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秋芳  王建中 《气象》1994,20(10):21-25
利用每小时增强显示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TBB)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3-6日华北原及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揭示了产生大暴雨的中α尺度过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讨论了环境场条件及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暴雨云团的重要性,并用物理量诊断探讨雨团形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次早春中尺度天气过程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之瀛  杨美川  蒋乐贻  邹浩  程正欣 《气象》1989,15(10):43-48
本文利用单站自记及常规资料,分析了1987年3月6日造成长江下游部分地区冰雹及大风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现浙北及上海南部测站的气压自记曲线均出现4次明显的波动,转换到空间上为平均移速90km/h,具有重力波特征的4个雷暴高压。计算表明,大尺度场上深厚的西南风层,强垂直风切变,高层对流层风的非地转性及其导致的辐散增大,Rossby数>0.45可作为大尺度场的诊断判据。而由稠密地面测站网计算的辐合中心、总能量脊线、风向辐合线等强对流天气的落区及移向的短时预报,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云图及广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7年6月9~10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1)对流层中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上千下湿”相配置的垂直环流结构特征,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为此次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所需的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2)MCS云系生成、发展于南支槽和西南低涡东南侧的暖湿气流所形成的云系中;3)在雷达回波图上,MβCS回波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右移风暴移动特点和“列车效应”,且发展成熟阶段的回波呈显著的“弓形”和“人字形”水平回波演变结构。  相似文献   

4.
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4年12月丹东地区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除天气尺度的冷锋外,其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尺度海岸锋,它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下发展加强并向内陆移动,其上的中尺度环流形成的低云与冷锋云系的叠加是产生暴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河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牛淑贞  张素芬  席世平  张一平 《气象》2001,27(11):31-34
利用郑州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结合河南省地面逐时雨量、风场、郑州探空、省区域小图等资料,对2000年7月5-6日发生在新乡、郑州、开封、许昌等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揭示出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扰动及强对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次中纬度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human-Shapiro中尺度滤波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对1999年8月11-12日山东半岛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将过程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北上发展造成的;地面冷空气侵入西移的中尺度低压所导致的对流发展,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发展的原因;大尺度环境场丰富的水汽输送为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源保障;地面中尺度低压中心和与其配置的切变线上的波动点对降水落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次江淮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1999年6月23日发生在江淮地区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了影响这次暴雨过程的物理条件、云团的演变特征及与中尺度系统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暴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多个中尺度云团在相继生成和移动发展,暴雨中心是几个发展较强的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水汽输送,并且通过强垂直运动向对流层中上层输送水汽,这次暴雨与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西南涡分裂出一系列的小涡旋,这些小涡旋边向东移边减弱,并且同时在地面上引发小低压,这些中尺度低压增强低空水平辐合,成为触发不稳定能量的机制,低空急流中心与雨区相互对应,且急流风速增强,风速水平切变梯度增大的过程对应着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8.
9.
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吉喜 《气象》1993,19(9):35-39
运用1小时间隔的数字红外云图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2年4月20-22日造成我国中南部地区一次较大范围强风雹天气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展示了卫星资料与常规气象资料相结合,中尺度天气分析和临近预报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锋  田雨斌  周宪明  杨志东 《气象》1995,21(10):43-46
作者对1993年8月12日发生在吉林省境内的一次龙卷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出现龙卷风之前和形成初期,地面风场,高空环流形势,Q↑→矢量散度,对流稳定度和能量场诸方面都有表现,可提供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11.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有华  苗曼倩 《大气科学》1998,22(2):235-242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以模拟大气边界层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其做了简化,仅在边界层内使用这一方法,进一步减少计算量,使之更适用于中尺度数值模拟。对一维旺加拉(Wangara)资料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保留了边界层计算的精度,又能节省机时。然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三维中尺度钟形山地形的模拟,描述了湍流动能的分布,以及湍流活动对山后回流区面积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动站、闪电定位信息、多普勒雷达、卫星黑体亮温等气象资料,对2008年7月18日夜间宁夏石炭井的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单站短时暴雨是在“西高东低”的环流背景下,受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和低值系统影响,由两个相对较强的对流单体先后影响而后合并维持造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宁夏北部持续时间近6h,云项亮温梯度最大值维持在石炭并一带;对应3次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VIL出现了3次峰值,径向速度出现了气旋式辐合和逆风区结构,逆风区出现时间较强降水出现提前了20~30min,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和减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闪电发生高密度区位于降水中心前缘,闪电频率突然增大时间较强降水出现超前1h。  相似文献   

13.
吕萍 《干旱气象》2009,27(3):250-253
利用NCEP日平均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我国西北地区晴天日与沙尘暴日地表感热通量及潜热通量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爆发前和爆发时,地表感热通量迅速增大,潜热通量急剧减小,地面空气处于一种干热状态,为一热源区,有能量的散失.  相似文献   

14.
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建秋  任保华  李根 《大气科学》2009,33(5):1111-1121
本文采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客观分析海气通量项目提供的1958~2006年月平均的湍流热通量及相关气象场数据, 利用EOF分析、小扰动方法、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 影响因子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 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在冬季最为显著。我国东部海域及其向中东太平洋的延伸部分为冬季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冬季潜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在副热带太平洋和菲律宾海域主要受风速变化影响, 在北太平洋的高纬和低纬海域尤其是赤道中太平洋主要受比湿差变化影响, 而冬季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在整个北太平洋都主要受海气温差变化影响。受大尺度环流影响, 异常低压中心的东 (西) 侧海气比湿差和海气温度差偏小 (偏大), 所以异常低压中心的东 (西) 侧潜热输送和感热输送偏弱 (偏强)。  相似文献   

15.
寒潮冷锋过境期间湍流特征量及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沃鹏  张霭琛 《大气科学》1999,23(3):369-376
利用两台超声风速温度仪于1992年12月至1993年1月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观测塔47 m和120 m两个高度观测到的风速三个正交分量以及温度的湍流脉动资料,计算分析寒潮冷锋过境时局地湍流特征量的日变化以及风速分量和温度的归一化湍流能谱。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应出较大尺度湍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空气动力学方法在湍流通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迭代方法检验了在近地面层大气中使用空气动力学方法时,温度、湿度和风速梯度等观测误差对感热和潜热通量计算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在微风和低温环境中,空气动力学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由Businger建议的无量纲廓线通用函数形式的近地面层稳定度参数ζ的相似方程分析解。代替了以往采用数值迭代法求ζ,并应用于沙漠人工植被和裸露流动沙丘上的实例资料分析。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空气动力学方法,分别计算了动量和热量交换系数,感热和潜热通量,并由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Businger无量纲通量廓线关系形式的近地面层稳定度参数ζ的相似方程分析解,代替以往惯用的数值  相似文献   

18.
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loudSat卫星获得的高分辨率中尺度对流系统垂直剖面结构,结合大气参量相对湿度和相当位温的诊断分析,在低纬度、中高纬度地区、陆地或海洋以及不同天气形势下,发现了多个非常典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内部具有湿中性层结特征的个例.进一步利用静止卫星普查到的东亚地区MCS分布情况,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诊断MCS重心位置处大气状态廓线,利用大量的例子从统计的角度揭示了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在MCS中存在的普遍性,并且从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角度探讨了湿中性层结结构在MCS发生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NCEP(2.5°×2.5°)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云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6月10日发生在甘肃省平凉市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属于典型的西北气流型,高空强冷平流、强对流发生区明显的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以及高层气流引导地面辐合线附近生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造成此次强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2)中尺度辐合线和干线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较好的触发机制;强对流发生区螺旋度的异常增大为雹暴系统的发展增强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场条件;强垂直风切变可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冰雹等天气,和湿斜压作用共同形成MCS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冰雹发生区0℃层、-20℃层高度及二者之间的厚度均有利于大冰雹的形成。(3)卫星云图中MCS发展明显,容易给局地强对流输送能量,利于强对流的维持发展,且强对流区主要位于云顶亮温TBB低值区的后部和南部,多普勒雷达资料显示,引发强对流天气的回波单体附近,悬垂回波、弱回波区、钩状回波等特征明显,对应径向速度图有明显的中气旋、中层径向辐合及风暴顶辐散等特征配合,对此次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北郊冬季大风过程湍流通量演变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宏升  刘新建  朱好 《大气科学》2010,34(3):661-668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气象观测塔1993年12月~1994年1月大气边界层实验资料, 计算分析了大风过境过程中47 m和120 m高度湍流通量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以及与风速、 稳定度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风过程对近地面层的物质能量输送有着重要影响, 大风之前出现短时间动量上传和热量下传; 大风过程中的湍流通量数值明显高于过境后, 水平方向湍流通量数值和能量增加幅度大于垂直方向; 当风速大于临界值5 m/s时, 湍流通量与风速、 湍流动能的相关迅速增大; 湍流谱特征表现为湍流能量的低频部分增加、 湍流谱曲线变宽; 大风能强烈影响近地面层的能量收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