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sif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胞内寄生和增殖的影响,以探索肠炎沙门菌的致病机理。方法 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无痕构建肠炎沙门菌C50041的sifA基因缺失株,通过蓝白斑、抗生素耐药性、PCR和基因测序方法对基因缺失株进行鉴定,并从生物学特性、胞内沙门菌增殖、sifA基因在胞内外菌中表达等方面,分析sif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肠炎沙门菌C50041ΔsifA,蓝白斑、抗生素耐药性、PCR和基因测序方法证明该菌株是正确的。其生长速度和生化特性没有发生改变。ΔsifA株感染巨噬细胞后,其胞内沙门菌量显著少于其野生株。sifA基因在spiC基因缺失株中表达量增加。结论 肠炎沙门菌C50041ΔsifA被成功构建,其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量显著降低,sifA基因表达可能受spiC基因调控,本研究为深入探究肠炎沙门菌在细胞内增殖及sifA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旨在探究转录延长因子GreB对肠炎沙门菌致病力相关生物表型的影响。方法 以肠炎沙门菌ATCC13076为亲本株,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ΔgreB基因缺失株及其回补株,测定肠炎沙门菌及其衍生菌在多种抑菌环境中生存能力、对细胞感染能力及在雏鸡体内繁殖动态,并采用RNA-seq检测和分析GreB对肠炎沙门菌致病力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 结果显示,greB基因缺失对肠炎沙门菌体外生长、生物被膜形成、SDS和高渗透压抵抗力无显著影响,但ΔgreB基因缺失株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greB基因缺失减弱肠炎沙门菌对HCT116细胞入侵;与亲本株相比,ΔgreB基因缺失株在雏鸡肝脏、脾脏和肺脏的载量均下降,对雏鸡致病力下降约4倍;greB基因缺失导致肠炎沙门菌85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34个基因表达下调,主要包括fim操纵子和inv操纵子,51个基因表达上调,主要包括pdu操纵子和ssa操纵子。结论 greB基因缺失引致肠炎沙门菌多种毒力相关基因差异转录表达,增强肠炎沙门菌抗氧化能力,但降低其对上皮细胞侵袭力和动物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rfbG基因对肠炎沙门菌毒力的影响,评价肠炎沙门菌缺失rfbG基因后作为减毒活疫苗的潜力。方法 利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无痕构建肠炎沙门菌Z11ΔrfbG缺失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肠炎沙门菌Z11ΔrfbG缺失株,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Z11ΔrfbG生化特性没有发生变化,在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速率较慢;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弱于野生株,其感染J774A.1细胞后,产生的细胞毒性亦显著低于野生株。此外,缺失株可与吖啶橙溶液发生凝集,但与O9血清不发生凝集。结论 rfbG基因缺失显著降低了肠炎沙门菌Z11的毒力,且缺失株符合粗糙型菌株的特点,Z11ΔrfbG不仅具有作为沙门菌减毒活疫苗或载体的潜质,也具有作为DIVA疫苗的潜力,为肠炎沙门菌减毒活疫苗的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敲除伤寒沙门菌hns基因,分析其对伤寒沙门菌主要毒力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利用自杀质粒法与RED重组法敲除伤寒沙门菌hns基因;RED重组法先构建phoPQ基因缺失株(ΔphoPQ),再敲除hns基因(ΔphoPQ-hns);提取ΔphoPQ与ΔphoPQ-hns的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毒力基因hilA、invF、ssrB、ssaB、catB、pltB的mRNA水平,分析HNS对以上毒力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 自杀质粒法与RED重组法均无法直接敲除伤寒沙门菌hns基因;伤寒沙门菌缺失phoPQ基因后,可成功敲除hns基因;ΔphoPQ-hns中毒力基因hilA、invF、ssrB、ssaB、catB和pltB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ΔphoPQ(均P<0.01)。结论 hns为伤寒沙门菌的毒力负向调控基因,可抑制伤寒沙门菌多个毒力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肠炎沙门菌外膜蛋白YbjX对该菌致病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利用 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C50336)YbjX基因缺失突变株(C50336ΔYbjX),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探究YbjX蛋白在肠炎沙门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缺失株C50336ΔYbjX与野生型菌株和回复菌株相比,其生长速度、生化特性无明显差异,但其在血清中和蛋清中的存活能力明显下降。此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YbjX基因缺失会引起沙门菌药物敏感性增强。进一步的,动物致病性实验表明,YbjX基因缺失会引起沙门菌毒力和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的严重下降。本研究证实YbjX基因与肠炎沙门菌毒力密切相关,为进一步阐释肠炎沙门菌感染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比较不同沙门菌对果蝇致死毒力,建立果蝇沙门菌肠道感染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 将鼠伤寒沙门菌SL1344、14028S和肠炎沙门菌C50041及其突变株C50041ΔspiC,以OD600为100的高浓度菌液通过饲喂法和针刺法,分别感染30只CS型果蝇和yw型果蝇,每隔3 h观察活果蝇数,计算存活率,分析沙门菌毒力。结果 肠炎沙门菌C50041和C50041ΔspiC饲喂果蝇,120小时后CS型果蝇存活率0%,yw型果蝇的存活率低于20%,而针刺法感染CS型果蝇和yw型果蝇存活率则高于80%;鼠伤寒沙门菌饲喂法感染CS型果蝇和yw型果蝇,其存活率均高于90%。针刺法存活率均高于60%。比较分析显示,鼠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耐受和肠炎沙门菌肠道感染敏感,存在明显的差异;肠炎沙门菌对果蝇肠道感染模式的毒力明显高于非肠道感染模式,不同果蝇品系之间则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本研究中,果蝇沙门菌肠道感染模型被成功建立,并能够评价不同沙门菌的毒力,其中肠炎沙门菌C50041果蝇肠道感染呈高度敏感,为后续肠炎沙门菌功能基因鉴定研究奠定基础,便于深入研究沙门菌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猪霍乱沙门菌疫苗株C500在我国应用于仔猪副伤寒的防控已长达50多年,然而由于C500是通过化学诱变法获得,因此其遗传背景仍不清楚。本文从基因组水平揭示C500疫苗株毒力致弱的主要原因。方法利用MOH-SSH方法比较了强毒株C78-2与C500之间的基因组差异,结合荧光定量PCR与动物实验检测缺失基因对疫苗株毒力的影响。结果发现C500缺失了6个基因(asr、ydgF、ydgD、ydgE、rpoS和ptsG)。其中,作为调控基因的rpoS在沙门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rpoS调控的基因在C500中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此外,动物实验结果显示rpoS缺失的C78-2突变株C78-2ΔrpoS毒力下降了100 000倍。结论 rpoS基因的缺失是导致C500致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构建活疫苗己成为探索新型H.pylori疫苗的重要途径。目的:构建携带H.pylori热休克蛋白B亚单位(hspB)基因的重组活减毒鼠伤寒沙门疫苗菌。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1640bp的hspB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文库中H.pylori-hspB的基因和蛋白序列进行BLAST分析,再将重组质粒导入活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结果:重组质粒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双酶切,证实构建了携带hspB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hspB,后者成功转化活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Trc99A—hspB中所含的H.pylori-hspB与基因文库中量H.pylori-hspB基因和蛋白的同源性均为97%。结论:成功构建并鉴定了携带量H.pylori-hspB基因的重组活减毒鼠伤寒沙门疫苗菌,为研制H.pylori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tcpS基因的PCR鉴定方法,同时筛选肠炎沙门菌、鸡白痢/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方便快速的实验室技术支持,并为PCR鉴定沙门菌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基因候选。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沙门菌tcpS基因的血清型分布特点,选择27种不同血清型沙门菌以及10株非沙门菌菌株,对所建立PCR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江苏省分离的48株猪场分离株、22株鸡场分离株和11株牛场分离株的检测。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cpS基因仅存在于肠炎沙门菌、鸡白痢/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中,该PCR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可准确快速地从临床样本中筛选这3种血清型沙门菌,且对实际样本检测符合率达100%。结论基于tcpS的PCR检测方法可准确筛选肠炎沙门菌、鸡白痢/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能作为传统血清学分型的辅助方法,为沙门菌PCR鉴定方法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因候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近期临床分离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及血清型相同菌株的基因溯源情况。方法 应用血清凝集法检测沙门菌的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药物敏感性,PCR法扩增毒力基因,PFGE法检测基因同源性并进行溯源。结果 43株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分别占(39.5%/29.6%)。43株菌对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萘啶酸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5%/39.5%/37.2%/30.2%),43株菌均携带InvA和InvE毒力基因,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同源性较低,肠炎沙门菌基因同源性较高。结论 本次安徽地区临床分离的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其他血清型散在分布。对常规抗生素呈较高的耐药性,分离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对人体具有致病性。本地区流行的鼠伤寒沙门菌大部分来源于不同的基因克隆株,亲缘关系较远。而流行的肠炎沙门菌大部分来源于同一克隆株或亲缘关系较近的克隆群体。  相似文献   

11.
携带幽门螺杆菌hpaA基因减毒鼠伤寒沙门疫苗菌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森林 《胃肠病学》2001,6(1):40-42,55
构建携带幽门螺杆菌(H.pylori)hpaA基因的重组活减毒鼠伤沙门疫苗菌。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hpaA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并进行核苷酸测序,重组质粒经再导入活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提取重组菌苗质粒,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切鉴定,筛选目的克隆。结果:经PCR和酶切证实,构建了携带hpaA基因(560bp)的重组核表达质粒pTrc99A-hpaA,并将后者成功转化活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结论:S我建并鉴定了携带H.pylorihpaA基因的重组活减毒鼠伤寒沙门疫苗菌,为探索制备H.ylori口服份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肠炎沙门菌菌影并对其作为疫苗载体的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带有噬菌体裂解基因E的溶菌质粒为模板,温控溶菌盒EBOX经PCR扩增和酶切后重组到pBBR1MCS2载体中并导入沙门菌,经42℃诱导表达后测定裂解效率;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负载沙门菌菌影后转染小鼠巨噬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情况;用负载重组质粒pVAX1-NspA的沙门菌菌影经口灌胃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诱导抗体产生情况。结果重组菌诱导后的裂解效率达99%。沙门菌菌影负载pEGFP-N1转染小鼠巨噬细胞后可检测到GFP的表达。3次免疫两周后,负载重组质粒pVAX1-NspA沙门菌菌影免疫小鼠特异性血清IgG水平和黏膜IgA水平(A_(450)值)分别为0.60±0.05和0.53±0.06,负载pVAX1沙门菌菌影免疫组分别为0.32±0.07和0.2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制备的肠炎沙门菌菌影免疫能诱导特异性IgG和IgA抗体产生,可作为疫苗载体介导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猪霍乱沙门菌疫苗株C500在我国应用于仔猪副伤寒的防控已长达50多年,然而由于C500是通过化学诱变法获得,因此其遗传背景仍不清楚。本文从基因组水平揭示C500疫苗株毒力致弱的主要原因。方法 利用MOH-SSH方法比较了强毒株C78-2与C500之间的基因组差异,结合荧光定量PCR与动物实验检测缺失基因对疫苗株毒力的影响。结果 发现C500缺失了6个基因(asr、ydgF、ydgD、ydgE、rpoS和ptsG)。其中,作为调控基因的rpoS在沙门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rpoS调控的基因在C500中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此外,动物实验结果 显示rpoS缺失的C78-2 突变株C78-2ΔrpoS毒力下降了100 000倍。结论 rpoS基因的缺失是导致C500致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 为临床确诊及基层实验室快速准确鉴定肠炎血清型沙门菌提供实验室支持,同时为沙门菌传统血清学鉴定方法提供技术补充。方法 根据沙门菌菌体抗原A/D1群基因、鞭毛抗原基因(fliC-HG)及肠炎沙门菌特异性基因片段(sdf I)设计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对所建立的体系的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浙江省2009-2010年分离的共计53株样本的检测。结果 建立并优化了肠炎沙门菌检测的多重PCR体系,该体系具有高特异性,可准确快速鉴定肠炎血清型沙门菌,也可区分A群及D群血清群的沙门菌,并能检测鞭毛抗原为HG的沙门菌,对实际样本检测符合率达100%。结论 该体系能正确鉴定肠炎血清型沙门菌,可作为沙门菌传统血清学分型的辅助方法,可弥补商品化血清质量层次不齐的缺陷。并为肠炎沙门菌的监测与实验室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重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PopB疫苗并观察其表达效率。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01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PopB基因,然后定向克隆至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PopB。将该质粒电穿孔转化Ef,构建rEf-PopB疫苗,抽提质粒,经双酶切和PCR鉴定后,加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别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PCR成功扩增出1 200 bp的PopB基因;双酶切证实PopB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PCR证实rEf-PopB疫苗构建成功。SDS-PAGE检测重组疫苗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66×10~3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Pa感染鼠血清能特异性识别该重组疫苗表达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rEf-PopB疫苗,其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反应性,为Pa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以粪肠球菌为载体的铜绿假单胞菌重组Ef-LasR疫苗,并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采用PCR扩增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01的LasR基因,然后克隆至pGEX-1λ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LasR。将重组质粒电穿孔转化感受态粪肠球菌构建重组Ef-LasR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重组疫苗用IPTG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PCR扩增出717 bp的LasR基因;双酶切和PCR证实重组疫苗(rEf-LasR)构建正确;SDS-PAGE显示rEf-LasR能够高效表达分子质量单位为53 ku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显示该蛋白能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鼠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Ef-LasR疫苗,其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为铜绿假单胞菌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伤寒沙门菌菌毛操纵子stg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解伤寒沙门菌stg与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根据大肠埃希菌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stg成熟肽编码序列,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并观察与上皮细胞的粘附特性。结果成功克隆stg基因全长核苷酸序列,构建了pET32a/stg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stg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能较多出现在上皮细胞表面。结论成功克隆并表达了伤寒沙门菌菌毛操纵子stg基因,stg基因能促进沙门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为进一步了解伤寒沙门菌菌毛操纵子stg的特性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细胞因子具有免疫佐剂效应,但将其用作幽门螺杆菌(H.pylori)核酸疫苗佐剂的研究报道尚少。目的:构建同时含H.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ureB)基因和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重组活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核酸疫苗,体外鉴定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体内检测其对H.priori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priori ureB基因和小鼠IL-2基因,分别插入pUCmT载体,测序,通过一系列酶切、连接反应分别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IRES,酶切、PCR鉴定;重组质粒pIRES-ureB和pIRES-ureB-IL-2分别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LB5000,抽提质粒,进一步转化终宿主菌SL7207,反复传代培养。以Lipofectamine^TM2000将重组质粒分别体外转染COS-7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以疫苗菌经口接种小鼠,4周后予H.pylori攻击,攻击后4周鉴定H.pylori感染状况。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出的ureB和IL-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H.pylori ureB和小鼠IL-2序列一致,酶切、PCR鉴定证实ureB和IL-2基因已克隆人pIRES载体,并成功构建了稳定的含H.pylori ureB和小鼠IL-2基因的重组活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核酸疫苗。蛋白质印迹法显示,pIRES-ureB-IL-2转染的COS-7细胞表达特异性UreB和IL-2蛋白。体内实验显示,疫苗接种组小鼠的免疫保护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1),其中ureB-IL-2疫苗组又显著高于ureB疫苗组(87.5%对62.5%,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编码H.pylori ureB和免疫佐剂IL-2基因的重组活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核酸疫苗,体外实验证实其可表达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蛋白和佐剂蛋白,体内实验证实其对小鼠H.pylori感染具有免疫保护性,免疫佐剂IL-2可提高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载体-宿主平衡致死系统,将1株香港分离的野生型沙门氏菌(S129)构建为减毒核酸疫苗载体。方法以细菌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方法鉴定S129为鼠伤寒沙门氏菌;以λ-RED同源重组方法靶向敲除S129株的asdA基因,并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代替;通过菌落PCR鉴定后挑取阳性克隆asdA缺陷型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asdAΔS129),在含2,6-二氨基庚二酸(2,6-diaminopimelic acid,DAP)或无DAP的LB培养基中培养,与野生株S129对比生长曲线以验证asdAΔS129构建的成功;以S129和asdAΔS129攻击BALB/c小鼠验证asdAΔS129减毒情况;结果菌落PCR鉴定得到阳性克隆,asdAΔS129必需外源性添加DAP方能生长;asdAΔS129不能致死BALB/c小鼠,得到成功的减毒;结论成功将1株野生型沙门氏菌构建成asdA缺陷型减毒核酸疫苗载体,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验证,为下一步的疫苗呈递和肿瘤治疗实验提供了合适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龙岩市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变迁情况,为沙门菌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91-2017年间收集的分离自人体与食品样本的239株沙门菌进行复核鉴定,并用PCR方法检测invA、sopB、sifA、sscA、sseE、spvB、spvC、spvR、pefA等9个沙门菌毒力基因的片段。结果 龙岩市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62.3%(149/239),属于SPI1的invA、sopB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属于SPI2的sseE、sscA、sifA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9.2%、95.0%、85.4%,毒力质粒基因spvC检出率71.1%,pefA、spvB、spvR检出率均为46.4%。并且其携带数量也随着时间的进程而显著增加;肠炎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以检出全部9种毒力基因为主,占83.5%(76/91);鼠伤寒沙门菌以invA、sopB、sseE、sscA、sifA阳性,spvB、spvR、pefA阴性结果多见,占77.6%(45/58)。人体与食品样本来源的沙门菌所携带毒力基因数量没有差异。结论 龙岩市沙门菌携带毒力基因数量较多,毒力较强,质粒毒力基因随着时间的进程而累积,人源性与食源性沙门菌交叉污染严重,必须加强人、禽、畜沙门菌病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