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志岩 《档案天地》2007,(1):27-28,42
2000年.德国一家制片公司根据玛丽塔.洛朗兹的自传拍摄了一部题为《我与卡斯特罗》的纪录片。影片上映后.这位60多岁的老妇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当年的暗杀行动悔恨不已。“中情局毁了我的一生.它比黑手党还残忍……”玛丽塔说她只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回到故乡德国,另一个就是与卡斯特罗见面.希望得到他的谅解,“我会对他说:我爱你,我的大胡子!”“爱情的力量更为强大。我不杀他.因为我天生就不是一个杀手.我不能剥夺我所爱的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上任第二天——找报道员谈话 2010年11月8日.王宁到团里报到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他的短信:到我办公室来。当时我开会关机了。直到上午12点30分我开机后.才发现政委10点30分发的信息.我心想这下完了。我急急忙忙赶到他办公室,只见他正和士官报道员王德诚谈话.了解团里新闻工作的情况。见到我,他微笑着和我握手,示意让我坐下,问道:你就是李可学,我说是的。他问我:连队的报道员队伍怎么样?我答:每个营连都有2至3人.他们工作头绪多.写稿子的时间有限。政委说:“写新闻是培养人才的一个路子.  相似文献   

3.
颐纯学.一个冠以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香港国际书画协会理事等头衔的全国著名的农民画家。一个有《当代书画家》、《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等大辞典中都有记载的名人.给我的,初次印象却是那么普通而又平凡。以前我对顾纯学先生只是慕名敬仰.因为工作关系.顾纯学先生既是档案馆的征集对象.又是征集顾问.因此.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特别是在档案馆举办了《顾纯学书画展》,我与顾纯学先生由陌生到熟悉.因而对这位德艺双馨的农民画家产生了由衷的深深敬佩。他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高尚品质也和他的画作一样令人敬佩.正是他的高尚情操创造了他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拉黑一年     
朋友王二波.我认识他有十多年了。十年前我们如胶似漆,十年后则聚少离多。他是我朋友圈里最最不靠谱的,没有之一,对于像我这样的水瓶座怪叔叔来说.能对一个同性朋友保持如此大的忍耐,堪称奇迹。  相似文献   

5.
忆白石老人     
艾青 《出版参考》2005,(2):42-43
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进门的小房间住了一个小老头子,没有胡子,后来听说是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监.给他看门的。  相似文献   

6.
2007年的智慧     
古今中外做人,都是一种智慧。2007年做人的智慧有什么特点?迫于竞争的需要.没有人不抱怨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了.一位母亲的话代表了现在做父母的智慧:“如果我还他一个童年.那我就要欠他一个成年。”从小就得让孩子知道.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必须选择一样。越早地作出正确的选择.越容易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我的梦想     
莫言 《档案天地》2010,(8):60-61
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竞尿在教室里。  相似文献   

8.
因为怀疑孙子的死与附近铅锌矿污染河水有关.一位55岁的老人开始在河水流经的地区进行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调查在他看来,有两个东西对他最重要.一是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另一个是,“如果有人打了我,我可能笑一笑,但你不能欺负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记者和书记     
去年12月15日,是前西安市委书记丛一平同志的八十寿辰,也是他参加革命六十年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他把自己一生积攒的十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我敬重他的革命情怀和高尚人格。特写此文贺之。1964年我大学毕业后,分到西安晚报当记者。一进报社.一个赫然的名字灌入我的脑际——丛一平。丛一平同志当时是中共西安市委专职常委,分管文教宣传口的工作。报社的老同志都交口称赞他的水平、魄力和人品.我真想早日看到他的风采。1965年夏季的一天,报社领导着我去到丛一平那里审稿.我未找秘书直接推开了他的门。他戴着一幅金边近视眼镜.正在…  相似文献   

10.
吴雪娥 《大观周刊》2012,(15):296-296
QQ空间里的秘密 颖是一个总让我挂念的女生,她是副班长,成绩优秀,但就是性格太内向.平时说话也很少。由于新接初三思政课为了了解学生,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惑,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教育,我和很多学生建立了QQ联系.颖是第一个加我好友的学生。开学第一周。我就通过网上联系了解到他的家庭背景:在她才四岁时.  相似文献   

11.
我与侯宝林     
方成 《档案天地》2007,(3):58-58
1966年夏天.“文革”刚刚开始不久.我从自己所在的人民日报社走出来.刚出门口就遇见了侯宝林。他急匆匆地拉着我.走进旁边一条名叫霞公府的小胡同里,悄声地问我.我也低声地问他。他说,他的徒弟已经给他贴“大字报”了。才说了几句,就慌忙分开,生怕别人瞧见.  相似文献   

12.
病人     
我有一点心理问题.想得到你的帮助。一个朋友到办公室找我聊天,我突然对他说了这句话。他看了我一眼说,是不是最近工作太累了?工作压力太大的人心理是比较容易出问题。不用担心,很多人都这样。我说,那就好,那就好.心理疾病太时髦了,不是那么谁想得就能得上的。  相似文献   

13.
《电子出版》2005,(11):75-77
我有个兄弟自称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金刚猛男,恐怖片在其看来.不过是骗MM投怀送抱的小儿科.据说即便在后半夜看恐怖片他也丝毫不怵。但是有天.他忽然打电话告急.说再也无法忍受一个人在家了.因为刚刚看了贞子系列.吓了个半死。嘿嘿。  相似文献   

14.
老要疏放     
人生大概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年青的时候想出去,老了想回来。这一现象在80多岁赵浩生先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他在美国住着一栋令人羡慕的漂亮大房子.后面是一溜敞亮的大窗户.和邻居的房子中间是一片草坪,周遭有树林。赵先生说:“这草坪是两家的.但我们不在中间竖篱笆,他看就都是他的.我看就都是我的。常有成群的野鹿和野鸡光顾这里.它们站在我的后窗户跟前向里面扒头探脑。这里的野物不是怕我看它们.而是想看看我长得什么样,  相似文献   

15.
我只记得     
临近除夕,我暂把八十有三的父母放在一边:准确点,放在冰冷的洞庭湖的北边小镇,让我乘梦来看母校的老师—铁夫斯基!这是一个成熟男人的想法!我对张铁夫老师的爱绝对不是初恋!我只记得,我是父母生产养育的附属产品,我是老师培育出的少有精品!铁夫老师至少让我初识了两个国家.一个祖国、一个俄国,并教会我如何去比较!人与动物、男人和女人。我读完了他家所有的诗集,我听完了他给我班上的每一堂课,我并且听懂了别人没有听懂的东西;他完成了一个老师应该完成的全部任务。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与我     
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父亲领着我和姐姐.去看他领导研制的计算机——家父创建了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并且在那里一直供职到去世——  相似文献   

17.
半夏 《大观周刊》2006,(39):1-1
在我们的心灵地图上。哪些路走不通了? 假若我能知道,我还会身陷困境吗?我还郁闷吗?前天,与女友姚卉相约在翠湖边喝下午茶.倾倒情绪垃圾。没想到我们之间无形中挤进了另一个男人“李中莹“.应该说这一天我们跟这位李先生共享了一次心灵与心灵相聚的下午茶时光。刚落座,姚卉拉开手袋,拿出一本书《重塑心灵》来,表情有些神秘。书的作者是“李中莹”.我想起来.我每期必买的《新周刊》.《时尚健康》这两本杂志都介绍过他.他是当今声名鹊起的一个明星人物和时尚焦点。  相似文献   

18.
杨子才同志是一位足勤笔健的老记者.一位忠恳敬业的老报人,一位统领军事新闻大军的老领导。对于我来说.他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老友与为文做人的良师。子才同志除了履行好一个记者、编辑和报社领导者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办好报纸外.还在杂文及诗歌创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心血.写下了大量作品。他的洋洋九册《萤窗集》,足以说明他杂文创作之丰.令人感喟有已。  相似文献   

19.
儿子上3年级了.语文增设了作文。可是我发现他并不喜欢写作。因为在他二年级时我就尝试让他写一些看图作文.他有时就会厌烦、甚至惧怕写作.这让我很担心。如何让孩子喜读善写?我作了很多尝试后发现我的老本行——档案却帮助了我。  相似文献   

20.
魏剑美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2):14-14
张某属于那种典型的“新好男人”,上班听领导的,下班听老婆的。路上听交警的。从没听说他和谁发生过争名夺利的事情.更不要说什么风流韵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碰上同事说荤段子他总是乐呵呵地听得津津有味.还经常主动“自暴隐私”。同事叫他打牌.他摆摆手说:“快别提了,最近手气痞.昨天打麻将还输了千把块!”事实上.所有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根本就不打麻将。也不上网聊天.更从不拈花惹草。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将自己如此描黑.一次酒后他坦诚相告:哥们.还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要不这样我哪里混得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