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纤维支气管镜射频治疗在气道内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经纤支镜射频治疗在气道内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气道内疾病22例,其中恶性肿瘤17例,支气管结核4例。支气管内芽肿1例。结果:恶性肿瘤中显效者11例(64.7%),有效4例(23.5%),无效2例(11.8%)。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经射频治疗后狭窄管腔明显增大,去除了l例戈气管内芽肿腔内病灶。有不同程度咯血的12例。经射频热凝止血,10例(83.3%)获得成功。结论:经纤支镜射频治疗在气道内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纤支镜微波治疗在气道内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目的:研究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热凝治疗在气道内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气道内疾病657例,其中恶性肿瘤539例、支气管扩张症75例、支气管结核26例,良性肿瘤16例、支气管肉芽肿1例。经纤支镜行微波治疗。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中呈显效者360例(66.8%),有效131例(24.3%)。无效48例(8.9%);并发肺不张196例中86例(43.9%)完全复张,85例(43.4%)部分复张;并发阻塞性肺炎288例中160例(55.6%)完全消失,120例(41.7%)部分消失,良性肿瘤16例和支气管肉芽肿1例,均成功去除腔内病灶,26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经微波治疗狭窄管腔增大,其中18例以后顺利放置气道内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有不同程度咯血的494例,经微波热凝止血,418例(84.6%)取得成功。结论:经纤支镜微波热凝在气道内疾病的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疾病的疗效.方法 12例中心气道疾病患者,其中气管切开处肉芽肿4例,左主支气管结核性肉芽肿1例,弥漫性气道淀粉样变2例,气管恶性肿瘤4例,气管平滑肌瘤1例,给予经纤支镜氩气刀治疗,其中静脉诱导麻醉下操作3例,1%丙泊酚镇静下操作4例,另5例为2%盐酸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操作.结果 12例患者前后操作共25次,1例气道淀粉样变患者前后共治疗8次.全部病例治疗1次后气促症状明显地缓解.结论 纤支镜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支气管良性肿瘤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78-5679
目的: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支气管良性肿瘤疗效分析。方法:28例经纤支镜检查病理确诊的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胸片和胸部CT仅有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未发现肺内和纵隔占位病变,在纤支镜下行微波治疗并追踪。结果:良性肿瘤28例,其中腺瘤14例,炎性肉芽肿10例,息肉4例,治疗2~6次,临床症状缓解,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消失,纤支镜下见新生物均完全脱落,追踪0.5~2a未见复发。结论:(1)微波治疗气管支气管肿瘤疗效确切,对良性肿瘤可治愈,替代手术治疗;(2)治疗间隔时间不易过短,以10~14d为佳。  相似文献   

5.
经支气管镜高频圈套电切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高频圈套电切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支镜检查病理确诊的良性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圈套电切治疗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治疗1~4次后临床症状缓解,纤支镜下见新生物均完全脱落,追踪0.5~2年未见复发.结论:经支气管镜高频圈套电切良性肿瘤疗效显著,安全,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支气管良性肿瘤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纤支镜微波治疗8例支气管良性肿瘤患者,其中腺瘤5例,炎性肉芽肿3例,治疗2-6次,局部肿瘤消失,临床症状缓解,胸片及胸部CT示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消失,追踪观察0.5-9年未见复发。表明纤支镜微波治疗支气管良性肿瘤疗效确切,且痛苦小,安全性大,可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经纤维支气管镜高频电刀治疗气道阻塞性病变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张耀亭  吴妙芬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0):1068-1070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高频电刀对气道阻塞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9例气道肿瘤及肉芽肿阻塞性病变,经纤支镜高频电刀切除、电灼扩大管腔,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7例(95.9%)患者解除了气道阻塞。呼吸困难缓解,反复感染消除。高频电刀治疗时发生心跳骤停及大出血各1例。随访8个月-4.5a,1例左主支气管结核治疗3个月后再发左全肺不张。结论经纤支镜高频电刀治疗气道阻塞性病变疗效好、并发症少。气道严重阻塞的重症病例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0—2006年ICU中55例危重患者,分别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支气管冲洗、直视下吸引肺叶不张、镜下止血、取异物等。结果24例行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26例经支气管肺泡灌洗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2例肺不张经治疗后肺完全复张;2例咯血患者经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1例气道异物因缺氧时间过长死亡。结论纤支镜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对创伤性肺不张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对3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胸部创伤或胸部手术后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1例中,24例(77.4%)经一次纤支镜吸痰后完全治愈,6例(19.4%)二次吸痰完全治愈,1例(3.2%)左主支气管壁塌陷致管腔狭窄患者因反复发生左全肺不张,多次行纤支镜吸痰后行支气管腔内支架置入术而治愈。一次性治愈率77.4%。未发生与纤支镜治疗相关的喉痉挛、气管痉挛及严重心律失常、气道内出血及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纤支镜诊治创伤性肺不张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技术在危重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接受床旁纤支镜治疗的危重病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历资料,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纤支镜检查、取痰培养、吸痰、支气管冲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止血治疗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床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插管操作均在2min内完成。142例次经纤支镜吸痰、支气管冲洗或支气管肺泡灌洗;106例次纤支镜取痰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为100%;2例呼吸道出血致窒息患者经纤支镜止血治疗出血停止。【结论】床旁纤支镜技术在危重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气管镜下冷热联合消融技术治疗原发气管、支气管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解放军第60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1月,30例原发气管/支气管良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包括:错构瘤8例,脂肪瘤1例,肉芽肿4例,透明细胞癌1例,小细胞肺癌7例,鳞状细胞癌9例,运用内镜下二氧化碳CO2冷冻联合热消融治疗的方法及转归。结果 30例患者中男22例,女8例,病程在1个月~2年,全部患者均在局麻联合静脉麻醉下进行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手术,均采取冷热联合消融技术。所有病例术后气道完全开通,解除了气道梗阻。其中,19例一次性手术清除病灶,8例因病灶分布广,分2次手术,3例分3次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无复发,血气分析及呼吸困难指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气管镜下冷热联合消融技术在治疗原发气管、支气管良恶性肿瘤疗效确切,简单、创伤小并安全。  相似文献   

12.
107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以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了解肿瘤位置和瓣膜功能情况。非粘液性和恶性肿瘤需施行CT和(或)MRI检查,了解肿瘤和毗邻心脏结构关系,探讨右心房、左心房、左右双心房、左心室切口的优缺点。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104例,部分切除2例,活俭1例。住院期死亡3例,死亡率28%。结论:原发性良性肿瘤早期彻底切除防止复发,恶性肿瘤根据病情切除或部分切除,随访中良性肿瘤无复发,晚期死亡3例。其中恶性2例,1例良性死于其它恶性肿瘤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鼻腔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射频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治疗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100%,差异无显著性;两者治疗时间、术中出血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6个月 ̄1a无1例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鼻腔毛细血管瘤具有操作精确、微创、治疗时间短、无出血和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颈部占位病变的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上颈部占位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6例患者中,颌下腺来源42例,其中肿瘤性病变27例(24例良性肿瘤和3例恶性肿瘤),涎石症15例。囊性病变共25例,包括11例甲状舌骨囊肿,7例鳃裂囊肿,4例(表)皮样囊肿,1例囊性水瘤,1例舌下腺囊肿及1例颈淋巴脓肿。另有7例颈淋巴结转移癌,5例恶性淋巴瘤,脂肪瘤4例以及血管瘤、神经鞘瘤、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各1例。【结论】上颈部占位病变临床病理类型多样,良恶性病变各占一定的比例,结合临床病史、体检、辅助检查(B超,CT,MRI等)及针吸活检一般可确诊,少数病例需切取或切除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骶前肿瘤26例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分析1993年4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2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B超、CT等相关检查。手术方法有:经骶尾部切除12例,经腹切除8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切除6例。其中合并切除直肠2例,肿瘤完整切除20例,部分切除5例,未切除1例。并发症有出血3例、直肠损伤2例、术后骶前感染2例、脓肿形成1例。结论对于原发性骶前肿瘤均应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是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胸腔镜手术危险因素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在胸外科诊疗中的应用,重点研究VATS手术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2000年1月 ̄2005年1月应用胸腔镜辅助手术298例,主要病种包括自发性气胸172例,肺肿瘤54例,纵隔肿瘤或囊肿32例,以及肺大疱7例,恶性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4例、脓胸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6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d,手术效果满意。中转开胸完成手术24例(8.1%),手术并发症37例(12.4%),其中手术后死亡2例,无术中死亡。主要并发症为肺漏气、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复张性肺水肿、出血等。结论VATS及辅助小切口在胸外科的应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术前心肺功能、病变的时间、部位、大小、良恶性、外侵程度、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加强围术期的管理,严格掌握VATS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正确使用辅助小切口或中转开胸,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增加对EGIST的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7例有完整手术病理结果及CT检查的腹内EGIST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良性6例,交界性4例,恶性17例.其中来源于小肠系膜18例、大网膜5例及小网膜2例、腹膜后2例.EGIST病灶多较大,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良性病灶边界较清,强化较均匀.交界性及恶性肿块多边界欠清,边缘强化,其中心坏死区无强化改变.9例病灶有多发转移,2例病灶为多发肿块.[结论]腹内EGIST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特征,CT检查可对其准确定位,对其良恶性判断亦很有价值.熟练掌握EGIST的影像学表现,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疾病中血清糖类抗原(CA)50的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方法从该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获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所有进行CA50检测的601例研究对象的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198例)、良性疾病组(290例)和恶性肿瘤组(113例),比较3组CA50水平,并分析血清CA50在16种不同疾病中的水平差异。结果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患者的血清CA5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进行疾病分组后,除了消化道出血和前列腺增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CA5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14种疾病(除了6种恶性肿瘤外,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肺炎、胃肠炎、2型糖尿病、后天性肾囊肿、肠梗阻、脑梗死、肾功能不全这8种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CA5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CA50除了可以用于区分健康对照者和恶性肿瘤患者[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5%CI:0.74~0.85)]外,还可以用于区分健康对照者和良性疾病患者[AUC为0.71(95%CI:0.67~0.76)],灵敏度为67.93%,特异度为67.17%。结论血清CA50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于多种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初筛和诊断。在将CA50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时,应首先排除良性疾病可能造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治疗前经高频小探头超声评估和未经评估的分别为84例和110例,采用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直径0.5~3.0cm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组织全部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经高频小探头超声评估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成功率100%(84/84),无1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未经超声内镜评估的治疗成功率85.69%(101/110),3例出现大出血,4例穿孔,两组病例随访2~6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