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安阳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应用放射性核素125I、131I对工作场所及环境的影响,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健康,对该院的核医学科进行了辐射防护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改扩建后的核医学科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评价。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分区合理,屏蔽防护符合要求,缺少给药后受检者候诊室、工作人员淋洗间。工作人员在淋洗、分装、注射、配药等近距离操作放射性同位素时手部受到较高辐射水平的外照射。敷贴治疗工作人员工作服、手套、鞋表面、手部等污染水平超过国家标准。结论 该建设项目放射防护的重点是加强给药后受检者的管理、降低工作人员手部外照射辐射水平并做好手部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减少32P皮肤敷贴治疗场所和工作人员表面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某医院新建核医学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方法 按照GBZI181-2006采用B类预评价表内容形式进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的布局基本合理,拟采取的防护措施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论 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4.
廖鑫  马永忠 《职业与健康》2023,(11):1464-1468
目的 设计核医学场所布局分区和通风方案并进行验证检测,为规范核医学场所的防护、保障核医学人员的辐射安全提供基础条件。方法 以2019—2022年北京市某医院设计并建成投入使用的核医学场所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勘察,查阅资料和综合分析,对该核医学场所的布局和通风进行设计,并在场所投入运行后进行放射性污染水平和通风效果验证检测,依据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确定了该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布局分区和通风设计方案,验证检测结果表明,场所内废物桶表面放射性表面污染水平最高,为6.40 Bq/cm2,其次为便池和注射台,分别为0.70和0.50 Bq/cm2,场所内其他设施和物品表面以及现场工作人员体表均未发现明显的放射性污染;通风柜操作口截面风速为1.0 m/s。场所内表面污染水平和通风分别满足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和GBZ 120—2020《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的要求。结论 核医学场所布局分区和通风是防护设计的关键,验证检测是维护场所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应将放射防护理念贯穿到每一个设计环节,从根本上为核医学场所运行的辐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某医院PET/CT中心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阶段平面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工作,特别是预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在现场核实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某PET/CT工作场所布局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PET/CT中心平面布局存在不合理之处,包括:场所布局未按从低活性区向高活性区布置,未设置卫生通过间,未设置放射性药物和废物运输专用通道。结论 核医学工作场所合理的布局是保证其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前提,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是决定其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出核医学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中若干需要关注的问题,提高预评价报告的编制质量,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方法依据GBZ 120-2006等相关国家标准,对照核医学建设项目放射防护预评价中易忽视、需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核医学建设项目预评价需注重布局与分区、防污染措施、三废处理、评价目标值设定、屏蔽目标选取、辐射危害评价、防护设施、管理制度及应急响应等各方面的评价。结论在核医学建设项目放射防护预评价中,需结合诊疗实践,注重细节,切实将新的技术标准引入评价。  相似文献   

7.
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水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虹  刘德明  朱俊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91-1293
目的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放射防护最优化建议。方法按照相关国家标准,采用FD-3013 B智能γ辐射仪测量核医学工作场所的环境放射防护水平,FJ-2201型(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进行表面污染检测。结果该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辐射最大值为1.95μSv/h,各个工作场所中环境辐射剂量率最大值为2.04μSv/h,表面污染的最大值为0.29 Bq/cm^2,职业人员全年有效剂量的最大值为2.1 mSv。结论该核医学科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辐射防护及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水平监测结果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为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应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检测,实现实践的正当性和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433-434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运用表面污染检测仪以及热释光剂量仪等设备,进行工作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该科是Ⅱ类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加权后的日最大操作量核素是~(131)I。该科工作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明显高于放疗科等科室,2013-2015年个人剂量监测数据逐年递减。提示,~(131)I能对甲状腺造成危害,对~(131)I的呼吸道防护是防护重点。加强放射性污染检测、提高去污能力是核医学科放射防护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儋州市某医院新建核医学科进行放射防护评价,了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诊断、甲功测定、甲亢治疗的放射防护水平。方法 2021年8—10月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对儋州市某医院新建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进行放射防护检测、表面污染检测、设备性能检测、通风换气检测及放射防护评价。结果 SPECT-CT工作区注射台窗口(开)、分装柜观察窗、分装柜操作口(开)、废物室防护门和留观室防护门、SPECT-CT机房防护门处的剂量率较高。SPECT-CT中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3~0.19μSv/h,处于环境本底水平。核医学科放射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检测结果均小于探测下限,即<0.09 Bq/cm2。SPECT-CT中的SPECT和CT的设备性能检测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通风橱截面风速未达到1 m/s,部分放射工作场所通风换气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防护措施改进以及人员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意义。方法例举某医院核医学学科平面布局设计改进过程,比较分析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前后的核医学科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及是否满足放射防护相关要求。结果核医学学科建设项目的布局设计在预评价后更趋合理。结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对建设项目尤其是对人员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玲玲  安刚  王姣 《职业与健康》2023,(5):602-605+612
目的 通过对盘锦市某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项目进行放射防护预测性评估,了解碘治疗项目的放射防护水平。方法 2021年10月,采用理论计算法和综合分析法,对盘锦市某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设施进行放射防护屏蔽计算和剂量估算。结果 该项目存在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分装、转运和口服过程中的含Na131I的放射性药物,核素Na131I衰变发出的γ射线及口服过131I放射性药物的受检者。估算结果显示,碘治疗工作区护师与医师岗位全身(0.01 mSv/a)、眼晶体(0.01 mSv/a)、手部(0.04 mSv/a)的年当量剂量均低于国家职业剂量限值与年剂量管理目标值。结论 碘治疗工作区的总体屏蔽设计合理,但存在个别功能用房的防护门外关注点剂量率较高。针对关注点剂量率较高的区域,建议加强管理,不要长时间停留。  相似文献   

12.
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从放射防护最优化与确保安全运行角度提出放射防护建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与方法进行。结果 该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300μGy/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8.85 Bq/cm2;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52mSv,其中一人年剂量最大值为6.24mSv,超过了目标管理值5mSv。结论 核医学科,布局合理,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放射卫生标准要求,但应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工作场所面积,进一步完善科室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和加强放射性核素操作环节的个体防护,降低操作放射性药物环节、病人环节所引起的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辐射防护最优化与确保安全运行角度提出放射防护建议。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将获取的资料与标准的要求相比较,主要采用BH3103X-γ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PCM-100(α、β、γ)表面污染测量仪进行表面污染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该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89μGy/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为值0.43Bq/cm2,敷贴器贮源箱表面韧致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2.34μGy/h(5cm)和0.26μGy/h(100cm),个人剂量监测有一人年个人剂量超过5mSv,为8.88mSv。结论 该核医学科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辐射防护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放射防护管理较完善,正常条件下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但应修建通风橱,加强分装室操作人员防护,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某医院核医学病房放射防护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并从辐射防护最优化与确保安全运行角度提出放射防护建议。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将获取的资料与标准的要求相比较,主要采用BH3103 X-γ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PCM-100(α、β、γ)表面污染测量仪进行表面污染监测、S-95多道γ谱仪配以大功率采样器进行空气污染检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检测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果 该核医学病房选址适宜,布局合理,核医学病房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48μGy/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为值1.38 Bq/cm2。工作场所空气污染水平为1.08Bq/m3。个人剂量监测有一人超过5mSv,为6.68mSv。结论 该核医学病房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辐射防护监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放射防护管理较完善,正常条件下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但放射防护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医学科的改建的情况,根据其特点运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检测、综合分析等客观科学的方法对放射性工作场所平面布局,人员流程,防护设施等进行评价。对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的平面布局改造,通风改造,人员流程,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流程,防护检测结果进行客观的描述。本核医学改建基本能够满足放射防护要求,在正常运行时能控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经验供相似核医学改建时参考,并提出了一些核医学改建的要求、原则和注意事项,为其他医疗机构在改建核医学科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和放射防护设施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放射防护管理建议及监督意见,促使该院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管理,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权益。方法 通过调取放射防护管理档案、现场检查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及设施,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结果 该院核医学科取得了《放射诊疗许可证》,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及制度,放射工作人员的配备符合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要求,其放射防护管理比较规范。但是,其工作场所布局不甚合理,对诊疗者及其陪护者的防护很不重视。结论 该院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管理没有完全达到《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南京军区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及军队的相关标准。结果 分析了临床核医学应用现状,找出了放射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论 必须大力加强对临床核医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保障临床核医学诊断与治疗实践中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根据临床核医学的特点,结合日常放射防护监督监测实践经验,分析影响人员健康和安全的诸多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临床核医学科自身的运行规律以及实际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职业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受到危害的主要原因。结论 必须在建设、运行阶段对人员、设备、设施、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才能切实消除隐患,保证临床核医学项目安全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河北省内核医学诊疗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方法 收集2011—2018年期间受委托的32个核医学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的相关资料和正式报告,主要从项目一般情况、选址及周围情况、布局流程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结果 32个核医学建设项目中含预评价23个、控制效果评价9个;核医学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有13家(占72.33%),其次是民营医院有3家(占16.67%);有5个(占15.6%)项目的选址不合理,建议项目单位强化屏蔽防护以及加强对放射性废物和用药后患者的管理;在初次提交的布局流程图中发现医、患、核素路线交叉,功能用房缺失,以及三区划分混乱等问题共79次,经放射防护评价,相关问题减少到18次,其中三区划分混乱和内部路线交叉问题都得以解决;项目初始资料中对气态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放射防护评价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结论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对于核医学建设项目是从源头上控制放射性污染、保护人员及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需要引起建设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某医院核医学科改建的放射防护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改建进行放射防护设计。方法 依据辐射源项、房间布局、人员分布计算防护要求。结果 给出了该医院核医学科改建的放射设计参数。结论 放射防护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法的因素才能保证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