作为安宫牛黄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吴瑭《温病条辨》,由牛黄、犀角、黄连、黄芩、生栀子、朱砂、珍珠、麝香、冰片、明雄黄、郁金组成,功能清热开窍、镇心安神,主治热邪内陷、传入心包引起的高烧不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浊痰壅盛以及小儿惊风等症。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表明本品还有许多新的用途。 流脑疫苗所致精神分裂症:本病是临床罕见的药源性疾病,一般无器质性病变,临床上往往用镇静、营养、神经药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麝香牛黄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麝香牛黄丸中的防风、冰片、黄连、黄柏、金银花、当归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酚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ODS C18(4.6 mm×200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75∶25),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防风、冰片、黄连、黄柏薄层色谱分离度好,斑点清晰可见,阴性无干扰;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分别在0.041 8~0.209 0μg,0.075 9~0.379 2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3%(RSD 2.94%,n=6),99.63%(RSD 1.83%,n=6),精密度RSD分别为0.85%,0.80%。结论:该质量标准收录的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麝香牛黄丸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麝香牛黄丸的质量标准。方法:薄层色谱法对麝香牛黄丸中的防风、冰片、黄连、黄柏、金银花、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酚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ODS C18(4.6mm×200mm,5μm),流速为1.0mL·min-1,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75∶25),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防风、冰片、黄连、黄柏薄层色谱分离度好,斑点清晰可见,阴性无干扰;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分别在0.0418~0.2090μg、0.0759~0.3792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3%(RSD2.94%,n=6)、99.63%(RSD1.83%,n=6),精密度RSD分别为0.85%,0.80%。结论:该质量标准收录的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本品量,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两种安宫牛黄丸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宫牛黄丸为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急救良药。但由于该方中的天然牛黄、犀角来源稀缺,供不应求。为此,北京同仁堂制药总厂选用了功效相同的广角取代了原方中的犀角,制成安宫牛黄丸Ⅱ号。并对原方Ⅰ号及Ⅱ号进行了药理研究。实验结果,两种安宫牛黄丸均有镇静、抗惊、解热和消炎作用;Ⅰ号品比Ⅱ号品更为明显。同时也说明安宫牛黄丸的适应症与动物药理作用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安宫牛黄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岁的男性患者为笔者亲属。因高热及其他症象被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由于体温在确诊6h后渐次升至41.5℃及其他因素被认定为危重型。当即采取头孢菌素V与液体糖、钾、钠静滴,次又给予丹参注射液,Vc等配以能量静滴输入,体温未能得到控制,持续上升至临界温度,临床症象危险。鉴于以上药物无效,遂投以安宫牛黄丸(北京中药厂)2粒(每粒3g)并密切观察病情,3h后体温得到控制并开始  相似文献   

20.
朱××,男,22岁,农民。1985年8月7日会诊。入院两天全身黄染,巩膜色黄如金,昏睡,时有谵语,全身大汗,呼吸有腐败味。体温41℃,脉弦滑,舌质红,苔黄腻,扪之干燥,小便深黄,大便三日未行,胸胁胀满,下腹拒按。西医诊断:急性肝炎,肝昏迷。余诊为急黄。由湿热內蕴,瘀热互结,腑气不通,邪无外泄之机,湿热、湿毒、瘀热煎熬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