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耳蜗是治疗双耳重度聋的可靠方法,但是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对言语的感知能力却有着天壤之别,甚至耳聋病史相同而且使用相同的人工耳蜗系统的不同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力差别也相当大。本文就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感知能力的患者因素和人工耳蜗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工耳蜗在临床应用以来,许多学者从语音学方面对植入者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所发元音的声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双耳重度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方法,然而不同个体其术后效果仍有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 点。由于遗传性聋约占先天性聋患者的50%以上,基因突变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也逐渐被研究人员关注。本文对基因突变与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 是治疗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方法,然而手术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焦点。在植入前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进行准确的预测,可为患儿家长、听力师及临床耳外科医师选择治疗方式及时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适用范围的扩大,许多有一定残余听力的重度聋患者已被纳入其列,他们在人工耳蜗植入后对声音的定位、音调感知、回声及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及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较全聋患者更具优势.因此,最大限度的保存残余听力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而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保护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术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已经成为治疗双侧重度感音性聋的常规方法。虽然人工耳蜗产品质量有很好的治疗保证,但我国95%以上的人工耳蜗使用者为儿童,很难保证终身使用,多数儿童使用者可能在一生中至少更换一次人工耳蜗。所以进一步探讨手术技术,减少再次植入的困难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作为当今最成功的人体功能替代器件之一,通过将声音处理转换为电刺激信号,绕过内耳毛细胞之前的听觉通路,直接刺激听神经,并最终在大脑中产生声音的感知与理解。截止2010年12月,全球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总数已近20万例,人工耳蜗使他们的听觉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并使儿童患者逐步获得言语和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工耳蜗是目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重点介绍耳聋时间、植入年龄、术前使用助听器、交流方式、病因、伴随耳鸣、双耳听力模式、单侧耳聋、康复等因素对术后效果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更为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人工耳蜗植入后再植入的发生原因、时间及治疗。方法 回顾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科实施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回顾分析其中因各种原因需要二次植入人工耳蜗的33个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需要取出原植入体并行二次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共33例,占所有患者总量的6.16%;33例患者从第一次植入至接受第二次人工耳蜗植入的时间间隔平均27.27个月;发生原因中手术相关占3.03%,并发症相关为9.09%,植入体故障占57.57%,助听效果差为30.30%;人工耳蜗再次植入手术,除1例因中耳炎而在对侧植入外其余患者均同期、同侧植入。结论 人工耳蜗再次植入的发生率较低,植入体故障和人工耳蜗助听效果差是导致人工耳蜗再植入的主要原因,人工耳蜗的再植入并不影响耳蜗植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人工耳蜗是重度、极重度及全聋患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多道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是我国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1995年在国内实施首例CI。目前,CI已被公认为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方法。近几十年,随着人们对CI相关理论、技术认识的加深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CI适应证明显拓宽,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重新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1.
1国产人工耳蜗技术发展背景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是现代高科技在医学领域应用最成功的典范,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完善,已经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程度。其使完全失聪者重新建立了接近生理状态的听觉功能。大部分CI患者已经重新建立了人工耳蜗的听觉,进入了听觉语言的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2.
【导读】本文描述了在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和成人的中文四声识别。中文四声指的是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文四声的声学关联主要是基频(F0)随着时间的变化,辅助声学关联包括时程和时域包络。四声的时程不同,时域包络与FO随时间的变化相关。人工耳蜗提供相对较少的频域信息,因为其设计提供很低的频率分辨率。人工耳蜗良好的保存了信号时域信息。研究表明通过人工耳蜗进行中文四声识别时,时域和频域的信息可以互相弥补达到一种权衡。也就是说,当时域信息贫乏时,受试者需要更多的频域信息,当频域信息有限时,受试者则需要更多的时域信息来达到同样的四声识别水平。当时域和频域信息相矛盾时,受试者还是更偏向于使用频域信息。因为人工耳蜗的频率分辨率低,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的四声发育普遍存在问题而且呈现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儿童的四声识别水平可以和正常儿童相仿,有些却只达到机会水平。统计数据表明,这些儿童平均四声识别与听力正常的儿童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因为得不到正常和正确的听力反馈,这些儿童的四声发声也与正常儿童不同。他们的音调发声的F0变化和正常儿童类似,有的甚至变化范围更大,但是变化的方向却与四声的变化不符合。人工耳蜗植入的年龄对这些儿童的四声发育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越早植入的儿童,四声发育越接近正常水平。研究还表明在成人使用人工耳蜗的病人中,他们的四声识别水平和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相关。四声识别较好的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更能探测歌曲音调的细微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四声识别和音乐识别在电听觉中源于相同的机制。因此,如何改善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四声和音乐感知将是我们科研和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人工耳蜗植入社会学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西北地区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家庭状况,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前后患者及其家庭的期望及担忧,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及其家庭决策的相关因素。方法问卷调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52例患者及其家庭。结果听力言语功能提高是患者及其家庭术前主要期望,植入后无效或低效是术前患者及其家庭的主要担忧,其次是费用和手术并发症。结论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阐明人工耳蜗植入利弊,改善植入效果,减少并发症,控制植入费用,这些均有利于促进西北地区人工耳蜗植入更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3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再植入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9年6月行人工耳蜗再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植入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后造成再植入的原因:外伤1例,手术固定电极不良1例,术区感染5例,排除言语处理器、手术植入及患者自身原因的助听效果差2例,不明原因植入体故障14例。5例感染患者均为一期行人工耳蜗取出,感染控制后行二期人工耳蜗手术,均为单耳再植入,2例同侧植入,3例对侧植入。23例患者首次均为右耳单侧植入,再次植入时2例患者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3例患者改为对侧再次植入。再植入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10个月,1例患者术中出现井喷,术后眩晕,3d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头皮下血肿,术后2周内自行吸收。所有患者术后人工耳蜗听声效果正常。结论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原因有外伤、手术原因、感染、助听效果差、植入体故障,其中植入体故障和感染是儿童人工耳蜗再次植入的主要原因。再植入手术不影响人工耳蜗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初次手术无明显提高。为了减少人工耳蜗再植入,提倡精准的微创人工耳蜗植入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加强对患者家长的教育,减少外伤等造成的人工耳蜗故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就不同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特点及效果进行分析,积累经验。方法 1996年1月~2004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共开展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410例(410耳),对其中双侧内耳畸形患者82例(82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就不同原因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特点及术后开机调试特点与耳蜗形态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了比较。结果 ①所有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②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术中容易出现井喷;③82例中除2例患者各遗留2对蜗外电极外,其余电极均完全植入蜗内;④术后无面瘫、脑脊液漏等并发症;⑤术后开机调试数值与结构正常植入者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术后经过语训,1年后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伴有内耳发育畸形的深度感音性聋患者可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植入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基本一致,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作为伴有内耳畸形的深度感音性聋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双耳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首选治疗方式。自1995年多道人工耳蜗进人中国内地以来,CI在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方面都已基本规范化,然而严重并发症仍是困扰CI的主要问题之一。用“cochlearimplantation”、“complication”作为关键词在Medline搜索,已有近百篇文章报道,而国内相关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9.
人工耳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使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装置。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人工耳蜗研发工作以来,近十余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水平至臻完菩,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目前,常用的人工耳蜗产品主要有3种: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的Nucleus,美国Advanced Bionics公司的Clarion及奥地利MED-EL公司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