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3.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凌裕泉 《中国沙漠》1990,10(2):9-19
通过对短期的野外考察资料和历年气象记录与树木年轮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实质上是盆地气候与沙漠气候的综合体-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特征有:冷热剧变,干旱少雨,降水少而集中,变率大,风沙活动频繁等。事实证明: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也有冷和暖、干和湿的相对变化;这种变化过程具有波动特征,而不是沿着一个方向持续发展的,其变化速度是缓慢的,强度也是微弱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沙漠南缘近200年来,气候有变干、变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期气候波动下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EOS-MODIS遥感数据,利用GIS计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指数(PV),计算得到荒漠化指数(DI)对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进行识别,根据像元数统计不同荒漠化类型的面积及其变化数据,再分析荒漠化面积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而得出近13 a在气候波动下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且平均降水量对荒漠化动态变化的影响比平均气温对荒漠化动态变化的影响大。在气候波动影响下浑善达克沙地以荒漠化面积缩小为主,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和极重度荒漠化对荒漠化的演替贡献较大,表现为高程度荒漠化向低程度荒漠化转换。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极重度荒漠化面积明显减少,主要转化为重度荒漠化类型,东中部重度荒漠化明显减少,主要转化为未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类型。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不同类型蒸发器水面蒸发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3种不同类型水面蒸发器Ф20cm、20m^2和E601型的实测水面蒸发资料,对水面蒸发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从1982—1988年Ф20cm、20m^2和E601型三种仪器测得的蒸发值均是逐年减少的,而1990-2003年三种仪器测得的蒸发值也足逐年减少的。1966-1988年Ф20cm蒸发皿蒸发量有增加的趋势,造成增加的主要原因足风速的增加。蒸发肌蒸发量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夏季,其次为秋季和冬季,春季的增加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塔里木盆地周边及腹地13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观测资料,选择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塔里木盆地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以此阐述了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的分布范围为6.3~39.6,整个盆地的平均值为17.5;从空间分布来看,C值由盆地西部向东部呈增大趋势,最大值出现在盆地东南缘的若羌;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冬季最小;近50 a来,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说明风蚀气候侵蚀力在降低;风蚀气候侵蚀力主要受风速的作用,与降水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演变与荒漠化的成因   总被引:47,自引:12,他引:47  
林年丰  汤洁 《地理科学》2001,21(1):24-29
近40年来,中国北方荒漠化的发展速率为0.81%-1.64%/a,以往人们多侧重于对当代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而忽视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了20000年来气候,风沙,黄土和第四纪环境的演变过程,采用GIS对干冷-温湿-干冷三个气候时段的荒漠化进行了定量的对比研究,并指出10000年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促使北方干旱和荒漠化的重要原因,自然因素导致荒漠化的时间尺度为万年或千年,人为因素导致荒漠化的尺度为百年或10年,第四纪环境是形成荒漠化的基础,植被,土被被破坏是当代荒漠化发展的直接原因,近50年来,中国北方的气候有向干,热方向演变的趋势,因此,荒漠化的防治将是21世纪中国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西非萨赫勒地带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荒漠化地区。本文论述了气候在其荒漠化中的作用这一理论问题。文中提出,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对看待这个问题。气候在该地带荒漠化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既能单独起作用,又能与人类过度经济活动因素结合在一起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明利 《地理教学》2012,(19):13-14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张宏  樊自立 《中国沙漠》1998,18(4):308-313
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分析。认为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决定绿洲演化的首要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也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对绿洲水文状况产生影响而导致绿洲演化的。人类活动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而气候变化对绿洲演化的影响则是宏观的、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12.
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危害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进行土地荒漠化现状研究基础上,对晋西北地区风,水动力地荒漠化危害进行分析,进而结合两类不同性质荒漠化土地现状特征,对全区荒漠化危害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城镇的地域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城镇从原始聚落,西域三十六国,西汉屯垦聚落到汉后多中心城镇和近代环状城镇格局的地域演化过程及现代城镇地域分布的变化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区域沙尘气溶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沙尘天气是塔里木盆地地区常见的天气现象,对大气沙尘气溶胶的分析表明,沙尘暴期间,沙尘气溶胶浓度远大于非尘暴期间。由于两地地理环境的差异,沙尘暴期间,策勒站细颗粒质量百分比呈下降趋势;阿克苏站细颗粒质量百分比呈上升趋势。说明尘暴期间由于当地沙尘源丰富,细粒物质较多,当风速达到起沙风速时,细粒物质迅速被携带到高空,成为沙尘气溶胶的主要来源。阿克苏站大气气溶胶中Al等元素在不同高度的谱分布呈单峰型,浓度最大值出现在4.7-7.0μm范围内,说明当地大气气溶胶颗粒主要来源于地表沙源。富集因子分析表明,阿克苏站和策勒站沙尘暴和扬尘天气的各地壳元素含量均高于浮尘和背景大气,而且能见度愈小,高出的比例愈大;各种沙尘天气发生时,均以亲地元素的浓度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大气降尘初步观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塔里木盆地降尘量分布规律是,塔南明显高于塔北,以昆仑山北麓平原区的民丰至策勒一带为最高,达1127.5t.km^-^2.a^-^1(策勒,1990)。以地区划分降尘量大小,其排列顺序依次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大气降尘订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占全年降尘量的76%,而秋,冬两季仅占24%,降尘量最高月份为7-8月,最低月份为12-1月。比较戈壁与绿洲是大气沙尘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地质时期及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变化引起水文条件及河流水系变迁是导致地下水变化并由此造成绿洲演化的主导因素。百年尺度的气温波动不足以引起水资源状况明显的变化,人类活动是近几十年导致区域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天然河道人工渠系化,平原水库建设以及枢纽工程上移,加速和促进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从而引起了地下水空间补给变化。山前砾石戈壁倾斜平原的补给量不断减少,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补给量则随地表引水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同时以天然河道渗漏补给为主转向以渠系、田间入渗为主。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浮尘时空分布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何清  赵景峰 《中国沙漠》1997,17(2):119-126
根据塔里木盆地周边22个气象台站30a浮尘日数资料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4个短期定位站实测浮尘日数资料,综合分析了盆地与沙漠浮尘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浮尘年平均日数在40d以上,塔克拉玛干沙漠浮尘年平均达80d以上,居中国各地之首,其中和田年平均浮尘日数达232d,1985年记录极值304d;②盆地浮尘集中于春夏季节出现,平均可占全年的72.6%;③80年代以来盆地除和田、喀什、轮台呈增多趋势外,普遍呈减少趋势。文中还探讨了盆地浮尘形成的原因,阐述了浮尘对盆地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并对浮尘灾害防御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化对塔里木盆地北部盐化草甸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全球变化对塔里木盆地北部盐化草甸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群落演替的影响。全球变化对土壤蒸发和盐分积累的影响依地下水埋深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地下水埋深愈大,NPP对全球的响应愈明显,NPP的增幅也愈显著。地下不埋深愈小,土壤积盐愈强烈,盐化草甸植被的演替也愈明显,由此导致多数草甸植物的逐渐消失和多汁盐类灌木数量的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边缘山地的黄土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在昆仑山北坡若羌、于田和昆仑山西缘塔什库尔干培内的野外工作,分析研究了新疆黄土的分布规律、形成年代、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和沉积区的环境变化。在新疆境内,黄土分布的海拔高度有由南向北降低的趋势,黄土的年龄各地差别较大,在低海拔的部位还保存有“老黄土”,但在高海拔位置只见“新黄土”、全新世和现代黄土。本区黄土虽然颗粒胃粗,但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和洛川黄土有相似性。在昆仑山北坡高海拔地区现丰的黄土应是在  相似文献   

20.
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秦作栋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5,15(3):244-251
晋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进行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晋西北地区风水动力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两类不同性质荒漠化土地组合特征,对全区荒漠化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土地荒漠化是困扰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